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

一个庙石窟
  多么有趣的名字,作为莫高窟的一部分,精美的石窟壁画让这个小庙也珍贵无比。一个庙石窟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北约20公里党河东岸吊吊水沟中北面的断崖上。现存有两个洞窟,作东西排列,原有通道相连。西侧洞窟由前室、甬道和主室(后室)三部分组成。前室人字坡顶,主室覆斗顶,甬道盝顶,有明显的改造痕迹。原设有马蹄形佛床,现仅残存后壁的须弥座。早期壁画、塑像已毁,表层为近代的壁画和题记。窟顶的莲花、团花图案当为宋代瓜沙曹氏归义军时期所绘,而前室东、西、北三壁下端男供养人像和榜题与永昌县西北二十余里后大寺天王阁的唐末五代所画供养人极为相似,应属同一时期作品。所以一个庙石窟上限当为五代,下限为近代。距此窟西…[详细]
伍山石窟道士岩
  道士岩石窟属伍山石窟群的一部分,道士岩山不单是石窟之石奇,山上之石亦奇。此山我们也叫东山洞,因山上有一小庙,我们还有大年初一起大早拜“东山洞老爷”这一习俗。伍山石窟(不周神山景区)位于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境内,地处三门湾畔,东邻岳井洋与象山县隔海相望;距宁海县城约25公里,距宁波市仅100公里,是浙东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伍山石窟,由松岙山、道士岩、不周山、聪明山、石兰山五座山组成。这五座山位于东海滩涂之上,古人采出的石材就是利用水运销往各地的。据说石材一见光和水就会变硬,所以古人通常是爬到山顶,开一竖井往下采石,历经宋、元、明、清几百年的采掘,形成800余坑洞,后鸟兽将植物种子带入坑洞繁…[详细]
阿旃陀石窟
   介 绍 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德干高原西北部阿旃陀的丘陵地带。曾是佛门弟子在雨季修身养性、研读经书的地方。直到1819年,被英国狩猎者无意间发现,阿旃陀石窟的风采再度蜚声于世界。 阿旃陀石窟的建筑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支提洞,意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庙;另一种为毗可罗洞,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讲学、-、修道的场所。佛殿顶部呈拱形,平面是马蹄形,殿中排列着数十根石柱,把殿分为内殿和中殿,内殿后部设有佛台。僧房是正方形,洞的正面有石柱,前方有走廊,中间为-的场所,三面围以僧人的住房。这里共有29窟,9、10、19、26、29号窟为佛殿,其余均为僧房。 阿旃陀石窟中有大量的雕刻、壁画。雕刻分…[详细]
宣务山石窟
  宣务山石窟,坐落于县城西北7.5公里的宣务山之巅,曾有千佛殿、同声谷石室、卧佛殿等古建筑。千佛殿为窟之主体建筑。据《十三州志》云:“上有尧祠,俗称宣务山,谓舜昔宣务焉”。这里曾有隋、唐、宋诸代的石刻、雕像、碑碣等丰富的历史文物。碑碣:石窟曾有隋代碑一幢,唐碑三幢,就山刻成,俗称“没影碑”;宋碑两幢,碑文刻有“大邢州尧山县隆胜寺”等字样。此外还有清乾隆间碑碣,内载“宣务山昔尧帝时尝登此山望洪水”。摩崖(即直接在壁上文雕像)造像众多,造型优美,别具风格。在千佛殿石室内外壁上刻有739龛,大部是一佛二菩萨,最大龛高0.8米,宽0.97米,并有刻经三处。此外还有“准提塔”、“妙法莲华”经刻等古迹,笔法…[详细]
莲花寺石窟
  莲花寺石窟位于平定川口葫芦河北岸,石窟开凿在向南延伸的一段红砂石崖面上,为一摩崖大龛,长19米,高6.4米。大龛内依山势而开小龛,崖面雕佛像,龛室相连,追像密集,布局巧妙,工艺高超,令人折服。石窟内现存唐、宋时代所开龛18个,其中1号龛为自然形龛。据铭文记载,此龛同巨幅五百罗汉雕像均为惠文一家所做的功德,刻于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 内容为“三教诸佛”。龛内并列三佛及两肋侍。佛结跏跌坐居于正中,佛两侧各有一汉装袍人物双手执笏,亦结跏跌坐,应是孔子和老子。这种儒、释、道同居一堂的造像,反映了当时社会三教同流的倾向。莲花寺石窟保存了初唐到宋中叶的石刻造像,要使每身造像各具神态,又要布局统一,…[详细]
