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

三里河遗址
  三里河遗址位于山东省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北三里河村神仙沟西。遗址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60年代初,山东大学历史系刘敦愿从一件题有高风翰诗序,画有插莲花三足陶器的绘画条幅中发现线索,按图索骥,找到这处古遗址。1974年秋和1975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遗址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000余件。遗址的地层堆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属龙山文化层,下层为大汶口文化层,经两次发掘,出土文物达2000余件,是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古遗址。出土文物中最珍贵的是蛋壳黑陶,经修复完整的有25件,其中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重量只有39克,口沿部分厚度仅有0.3毫米,在制陶史…[详细]
周恩来东征演讲台遗址
  周恩来东征演讲台遗址位于东莞市石龙中山公园内。台上屹立着周恩来铜像,一湾碧水绕于台后,数十石凳设于台前。这就是1925年10月周恩来对石龙群众第二次演讲的地方。演讲台原为竹木临时搭建,后因多次拆、建,延作开会、演戏之用,建国后始用砖石改建为文娱台。1925年2月和10月,广东革命政府先后举行第一次、第二次东征,均在石龙设总指挥部,指挥左、中、右三路大军,围剿以惠州为主要基地的陈炯明叛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率东征军政治部进驻石龙。石龙经济繁荣,是广东四大名镇之一,向来为各军阀觊觎。到石龙的军阀,骚扰0-,每年使店铺多次关门停业,避往他方,短则一旬,多则上月。1925年2月,周恩来第一…[详细]
鼠疫场遗址
  鼠疫场遗址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细菌战遗址之一,1940年10月22日,日军向位于中山东路以南,东北到太平巷,南靠开明街的范围内空投蜘蛛拌和的小麦跳蚤,面粉和传单,内有鼠疫菌。几天后,暴发鼠疫,市民惨死一百零六人,为铲除疫源忍痛烧毁区内百一十户居民房屋及财物,其惨状目不忍睹。1996年抗战胜利日,在遗址外立“毋忘国耻,励志图强”鼠疫场遗址纪念碑,为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迁建重立鼠疫纪念碑于遗址内。2009年7月6日,记载和痛斥当年侵华日军发动细菌战灾难历史的陈列馆——“宁波开明街鼠疫灾难陈列馆”正式开馆。据了解,1940年10月27日,侵华日军在宁…[详细]
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
  北京路地处广州市中心,是历史上最早建立广州城的位置之所在。秦汉时,广州城称为番禺城,是因为广州城内有番山和禺山两座山岗,番山,在今文德路中山图书馆旧址北面的九思亭处小丘一带。番山原来较高,南汉时扩大广州城区而被凿平。宋代在此山旁筑九思亭,后改称番山亭,今亭还在。禹山在今北京路以西,小马站以东,西湖路与越秀书院街之间。唐末(907年)开拓城区时被凿平。北京路一带从古至今,都是广州地区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根据史料和专家考证,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边区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历史文化遗地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详细]
凤林古城遗址
  早在1800年前,满族祖先挹娄民族就生息繁衍在这块黑土地上,在漫长岁月中,先民们采集渔猎,拓荒农作,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第一部拓荒史。凤林古城遗址公园位于七星河左岸友谊县成富乡凤林村西南1.4公里,与隔七星河相望的炮台山北斗七星祭坛址,俗称“对面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省唯一一处汉魏时期规模最大的王城城址。2000年10月,双鸭山市七星河两岸凤林古城、七星祭坛遗址文物出土,证实凤林古城遗址是两千年前汉魏时期挹娄人王城之所在,七星祭坛是东北亚最大天文星座祭祀场所遗址。经考证,两古城是三江平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山城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黑龙江的文明之光。凤林古…[详细]
