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十大祠堂

屈子祠
  屈子祠距汨罗市15千米。这里汨江环绕,青山叠翠,名祠胜景,错落有致。览自然风光,吊屈子忠魂,会给您旅途增加无限的乐趣。屈子祠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而修建的。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在楚国因遭谗被逐,辗转来到汨罗玉笥山居住。后因楚国被灭,屈原悲忿不已,遂怀沙自沉。后人为几年他,修建了屈子祠。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子祠位于湖南省汨罗市玉笥山,是纪念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的古建筑,又名汨罗庙、三闾祠。始建于汉代,原址无考,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迁建至玉笥山上。屈子祠坐北向南,占地7.8亩,自山脚至祠有石阶119阶。此祠为三进青砖结构。祠正门牌楼墙上绘有13幅屈原生平业绩和对理想追求的写照的浮雕。在过道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石碑,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词赋。后殿矗立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神采感人。附近建有独醒亭、骚坛、濯缨桥、桃花洞、寿星台、剪刀池、绣花墩、望爷墩等纪念屈原的古迹,俗称玉笥山“八景”。今存建筑有正殿、信芳亭、屈子祠碑等。正殿为砖木结构,单层单檐,青砖砌墙,黄琉璃瓦覆顶,风格古朴秀雅,全殿三进,中、后两进间置一过亭,前后左右各设一天……[详细]
母公祠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宗或生前有功德人的庙堂。桂东有170个姓氏,没有以“母”作姓氏的,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座母公祠堂,令人费解的是它还坐落在桂东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内,给人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母公祠堂坐西朝东,建筑面积250.8平方米,前低后高,前后两栋相连,三进四厢四合院式。前为门厅,后为正殿,门厅与正殿间有一个24平方米的天井。平面呈方形十柱,通面宽15.2米,通进深16.5米,抬梁式穿斗土木结构。是一个清代建筑。一般来说,祠堂相当讲究,其建筑气势恢弘,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屋宇内有精致的石雕、木雕和精美的彩绘;对仗工整意境绝佳的对联;或遒劲有力,或秀丽典雅的书法;庄严神圣的神龛……然而,当我们走进桂东母公祠堂,这些都没有。一眼望去,跟我们平常在农村见到的灰瓦盖就的民房毫无两样,谈不上什么文化艺术内涵。所不同的是多了几分沧桑和静谧。各位可能会问,这母公祠建于何时?母公又是谁?母公祠又隐藏着怎样的神秘故事呢?为了解开这一谜团,搞清它的来龙去脉,桂东县的文史工作者进行了探赜索隐,查阅了清《一统志》、清朝同治《桂东县志》有关章节,如:名宦、祭仪、祀典、兵防志、户口、艺文诗、旧序。走访了县内……[详细]
蔡侯祠
  蔡侯祠及蔡伦墓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耒阳市城关镇。此为东汉造纸术的发明家蔡伦的纪念建筑。蔡伦发明造纸术,受封为龙亭侯,后人在其故宅旁建祠祀之,故名。南朝《荆州记》:“蔡子池在县西南里许,蔡伦故宅旁,伦始以鱼网造纸,县人犹多能造纸,盖蔡伦遗业也。”元至元四年(1338),陈宗义撰《重修蔡侯庙记》云:“昔蔡伦于池边造纸,汉时封侯,不知何代于池畔立祠设像,因名蔡伦庙。”蔡子池长方形,长198米,宽45米,环池砌石,有桥横卧池上。池后为蔡伦祠,为清末重建,20世纪80年代又加固维修。砖木结构、单檐、红墙、小青瓦。祠长23.4米,宽17.4米。门额镌“蔡侯祠”三字。门联曰:“芳池月映,故宅风存”。进门为过厅,左右各一室。过前厅为天井,环天井有走廊。左廊置张飞槽,右廊置谷朗碑。再进为享殿,殿长10.6米,宽4.5米。后为观音堂,祠前有六角亭,亭中有石鼎,上镌“宝鼎”二字。鼎下部作鼓形,中空、四面有缨络浮雕,须弥座,传为唐置。为祭祀蔡伦焚楮之用。侧有蔡伦石臼,原臼已入贡,此为后人补造。祠后百米处有蔡伦墓,民国27年(1938)被盗掘。近仅存砖砌墓室。蔡伦祠已于1987年辟为蔡伦纪念馆。蔡伦字敬仲,桂阳……[详细]
高氏祠堂
