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

蒲江石窟
  蒲江石窟位于四川省蒲江县西南10公里处的朝阳湖山崖上和鹤山镇蒲砚村。该石窟包括唐代68龛、五代1龛、宋代7龛、明代1龛、清代10龛。四川省蒲江县西南10公里处的朝阳湖山崖上和鹤山镇蒲砚村。飞仙阁摩崖造像、蒲江石窟即二郎滩摩崖造像,沿崖长约200米间有历代石窟摩崖造像现存87龛,其中有佛、菩萨、天王、力士、金刚、夜叉、飞天等五百五十多躯造像。飞仙阁摩崖造像飞仙阁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西南朝阳湖镇二郎潭两岸山崖上,共92龛,造像777尊。其中北岸87龛,南岸5龛。最早造像为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唐代造像64龛491尊,主要有唐永昌元年(689年)所造瑞像龛、释迦、三世佛、华严三圣、弥勒、观音、千…[详细]
后召庙辽石窟寺
  石窟开凿在谷内南向的陡壁上,窟前有大殿,面阔7间,进深3间。窟分中、南、北三窟,均较完整。中窟正中为释迦佛涅槃像,俗称卧佛,佛像两侧有菩萨及弟子像,作痛哭流涕状,形象逼真,惜已残损。南窟刻有释迦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及力士像。北窟分南北两小室,北小室雕像同于南窟,南小室的佛像两下侧方,刻有契丹装束的供养人浮雕像,其旁浮雕力士像一对,面目狰狞,脚着长靴,颇有地方特色,谷口两侧岩壁上,亦各刻有力士浮雕像一尊,造型浑厚粗犷,石窟门外上端刻有“真寂之寺”门额,应是辽代寺名。召庙跨灵岩山分别建成前召和后召,石窟群则位于后召。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当年的石窟部分以及清朝时续建的…[详细]
西龛石窟
  西龛石窟位于巴中市城西约2公里的凤谷 山西龛村,现存造像90余龛,分布在龙日寺、流杯池、佛爷湾三处,为巴中现存石窟中内容最丰富者。佛爷湾位于山脚下,又称西龛寺,现存龛像集中分布于南北向的一崖面上,共50余龛。内容有释迦佛、弥勒佛、菩提瑞像、七佛、释迦多宝并坐、释迦弥勒并坐、阿弥陀佛与五十菩萨、观音菩萨、释迦老君并坐及墓塔和碑刻等。绝大部分像龛凿于盛唐,其中1 0号龛侧有开元三年(公元715年)的造像记。距离1 0号龛不远的21号龛側有五代时题刻的“检得大隋大业五年造前件古像”题记。21号龛内雕释迦说法像,释迦两侧的天王和力士特别引人注目。力士项饰璎珞,下着长裙,身躯修长,衣着和装饰有别于以巴中…[详细]
红山寺石窟
  红山寺石窟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共和村西300米。又名开元寺,据载:元至正十九(1359)年凿窟修殿,明万历十二(1584)年扩建,清乾隆二(1737)年创建窟前木建,古建筑大多已毁,现存1窟,坐北面南,石窟前有雕凿门阙,进深8、宽6米,券顶,门宽2米,崖前木建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卷棚顶殿堂建筑,窟内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保持基本较好。对研究石窟建筑形制和佛教史有重要价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平川区西北部的共和镇境内,省道308线可直接到达。红山寺亦名开元寺,因座落在红岩石山上,故称红山寺。据寺内石碑记载,红山寺石窟始建于北魏,明弘治扩建石窟,修大雄宝殿,…[详细]
大像山石窟
  在甘谷县境内,距县城2.5公里处,有一座正看如旗,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旧名文旗,现名大像山。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梁画栋绿树掩映。山中悬崖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大佛石窟开凿确切年代无从稽考。据有关资料和出土文物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甘肃省博物馆石窟艺术专家曾对大佛详细观测认定,系盛唐文物。由此可见,甘谷大像山石窟始凿于北魏,一直到盛唐才规模完备,先后经历了三百多年。大佛身高23.3米,腰阔10.4米,和颜善目,仪容庄重,颐面丰满,双耳垂肩,螺发肉髻,体魄雄伟,斜披袈裟,唇旁短须呈蝌蚪状,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安详而宁静地迎接来往游客。大佛洞…[详细]