康大营战斗遗址
  康大营战斗遗址,位于梅河口市康大营镇民安村,占地约400平方米,现为民安村村委会及民居。1931年,康大营-署有武装-30余人,是围剿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和游击活动的据点。-署长赫永昌,死心塌地为日寇效劳,为了拔掉康大营-署这颗钉子,侦察敌情任务落在中共康大营党支部地下党员刘正儒身上。当时,刘正儒的父亲与-署长赫永昌曾结金兰之好,-署长赫永昌是刘正儒的盟叔,刘正儒同他的母亲就住在与康大营-署一墙之隔的两间民房里。赫永昌素好棋道,闲暇无事常跟刘正儒在“楚河汉界”中拼杀。刘正儒出入-署本来就比较随便,但两个人为了来去方便,就在院墙两侧各设一木梯。刘正儒去-署陪赫永昌下棋,一向踏梯越墙,很少走-署的大…[详细]
索县汉代城址
  索县汉代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东北15公里处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俗名崆咙城,又名汉寿城.据《常德地区志·文物志》载:古城分为大小二城,坐北朝南向,东为大城,西为小城,中间有城垣相隔。大城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600米;小城南北宽600米,东西长约300米。两城总面积为54万平方米。残存夯土垣高3-4米,宽12-18米。东西南北均有城门。城的四角有瞭望台,残高7-8米。城的四周有护城河,宽约30米。城址内遍布汉砖、汉瓦、和汉代陶器残片。曾经有村民挖出有铭文“汉寿城”字样的古砖和陶器等。城外东南方向有较多汉墓,其中有的规模较大,传说中的楚平王墓遗也在其中。据史料记载,索县城始建于东汉,是…[详细]
古哲里木会盟地遗址
  古哲里木会盟地遗址哲里木会盟地位于吐列毛杜镇境内,后依哲里木山,前临霍林河,西望奎屯罕山,东视罕查干山的-原中央。是从扎鲁特、巴林、巴仁哲里木山谷,经今霍林河煤矿至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必经之路,从准哲里木山谷,经科右前旗至宝格达山与蒙古接壤,从阿贵山谷经六户可至乌兰浩特、嫩江,向南沿霍林河经巴彦呼舒可至通辽等地呈“五岔沟”型,是军事战略要地和物资集散地。据史料记载,该处曾为辽、金时代的重要关隘。金长城、金东北路招讨司驻所要塞古迹至今明晰可见。会盟地西为辽临潢府境地,东属金泰州管辖。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将嫩江科尔沁的图什业图、札萨克图、苏鄂公、扎赉特、杜尔伯特、达尔罕、博多勒噶台,宾图、前…[详细]
申桥李庄遗址
  李庄遗址,又叫“山台寺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申桥乡李庄村,因其基址上过去有座山台寺而得名。李庄遗址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存为主,同时又含有较多的岳石文化遗存。龙山文化距今为4200年~4500年,此时农业生产已占相当比重,耜耕和以石器磨制、轮制陶器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已有较高水平,家畜饲养有了显著发展,陶器种类众多,形态多样,造型美观,饰纹纤细。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余。出土文物有陶鬲、罐、纺轮、网坠和蚌器、骨匕、骨镞等。陶器饰有方格纹、粗绳纹、附加堆纹。遗址中有一个埋有9头整牛和一个鹿头的“九牛祭坑”,使山台寺的龙山文化与殷商文明搭上了密切关系。《世本•…[详细]
白鸽寨遗址
  白鸽寨遗址,明清代建筑,位于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村。曾是明代广东沿海六大水师营寨之一(其它五个分别是:柘林寨、碣石寨、南头寨、乌兔寨、白沙寨),现属湛江市太平镇通明港村。此地地理位置十分险要,三面环海,海面辽阔,是明清时代水师重镇,也是军事要塞。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在今广东省湛江市郊区通明港设寨(名白鸽寨)驻水师,拒倭防盗。清顺治八年(1651年)于此设镇守水师。康熙九年(1670年)于此筑土城、设官署、建炮台。 地处广东湛江城月河和通明河汇合处的通明港村,古称白鸽寨,曾经是明清时期水师重镇。该村共有四十八个姓氏共七千多人,村民间和睦相处,互通婚娶,亲密无间。据史书记载,明朝隆…[详细]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
