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长乐区旅游

长乐区文物古迹介绍

圣寿宝塔
  圣寿宝塔位于福建省长乐市吴航镇南山。塔由华恩(柴桑)人林昂舍钱,法涧寺僧景休募众缘建造。宋绍圣三年(1096)始建,政和七年(1117)十月二十三日竣工。永乐十一年(1413年)三宝太监郑和航海驻舟师于长乐,助寺修葺,题额“三峰寺塔”。后寺废塔存。塔为八角七层仿楼阁式塔,高27.4米,石结构。一层塔壁饰有佛教故事精美浮雕,是研究宋代建筑石雕艺术的珍贵实物。塔身中空,内有石阶可盘旋登塔顶。二至七层各开二门,逐层错位。1981年9月2日,国家拨款维修,在各层走廊底部用钢筋混凝土圈固,开裂处用高压水泥灌浆,修补缺损构件,复原各层围栏,重新安装避雷针、电灯,仿宋代风格砌筑塔坪。1984年10月1日竣工。2006年圣寿宝塔作为宋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
  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长乐区吴航镇塔坪山。1958年3月,为纪念为革命捐躯的革命先烈,中共长乐县委员会和长乐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并建造了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占地面积900平方米,碑体为花岗石和水泥沙浆砌成,方塔式,顶端浮雕五星。碑身阴雕碑文,南书“长乐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西书“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落款中共长乐县委员会;东书“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叶飞手迹;北书“英勇顽强毕生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先烈永垂不朽”,落款长乐县人民委员会。碑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公牺牲的烈士墓群。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0年被长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9月被长乐市委、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长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南阳陈氏祠堂
  南阳陈氏祠堂位于福建省福州长乐市江田镇友爱村。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前后3进,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一进为门厅,中间设戏台;二进为主厅;三进为祭祖厅。祠堂牌匾、楹联众多,其中有御赐“家传孝友,世笃忠贞”匾,以及其它众多历史名人如明大学士叶向高、刑部侍郎郑世威、近代徐世昌、萨镇冰等题写的匾额、楹联。……[详细]
高应松祠堂
  高应松祠堂位于长乐市古槐镇洋布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知县王遵道建,全称“锦屿高氏忠烈祠”。清代及民国时期均有修葺。前后两进,保留明代祠堂建筑规制,尚存牌匾10余块。1986年,长乐县(今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关天后宫
  西关天后宫位于长乐区吴航街道西关村西关桥东北处,原郑和所建天妃宫位于南山之阳,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移建于此处,清嘉庆二十年(1815)重修。天后宫为土木结构,坐东向西,占地面积936平方米。由前至后依次为:正门、戏台(已改)、天井、拜亭(两侧钟鼓楼)、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悬山顶,两侧封火墙。大殿主祀天妃。正门额匾“天后宫”,两侧“海晏”、“河清”匾。宫前保存有清嘉庆重修天后宫碑一通。 2020年1月2日,西关天后宫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向东延伸至挡墙,向西延伸16米,向南延伸8米,向北延伸至义屋祖厅。……[详细]
文石登文道码头
  文石登文道码头位于长乐区潭头镇文石村,登文道码头始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明万历、清乾隆、光绪几度重修。登文道是明清时期长乐重要的码头渡口,是长乐学子进京考试的必经之路,也是长乐商客出远洋的始发地。登文道坐北向南,伸入江中,长百余米,每块条石长4米,宽1米,现存条石16块。登文道码头是研究长乐古代交通史、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载体。 2020年1月2日,文石登文道码头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附属文物文石天妃庙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清代重修,现仅存两堵残垣,庙墙嵌郭汝霖、肖崇世所撰《重修文石庙碑记》,共二通。据《长乐文石志》记载,郑和下西洋,四次经此设祭开船。2001年修复。。……[详细]
李参将军故居
  李参将军故居位于长乐区首占镇黄李村中部,李参,永乐七年(1409年)跟随郑和下西洋,从征有功,授忠武校尉,累迁游击定远将军、总管府中军。故居后座建于元末,系黄李村李、黄二姓开山祖李彰所建,前座与中座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李参续建。故居土木结构,坐东朝西,占地面积684平方米。中轴线由前至后依次为:门厅、前天井、前座、后天井、后座。一进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二进前座,带前廊,面阔三间,进深七柱。三进仅存建筑基址。 2020年1月2日,李参将军故居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建筑墙基向东延伸13米,向西延伸12.8米,向南延伸8.7米,向北延伸10米。。……[详细]
东关司马第