虎头寺石窟
  位于宜阳县城东12.5公里苗村南虎头山脚下,因山崖形状似虎头而得名,寺也随山名而称虎头寺,石窟因寺而得名虎头寺石窟。石窟内有近千尊佛像,故又名千佛寺。这一石窟造像的最早开凿年代是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建都洛阳后,大兴佛教,当时人们就在这里因势就形,开凿石窟,建造佛像。石窟由东北而西南,山崖环拱,呈一弧形,面积300多平方米。石窟北面有一石壁,上面有镌刻的碑碣两方,高2.1米,宽1米。可惜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字迹已模糊得无法辨认。在碑碣的西南,面向西北开凿石窟一穴,深6.2米,高2.7米,宽2.25米。石窟内刻造佛像7尊,正中供奉为释迦…[详细]
水浴寺石窟
  水浴寺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镇西南三公里处,隔凤凰台和天宫峰与北响堂寺东西相峙,因其规模比南、北响堂寺小,又叫小响堂。过寺后坡村西行300米就可见掩隐在苍松翠柏下的水浴寺石窟。沿着青石砌成的九十九台阶盘旋而上,到处是苍松翠柏,嶙嶙怪石。水浴寺石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窟,在西侧坐北朝南低矮崖壁上开凿有两个石窟,开凿年代为北齐武平五年(574年)(西窟)和北宋初年(东窟);二是寺,在石窟东侧的山坳里,三面环山,背风向阳,地势平坦。这里殿堂庙宇,红墙黄瓦,碑刻石幢,台阶山门,依次错落排列。水浴寺的寺名是什么意思呢?一是据寺内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碑记载:“兹寺在太行山之麓,群峦叠嶂,环倚左右…[详细]
云岗石窟第20窟(白佛爷洞)
  云岗石窟第20窟是云岗最著名的露天大佛,据说以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为原型雕刻而成。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在云岗石窟中部西隅,编号第二十窟,造像露天,主像是释迦坐像,高13.7米,胸部以上石质坚硬,保存完好,两肩宽厚,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身躯微微前倾、嘴角棱角分明,仿佛在向众生宣讲着佛教的真话,细细的弯眉和微启的双目,使人感到慈祥为怀的气度。背光的火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雄浑大气露天大佛背光外缘西壁的残飞天是云冈石窟最有代表性的飞天,可以称之为“菩萨型飞天”。飞天头戴花冠,颈佩珠环,通体长裙,手捧鲜花,身段微屈,状己凌空,但姿态却端庄沉稳,面相虔敬有别…[详细]
龙门石窟莲花洞
  莲花洞位于龙门石窟景区内的西山石窟,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莲花洞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作为佛教象征的名物,虽在石窟窟顶装饰中用得较多,但是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率二弟子游说讲经之像,大弟子迦叶手握锡杖,身着厚重宽大的袈裟,似经过艰辛岁月的长途跋涉。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左右菩萨头戴莲花宝冠,姿态优美。南壁上方有高仅2厘米的小千佛,刻工精细,造型生动。下层第二龛内有两幅精美的佛传故事,上有飞天起舞。窟外门…[详细]
吐峪沟石窟
  吐峪沟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是吐鲁番地区目前已知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是高昌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石窟始建于4世纪。5~6世纪,北凉至麹氏高昌时期建寺凿窟达到热潮,并成为皇家寺院所在。7~12世纪,回鹘高昌时期也有开凿或改凿洞窟。13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逐渐废弃。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至此盗割盗掘,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洞窟沿吐峪沟两侧南北长约500米的范围内分布。分东西二区,现存洞窟总计为94个,编号洞窟46个,其中仅有9个窟留有壁画。其窟形可分为方型窟、中心柱窟和纵券顶窟。方形窟以其窟顶形式,又可分为平顶式、覆斗式、穹庐式。石窟类型有支提窟、毗诃罗窟和…[详细]
