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恭城书院
  恭城书院原名“罗蒙书院”,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罗蒙山下,始建于宋1105年,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这座经历了210年风雨历程的古书院,由门楼、斋舍、讲堂、通廊4个部分组成,建筑群完整而有序,两层木楼建筑以一条中轴线排列在一起,中有通廊串联,四周青砖护墙,院外有桂花树两株。。飞檐翘首的门楼雄伟壮观,布满青苔的石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拾级而上,进入书院就是长长的走廊,两边对称地分布着6栋斋舍,上下两层,每栋斋舍有4间讲堂和1间宿舍。恭城书院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座不朽的丰碑。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时,在书院内召开临时紧急的“通道会议”,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挽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从此,古老的恭城书院就与伟大的长征联系在一起而彪炳青史。1934……[详细]
醴陵文庙
  醴陵文庙位于醴陵市东正街。始建于宋,原址在青云山(现醴陵一中内),据民国版《醴陵县志·教育志》载:渌江书院原在朱子祠堂之右,背山面河,为宋、元、明学宫故址,乾隆初移建学宫。元大德十年(1306),知州张思敬在原址重建文庙,元末毁于兵。明洪武二年(1369),知县黄彦正重建,明末清初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张法礼、康熙四年(1665)知县张尊贤先后修茸,后毁于吴三桂之变;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682—1687)知县陈九畴、赖彦超,三十七年(1698)知县蒋晟陆续修建;乾隆八年(1743),知县段一控迁文庙于何家码头今址;后又经过五次修葺或扩建;同治十二年(1873),知县薛振钰购庙旁余地,拓基扩建,前辟广场,外筑围墙,占地约250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现存文庙仅余大成殿及10间厢房,其他建筑,均于1972年拆除。正面大成门并列5门,门前台基宽约3.5米。进大成门过前厅为庭院,经……[详细]
涂家台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涂家台遗址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后经过了1994年的重点调查,1999年的考古发掘,并于2006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益阳市南县南洲镇大郎城村东部一不规则的台地上,台地高出周边稻田约1~1.5米。遗址往北200米处有2处直径三四十米、高4米余的土岗,当地人称炮台,1986年,益阳地区博物馆曾在此发掘战国墓1座。涂家台遗址是洞庭湖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上承距今8000余年的彭头山文化,下接距今7000余年的皂市下层文化时期,是解决彭头山至皂市下层文化相互连接的重要遗址。距今约6800年的汤家岗文化前期的某些文化因素在该遗址中有所表现,一些器形表现出皂市下层文化与汤家岗文化的过渡形态。两种文化存在于同一遗址,涂家台遗址是第一例。其墓葬是迄今为止洞庭湖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墓葬,是洞庭……[详细]
北五省会馆
  湘潭市雨湖区平政路392号是古湘潭十一总码头所在地。在这个昔日的繁华商埠港口,有一座背倚雨湖,面朝湘江的古建筑,这就是北五省会馆。“北五省”是指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和山东五省,北五省会馆是当时湘潭商业发达和经济繁荣的最好见证,同时也是我省保存完整的最大的“关庙”建筑,里面供奉着威武刚勇的“关帝”。会馆建筑的构造与工艺在全国都属罕见。 北五省会馆建于清康熙初年(1665年前后),当时湘潭是商业重镇,交通便利,商业繁荣,许多外地商人汇集于此,有的甚至落脚生根。这时各种会馆应运而生,会馆既是流动商人的歇息之处,也是某一地域、行业协商议事、制订行规、沟通信息及调解矛盾的场所。会馆是伴随着湘潭工商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是当时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们反过来又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在维护行业秩序、促进文化融合及倡导社会公德等方面起到独特作用。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北五省会馆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会馆。……[详细]
林伯渠故居
  林伯渠故居位于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由林伯渠的曾祖父林长槐任四川宜宾、邻水县令时所修。故居坐东朝西,依山而建,门临池塘,为典型的江南四合院布局,前后为上、中、下三进院,共有大小房间21间,6个天井,平面呈“品”字型。其南北长26.5米,东西长28.6米,总面积约870平方米。1886年3月20日,林伯渠出生于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02年,考入湖南西路师范学校(今常德市一中)。两年后被选赴日本官费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致力于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活动,成为民主主义者。后遭日本政府的禁止,罢学回国。回国后继续在湖南、东北、上海、南京等地的从事同盟会革命活动。因“二次革命”失败,遭袁世凯通缉,于1914年再次东渡日本求学。当年加入孙中山在东京创办的中华革命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一个职业革命家。1921年加入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建党初期他留在国……[详细]
桥头江家——毛泽东水口旧居
