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泉港区旅游

泉港区十大旅游景点

推荐1
红星生态园
  景区以红星水库为中心,分布有红星会所、大型室内体育馆、网球场、游泳池、水上乐园、野外拓展基地、露营地、游船码头、孔雀园、荔枝园、千年枣园、亲水栈道等自然和人文资源、类型多样、组合良好、特色鲜明、生态和经济价值极高,是一处以生态旅游、康体休闲、体育旅游、农业休闲、民俗体验、餐饮接待为主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详细]
推荐2
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
  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三朱村后宅自然村后的北才穴山上。惠安县人民政府1990年立。碑高7.1米,碑体为白色花岗岩方柱。碑正面镌刻原交通部部长彭德清同志题写的碑名“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背面镌刻介绍三朱革命斗争的碑文。三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大革命时期起,就参加--和农-动,而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始终坚持革命,战斗不息。三朱村是“红旗不倒”的革命基点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惠安县党组织的驻地和活动中心,是闽中地委地下交通站的所在地,是党领导的许多重大斗争和运动的主要发起地。1926年11月,北阀军攻占惠安,国民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惠安县城读书的朱汉膺毅然投身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到三朱、前黄、山腰一带组织农民协会。1927年2月16日,在中共惠安临时县委的领导下,朱汉膺与惠安县城、涂岭、前黄等地学生和农会会员500多人,武装查封惠安县城和涂岭等地的-会道门“同善社”,讨回著匪汪连所把持的惠(安)洛(阳)公路权。1930年夏,中共福建省委和泉州、惠安县委在惠安开展武装暴-动-准备工作,朱汉膺协助开辟惠东与惠北的秘密交通……[详细]
推荐3
吴敦仁烈士墓和纪念碑
  吴敦仁烈士墓和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林角村。吴敦仁,生于1906年,涂岭林角村人。1921年秋,考入集美学校师范部,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1926年2月,参加共产党员王德彰、吴国珍领导的由多位进步学生组成的“集美同学回乡宣传队”,到惠安城关及山腰、坝头、大前黄、割山和涂岭等区乡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0月,随中共厦门特支、共青团厦门干事会和厦门大学党支部指派的王德彰、柯联定、吴国珍等人,回到惠安,筹备迎接国民革命军光复惠安。11月25日,北伐军进入惠安城,他和同志们一起举行军民祝捷联欢大会,组织演讲、--、演文明戏活动,反对--污史、土豪劣绅和封建会道门,开展减租减债运动。1926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惠安县第一个支部——惠安支部的一名党员。1927年中共惠安县临时县委成立,任学生支部负责人。这个时期国共合作,他担任由共产党协助成立的国民党惠安县临时党部的组织干事,又担任县联合会执委,负责宣传股工作。还以县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和苏克明等8位同志在县政府机关组成钱粮监督委员会,对征收农民钱粮实行监督,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1927年4月“四一二”-……[详细]
推荐4
中共惠安特支和涂岭农民协会、涂岭农民自卫军、惠安工农革命军驻地遗址
