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丽水市 > 莲都区旅游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简介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纪念馆位于莲都区雅溪镇岱后村,原为朱氏宗祠,是建于清代的泥木结构建。1947年3月,革命先辈张之清、林艺圃在这里重建中共丽水县委,建立革命队伍,创建游击根据地,领导开展武装斗争,为丽水县解放作出重要贡献。2007年3月,设立中共丽水县委旧址陈列馆;2009年7月被命名为莲都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7月被定为莲都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29日,中共莲都区委在雅溪镇岱后村举办了丽水县委旧址纪念馆开馆仪式,正式建馆。2014年2月被定为丽水市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莲都区雅溪镇岱后村地处丽缙武三县交界的雪峰山上和稽勾古道边,岱后村朱谢两姓先辈在此辛勤劳作数百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百姓善良勇敢,民风淳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村张贴革命标语,发动群众,开展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张新豪、章傅等,以乡村建设指导员公开身份为掩护,进驻岱后村办夜校和识字班,发展进步青年朱太等人入党,建立党小组,带领群众办开荒合作社。1947年2月,为了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张之清、陈芳尧、张赛英等革命先辈奉中共处属特委之命,来到自然环境优越、群众基础、革命基础良好的岱后村,宣传组织群众,创建游击根据地。为了加强对丽、缙、武边境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岱后第二个月,即1947年3月底,张之清、林艺圃、陈仿尧、张赛英和朱金宝一起在岱后小学所在地朱氏祠堂开会,为了保证安全,中途转移到朱太家楼上继续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中共丽水县委,由张之清、林艺圃共同负责(以张之清为主)。

中共丽水县委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得到了革命老区人民的支持。在县委旧址所在地岱后村,解放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有:朱太、朱陈法、朱增芳等30人;老交通员有:朱荣彬、朱爱菊、谢官春等7人;老游击队员:朱太、朱陈法、谢陈兴等19人,其中朱陈法、朱增芳、朱荣彩等游击队员在1947年8月触及国民党浙保二团战斗途中不幸被捕,英勇就义于丽水大水门,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革命老区人民为党和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纪念馆占地面积418平方米,主题展区有42块展板,馆区左前边为革命先辈张赛英同志以教员身份做掩护的办公室兼卧室,中间为当时的教室,主体展厅馆藏了许多反映革命斗争的史料和文物,整个纪念馆利用文字、图片、实物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丽水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

纪念馆开放以来,参观的党团组织及群众人数不断攀升。纪念馆的开放,为全区人民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精神食粮,给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和了解丽水革命斗争历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生动教材。

岱后村红色革命历史

岱后村地处丽、缙、武、宣边界,是重建的中共丽水县委所在地。县委成立后,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最终迎来莲都(丽水县)的解放。这里的党员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无畏,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赞歌。

“述往事”而“思来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更应该学习先辈探索真理的精神,学习先辈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先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振奋精神,实干创新,为把莲都建设得更加美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莲都(丽水县)党组织得到较快的发展,党的活动及党领导群众革命斗争蓬勃开展。1930年3月,在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红十三军前身)攻打丽水城的影响下,北乡成立100多人的农民武装队伍。8月,朱民生率领100多人携带80多支土枪到宣平高水,编入红十三军浙西三纵队三大队(南营红军)。9月中旬在三岩寺(现属太平乡)红军遭国民党省防军和地主武装袭击,指挥潘成波等30余人壮烈牺牲。

李春元就是起义中的一员。1930年,在浙南红军攻打丽水城和周边红军暴-动的影响下,原泄川乡农民李春元、岱后村农民朱喜奎等人在雪峰村(现缙云县管辖)祠堂起义,成立红军。该红军队伍在李春元带领下,向地主派缴粮食和-大刀等武器,并分发给贫苦农民,引起劣绅地主的恐慌。他们拉拢反动派武装围攻红军。由于武器低劣,加上敌人突袭,红军队伍在三岩寺一带被打散,李春元退避到岱后村朱氏祠堂(现中共丽水县委旧址)。反动派武装随后追到,用棍棒尖枪砸打板壁,冲进祠堂抓捕了李春元。李春元腹部被尖枪刺出一个大洞,鲜血直流。反动派武装不顾他的伤势,在岱后村十八间门口把他推下深潭再拉上来,逼他低头认罪。李春元口喷鲜血,却宁死不屈,还高喊“红军是杀不完的”,最终被杀害在押往县城的路上。这是岱后村村民第一次见证革命牺牲,李春元为革命“不怕死”的精神在村民群众的心里激起了革命的波浪。