  薛家岗遗址位于安徽潜山县王河镇,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自1979年开始,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广州中山大学古人类学系先后6次对潜山薛家岗遗址进行发掘,出土文物3000多件。在这些出土文物中,尤以石铲和奇数多孔石刀等石器最具特色,其孔眼周围绘有花果形图案,极为罕见;其中一把13孔石刀,不仅在国内首次发现,在世界考古史上也绝无仅有。该遗址坐落在潜河边上,高出附近农田3-7米,为一椭圆形台地,总面积约有六万多平方米。在已经开挖过的一千多平方米方塘中,人们从土质结构上可以看到五个自然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唐、宋文化层,第三层为殷商文化层,第四、五层为新石器文化层。从四、五层叠压关系和随葬品的组合变化…[详细]
容美土司遗址
  容美土司是鄂西最大的土司,遗址位于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张家村等地。遗址群始建于明代晚期,包括屏山的爵府、署衙、洞府建筑群落及土司属官向氏家族墓群,与土司活动相关的祭台、戏楼、天牢、地牢、桥梁、石刻建筑遗址,以及九峰桥、万人洞、情田峒,形成了规格宏大的容美土司遗址群。现遗址群包括爵府遗址、司署遗址、细柳城遗址、万全洞洞府遗址、万人洞洞府遗址、情田峒洞府遗址、南府遗址、中府遗址、水寨遗址、天泉山关寨遗址、官坟园“奉天诰命”碑、容美土司家族墓地、向氏家族墓地、九峰桥、大屋场遗址、紫云山祭祀遗址、“百顺桥”碑、“保善楼记”碑、凤翔书院碑。爵府遗址:位于容美镇屏山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原是容美山土司田…[详细]
大观亭遗址
  大观亭遗址位于大观亭街中段(今大观亭街56号)。元至正18年(1358)初,率军守卫安庆的元朝淮南行省左丞余阙在与陈友谅军队交战中失利投清水塘而死。明太祖朱元璋念其德绩,谕旨在其葬地修建忠臣祠庙,这是有关大观亭的最早建筑。嘉靖年间知府陆珂建大观亭,清康熙年间徐国相、张懋诚两度重修。太平天国三年(1853)毁于战争。同治六年(1866),吴坤修重建,后人在其周围又建起了楼舫,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更上楼”(后更名“上达楼”、“望华楼”)、“停云舫”、“镜舫”。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加之花木竹石辉映,景像蔚为壮观,五百多年来一直是安庆的游览“圣境”。大观亭位踞山上,背倚大龙山,前临长江,境界开阔,气象雄…[详细]
731细菌特别实验场遗址
  侵华日军第731细菌部队安达特别实验场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先源乡八一村(鞠家窑屯)东约1公里处的岗地上,西距安达市域区约18公里。遗址为一高出周围地面约2米的独岗,北为黑土质的耕地,西约一公里处为八一村(鞠家窑屯)东、南均为草原和泡沼,遗址面积约为40000多平方米。侵华日军第731细菌部队安达特别实验场,始建于1941年夏,属731部队的配套工程,距731本部驻地(哈尔滨平房)约130公里,归属第二部(实验室)管辖。“实验场”当时分地面、地下两部分建筑,地面有飞机场和作为仓库、井房子、牲畜圈、老鼠舍用的简易木板房,地下部分有实验室、观测室、监狱、宿舍、办公室等。自“实验场”建成之日起,73…[详细]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位于易县东南,为战国古遗址。1982年7月23日,燕下都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保存较好。西城为一防御性的附城,遗存较少。城址内除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石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还发现有许多兽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在河北省易县境内。燕下都遗址是已知已发现的战国都城中最大的一座,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时代(公元前311年)。分布在平…[详细]
澧县斑竹遗址