  中共惠安特支和涂岭农民协会、涂岭农民自卫军、惠安工农革命军驻地遗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涂岭中心小学。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惠安随即也开始“清党”,政治局势骤然变化。中共惠安县临委迅速从县城转移到农村坚持斗争。共产党员吴国珍、吴敦仁撤回涂岭,继续开展农-动。中共闽南部委指示惠安县临委“今后的工作方向,要以惠北涂岭为根据地,武装农民群众”,同时派共产党员施岑侬(化名张一峰)、许彩英(化名林一民)来涂岭工作。施岑侬、许彩英在鼎新学校任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和吴敦仁等人在涂岭组织“互助团”,会员60人,团址设在魁星楼,并以互助团为骨干,举办农民训练班、农民夜校,培训农-动骨干,扩大宣传影响。经过广泛发动,6月14日,涂岭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在林角埔(村)召开大会宣告正式成立,农会会员1000多人,农民自卫军300多人-。施岑侬作为农会和自卫军的负责人主持成立大会并在大会上讲话。会后举行--,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直奔魁星楼广场。此后,农会和自卫军把魁星楼作为驻地和办公场所,开展轰轰烈烈的惩治,-棍、查禁烟馆、抗击土匪的斗争。8月,根据中共闽南临委的指示,原中共惠安……[详细]
推荐5
坑内山
  坑内山又名狮子山。山峦蜿蜒起伏,连绵数里,山顶一峰突兀,巨石错峙,远远观之,形似雄狮。古榕傍崖,岩石倚峙,成一天然石洞,更似狮子张口,仰天吼啸。进入洞门,可见垒石平台,半壁仙影依稀,转一回廊,依斜势而下石崖,过观音堂,即可登上狮峰。迎风伫立,怡怡然让人有身临仙境之慨?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一方胜境,难怪铁拐李仙人也思凡下界,来此“青狮洞”与何七子仙人谈经论道。青狮洞的住持妙谛师尼说,铁拐李的脚迹至今犹在。果然在峰顶巨石之上,一记二尺余长的足印记述着这一优美的传说。相传汉代临川(今福建仙游县)何氏九子炼丹山中,丹成而乘湖中九条红鲤成仙而去,仙游的九鲤湖也因此得名。前黄镇坑内山青狮洞与九鲤湖有着深厚的渊源。据说何氏九子升天之后,何七子仙人驾云往南行去,远看见一道紫气自狮子山冉冉而起,何仙大异,按下云头,手中的拂尘竟随紫气坠落山中,须臾长出一棵榕树,绿荫如盖。何仙自觉乃是缘法所至,遂寄居青狮洞中,除灾祛难,造福一方生灵。公元1085年,铁拐李仙人帮助蔡襄建造洛阳桥,在工程即将告竣的时候,石料供应不及,铁拐李将南埔天湖山上的石料搬走不少,在最后一趟运石途中,正巧遇见云游回来的何仙,相见颇为投缘,……[详细]
推荐6
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
  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陈平山,1904年出生于涂岭乡樟脚村犁壁岭一个穷苦的基督教徒家庭。1925年秋末,前往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于第五期步科。入校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他偕同学破狱而出,参加暴-动-。在激烈的战斗中,头部负伤,仍英勇杀敌。广州暴-动-失败后,起义部队转战到达海陆丰革命根据地。1928年2月,他奉命回福建,在漳州与中共福建省委接上关系。尔后于漳州、厦门两地,宣传、发动劳苦大众投身革命。6月,因叛徒的出卖,被敌逮捕,囚禁于漳州镇台街法院监狱。在狱中备受拷打,全身血肉模糊,因刑重罹病。他通过入狱治疗医师的协助,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党组织派人将他营救出狱。出狱后,福建省委改派他参与领导晋(江)南(安)惠(安)一带地下工作。1929年9月中旬,中共惠安县委正式成立,他任县委委员。12月,接任中共惠安县委书记。1930年4月,福建省委调他任中共泉州特委军委书记。他偕特委组织部长蓝飞鹤回惠安,在乌面宫、大埔园寺等地召开会议,整顿和加强地方革命武装,扩大武装队伍,恢复和重建一批乡村……[详细]
推荐7
郭氏宗祠
  郭厝村隶属峰尾镇,东临湄洲湾,北接福炼生活区,是泉港著名的回族人民居住地,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郭氏始祖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时值唐末闽王王审知开发福建,郭斌、郭质兄弟二人避难入闽,初居长乐,至五代后梁迁居仙游。后来,郭斌娶戴氏女,迁居泉州,另分一脉;郭质迁居仙游碧溪旗峰下,娶苏氏女,繁衍生息。至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郭质后裔郭霖到泉州惠安荻州(今郭厝)定居立业,成为如今郭厝郭姓回族的始祖。现宗祠中厅一对清代留存下来的石柱镌刻的对联“系起汾阳世代源流由固始,支分荻水故家文献壮莲山”,即言明郭氏渊源。郭霖之母林氏,教子极严,虽然家境贫寒,仍含辛茹苦供儿子求学。郭霖自幼聪敏,能诗善文,丞相极赏识其才,逢铨叙选拔,郭霖被赐为进士出身,官调仙游县尉。因仙游乃郭霖祖籍地,郭霖避亲不就,再调任建安主簿。郭霖淡泊明志,晚年杜口不谈时事,惟闭门读书,著书五部,各有集解藏于家。郭氏耕读传家的美德自此代代流传。今郭氏宗祠是当时郭霖至郭厝村定居建宅原址。郭霖虽系出回族,但因先民久居中原,深受中华文化熏陶,兼之是时任朝廷-,故所建府第亦采用中原-府邸建筑风格。元末,兵荒马乱,百姓多遭战祸,府宅一度被毁,……[详细]