法华寺石窟
  法华寺石窟是我国最南端的石窟群,位于安宁城东5公里的小桃花村。在洛阳山西侧的红砂石陡壁石岩上,有大理国时代的石窟石刻群雕。山腰林间平坦处,有唐代建造的法华寺遗址。此地众多的石窟佛像及碑文刻等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简介法华寺原名睡佛寺,以石窟艺术著称。位于安宁市城东五公里洛阳山麓。这儿林木葱笼,群鸟鸣啭,洞泉幽邃,岩壁如削。岩壁之上,古窟棋布,窟内雕凿石佛多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地区为数不多的石窟艺术之一,196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洛阳山又名鸡领,与西山仅一溪之隔,东西走向,中南凹进,原法华寺院即建于这凹进处的山岩上,与小桃花村遥遥相对,站在村南口向山腰…[详细]
宣宁故城遗址
  宣宁故城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辽金地址: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拒墙堡村堡子北墙以南区域遗址处于拒墙堡北墙以南区域,以堡子北墙为遗址北边缘,向东、西、南三向延伸,平面大致长方形,东西约1千米,南北约2.4千米,面积约240万余平方米。宣宁县为金代名称,辽始建宣德县,金大定八年(1168)更名宣宁县。该故城建在山坡低凹处,以东西向涓子河为城中最低点,南北跨河两岸。该城址范围内,遍布陶、瓷、砖、瓦残片,残存城墙高大,夯筑而成。从部分盗坑观察可见,城内文化层堆积厚达两米左右。地面采集遗物有:灰陶残盏托、黒釉鸡腿瓶底、白釉碗残底、素面剔花罐残片、残坩埚、黒釉砂圈叠烧残碗、白釉支钉烧残碗等。宣宁故城遗址原…[详细]
谢家庄石窟
  谢家庄石窟,原位于孟津县煤窑乡谢家庄自然村东南百余米处,石窟属于低山丘陵区,依山而建,坐南向西,开凿于砂岩石质的峭壁下,一条南北向山涧溪流经石窟前流过,整座石窟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因该石窟位于小浪底水库淹没区内,为抢救保护该石窟,1999年11月,省文物局拨款90余万元,由龙门石窟考古研究所将谢家庄石窟搬迁复原至孟津县城黄河公园内。2000年8月1日,孟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谢家庄石窟是孟津县唯一的一座北魏小型摩崖造像石窟,石窟搬迁后坐北朝南,平而略成梯形,后壁宽3.80米,高1.66米,前壁宽4.60米,两壁长1.70米,总高约3.00米。石壁上方原有建筑遗迹(椽孔),即木构前…[详细]
龙门石窟东山石窟
  东山石窟在龙门石窟景区内,伊河东岸,看完西山石窟过漫水桥便是。据说在古时,东山石窟的规模比西山石窟还要大,曾有“西山一山,不如东山一湾”的说法。如今的东山石窟早已没有当年的盛景,在这里爬好长一段路,也难得见到一座成形的雕像。东山石窟比较有名的洞窟有:擂鼓台三洞、看经寺、四雁洞、二莲花洞等。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是一座武周禅宗窟。看经寺是东山石窟最有名的景点,也是东山最大的石窟,为武则天时期所雕刻。看经寺双室结构,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四雁洞是一个盛唐时期的中型洞窟。该洞…[详细]
赣州通天岩石窟
  通天岩石窟位于赣州市西北约10公里处。通天岩石窟是赣州市郊的著名风景区,也是中国南方石窟造像比较集中的一处。通天岩风景区主要由忘归岩、同心岩、通天岩、翠微岩组成,岩洞深邃,山径蜿蜒,溪水潺潺,景色秀丽,让人流连忘返。忘归岩,因为岩石横空而出,形状好似一头巨狮,故而又称为“狮岩”。山岩间有一个天然的石洞,每当盛夏酷暑,清风徐来,沁人心脾,令人留连忘返,故而称“忘归岩”。在岩壁之间有石龛造像和摩岩石刻。同心岩在忘归岩的东边,岩壁间有明朝刘昭文书刻的“同心岩”三个字,还刻有龙虎造型。此处地势平坦开阔,摩岩石刻和石龛造像依次刻于游路一侧的岩壁间,恰如露天的博物馆一般,游人可以便走边赏。同心岩向前,就是…[详细]
辽代洞山石窟庙
