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红色旅游景点

达马洞——长宁县第一个党组织成立地
  达马洞——长宁县第一个党组织成立地达马洞位于长宁县长宁镇先锋村公路旁小山坡上的一片竹林里,距长宁县城4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长宁通向云南的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1927年7月,中共地下党员袁敦厚、王泽嘉、黄岷三人在此驿站召开会议,秘密组建长宁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长宁县达马洞支部,书记袁敦厚,委员王泽嘉、黄岷。中共达马洞支部成立后,在井江乡、安宁桥(现长宁镇)一带建立农会,发展会员1000余人,农民武装30余人。1928年4月,支部奉命率领长宁梅白乡、新村乡农会部分农民武装28人参加南溪农暴。南溪农暴失败后,1928年8月,袁敦厚与王泽嘉等在长宁县太平乡大塝上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独立团(1929年更名为四川红军第四路游击队,袁敦厚负责政治工作,王泽嘉任团长)。袁敦厚和王泽嘉1930年6月7日在凌霄山突围战斗中牺牲。达马洞现在的房屋是经过翻修后的几间砖木结构瓦房,已十分破旧。……[详细]
大田会议会址
  大田会议会址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现为攀枝花市武警教导队所在地,占地3750平方米,是攀枝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为拉姑林业局机关所在地,是1962年修建的林业局机关办公楼,四合院,砖木结构屋架、土坯墙,小青瓦屋面,白泥、白灰浆抹面起保护土坯墙和美观作用,为当时仁和区最好的建筑楼群。1964年9月9日,冶金、地质、铁道、交通、邮电、粮食等18个部委和云、贵、川三省的有关领导共计180余人在大田拉姑林业局机关办公楼召开现场联席会议,会议传达周恩来总理关于基地继续选点和进一步规划的指示并作出具体安排,史称“大田会议”中共中央于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上,从中央领导到各省、市、中央各部门思想认识都统一在下决心建设三线,建设攀枝花。会后,周恩来总理指定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程子华为西南工作调查组组长,率领吕正操、王光伟、徐驰等会同西南局和云、贵、川三……[详细]
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
  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1935年11月,红四方面军将士与国民党军队在胡大林一带浴血奋战三昼夜,牺牲战士上万,现场十分惨烈。时隔80余年,激战留下的土雕楼、大小弹坑、三道战壕、不知名的红军坟墓群、古院落等至今仍清晰可见。当地政府及群众积极开展遗址保护行动,立足挖掘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并弘扬红军文化,为后人提供一个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碗厂坡——余泽鸿牺牲地
  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政委余泽鸿牺牲地——碗厂坡位于江安县大井镇兴复村碗厂坡,距江安县红桥镇5公里。1935年12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政委余泽鸿在大井镇的兴复村碗厂坡不幸牺牲。游击纵队17人由中共川南特委成员李青云、刘复初率领在大井镇的连天山(今江安县大井镇五丰村、丰收村、九龙村、吉龙村等)和仁和乡百竹海山区一带隐蔽一个多月,在敌人重兵围剿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游击纵队依靠群众,坚持斗争,为红军游击纵队的再次崛起,保存了革命火种。当地村民接受了红军的革命思想,有几十人参加了红军。……[详细]
红军干部纪念地(虎山亭)
  红军干部纪念地(虎山亭)虎山亭位于兴文县僰王山镇高潮村9组,依山傍水公路一侧小山包上。距离兴文县县城23公里。黄虎山,红军长征时为国家保卫局第五连连长。1936年中共中央组建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后,将第五连全部划归川南游击纵队,黄虎山担任纵队第五大队长。后川南游击纵队改名为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他任二大队大队长。当年3月,黄虎山带领30多名队员,在兴文的青联乡(今属僰王山镇)开展工作,住在活麻沟头袁兴顺家,遭告密受到地方别动队、民团60余人的袭击,战斗中脚部负伤,被送到洛柏林(今兴文石海镇)一农户家养伤,后被敌人搜捕,送兴文县监狱关押。狱中遭敌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被敌酷刑致死,弃尸于兴文县城荒郊。1991年,为纪念红军烈士黄虎山,兴文县兴文镇、新民区在此建立“虎山亭”。建筑占地面积33平方米。亭为钢筋水泥建造,高6.6米,长宽各5.5米,亭中立一碑,记述烈士生平事迹。……[详细]