  东关司马第位于长乐区吴航街道东关社区司马巷北侧,司马第为陈省居所,俗称官厅里。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陈省,长乐县古槐人,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历任浙江金华府推官、山西道御史、后巡按山海关、湖广、大理寺少卿、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后部右侍郎等职。司马第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574平方米,并排三座,每座二进,各座隔封火墙。中轴线由前至后依次为:正门、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后座。门楼额“司马第”,柱联“礼乐常遵东鲁,衣冠实出南阳”。府第内尚存“三朝秉宪”匾和石槽等文物。2020年1月2日,东关司马第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向东延伸至牌坊以东14.5米,向西延伸7.8米,向南延伸至规划道路,向北延伸至规划道路。。……[详细]
陈时范第宅
  陈时范第宅位于古槐镇井门村天马山之麓,星溪之畔,俗称陈厝里。宅第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重修,坐东南向西北,当时称布政使陈时范府第。木构,面宽七间,三进,俗称“八扇七”,前埕照墙至大门深4.3米,整座进深75.52米,宽21.10米,建筑总面积达1619.80平方米,是一座深宅大院,原貌基本完好。1987年陈时范后裔、台胞陈信维先生出资重修故居,1998年列为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时范,字敷畴,六都(今古槐镇井门村)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曾任四川夔州知府,云南布政使。……[详细]
30、陈谨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谨墓
  陈谨墓背倚营前洞头山麓,俗称状元墓。罗(罗源)长(长乐)高速公路与状元墓擦肩而过。陈谨墓占地数亩,规模宏伟。在花岗石桌后壁上镶着一块洁白如玉的大理石,镌刻着由徐阶撰写的墓志铭,赞其“器识纯粹,致力学部,为闽之光”。可惜年代久远,字迹剥落,有多处文字无法辨认。墓埕前硕大的花岗石横栏,刻有“渊渟岳峙”四个大字。墓道由三块石板铺成,旁边有长乐籍当代书法家郑述信手书的一块神道碑,上镌:“明翰林院修撰、惠州府推官、南京太仆寺丞、国子监司业、右春坊中允陈公环江神道。”陈谨墓四周草木葱茏,藤萝遍地,有山径通往乌龙江畔。2001年,陈谨墓被列为长乐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闽海战役松下抗敌遗址
  闽海战役松下抗敌遗址位于长乐市松下镇松下村大王山麓。1941年4月19日,日军48师团所属400余众官兵由长乐牛头湾寨下滩登陆,向福清方向窜犯。松址乡副乡长陈俊盛组织丁壮联合松下水警分队警兵在日军必经¬之道——鹿山北岭头与日军浴血激战,陈俊盛等三十一人壮烈牺牲。1943年3月各界在松下大王山麓建“闽海战役松下抗日阵亡军民公墓”。墓面海,坐北向南偏西30度,依山而建。墓表为三合土夯筑,墓埕宽8.47米,深18.4米。整个公墓由墓葬和纪念碑两部分组成。墓埕前为围屏,封土前嵌有青石墓碑,高1.95米,宽0.98米,上刻“闽海战役松下抗敌阵亡军民公墓碑记”,由墓后沿台阶而上,至顶峰建有闽海战役松下抗敌阵亡军民纪念碑,石构,碑身为方塔式,高3.7米,边宽1.38米,碑座四周各镌有诗文。墓屏墙上刻有“英灵勇在”、“浩气长存”等题字。墓与纪念碑之间还立有林森¬所题的“捍患成仁”碑,碑……[详细]
营前新街
  营前新街位于长乐市营前街道,为1928-1933年间,由福建辛亥革命先驱、时任福建省农工厅厅长的黄展云所创建的模范农村——“营前模范村”的一部分,现余38间。1929年,黄展云发动农民改造闽江河滩,打入木桩填土为地,不占用一分农田,建成了一条大道,道路旁盖起一色两层高的楼式店铺,形成全新的商业街,即“营前新街”。新街建筑均为骑楼样式,灰砖楼房,每十幢间辟有小巷,利于交通与防火。骑楼的屋顶,都有相通的平台,每两户合建一座进出屋顶平台的半亭式分厝,楼前则有避雨人行道。除店铺外,还建有邮局、海关及其他服务设施。黄展云建设“新街”的初衷是用一间间骑楼从地主、乡绅的手中换取土地,再无偿分配给赤贫的农民,以实现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理想。随着商业街的落成,大批商店的开业,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商业网,货畅其流,市面繁荣。2003年营前新街公布为长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琴江孝友坊
  琴江孝友坊位于长乐市琴江村北门大街中段,为清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为褒奖赖通照孝亲爱友而建的石牌坊。2013年6月公布为长乐市不可移动文物。坊分三层,坊顶雕一石葫芦。上层刻有双龙合抱“圣旨”一面,两侧立有龙柱各一;中层三面石板,中书“孝友”二大字,左书“福州驻防汉军正黄旗通奉大夫赖通照立”,右书“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蒙礼部题请旌奖”等字样,背面亦然。中、下层间均系双面镂空雕刻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人物,刀法细腻。四根石柱上都刻有楹联。建于清同治元年(1861)。文革-”中受到部分损坏。2001年8月,琴江乡亲捐资按原貌修复此坊。2013年6月公布为长乐市不可移动文物。……[详细]
登文道码头
  登文道码头位于长乐市潭头镇文石村北侧海边,为郑和到长乐修建天妃庙时登陆的地方。码头由条石铺成,长约99.73米,最宽处有3.44米。登文道码头也是古代长乐客商出远洋的始发地,也是本地读书人进京赶考的出发港。读书人若中举返乡,便捐一块石头,并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是“登文道码头”名字的由来。……[详细]
谢肇淛墓
  谢肇淛墓位于福州城南35公里处长乐市营前镇下洋村大象山麓,占地195平方米。明崇祯十年(1637)修建。墓坐东向西,背倚大象山,面向闽江,两侧小丘,前有溪水萦绕,周围果树成林。墓埕地面为三合土和石板铺筑,封土夯筑。墓埕宽8.4米,墓埕至墓室深13.7米。封土前有祭台,台上建碑亭,内立一墓碑,高1.96米,宽0.90米,碑文:“大方伯谢公佳城,崇祯丁丑岁,季秋吉旦立”。墓圈及墓台、墓摆均以花岗石构砌而成,现除墓圈石构件部分损坏外,其余均保存完好。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福建长乐人,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遇旱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天启元年(1621年)任广西按察使,官至广西右布政使。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