  高氏祠堂位于沩山乡沩水村、沩山盆地西向边沿,北、东、南三面环山,山上古樟杂树环绕,西处于丘陵之间的梯田,顺梯田与丘陵之间的乡间小道即为沩水村级公路,沩水伴公路,流水永不停息注入沩江。高氏祠堂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为950米,周围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古柏青松,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冬暖夏凉,为避暑纳凉、参观揽胜的佳境。高氏祠堂,西距沩山集镇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密印寺4公里,距离宁乡县城76公里,沩山集镇沿沩水河堤有简易公路通往祠堂,交通较为方便。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砖青瓦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向,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9.13平方米,由正殿(含戏楼)、厢房、五福堂三大部分组成。高氏祠堂建筑雄伟壮观,构思严谨,庄正肃穆,配合和谐,是宁乡县唯一保存完整的宗祠。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砖青瓦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向,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9.13平方米,由正殿(含戏楼)、厢房、五福堂三大部分组成。由沩水村级公路沿乡村田园小道约120米,进入高氏祠堂正殿,正门上方手书“高氏宗祠”四字,四字上、左、右周边绘八仙、招财、进宝彩绘图案,形象栩栩如生。……[详细]
辛女祠
  在沅水中游西岸,耸立着一座高高的绝壁(辛女岩),在绝壁的对面的盘瓠山脚,有一个岩洞(盘瓠洞),洞里有一只神犬(盘瓠)。神犬听说高辛王招募兵勇,他摇身一变,成为人形,从洞中钻出来,原来是一个英俊的后生。盘瓠在高辛王部下作战勇猛,但是他从不居功。高辛王和犬戎国交战,只因犬戎国吴将军太厉害,屡战不胜。高辛王告示群臣:有取得吴将军头者,许女为妻,提升职务,赐以金银。群臣惧怕吴将军,个个噤若寒蝉。三天后,一只色彩斑斓的狗含一人头伏于殿上。高辛王令众群臣辨认,确是吴将军之头。高辛王见献吴将军头的是一只狗,人怎能与狗婚配,高辛王拒绝嫁女。见父王赖婚,辛女便劝父王言必信,并声明即使是狗,也愿意婚嫁。高辛王见辛女当众顶撞自己,下令把她打入冷宫。半夜时分,禁锁辛女的宫门自动打开,那条狗跑了进来,二话没说,驮着辛女,从窗子飞了出去。盘瓠驮着辛女,来到沅水中游西岸的绝峰上。辛女住在绝峰顶上,盘瓠住在绝峰对面的岩洞里。他们分开住的原因,是怕高辛王派兵擒拿。盘瓠和辛女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个英俊的后生,偶尔出洞,则是一条狗。他俩相亲相爱,生下四个儿子。四兄弟长大后,多次问母亲,他们兄弟为什么没有见过父亲。辛女每次都说……[详细]
孟姜女贞烈祠
  孟姜女贞烈祠是为纪念孟姜女所建。在古老的中国传说中,孟姜女是一位对爱情忠贞不渝、徒步千里为丈夫送寒衣的奇女子。当时,皇帝为了阻止外敌入侵,抓走了所有青壮年去修建长城。孟姜女想到北方冬天寒冷,便立志要为丈夫送去冬衣御寒。在得知丈夫已经埋骨于长城之下而自己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时,她放声大哭,以至于天地变色、长城为之而崩塌。孟姜女贞烈祠地处湖南省澧县境内,位于澧县县城以东15千米的嘉山良种场内,所处位置山清水秀。有头门大殿、登祠台等建筑1000平方米,贞烈祠有阴刻楷书碑文“孟姜故宅”。据载:与嘉山一水之隔的孟姜垸是秦孟姜女故居。孟姜女与澧阳范郎结为伉俪,不久,范郎役长城一去不归,孟姜女常登嘉山顶望夫归来,故今山顶遗有望夫台,岩台上留有双尖尖的脚印,半山腰还有一圆石头,面平如镜,传说孟姜女常在此梳头,现有石镜之称。明嘉靖十三年,湖南巡抚林大辂和澧州知州汪倬曾在新洲嘉山为孟姜女重修“贞烈祠”。明朝吏部尚书李如圭作《贞烈祠记》:“秦时州有孟姜女者,适范郎,因始皇筑长城,范郎往供役,姜女于州嘉山之顶筑台以望。久而不归,及不惮远险,亲往长城寻觅,……今望夫台址尚存,孟姜女果至长城,获范郎骸骨,负之归里,至……[详细]
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位于衡阳市南岳衡山香炉峰下。南岳忠烈祠由祠宇和墓地两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80亩。祠宇部分中轴线上的五大建筑依山而建,气势宏伟;主体建筑礼堂大厅中央,“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座碑,肃穆庄严,整个祠宇建筑施工精良,尤其是五颗炮弹造型的纪念碑,可谓匠心独具。墓地则分布在四周山峦的青松翠柏掩映之中。1938年11月20日,由蒋介石亲自主持的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应尽快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以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英灵,安葬抗日阵亡将士忠骸。会议期间,蒋介石指示陈诚和薛岳两位将军,选择合适地基,为阵亡将士修建祠墓。随后国民政府在1939年9月出台了两个文件,一是《抗战殉难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纪念牌坊办法大纲》,二是《忠烈祠设立及保管办法》。根据这两个文件,由湖南省和第九战区牵头负责在南岳建造大型抗战纪念陵园也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第六和第九两大战区在长沙举行了为期七天的检讨会议。会上,《建设南岳忠烈祠及烈士公墓》议案交大会审查并获得通过。随后即成立了“湖南省建筑南岳忠烈祠筹备委员会”,筹委会下设“建设南岳忠烈祠工程处”。筹委会几度到南岳实地勘察,最后确定在香炉峰下的罗家……[详细]
