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大院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大院篇

灵石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2003年被命名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108国道纵贯县境,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处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鳞”、“虎”五瑞兽造型,总…[详细]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又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也是《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等30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点。如果看过这些电影,那你一定对这里的场景不陌生:成排高挂的红灯笼、高高的砖墙、精美的雕刻、漂亮的斗拱飞檐、深邃的巷落,这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这是一个明清时期的民宅建筑群,建筑样式如城堡一般,威严气派,是典型的明清北方大家庭的居住格调。从高空俯视,整个院落布局很像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囍”字。这里的建筑群布局严谨,同时也富有变化,仅是房顶的一百四十余个烟囱也各有特异。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进入乔家大院大门,一条长约80米的笔直石铺甬道把六个…[详细]
阎景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晋南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位于运城市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阎景村。西临209国道,东靠桃花谷,北依奇峰突兀的孤峰山,南眺百里盐湖,堪称风水宝地。李家大院景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笑话博览园六大部分组成,是一个集吃、住、游、娱乐、购物、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旅游胜地。李家大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近200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体量宏阔,用材肥硕;结构严谨,坚固耐用;通风…[详细]
杨柳青博物馆
  天津杨柳青博物馆坐落在千年古镇杨柳青,原系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仕的住宅。1948年底,杨柳青解放,此院被收归国有作为天津专署使用,刘青山、张子善曾在此办公。1956年天津地委迁出。至1987年修复前此院一直作为校舍使用。1991年底,石家大院正式开放,辟为“天津杨柳青博物馆”,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独具特色的天津杨柳青博物馆荟萃了民间工艺的精华,内设有民俗陈列和石府复原陈列,其中,民俗陈列包括:具有北方浓郁民族特色的天津婚俗陈列;展现清末杨柳青店堂商铺繁华的商俗陈列;反映劳动人民聪明才智且独具中国建筑艺术特色的杨柳青砖雕陈列;反映古镇民…[详细]
山海关王家大院景区
  王家大院,又叫山海关民俗博物馆,它座落在雄伟的“天下第一关”西侧,位于山海关东三条,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家。王家大院是一个民俗类专题博物馆,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分三个套院,18个展厅,是一个典型明清四合庭院。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建筑布局非常严谨,风格典雅别致。“清砖铺地叠瓦房,花格窗户映回廊,翠竹摇曳青草绿,燕语蝶舞花凝香。”王家兴盛于咸丰年间,到了光绪年间已成为富商巨贾,占据了山海关的“半壁江山”。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与山海关民俗博物馆的展品,真实再现了古城文化发展的美丽画卷,是滔滔历史长河形成的宝贵财富。这里介绍的不是山西省灵石县的王家大院。而是坐落在秦皇岛的王家大院,号…[详细]
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位于天津市区南侧,杨柳青火车站附近,是曾经财富显赫的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家的府邸,建于清光绪年间。整个大院内的建筑都是灰白色的典型北方传统民居,有众多精美的石雕,被称为“华北第一宅”。石家大院的面积较大,长宽都有一百多米,里面有多个套院,可以一一参观,大约2小时左右为宜。在这里可以尽情的品味北方传统建筑的精美,看曾经显赫的石家的兴衰史,也可以拍摄复古的照片。石家大院现在被辟为杨柳青博物馆,所以,除了品味建筑外,参观石家大院的另一个重点便是看展览。这里陈列着很多著名的杨柳青年画和砖雕,此外还有民间婚俗、泥人张彩塑、民间剪纸、杨柳青风筝、民间花会道具等民俗陈列,都可以逐个观看。另外,在这里还出…[详细]
范家大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这句话,《岳阳楼记》成了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至今为世人所传诵,为后世无数立志“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仁人志士所仰慕和效仿,同时他的后人也以此为人生信条立志、立业。清朝中叶,范仲淹长子范纯佑在福建的后人随着湖广填四川的人群来到了四川,其中一部分辗转来到了罗江县御营镇响石村,修房造屋,繁衍子孙,演绎范家故事。他们世代传承祖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并带动周围的人迎难而上,建设和谐家园。要了解范家大院的故事,首先就要知道响石村的故事。据说,范氏后裔来到御营镇响石…[详细]