兴文红军岩
  红军岩位于兴文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大漏斗”岩壁,距离兴文县县城26公里。1935年2月6日,红军长征路过兴文县,红一军团后卫部队一个战士为逃避敌人抓捕,跳下悬崖牺牲,当地百姓一直将红军战士跳岩牺牲之处叫作“红军岩”。1996年,兴文县人民政府、兴文县石林管理处在红军岩下修建了烈士墓,刻上墓碑,岩壁上凿上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红军岩”三个大字。大理石墓碑及记述这段历史的碑文分外醒目。……[详细]
大河红军墓
  大河红军墓位于兴文县大河苗族乡李子关村,距离兴文县县城28公里。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转战于云贵川边界,一渡赤水后进入四川,红一军团途经金鹅(今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并宿营于此。当时,国民党军队为防止红军入川,沿长江设了重兵把守。在李子关处,红军遭遇敌军和地方-民团袭击,在与敌人战斗中红军战士数人牺牲。2005年,为纪念红军烈士和红军长征的光荣历史,大河苗族乡地方政府组织苗汉同胞于此修建红军墓并为之立碑。红军墓建筑面积60平方米,四周青山环绕,自然风光秀美,烈士墓庄严肃穆;纪念碑傲然挺立。……[详细]
红军长征纪念碑
  红军长征纪念碑位于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朝阳村2组,小地名尖山子,距离兴文县县城26公里。1935年2月3日,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突破敌军三道防线,从叙永、金鹅进驻大坝宿营,林彪的军团部驻于大坝关帝庙(今大坝第一小学)。次日离开大坝时遭地方民团阻击,红军在大坝境内牺牲30余人。2月7日,彭德怀的红三军团部分队伍经大坝的芭茅湾后去扎西(今云南威信县)集结。为纪念红军长征过兴文,由兴文县大坝区委、区公所于1990年3月修建了这个红军纪念碑。纪念碑建于一突兀的小山包上,整个面积约400平方米,四周皆为农田和住房。纪念碑高18米,宽6米。碑的正面、背面题词为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左右两侧题词为老红军、卫生部原副部长、顾问王斌,底座上三面皆为碑文,记述了红军长征过大坝这一段历史史实,由原红军川滇黔边游击纵队司令员,政委刘复初所书写,背面为毛泽东诗“长征”。……[详细]
沙坝红军烈士纪念碑
  沙坝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沙坝村,小地名柏杨坡,距离兴文县县城31公里。1935年2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从大河至大坝,兵分两路前往云南扎西(今云南威信),其中一路是红一军团经大坝到建武,在撤离大坝时途径沙坝,沿途所经过的“大菩萨”、“五十二步”(皆为小地名)都是当年红军与敌激战处。当时红军后卫部队在柏杨坡遭四个民团大队和敌人一个正规连伏击,红军牺牲30余人。1973年8月1日,为纪念这些英勇牺牲的红军先烈,由当时的沙坝公社战斗大队修建了沙坝红军纪念碑,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平方米。纪念碑碑高2米,宽1米,碑座为2米高天然石灰岩,碑后石窟内掩埋部份烈士遗骨。……[详细]
朱德诗碑
  朱德诗碑位于兴文县县城西侧的香水山,建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1916年,讨袁护国军与北洋军在泸州蓝田、棉花坡一带进行激战。时任护国军第一军支队长(旅长)的朱德于5月亲率一个营到古宋筹集粮草和补充兵员。抵古宋次日,登临城北香水山,并到寺庙游览,在庙中,即兴吟诗一首:“已饥已溺是吾忧,急济心怀几度秋;铁柱幸胜家国任,铜驼慢着棘荆游;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物色风尘谁作主,请看砥柱镇中流”。并由副官李芝生挥毫书于芙蓉寺壁。朱德时为护国军和川中名将,为保卫共和而战,且军纪严明,对地方秋毫无犯,被民众称为正义之师,深受尊崇。加之后来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开国元戎,题诗更为当地名众传诵。后芙蓉寺毁,题诗亦湮。1978年重阳节,中城镇(今古宋镇)老年人欢度重阳节活动,为纪念朱德当年题诗,大会刻诗碑立于香水山顶,并刻记碑文:“一九一六,讨袁护国。朱旅前驱,先鞭是著。古宋驻防,策应周密。登山赋诗,壮怀……[详细]
高县武装起义会商地遗址(仁爱乡老王场)
  仁爱乡老王场——高县武装起义会商地遗址,位于高县文江镇仁爱解放村,距高县县城19公里。仁爱乡老王场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54师160团的驻扎地,是解放军和张洪湖起义部队研究决定解放高县的会议地点。1949年11月,西南战役打响。此时,高县的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武装起义队伍有1000余人,已掌握全县的基本武装力量。全县18个乡(镇)的武装力量分为3个集中点。第一个集中点置于落润场,辖落润、四维、陈村、羊田、蕉村、龙潭等7个乡;第二个集中点置于县城,辖天星、可久、梁河、腾龙、玉皇、文江6个乡(镇);第三个集中点置于老王场,辖仁爱、籁棚、云山、趱滩、中心5个乡。12月16日,解放军160团由团长范铁波、政委徐达文率领部队到仁爱乡与钱寿昌、张洪湖领导高县起义部队会合。决定:以解放军为主力,起义部队配合,分两路进攻高县县城。一路解放军经籁棚、怀远佯攻东门,主力则经云山渡黑水。至嘉乐又分两……[详细]