龙门石窟万佛洞
  万佛洞多洞相连,巧夺天工,浑然天成。一些怪石之奇,景观之险,无不谓之惊叹,让人流连忘返;登高远眺,心旷神怡;心情豁然开朗忽然想起晋代的陶渊明,倒是感觉此处抑或是陕北的世外桃源。 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 位于龙门石窟内,步行即可到达 门票 包含在龙门石窟门票内开放时间 2月1日-3月31日:售票8:00-17:00,闭馆18:00;4月1日-10月7日:售票7:30-17:30,闭馆18:30;10月8日-10月31日:售票7:30-17:00,闭馆18:00;11月1日-1月31日:售票8:00-16:00,闭馆17:30;夜游售票时间:19:00-20:40(21:00停止入内);开灯时间:19…[详细]
焦山寺石窟
  焦山寺石窟(第五批省保)时代:北魏地址:大同市南郊区高山镇高山村焦山寺石窟开凿于北魏年间,辽金时期在窟前增建木构窟檐,2003年开发旅游业的焦山石窟寺,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整体建筑依山而建。寺址坐北朝南,依山势辟五层平地,窟龛分布在东西长约60米,高约15米的崖面上,分布面积约900平方米。北魏窟龛主要集中在三至四层,洞窟形制有大像窟、僧房窟、禅窟等共有11个洞窟。窟内造像主要有坐佛、二佛并坐题材,但是造像均已风化。五层寺院的制高点建塔1座,为六角三层楼阁砖塔,通高10米,各层正面砌拱券门,檐部雕三踩仿木斗栱,内砌梯道可以登临。焦山寺石窟其中位于山体东侧的第6窟规模最大,平面为马蹄形的…[详细]
邢家黄花村石窟
  邢家黄花村石窟位于莱州市柞村镇邢家黄花村北约200米处的高埠岩石之上。西距莱州通往柞村南北公路约1公里,北距柞村镇约1.5公里。因岩石外形酷似倒扣的碗,因此,当地村民俗称“石碗屋”。巨石东南方向凿一石窟,窟门呈上窄下宽梯形状,窟室高1.4米,东西宽1.9米,南北进深2.6米。窟门内东西两壁各刻有浮雕人物立像1尊,像高1.1米,宽0.3米,浮雕高约3厘米。西壁人物,头带方形巾帽,身着短袖紧身上衣,下着紧身露靴短裙,腰束带。东壁人物身穿着短袖上衣,下着落地长裙,肩披帛带,高发髻或帽饰。两像手中各拿一剑棍之类兵器于胸前,雕像线条古拙流畅。从造像风格、形制服饰、雕刻技法等考证,其时代应为宋元时期。窟室…[详细]
明伏石窟
  明伏石窟位于唐县明伏村北唐河南岸,石窟形成于唐、明两代。明伏石窟在当地被称为“千佛洞”,共分上、中、下三层,均是依山凿壁而成。现上层已不存,下层由于潜在水中无法看到,只有中间一层能够看到。窟内有天然的石床、石枕、石臼,西壁雕凿43尊佛像,最大的高60厘米,最小的高9厘米,大多数高28厘米左右;东壁上有三尊佛像,都盘膝坐在莲台上。西壁43尊佛像的左面阴刻有佛的名称,中间最大的普光佛下有两个供养人像,右下角的文殊菩萨下面是狮子雕像,狮子下面有两个供养人像,群佛雕像的下面有一处壁画的痕迹。东侧石壁上有三处壁画的痕迹。窟内所有佛像头部均在文革时期被砸毁,其余部分较为完好。明伏石窟无确切雕凿年代,从雕像…[详细]
五岩寺石窟
  在五岩山南麓的崖壁上,有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公元542年)至武定七年(公元549年)依山而凿之石窟,其窟龛、造像、护法狮子、题记等,体现了南北朝晚期艺术造像风格。五岩山五岩寺东魏石窟依山势由东向西分五区开凿,共有佛龛41个,造像154尊,护法狮子24对。作为非帝王皇家营建的民间石窟群,五岩寺石窟体现了南北朝晚期民间石窟艺术造像风格,颇具代表性。1986年东魏石窟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岩寺石窟窟龛形制和造像风格均为同一个时代,没有发现晚于东魏的造像题记。这处东魏晚期的石窟非帝王皇室所营造,而是寺僧邑子和平民百姓为广檀功德,祈福避灾而开凿的“民间洞窟”。从群像的组织、装饰布置…[详细]
北龛石窟