枧头龙家大院
  龙家大院位于湖南出新田县城四五公里的大冠岭上。古村落民居和古文化遗址至今保存完好。这些民居、古迹,地处风水宝地,设计巧妙,制作精良,气度不凡,神韵犹存。龙家大院三面环山,前有池塘,现存古民居60余栋,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成。房屋古朴大方,宽敞适用,不事豪华,很少装饰,街巷整齐规整,巷道内不见污水垃圾。最有特色的是建筑门壁上的对联,字体娟秀飘逸,含义追求恬淡自然,返朴归真。其中一联颇能反映主人高雅志趣。该联曰“居同靖节先生宅,家衍零陵太守风”。靖节先生即陶渊明,陶的居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零陵太守龙伯高“敦厚周慎”等“八德”一直在龙氏家族中传承,这些房屋的主人…[详细]
喜洲严家大院
  严家大院又称严家宝成府,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喜洲镇境内。喜洲镇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严家大院是保存最为完好的民居建筑之一。严家大院由喜洲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严子珍1919年建造。严家院占地约2478平方米,建筑面积3066平方米,由自北而南的两院“四合五天井”和一院“三坊一照壁”组成,兼有一向一坊、一向二坊、二向三坊、五福寿、六合同春等格局式样。院落以“走马转角楼”连成一个整体,楼上楼下均有回廊,串联所有的房间。整个宅居地坪上铺有方块大理石板。1938年,在院落的东南角还建造了一幢完全采用现代建筑形式的西式别墅洋房,砖墙开顶,有地下室、阳台、落地玻璃窗,四周植…[详细]
安家大院
  安家大院坐落于杨柳青当年最繁华的估衣街北,与石家大院一个街南一个街北。它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已有150年历史。安家大院占地1000多平方米,共分三个院落,是北方的四合连套格局。前面是一个大院子,院内有内门相通,后院分东西两个小院,院中还有清代金银库、文革防空洞等地下遗存物。这三个院落内里相通,结构疏密有度,回还自如,是典型的内宅外院结构。宅院主人安文忠是杨柳青“赶大营”第一人,是他带动了“民助军需”,以全新理念支援清军左宗棠部远征新疆,以维护中国统一。安家大院是“赶大营”的杨柳青安氏家族的居所。清代同治年间,安氏兄弟四人先后徒步新疆,发财还家,用银两购下了这座豪宅。安家大院从解放以后成为大杂院,…[详细]
段家大院子
  段家大院子又称段家老鸹林,座落于鸭子河畔、三星堆旁(今四川省广汉市高坪镇)。清朝乾隆年间,段氏族人由湖广入川,世代耕居于此。昔日房宅毗连,林木参天,百鸟群集,人居生态环境极佳,尤以老鸹最多,故名段家老鸹林。后来到二十世纪中期,环境被破坏,众多鸟类离开了它们生活数百年的地方:“老鸹林”。时易境迁,族人散居,老林被损。二十世纪末,有段氏之六十五世孙段太勇先生,在老鸹林故址复建体现川西传统民居风貌的古式庭院—段家大院子。工程历时六年,其庭院占地百余亩,房屋数百间,间以亭廊、曲径小桥、荷塘岸柳,别有情趣。院内雄伟壮观的致广楼高10余丈,登楼可俯瞰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视野可达百余里。主人以其半生经历及国…[详细]
银圆山庄
  银圆山庄位于平坦镇官沟村,属典型的明末清初北方式民居建筑群。银圆山庄由张家大院和天然矿泉水等景观组成,张家大院始建于清代中叶约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前后,地上、地下建筑面积共24000平方米(含沙湾双喜院),共有房舍185间,窑洞125眼。整体院落依山而建在30米高、75度斜坡的石崖上,上下共有10层建筑,11套院落组成。近年来官沟村采取边规划边开放边开发的方法,开发了张士林先生故居、张梅林烈士纪念室及养正学堂旧址等,将古老的大院建筑与现代审美情趣融为一体,被誉为山西的“小布达拉宫”。张家大院,位于阳泉市西郊三公里处的平潭镇官沟村,是一处清代末年民国初期的民居建筑群落。它带有晋东特色的北方…[详细]
三原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位于陕西省三原县西北方向5公里处的鲁桥镇孟店村,系周占奎的私宅。周占奎,字梅村。“孟店堡巨富,屡出资纾国难,捐封江西补用”,“诰授奉直大夫晋封朝议大夫刑部河南清吏司员外郎兼贵州奉天司事律例馆协修总办秩审”,“供职刑曹”。周占奎父周志道,清诰封奉政大夫。周梅村自小继承和经营祖先之业,家有丰厚积蓄。清乾嘉年间,江西窑业最盛,周梅村在那里开办窑业,烧制瓷器。周梅村乐善好施,“道见贫困,不求即助”,“输万金造清河石桥”。周梅村因商而富,因富而官。周家鼎盛时期经济实力及在外省的商号无法可考,仅据咸丰七年(1857)分家清单记载,周家在三原、泾阳有当铺、作坊、商号三十多个,有银三十六万两,田地四百…[详细]
永兴堂民俗文化大院
  在聊冠路与德商高速交叉口东北方向,有一处清新别致的文化大院,名叫永兴堂民俗文化传承大院,这里便是传承基地,郭春奎自费筹建。在这个大院里,郭春奎尽情挥洒刻刀,刻出文化中的聊城。永兴堂,寓意永远兴旺发达,寄托着郭春奎的期望,他想让东昌木版年画一代代传承下去。永兴堂前排房屋是郭春奎的作品陈列场所,双喜临门、麒麟送子、赵云救阿斗、马超战马岱等经典题材年画整齐摆放在柜台上。由于市场不景气,不少年画甚至积压了几个月,但郭春奎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小心翼翼地将年画上散落的尘土清扫得一尘不染。后院西屋便是郭春奎的创作基地,走进室内,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套年画印刷设备,一张长桌上摆放着各种刻版工具,陈列架上有成…[详细]
丁庄李家大院