(二)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率领下,到达浙西南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1935年夏秋以后,在粟裕、黄富武等人率领下,红军挺进师先后多次转战莲都(丽水县)山区一带。7月黄富武率领挺进师160余人由莲都(丽水县)、宣平边境的箬坑村转至岱后、泄下和莲房等地驻扎。每到一处,红军都张贴标语、宣传武装革命、打击土豪劣绅和开展游击战争,红军还在岱后村显灵庙发放花边银元。

二、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莲都(丽水县)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随着中共丽水县委的建立和党组织的发展,莲都(丽水县)的抗日救亡出现高涨形势,文化界各种团体纷纷建立,木刻运动迅速开展,各种抗日报刊相继创办,新知、浙东书店先后开设,民先队、政工队应时建立,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广泛开展。太平经济实验区创建,乡村建设指导员张新豪、章傅来村,办夜校、识字班,创办股份制的开荒合作社,岱后村朱荣斌、朱春英参加太平区“合作干训班”。回村分别办了股份制的消费、织袜合作社。

1947年,岱后村村民朱春英,恢复党员身份。她买来织袜机在岱后村谢氏祠堂办妇女织袜合作社,还介绍了一批在青年入党。并带着张赛英到青蓬岭、雪峰村发展党员。1948年脱产做妇女工作,后主持后勤,办服装厂,做军装、被套、子弹带、背包等。党组织称赞她是游击队的好后勤。

三、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8年抗战的最后胜利。为了避免内战,国共两党举行了重庆谈判。1946年6月,国民党向解放区发起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为了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在雅溪岱后村重新建立了中共丽水县委。

中共丽水县委重建。1947年3月,中共丽水县委在雅溪岱后村重新建立。由张之清、林艺圃共同负责(以张之清为主),其他成员还有陈仿尧、张赛英和朱金宝。

其中张之清、陈仿尧、张赛英负责丽(水)、武(义)、宣(平)边区工作,林艺圃负责丽(水)、青(田)、松(阳)边区工作。

1947年3月,村里的小学堂来了一个周先生,其实是县委负责宣传和妇女工作的张赛英,她个子不高,长得漂亮,说普通话会画画。

她来学堂,用笔画了孙中山先生画像挂在黑板正上方,旁边写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对联。画了岳飞、郑成功、戚继光三张画像挂在右边的墙上。张赛英给学生教《大刀进行曲》、《古怪歌》,《古怪歌》实际上也是一首革命歌曲。张赛英教学生要爱国、团结、孝敬长辈。宣传“抗丁、抗税、-力”革命思想。晚上张赛英还办夜校。

经过半年,全村人团结一心跟共产党闹革命。下半年张赛英转移到泄下村,后转移到翁山头、山井坑等村。岱后村村民谢陈富、谢陈兴跟着张赛英参加武工队、打游击。

反击国民党反动派“清剿”。1947年秋冬,丽青松、青景丽武工队,在张之清、林艺圃领导下,依靠当地群众,地方干部和党员团结一致,取得国民党“浙保二团”连同丽水县自卫大队第一次“清剿”的胜利。1948年8-10月,国民党组织丽水、缙云、宣平、武义4县武装,以岱后一带上北乡地区为重点,对丽武宣游击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清剿”,在反“清剿”斗争中,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在群众的支持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重大胜利,根据地和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在“清剿”斗争中,岱后村党员群众团结一心,献计献策,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保护了党组织。

1947年,张赛英回忆录描述:一天她和李桂生通知隐蔽在朱荣良家楼上,从楼窗上看到对面山坡,敌人在朱太家搜查。赖大娘(朱荣良妈妈)为她们着急,叫她们在床上装病。张赛英说有两个人不好办,只要不要他们上楼就好。赖大娘拿出谷子在堂屋舂米,装成若无其事,态度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蒙蔽了敌人的搜查,成功脱险。