  北龛石窟位于巴中市城北1公里的苏山南麓,现存造像34龛窟348躯,始凿于初唐,以盛唐造像最多。北龛石窟佛教造像雕刻精细,线条柔和,小巧玲珑,多彩多姿;有的身躯修长,有的面部丰满。7号窟,高350厘米,宽320厘米,深290厘米。内窟楣的五身伎乐,有的弹古筝,有的吹竹笛,有的弹琵琶,有的击腰鼓,神态十分得意。在窟顶的四身浅浮雕飞天,也随着乐声在天空中飞旋。在窟右壁下方刻有一供养人,头挽高发鬌,身长腰细,着长袍,实为窈窕少女。14号龛的龛楣设计别具一格。在二方连续的卷草纹饰上,雕刻了两身背向飞行的飞天。左角者,手弹琵琶,右角者。嘴吹着笙,都足踏云彩,凭着长长的飘带飞舞。1 2号龛正壁有二身浅浮雕的…[详细]
埃洛拉石窟群
  埃洛拉石窟群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奥兰加巴德,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至11世纪,是古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艺术的杰作。埃洛拉石窟群是世界上最好的寺庙石雕建筑的典范,也是印度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院群,他们屹立在高高的陡峭岩壁上,34座洞穴庙宇被开凿出来,一座挨一座,延伸2000多米。这些保存完好,排列有序的遗迹可追溯到公元600至1000年,古印度文明的再度复兴时期,不仅艺术造型独特,技术水准高超,而且作为佛教、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的圣殿,它们是古代印度容忍、宽恕特性的精神所现。埃洛拉石窟群由14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均雕刻在离奥诺基巴德三十公里的玄武岩山壁上,它们既显示出了精美的寺庙外观又表现出精巧的寺庙内…[详细]
埃勒凡塔石窟
  象岛石窟宽宏雄伟,大多由岩石外部向内开凿,形成了一座座巧夺天工的地下神殿。象岛石窟集中了大量表现崇拜湿婆神的石雕艺术作品,通过石窟里的那些作品,特别是主洞内高大的浮雕,印度艺术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整个石建与雕刻装饰浑然一体,十分壮观。象岛的石窟雕刻生动细致,无不洋溢着生活的气息。石窟内有大量的浮雕、塑像,其题材多为湿婆的传说故事和古印度人的生活情景,其雕塑的神像、雕饰具有高超技巧,为印度石窟艺术的代表。埃勒凡塔石窟是自公元6世纪以来印度石窟中的一朵奇葩,它是模仿印度宗教仪式中坛场的摆设来安排布局的。石窟建筑群内共有两条主轴线,南北方向的轴线从主门延伸到石窟内,东西方向轴线从偏门一直延伸到石窟内…[详细]
蒲文桐石窟
  蒲文桐缅甸语的意思就是“静静独自思考的山脉”。蒲文桐石窟位于缅甸北部实皆省内,亲墩江(Chindwin River)西岸,距离银马宾城(Yinmabin Township)东南部约10公里。蒲文桐石窟是缅甸北部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之一。整个石窟包括947个大大小小装饰华丽的山洞,山洞内有无数个精雕细刻的佛祖雕像和壁画,形象的向游客“讲述了”几何学的知识和本生经(记叙佛陀547个转世故事)的故事,这些雕像和壁画大约都完成于14世纪和18世纪之间。Phowintaung 必去理由:缅甸北部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缅甸[Myanmar] 景点所…[详细]
宜君石窟群
  宜君县现存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石窟寺及石刻13处,2013年“宜君石窟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淌泥河摩崖造像、福地石窟、牛家庄石窟等,福地佛道同龛石窟享誉中外。石窟雕刻内容涉及佛教、道教、音乐、体育、游乐、服饰等,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有重要的价值。2013年5月,宜君石窟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邛崃石窟