  斑竹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澧东乡斑竹村西的一块沙洲地上,澹水从遗址的西侧流过注入澧水。为研究澧水流域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问题,2013年11月—2014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该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分Ⅰ、Ⅱ两区布方。Ⅰ区位于遗址的中部,布5m×5m的探方8个。Ⅱ区位于的北部,布5m×5m的探方4个,两区总计发掘面积约250平方米,获得了一批商、西周、东周等不同时期的遗存资料。斑竹遗址的地层堆积在Ⅰ、Ⅱ区因时代不同有所差异。东周时期的文化层主要分布在Ⅱ区,西周时期的文化层主要分布在Ⅰ区,而商代的文化层则只在Ⅰ区有分布。总体上看,Ⅰ区的地层堆积可分为十一层,分别属近现代、明…[详细]
御茶园遗址
  御茶园遗址位于四曲溪南,与五曲接壤,依山傍水,绿畦平展,现为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的名丛、单丛标本园,立有石碑为记。此处古时为元代皇家御茶园。园外有两棵枫树耸立,秋冬两季满树红叶,山人称之为“照天烛”。御茶园建于元朝大德六年(1302年),布局恢宏,前有仁风门,后有拜发殿(又名第一春殿)、清神堂、思敬亭、宴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碧云桥。所有门、殿、堂、亭均取名于茶艺或誉茶之语。园左、右各建一个茶场,制茗之水则取自山泉,引泉入井,覆以龙亭。每年惊蛰之日,县官主持祭神之礼,然后开采茶叶。传说祭神后,隶卒鸣金击鼓,同声喊号“茶发芽!”井水遂满溢而上,故山泉称为“喊泉”,井泉称为“呼来泉”,井名通仙井。井畔…[详细]
中共连江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遗址---关公亭
  中共连江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遗址关公亭位于连江县城西郊玉泉山。1929年5月14日,中共福建省委全委会议作出关于《福建政治现状与党的工作总方针》的决议。决议分析了福建政治现状,对全省各县工作予以布置,同时决定:全省分为六个区,福州区以福州为中心,福州附近连江、长乐、福清……等县属之。此区工作目前先要注意植立福州工人运动基础,发展连江等县党的组织,注意这数县及福州四邻农-动,造成包围福州的形势。杨而菖、郑厚清、黄茂雄、黄应龙、郑厚康等中-员在福州、连江等地中学毕业后,陆续到镜路、透堡、官岭、定海等小学任教,以教员身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通过同学、亲戚、朋友的关系宣传革命道理,吸引城乡各地进步青年参…[详细]
瓦店遗址
  瓦店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火龙镇瓦店村东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颍河由遗址的北面、东面转而向东南流去。该遗址是1979年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先后在此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发掘面积700余平方米,获得了重要收获。遗址主要包含有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遗存,并以晚期遗存为主。文化层堆积厚度一般在2米,最厚处达4米,内涵丰富。出土有:陶鼎、罐、甑、斝、鬹、觚、瓮、刻槽盆、豆、圈足盘、罍、石刀、卜骨,以及玉鸟、玉璧、玉铲等,并发现有大量的房基、灰沟、奠基坑、窖穴等遗迹。其中陶酒器、玉器、大卜骨等,是目前河南境内最为精致的龙山文化时期代表…[详细]
后李遗址
  后李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后李官庄村西北约500米处的淄河东岸二级台地上,西北距临淄齐国故城约2.5公里,西南距辛店约12公里。后李文化也因临淄后李遗址而得名,后李文化遗址距今约8500~7500年,是山东地区目前已知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后李文化主要分布在济南、邹平、章丘、淄博、潍坊一带,居民已过着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定居生活。器物类型简单,圜底器较多。196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在学生调查实习中发现遗址,并对其进行了小规模试掘。1988年至于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四次大规模发掘。共开探方179个,揭露面积约6500平方米。通过发掘发现,遗址的文化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