  桥头江家——毛泽东水口旧居位于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水口村桥头江家组。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1个师3个团缩编为一个团,在军队内部成立士兵委员会,并提出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营以上建立党委,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指挥,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接着于10月3日,在宁冈左城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总结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讨论了争取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等问题。随后在袁文才的帮助下,在茅坪建立留守处和后方医院,将伤病员妥善安置,又继续往湘南进军。1927年10月中旬,部队抵达酃县水口,毛泽东居住在水口桥头江先钦家里。在水口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毛泽东考虑在三湾改编时只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议题,但还没来得及实施,于是在这里召开了各连队党代表会议,讨论“支部建在连上”实施问题,并通过了各连队在行军途中秘密发展的6名……[详细]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位于邵阳市双清区昭陵西路两路口28号。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又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湘通讯处,原设在长沙市。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被日寇占领,湖南腹背受敌。-湖南省党部于11月中旬火烧长沙之后迁往沅陵,省政府迁往耒阳,长沙处于混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并继续领导全省的抗日救亡运动,开辟以邵阳为中心的湘西南抗日救亡革0据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于1938年11月下旬由长沙迁往邵阳,驻邵阳县(今邵阳市)城东门外回栏街两路口曾家院子。同时迁来邵阳的有0湖南省工委、长沙市委、省青委、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观察日报》社、崇实女校、育英儿童抗敌工作团等0组织、机关和团体。博古(秦邦宪)、徐特立、王凌波、任作民、高文华、杨第甫、帅孟奇、聂洪均、郭光州、王涛、袁学之、蔡书彬、李锐等100多名党的优秀干部和领导人先后来到邵阳,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详细]
芷江受降纪念坊
  位于芷江县城3.5公里的七里桥村,原是中华民国空军司令部群力礼堂,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政府在此举行受降仪式。芷江受降纪念坊为中国惟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建于1946年2月。纪念坊正南北向,西柱三拱门,青砖砌就,水泥粉刷,嵌沅州石。坊面刻有-军政要人蒋中正、李宗仁、于右任、孙科、何应钦、白崇禧等人的题词、对联。纪念坊背中有“芷江受降纪念坊记”206字铭文。芷江纪念坊附近建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展览馆,展览内部分“八年抗战”、“中国受降”、“历史不能忘记”三部分,用大量文字、照片和实物反映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历程。离此不远处的芷江机场,占地4800余亩,曾是二战暑期盟军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飞虎将军陈纳德的中美混合大队和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曾以此为基地。机场附近的中美空军联队俱东部和机场指挥塔现仍保存完好。交通汽车客运:沪昆高速在芷江境内穿境而过。怀化境内……[详细]
荆坪村古建筑群
  荆坪村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舞水河西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儒家文化深深渗入的千年古村。该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有6个村小组,428户,1720余人,全村百分之九十人口姓潘。荆坪在战国时期是一座繁华的古城,为古牂牁国的都城,汉代为舞阳县址,唐宋为溆州城址,唐宋时由于战乱而废弃,逐步沦为荆棘之地。公元1074年,宋朝当朝宰相潘仁美的长孙潘贞周带领潘氏一族流放至此,辟荆棘为平地建州郡,故称荆坪。 荆坪村古建筑群已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全省“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2001年7月成立荆坪景区旅游开发中心,2004年批准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示范村,省级文明村,2005年批准为国家三A级旅游景点。 荆坪村现保存明清时期古建筑有潘氏宗祠、五通庙、关圣殿、节孝坊、古驿道、古井、伏波宫;据考证,荆坪新园组有一处距今5至10万年的旧石……[详细]
芷江天后宫
  芷江天后宫,原为福建客民会馆,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福建客民所建,天后宫从始建至今已有250多年,占地37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为内陆最大的妈祖庙。芷江天后宫坐西朝东,南北建有耳室,中间三进:戏台、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筑结构基本保存完整。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占地3700多平方米,现保存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座西朝东,南北建耳室,中间三进;戏台、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梳妆楼已拆,建消防池。全部建筑结构完整。解放后,驻进电厂、乡政府、财贸学校。建筑上盖保持原状,下部随着需要改装成宿舍、课堂、餐厅。天后宫的戏台、正殿、观音堂也各具特色。戏台是传统的木制结构,两边立柱上雕刻了各种人物场景,充分体现出了民族文化艺术的面貌,戏台边上是两排耳房,其中有观音堂、罗汉殿。观音堂内供奉有各种观音圣像,和妈祖……[详细]