兴文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兴文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纪念馆)位于兴文县县城白塔山。馆内园林绿化率45%以上,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有2个展室,图片200多幅和部分革命历史文物。兴文县是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南纵队的策源地和转战地。1935年2月10日,红军长征途中,根据扎西会议关于创建川滇黔边区新的根据地的决定,中共中央抽调数百人于扎西(今云南威信)建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后又与黔北游击支队合并,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纵队不断抗击国民党-派组织的云贵川“三省会剿”,开辟游击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三省数万敌军和地方团队的围追堵截下,纵队孤军奋战,直至1937年1月才告失败。而这支游击纵队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同敌人的“清剿”作斗争,活动仍坚持到1947年,为掩护主力北上,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在兴文县县城白塔山建……[详细]
顺泸起义遗址
  顺泸起义遗址位于南充市果山公园内。南充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3月8日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又于1988年在果山公园顺泸起义誓师大会遗址建立起顺庆起义纪念室。1926年,为了打击反动派,牵制四川军阀出川东下危害武汉国民政府,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了震撼全川的顺泸起义。1926年夏,四川省委书记杨闇公召开会议,研究顺泸起义的行动方案,组成了刘伯承为总指挥的六路起义大军,确定当年冬天顺庆、泸州两地同时起义,然后以顺庆为基地,向绥定(今达县)进攻,消灭最顽固的军阀刘存厚后,与北伐军会师武汉。顺庆方面按原定12月3日打响了顺庆起义第一枪,把何包围在师部,敌惊惶失措,纵火焚烧了四条街(学院街、黉墙街、大东街、正南街)。顺庆起义取得胜利后,12月10日在顺庆的一、二、三路起义军及地方民众团体等2万多人在果山公园举行誓师大会。刘伯承在会上发表演说,号召各路义军和全体民众团结一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整个会场群……[详细]
秦青川、刘复初等烈士文化启蒙地(和山书院)
  和山书院位于兴文县县城第二中学校园内。和山书院为清光绪年间所建,为中式穿斗建筑,建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现保荐基本完整。在和山书院旧址,存留有清末年间的“振兴文教”石碑。清末废科举行新学,1903年和山书院改名为泸卫高等小学堂,1911年于此创办古宋中学,招两个班,附设于泸卫高等小学堂;1929年,开办古宋初中,春秋二季招生,到1944年,发展8个班,有学生300人,专职教师20多人。在这里,曾培育出秦青川、王斌、文功元、常化知、刘复初等众多革命志士、优秀共产党人。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宣传民主与进步,上街演讲,演文明戏,印发进步资料和传单,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和腐败,是原古宋县传播新文化和革命思想的策源地。……[详细]
川南工农革命军根据地(凌霄城)
  凌霄城,又名拱极城,位于兴文县西南与长宁县交界处,属僰王山镇,为宋时抗元名城。海拔1080米,孤峰崛起,三面峭壁,仅一路(断颈岩)可通,山顶平坦,占地60多亩。距离兴文县县城38公里。1930年2月1日,共产党人王泽嘉、袁敦厚领导的川南革命军独立团180多人,持-140余支,以1个团3个营的队伍,进驻凌霄城,囤积粮草,利用其易守难攻的险峻地形,开辟根据地,扩大武装斗争。3月初,南六县清乡司令陈子方急令余伯珊率一个小分队赴凌霄山下堵守,同时,密报四川省政府:“川南边区0-叛乱”,请示派兵围剿。4月初,省政府指令宜宾护商队派出两个配有迫击炮的正规营,由刘文辉的师参谋长兼宜宾县县长沈眉荪率领,会同珙县、长宁、江安、兴文、筠连、叙永、古宋等县民团及附近各乡镇民团数千人集结凌霄山下,围剿工农革命军。川南工农革命军据险阻敌,击退数次进攻,激战至同年6月,在失去外援,粮弹耗尽的情况下,只好浴血突围,仅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