  丁庄李家大院坐南向北,由一条东西巷道把整座大院分为南北两排,南排由东院基址、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五号院组成;巷道自东向西设巷门和三道门;北排由六号院、七号院、护院、八号院、九号院、西院组成;整座大院共有十二座独立的四合院组成,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9.4米,南北宽34.5米,占地面积3084平方米。整体布局完整,这是稷山县现存民居中体量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处民居建筑群,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晋商大院的繁华景象,是研究晋商大院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护院位于七号院与八号院之间,坐南向北,大门面宽一间,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前檐下通雀替平雕双龙团寿,中辟板门,鼓式柱础,线刻卷草图案。大门两侧各…[详细]
西安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即西安北院门144号民居,位于西安市繁华的商业街——北院门清真小吃街上,是高岳崧故居,占地4.2亩,总居住面积2517平方米,房屋86间,其中现对外开放56间。此院属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其主体是明崇祯年间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院内现有西安中国画院等4家单位办公。高家大院有南北三个跨院,目前整修完毕的仅是北跨院和南跨院的一部分。即将开发的南跨院主体内有一个古戏台,这个戏台触发了开发者们关于“大家族堂会”的构思。他们设想以具有当地传统民间艺术特色的秦腔、皮影戏、木偶剧、古代乐舞等多种形式的演出,在中国第一个“还原”古代名门望族堂会的景象。高岳崧祖籍江苏镇江,明崇祯年间曾中榜眼…[详细]
贠家大院
  贠家大院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底董村焦村自然村。大院建于清晚期。建国后,收归国有,20世纪60年代,乡财政出售给贠承业等八户人家。大院坐北朝南,主院居中部,西侧各有偏院一座,三座院均为二进式,主院大门前有照壁,大门设在主院中部,两边各有门房三间,通宽19米,进深7米,门房后为厅房,厅房五间,中部为通道,厅房后东侧为书房,书房三门间,书房后为二门,二门为砖雕圆门,二门内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上房为五间,主院通长140米,偏院,每偏院均宽15米,厅房各三间,偏院、门房、上房均已拆除,偏院通长均140米。该大院对于研究清代大型组群建筑有重要价值。走进贠家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石雕,大门的两侧是一对石狮子,…[详细]
师家大院
  在三晋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中,祁县的乔家大院与灵石的王家大院已成为“晋商文化”的宝贵遗迹和缩影。近来在晋南又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师家大院,这就是汾西县师家沟清代民居群。“北观乔家堡,南游师家沟”,这是清末游人对师家沟清代民居群恢宏的气势、巧妙的构思、独特的风格的高度赞赏。师家大院位于汾西县城东南5公里的僧念镇师家沟村,在霍州市西北,距大运路5公里。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创建于清乾隆34年(1789年),扩建历经80余年,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与乔、王两家大院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地形地貌与建筑特点巧妙结合。放眼望去,建筑群依山就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河,避风向阳,自然布局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统…[详细]
唐家大院
  唐家大院位于旬邑县(旧称三水)城东北7公里处的唐家村。在当地,每一位村民都能给你讲述一段唐家的奇闻逸事。 “唐家有个九弯弯,一脚踢了十三万”、“五五郎,十五娘,孙子替爷拜花堂”……这些民间流传下来的顺口溜,说的就是在清代一个极尽奢华的家族———“三水唐家”。如果在人们印象中的陕西旬邑是一个“穷”地方,那么看看唐家大院,从那细致雕琢出的深深庭院,便足可窥见在这里曾经有过的精致生活。据《唐氏世系谱》记载,“三水唐家”的0是唐应弼。至于唐家什么时候迁到这里,现已无从考证,但其家族在清初便很有声望,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他们财大势大,名扬西陲,商号曾遍及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福建等13省50多个…[详细]
董家大院
  董家大院时代:清光绪地址:董家大院位于杨柳青镇猪市大街。始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由董兆荣修建,占地面积1200平米,建筑面积686平米。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制布局,五间两进双路四合院建筑。较好的保存了杨柳青地区民宅原貌。董家先世从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迁来,此后分为聚德、裕盛两家。光绪初年裕盛号开始向天津城厢附近发展,与天津粮栈斗店、钱庄建立了营业往来联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农历二月间,由德国兵数百人围攻静海县城,裕盛号当时的管事人是董兆荣以事关静海县城安危,慷慨出资两千两,使静海免遭厄运。从此,裕盛号提高了知名度,民国后家中子弟董绍良、董绍康等去天津就学深造,后均有成就。董家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