湘潭齐白石纪念馆
  齐白石纪念馆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大湖路边。齐白石(1986-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号白石。早年曾为雕花木工。1888年起兼作画,并交结当地文人,学习诗文、篆刻、书法。1917年迁居北京,以治印、卖画为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名誉教授等。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9月在北京病逝。齐白石纪念馆是经中宣部批准建设,馆内收藏了齐白石各个时期的书画作品、早期木刻雕花作品(国内仅存)数十件,白石后人及弟子的精品力作近百件,全国各书画名家作品近千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2002年,湘潭市委、市政府在规划兴建齐白石文化艺术中心的同时,对齐白石纪念馆进行了改造扩建。外墙以青灰与白色为主,在墙面上、下部彩灰色条带装饰,整个外墙像展开的画廊,并在入口的外墙……[详细]
祁阳革命烈士纪念碑亭
  祁阳革命烈士纪念碑亭位于永州市祁阳县城龙山公园内。1925年12月,共产党员雷晋乾受组织委派回祁阳开展革命活动和发展党的组织。1926年1月,经过培养考察,发展了段文元、廖康国、王镇湘3人为共产党员,并成立中共祁阳特别支部,开展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和反对旧势力政权的斗争。1927年5月,祁阳党组织遭到破坏,雷晋乾、蒋毓华、邓国光等被杀害。1927年9月,岳北农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刘东轩受组织派遣,化名钟德贵,偕妻周凤英,携弟刘从然来到祁阳,恢复发展党组织,1928年1月,选举成立中共祁阳县委,先后开展除夕暴-动、秘密恢复组织农协小组、支持周文农军斗争等一系列工作。1928年6月,刘东轩、江殿逵、申维善、周定文、陈-、黄履常等人被捕,遭到杀害。为纪念1927~1928年在祁阳牺牲的雷晋乾、蒋毓华等革命烈士,祁阳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10月在县城龙山公园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在纪念碑上建相同式……[详细]
红二、六军团兵工厂旧址(姚家大屋)
  红二、六军团兵工厂旧址(姚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龙山县茨岩塘镇甘露村大堡山脚。1935年4月12日,为避开国民党军六路纵队的合围,确保省委机关的安全,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以及军委分会从永顺塔卧转迁龙山兴隆街新寨坪蒋家大屋,随后于5月6日再度转迁龙山茨岩塘龙家大屋。红二、六军团直属机构红军兵工厂同随省委二度转迁后设在茨岩塘镇甘露村姚家大屋。红二、六军团兵工厂,时任厂长刘兴海,政治指导员易松林,下设财政、修理、翻砂、炸弹四科,各设科长、司务长1人。兵工厂的保卫工作由龙桑独立团担任,约1000余人。全厂共有人员300人左右。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为原有工人,约150人左右。二为俘虏,约50人左右;三为招聘的本地铁匠、木匠,约100人左右。兵工厂设红炉车间、翻砂车间、修枪车间、造手榴弹车间、木业车间。红炉车间有工人30人,分两个组,各设组长一人,由红军战士担任。负责生产刺刀,0零件……[详细]
丹山摩崖石刻群
  “丹山摩崖石刻”位于辰溪县城对岸著名旅游景点丹山寺以钟鼓洞为核心的沅水石壁上。丹山因俨若巨龟,古时又称为龟山,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知县朱兆梓,在悬崖尽头因势新建丹山寺,由于上倚绝壁,下临深潭,重檐飞阁,鬼斧神工,丹山寺自古便以“崖寺晚钟”之称成为辰溪县古八景之一。搭梯爬上寺后丹山洞下的钟鼓洞,只见洞中有二石,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相互照应,浑然天成。形状似一钟一鼓置于天然洞内,叩之,声声入耳,婉转动听。相传,每当夜深人静时,便从沅水南岸传来优雅动听的钟鼓声。在钟鼓洞内外石壁上,17幅摩崖石刻诗文赫然入目,部分字迹依稀可见,每幅石刻大小不一,字体不同。石刻诗文内容有描摹古辰阳奇山异水的,有描摹大酉山、钟鼓洞及沅水风光的,有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据考证,诗文作者以明代哲学家、兵部尚书王守仁(又名王阳明),明太仆寺少卿满朝荐、明代御史薛瑄、明代将军邓子龙、清乾隆宰相傅桓、清代湖广总督林则……[详细]
高椅村古建筑群
  高椅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宛如一把高高的太师椅而得名。古村现保存有明洪武13年到清光绪7年(1380—1881)连续500年间的古民居建筑104栋,总建筑面积19416平方米。古村现有住户594户,2205人,其中85%的村民为杨姓,侗族,系南宋诰封“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高椅古村无论从古民居建筑群落的地理分布还是建筑的形态特点、以及内部结构与周围山水园林、地形水系的关系,都有着极具特色的人文形态,有着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高椅古民居建筑的自然选位符合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学说。古村建筑整体布局按梅花状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将古村分成了五个自然村庄。道路纵横交错,宛如网状,进入村中,如入迷宫,叫人找不着出路,由于地形地物复杂,几百年来,这个村子从未受过土匪、强盗的骚扰。古村建筑均为木质穿斗式结构,四周封有高高的马头墙,构成相对封闭的庭院,当地称为窨子屋。这种建筑因是高墙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