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景点介绍

  毛人凤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珞珈路3号。该建筑建于1937年前,西方现代建筑风格,有楼房1幢3层12间,平房1进2间,墙体灰色,屋顶青色。该房产原为刘绍以刘任荃之名购地所建,抗战后,毛人凤回南京时曾一度居于此。1951年12月,南京市市房地产公司服务部从刘处购得。现为省级事务管理局所属。……[详细]
  林蔚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祁家桥1号红楼。该建筑于1936年左右建成,为建筑大师杨庭宝毕业设计之作。建筑坐北朝南,楼高两层,砖木结构,西洋风格建筑。……[详细]
  熊士辉位于南京市中山北路40号。该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具体时间不详)坐北朝南,红色瓦面,黄色拉毛外墙,假3层,西洋别墅式风格建筑,共有两幢。目前,该建筑为江苏省省级机关幼儿园用房,2006年列为南京市文保单位,目前保护状况良好。……[详细]
  汤恩伯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珞珈路5号。该建筑建于1935年,西方现代建筑风格,有楼房1幢局部三层12间,新式平房3进10间,墙体红色,屋顶经色。该房产原为林宛文自建,汤伯恩于1946年任陆军副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时以其妻王竟白之名从林处购得自住,解放后西南服务团,三野司令部行政处借用,现为省行政管理局所属。……[详细]
  邹鲁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颐和路18号。该建筑建于1937年前,西方现代建筑风格,有楼房1幢2层12间,平房2进4间,砖混结构,墙体灰色,屋顶青色。该房产为邹鲁所有,解放前业主自住,解放后野秘书长住用,华东军区招待所使用。……[详细]
  谷正伦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和街9号。该建筑建于1946(民国35年)。原用作美国大使馆宿舍。1948年(民国37年)谷正伦以儿子谷同生之名将该处买下。建地面积1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49.3平方米,为中西合璧式二层楼房,南北朝向,砖混结构,黄色水泥拉毛外墙。青色筒瓦屋面。院内青桐雪松,林木繁茂,花草遍地。……[详细]
  陈布雷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颐和路6号。该建筑为国民政府实业部农业司司长徐廷瑚于1936年(民国25年)购地所建。抗战前,陈布雷一家一直居住在此。抗战胜利后,陈布雷携眷“还都”,因颐和路房子被占用,只好暂住上海,三个月后回到南京,在南京市是在马超俊的帮助下租用湖南路508号(现江苏路15号)房子。因该建筑属于颐和路十二片区,2008年,政府出资对此建筑进行了维修出新。……[详细]
  赛珍珠旧居坐落在鼓楼区汉口路22号。该建筑始建于1912年(设计师及施工单位均不详),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总体建筑面积为356平方米。该楼坐西面东,砖木结构,地面二层,地下一层,四坡顶,青瓦,楼顶建有老虎窗,大门口建有雨蓬,以四根古典风格的圆形立柱支撑。是一幢具有典型西洋风格的小洋楼。1919年下半年,赛珍珠随丈夫来到南京,受聘于美国教会所办的金陵大学,居住于此,在这里她写出了她的处女作《放逐……[详细]
  金陵大学旗杆位于汉口路22号。1934年9月与金陵大学仅一墙之隔的日本驻中华民国公馆竖起一根钢架式旗杆,悬挂太阳旗。于是,在金陵大学上下萌发了“在校园内建造一座更高旗杆以扬国威”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学生朱恕、沈乃森等38人率先贴出《金大从速砌竖旗杆启事》,发起人人捐款竖立旗杆。1935年8月耗资1700元的钢管式旗杆在学校礼拜堂南侧落成。旗杆高40余米,高高飘扬的国旗超出了与之毗邻的太阳旗,以示中国……[详细]
  顾祝同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莫干路11-1号。该建筑建于1937年前,西方现代建筑风格,有楼房1幢3层12间,平房2幢5间,墙体黄色,屋顶青色,原为顾祝同所有。1948年4月该建筑曾被美国大使馆作为职员住所租用。……[详细]
  侯镜如旧居位于大方巷39号。该建筑建于1948年,有门卫室等附属建筑3间。房屋主体建筑面积487.8平方米,加上附属的3间平房,总建筑面积557.8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西式风格,假三层,带老虎窗,米黄色外墙,四坡顶,青瓦、红瓦相间交错。……[详细]
  原国民政府--旧址位于中山路251号。原国民政府--于1928年11月16日成立,是国民政府最高司法行政机关。司法行政部于1928年11月12日成立,负责管理全国司法行政事务。1935年,新址落成,--和司法行政部由薛家巷迁至该处办公。这里原是一幢南北走向的灰色大楼,为西式三层砖木混凝土结构,其中间为主楼,半球形拱顶上镶有自鸣钟1座,顶上竖有旗杆,两侧为辅楼,整幢大楼有房屋108间,楼前是两个对称……[详细]
  侵华日军--草鞋峡遇难同胞纪念碑此碑于1985年8月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悼念在侵华日军--中在此遇难的同胞而建立。纪念碑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下燕路边,紧临上元门,面对长江,背倚幕府山。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全碑通高815厘米,暗含8月15日侵华日军向中国人民投降的日子。其中碑身高达600厘米,为多层城堡式,向上逐层内收,通体洁白,庄严肃穆。第一层高约350厘米,顶上4……[详细]
  侵华日军--煤炭港遇难同胞纪念碑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8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悼念侵华日军--中在此遇难的同胞而建立。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位于下关煤炭港江边。碑立于江堤防洪墙上,以防洪墙的一段为碑座,在堤、墙联接处斜塑一直径为30厘米的水泥花圈。碑长135厘米,宽90厘米,厚12厘米,整个碑体,朴实、简洁、大方。纪念碑碑文:煤炭港系侵华日军--主要遗址之一。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详细]
  司徒雷登旧居位于青岛路33-1号。该建筑建于1935年,座西朝东,为西式风格,砖木结构,钢门窗、内楼梯,一楼门廊朝东,南部设外阳台、三楼老虎窗采光,青平瓦屋面、黄色水泥拉毛外墙。该产权原系何辑五(化名何慎一)所有。1946年7月,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选择此建筑为其公馆。司徒雷登(1876-1962年)美国人,出生在中国,为基督教传教士。曾任燕京大学校长、美联社的特约战地记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