汝城古祠堂群
  汝城县保有明清风格古祠堂700多处,规模大、结构美、功用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着极高的研究、观赏、旅游价值,有8处已列入省、市级文化保护单位。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姚守拙先生欣然题字“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是江南一朵瑰丽的奇葩。汝城古祠堂多。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偏邑山县,36万多人口,280多家姓氏,保留着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星罗棋布,并有金山、津江等古祠堂群,有8座古祠堂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汝城古祠堂美。美在华丽、凝重、庄严,美在沧桑、古朴、久远,美在丰厚、载物、适用。从选址造型、布局朝向、风水环境到山水田林路、门坪巷房墙的整体和谐,从建筑法式型制、结构风格、取材用料到雕塑油画漆饰的精工细作,动静有致,流光溢彩,天人合一。欣赏一座古祠,犹如穿越一段历史的长廊;会晤一座古祠,犹如聆听一位苍老明世的长者心声。汝城古祠堂价值高。作为历史的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历史的记载、历史的浓缩、历史的标本。作为建筑的遗产,其本身、其所附、其所载、其所涉,均有深厚的文物价值,是研究古文化、古建筑、古民俗、古宗法、古迁徙不可或缺的资源。作为文化的遗产,诗词……[详细]
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
  毛泽东主持首次“支部建在连上”旧址(叶家祠)位于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水南村。1927年9月底,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提出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为进一步加强连队党的建设,毛泽东多次要求各连党代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士兵中发展一批工农骨干分子入党。在离开三湾的行军路上,毛泽东利用休息时间,找战士谈心,进行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前途教育,从中发现、考察、培养了一批建党积极分子。部队到达酃县水口后,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各连党代表也在战士中发现、培养了不少工农出身的积极分子,毛泽东感到在战士中发展党员的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部队连续发生逃跑事件,将支部建在连上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10月15日上午,毛泽东主持召开连以上党代表会议。他在会上指出:部队连续发生干部和战士逃跑事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政治工作完全抓不到士兵,一遇到困难,就经不起考验。总结其中的教训,我们只有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最基层,才有可能提高士兵的政治素质和部队的战斗力。如果党支部能成为连队战斗堡垒,别说是个别干部动摇不了士兵,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动士兵。在三湾,我们已作出将支部建在连上的决定,可是当时战士中党员很少……[详细]
萧氏公祠
  萧氏荣庵公祠,位于桃江县大栗港镇黄栗洑村洞门湾组,现为黄栗洑小学所在地。该祠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公元1903年),座东南,朝西北,依山傍水,整个公祠占地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前厅已拆除,二进享堂和三进寝殿及两边厢房保存完整,歇山顶,木结构,全用槠、杉木及其它耐腐木料建成。屋基高1米,台阶以蛮石垒起,阶饰青石板。地为三七灰土,划纹地面。四周为青砖围墙,砖长26公分,宽16公分,厚7公分,绵砌,下用峦石垒砌,三七灰土砌墙,高4米。二进亨堂脊高7.2米,琉璃脊,只剩吻兽,原有宝顶,琉璃勾头滴水,柱础全部木雕树础,形制各异,有海棠盨弥座形、方形、莲瓣形柱础,柱为整木圆角方柱,穿斗形直梁系凤架,七架梁,斗系收住连在一起,六扇格扇门被拆除。三进寝殿脊高7.8米,琉璃脊,只剩吻兽,原有宝顶,琉璃勾头滴水,全部木雕柱础,形制各异,海棠盨弥座,莲瓣形树础,柱身粗大,整木圆角方柱,柱径45厘米,正间穿斗形直梁系凤架,九架梁,七架梁下隔架托峰缺失,正背随檩枋下彩绘双龙戏珠(太极头),前沿双步梁,趋于简化,尺寸较大,神龛已被拆除,现为水泥砌的讲台,神龛后为庖厨房。享堂和寝殿……[详细]


全部湖南省景点>>>

全部湖南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