游击队员隐藏计

岱后村党员群众为党组织准备了7处隐蔽场所。

活动处所之一朱太家,至今此屋门环铁圈和门后走廊板璧上仍当存着敌人子弹痕迹。此屋解放前入党就有10多人。

活动处所之二大坵党支部委员朱元(时任伪保长)家。此处也是游击队员经常住宿吃饭的地方。

活动处所之三朱月蓉家。1947年2月,张赛英居住小学教师朱月蓉家“下新屋”这个房间,两人同住同工作,和睦相处。

活动处所之四朱玉山家。

活动处所之五朱德奎家。

活动处所之六谢陈兴家。

活动处所之七朱春英家。

1948年下半年,丽武宣边区党组织和游击队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成立太平、岩泉、碧湖、新宅、曳岭、上坦5个区委和武工队。(太平区委书记陈仿尧、武工队长朱陈法、岩泉区委负责人兼武工队长李方仁,新宅区委书记张赛英,武工队长李桂生,曳岭区委负责人武工队长周一平,上坦区委负责人李瑛,武工队长谢陈兴)。

当敌人抓到共产党员游击队战士朱增芬,吊在本境殿门口桥头杀害时,抓了75岁的朱太母亲樊兴妹陪杀,樊大娘也面不改色心不跳,从不透露游击队和根据地动向,免遭更多的伤亡。至于交通员朱荣斌,朱立德,朱爱菊和仅15岁的朱立仁,数次送情报就更多了。

加强政权建设。1949年1月29日,在联成(巨溪)留畈村宣布成立曳岭区人民民主政府,曳岭成为丽缙宣边界第一个解放区。3月,在曳岭老竹村宣布成立丽水县民主政府,4月改名为处北县民主政府,张之清任县长。处北县人民政府下辖太平、岩泉、新宅、上坦、桃溪、曳岭、下杨7个区。

1949年国民党浙保二团前来“围剿“岱后游击根据地,居住朱太楼上的游击队员,来不及转移,村民为了躲避移敌人视线,紧急之时,叫游击员钻到灶台锅窝之中。结果游击队虽然烫伤了,但住了革命同志的生命。楼上的游击队员有的被村民隐藏在稻草堆里,有的被隐藏木桶之中。

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还有白皮红心的共产党员。朱元(1907-1980)原名朱有元。1947年4月加入共产党。曾任村党支部委员。朱元为人老实,办事公道,没有民愤。1949年脱离岱后村,任太平区民政助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子在乡保审制度整顿中,朱元任伪保长。他表面为国民党办事,实际上为共产党服务。三年间他为我党掌握敌情、筹粮、住宿等后勤工作作了很大贡献。

后记,岱后村民全力支持参加革命战争,4位革命烈士,在岱后村战斗牺牲的无名游击队员2位,7名村民担任交通员,19名村民参加游击队,30人解放前入党。岱后根据地革命故事蕴藏着丰富的群众路线事例,特别是三个先锋在三年时间粉碎敌人三次“围剿”历史事实证明,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筑起铜墙铁壁,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雅溪镇岱后村基本情况

雅溪镇岱后村位于莲都区雅溪镇北部,东与缙云连接,南与双源村相邻,西与泄下村交界,北与武义交界,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四面环山,气候宜人,极其适合夏日避暑。辖岱后、横坑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户254户,人口803人,其中劳动力557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村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拥有耕地面积34.9万平方米,山林面积591.5万平方米,山林主要由毛竹、红豆杉、枫树、松树等组成,在这591.5万平方米面积的山林中生活着各类野生动植物,野兔、野猪等数不胜数。

现在,岱后人已经意识到利用优越的生态条件和革命摇篮的历史地位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岱后村完成了村庄整治,对村庄道路实行硬化、绿化、亮化,建起了生态公厕,将垃圾、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整个村变得更加整洁、美丽。这不仅改善了岱后人民自身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来这里参观游玩。

现在雅溪镇岱后村正努力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争取资金对县委旧址进行规划修缮,添设更多的革命历史文物;二是争取上级政府支持,拓宽到村的康庄公路,将公交线路由双源村延伸至岱后村,方便广大群众及游客前来;三是发展农家乐和民间艺术,让游客到岱后村有风景好赏、有文化好品、有历史好寻、有农家好玩。

岱后村:莲都区岱后村海拔800多米,以山林为主。在这高山密林中,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高山翠竹。每当夜幕降临,坐在庭院前,看那袅袅炊烟,缓缓升起,慢慢地消散在以青山翠竹为背景的远方,一天的劳碌和疲惫都在这一刻消失得影踪全无。 采茶舞是岱后村逢年过节必须上演的传统文化戏曲,据老一辈回忆,采茶灯是从江苏无锡传入的,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祖辈们世代传承,依然保留着其…… 岱后村详细信息++


>>寨山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