推荐8
惠安暴动红一团集结地旧址
  惠安暴-动-红一团集结地旧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涂岭村恒德堂。恒德堂是一座小庙。1930年9月14日夜,准备参加由中共福建省委、泉州特委、惠安县委领导发动的惠安武装暴-动-的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第一团500余人在这里集结。惠安县北部地区(现大部属泉港区行政区域)有着较好的革命斗争基础。1927年4月,中共惠安县临委从县城撤到涂岭农村,发动群众坚持武装斗争,农民协会会员发展至1200多人,农民自卫军战士500多人。11月,农民自卫军更名为工农革命军。工农革命军多次击退国民党泉州“田亩捐”总局征捐部队和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的围剿进攻。1929年6月,曾在广州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广州起义的陈平山同志,在涂岭大埔寺召开骨干分子会议,加强革命武装的政治军事训练。12月,陈平山接任惠安县委书记,领导开展“五抗”斗争,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得到发展壮大。1930年6月到8月,中共福建省委和泉州特委、惠安县委准备发动惠安武装暴-动-,加紧进行暴-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将涂岭的工农革命军改编为第一团,团长和政委由泉州特委军委书记、惠安暴-动-指挥部总指挥陈平山担任,吴国珍任秘……[详细]
推荐9
泉州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峰尾镇诚峰村。这里北障沙格,南近黄峰,与兴化吉口、湄洲诸岛互为犄角,自古就是一道海防要塞。明洪武廿年(公元1387年),为御倭寇侵扰,筑石构城垣,即峰尾城,城东旧城顶高阜,筑有烟墩烽火台。东岳庙就建在城之南门外旁,坐北朝南,占地668平方米。庙始建于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廷为切断沿海人民与郑成功的水上联络,下旨海滨居民缩界内迁,峰尾庶民避迁仙游赖店,人去庙毁;清康熙廿二年(公元1683年),村民奉诏返乡,迄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五月,遂在原基址上重建东岳庙;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法夷侵扰闽台,峰尾诸多商运船舶-困台岛海港,乡人恩谢侯王庇佑“不日旋棹荣归”的“灵异”卜示,慨捐巨资,对东岳庙做一次较大的扩建修缮,工期逾12年之久。“文革”期间庙宇遭受严重破坏,谱牒、匾额、史料等泯没殆尽;1978年峰尾乡亲共襄善举,历经15个春秋的努力,东岳庙又焕发光彩,吸引着海内外游客。于东岳庙前,举眼可见庙前正中八角形大窗上赫赫三字“东岳庙”的阴镌金字,耀眼夺目,二小三椽山门两侧壁上的花、鸟、禽、兽图景的填灰砖雕,和山门前的一对……[详细]
10、离相寺
推荐10
离相寺
  离相寺在泉港区境内素以历史悠久著称,据明嘉靖《惠安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天佑六年(公元909年)。相传,当时建筑规模宏大,为九进院落结构,在当地实属罕见。当然,时过境迁,现在已难再见一千多年前的状貌了。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尚保存有一口唐代古井,井壁为细碎石块所砌,井盘由一方整块大石板凿穿而成,井水清洌纯净,寺内用水即取自此井。可惜修建驿峰公路,此井恰位于路当中,不得已将之填覆。离相寺位于泉港中心工业区、驿峰公路环岛东北角,距公路约有四五十米,寺宇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系砖石结构,东西两侧均有两层护厝楼,前有宽阔的石埕,外有条石围墙。与传统的寺庙建筑不同的是离相寺前厅只开一门,且偏在右侧,门额上嵌着“离相古地”石刻。上厅是大雄宝殿,系硬山式屋顶,屋脊上饰有红色琉璃双龙朝塔,进深面阔均为三间,水磨打制的几对大石柱光洁透亮,上顶描金绘彩的斗拱椽梁,下有红砖铺地,配以镀金镌刻的柱联,大气而美观。与主殿相较,下厅则略显单调古朴,因为两厅修建的年代不同。天井、下厅所立的三对石柱与上厅其中的一对石柱是至今所存无多的古建筑物,柱联所镌字体笔划圆润流畅,篆书纯朴楷书内敛,很能体现佛家所谓的“无烟火气……[详细]


全部泉港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