  辽代洞山石窟庙:洞山庙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牛营子镇西北五公里,赤承公路24公里遮盖山山腰。洞山庙又称灵峰寺、遮盖山石窟,以在遮盖山腰有依山凿就的山洞式寺院而得名,金代又名“灵峰院佛洞”。据碑文所注,此庙建于辽代乾统二年(1102),于辽乾统三年(1103),金皇统三年(1143)、明万历、清道光、清光绪年多次重修。洞山庙建于距山顶60米的石崖上,“背山而响溪,有道场”。是由西山院天台法师凿山穿石,前以成殿,后以环洞,凿成石窟古寺,由七个石洞组成:和尚洞、长工洞、娘娘洞、碾子洞、主洞、环洞、老爷洞。各洞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其中以主洞和环洞为主。主洞与环洞洞口用石条砌成圆拱门。主洞门顶嵌有“灵峰寺”…[详细]
龙门石窟西山石窟
  龙门石窟以伊河为界,分为西山和东山两大石窟群,西山石窟开凿于北朝和隋唐时期,是龙门石窟中最完整、最精华的部分。西山石窟有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古阳洞、药方洞等著名的洞窟。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和古阳洞“龙门二十品”中的十九品。卢舍那大佛是根据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高达17米多,两旁为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另有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共九躯大像。万佛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药方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地址:洛阳市洛龙区龙门桥下龙门石窟景区内类型:古迹游玩时间: 建议3-4小…[详细]
水宁寺石窟
  水宁寺石窟位于巴中市城东37公里的水宁寺镇,是古代巴蜀通往汉中的古道,即“米仓道”的必经之处。现处于巴中至通江、达川公路的三岔口上,有巴中至达川、通江的公路横穿镇前。在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以前此地称始宁县,因位于南北交通的要道上,当时是这一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水宁寺旧称“始宁寺”,古寺今已无存,而寺前沿水宁河两岸约500米的石岩上至今仍有盛唐造像38龛316躯。其中最精彩的当数位于原寺后山崖上的1-9号龛,此九龛均凿于盛唐,堪称巴中现存窟龛中雕刻最精美、最具艺术价值者。1号龛为双重龛,外方内圆。龛内东方三圣立于正壁,药师佛居中,左手托药钵,右手执锡杖,额上有毫光,面相丰圆,日光…[详细]
阿尔寨石窟
  阿尔寨石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兀然屹立一座高约80米、宽约300米、状似平台的红砂岩小山,即是苏默图阿尔寨山,沿山体周围凿有众多石窟,如同蕴藏着无数宝藏和秘密的阿里巴巴的山洞,等候着人们前来探访。阿尔寨山上原有寺庙建筑,至今仍有6处遗址;环山凿有65座石窟,坍塌或被风沙掩埋的有18座,目前较完整的尚有43座;山周围岩壁上刻有大小浮雕佛塔22座。阿尔寨石窟东南侧的10号石窟为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该石窟门口树有代表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威猛神勇的苏勒德神矛,门西侧壁上有一座西夏风格的佛塔浮雕。门前的石崖时住所,而且在阿尔寨各石窟中,此窟夏秋季节最为阴凉。在…[详细]
双林石窟
  正殿有一卧佛,是当代洞窟卧佛中最大的一座,与1500年前的江南第一大佛(石弥勒佛)、佛山圣境的露天大佛交相辉映,让人们在欣赏精美的石窟艺术的同时,受到佛教的感化,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的真谛。介绍双林石窟是大佛寺风景名胜区继露天弥勒、般若谷、恐龙园之后新建的景点,这个景点在明清时期曾经是采石场,后修栈道、凿隧洞、依山造佛,于山中开凿出当今最大空间的洞窟,最大体量的卧佛。卧佛殿现已成为“江南第一大佛”之后的又一处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胜地,为“越国敦煌”大佛寺增光添彩。从大佛寺入口300米处左侧,首先看到的是双林石窟石碑。走过石碑,是明镜湖。从左边拾级而上,走过200级台阶,穿过曲折生幽的岩洞,便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