  邛崃石窟景色一般,石窟也不是很多的,保存的比较完好,石窟雕像还是雕刻的栩栩如生的。1.花置寺石窟花置寺摩崖造像位于邛崃市临邛镇盘陀村7组。造像刊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分布在竹溪湖畔长34米,高10米的岩壁上,现存12龛和唐贞元记事碑一通。造像主体文物内容:佛教无量寿佛、西方净土变、千手观音等。花置寺摩崖造像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精巧,颇有中国佛教早期造像的庄重、雄浑、丰满等特征,衣饰简朴,线条轻快流畅,布局严谨,刀法遒劲圆熟,充分体现出上承北魏、盛唐造像风格,对研究佛教早期造像、艺术风格、时代变化有着重要价值。保护范围:东、西分别以石窟两端外延50米,北至岩壁顶部外延10米,向南外延20米以内…[详细]
鹿野苑石窟
  介 绍: 鹿野苑石窟位于大同城北5公里外的小石子村大沙沟的北崖面上。它依山而建,座北向南。原有石佛三尊,后因文革破坏,现只剩两尊古佛。 据专家考证,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于公元398年自乐盛(和林格尔) 迁都平城(大同)。道武帝从天兴二年起,大兴土木,其中“鹿苑”南固台阴,北距长城,东包白登(马铺山),属之西山(雪公山),宽广数十里,为皇家游乐狩猎之地。苑内殿宇林立,亭榭参差,松柏参天,幽境曲桥,灵山秀水,美不胜收。后因为道武帝炼仙丹的张耀请求出家,道武帝批准在鹿苑建一静堂。这样,便于公元466元开始修建该石窟,至471年落成,比云冈石窟早建成23年,故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及考古价值。山西大同市…[详细]
滴水崖石窟
  滴水崖石窟位于赤城县后城村北,朝阳观石窟建在巍峨壮观的滴水崖下,似刀削斧劈的石壁上悬有15个石窟,每窟面阔进深皆5—6米,高2.5米。其特点是凿窟剔像,为像辟洞,像洞相连。有大雄宝殿、泰山殿、三宫殿、三教殿、水母宫、三皇殿、文昌阁、千佛殿等。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宣府官员吴钦到此,看中了这块宝地,在羽士李演琦的游说下决定修建道观。经过五年的大规模开凿,终于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初竣工。朝阳观石刻毁坏于文革时期,一九九五年,后城镇政府集资15000元修复部分殿和石像。现有石窟、石像和“关外名山”、“壁立万仞”、“塞外奇观”、“天柱”等摩崖石刻,另有古松十数棵。还存有创建朝阳观石…[详细]
香泉寺
  香泉寺位于卫辉市西北二十公里处的霖落山上。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为著名高僧稠禅师在魏离宫旧址上所建。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重修,唐、宋、金、元、清历朝均有石刻、雕像。提起香泉寺,它虽没有嵩山少林寺那样远近闻名,但是它在豫北地区却大有名气,素有“豫北第一古刹”之称,寺院因离香泉近而得名。香泉寺素有太行叠翠、香泉水响、曲径通幽、洞天福地的美名。它建筑雄伟,古往今来不但是达官显贵、文人雅士避暑、游览的好去处,也是民间百姓的重要活动场所。寺院枕岩而筑,耸立于青山之间。寺院内外的石缝里处处溢水,四季不竭,穿云流石,飞溅泻地,声彻云霄,悦耳动听。元代汲人翰林学士王恽曾赋诗称赞道:“滴乳岩…[详细]
库玛尔石窟
  库玛尔石窟于1979年和田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考察鉴定库玛尔石窟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田县人民政府1999年下发了关于库玛尔石窟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库玛尔石窟位于和田县拉依喀乡布对村,距和田市30公里,地址喀拉喀什河三口北岸的悬崖上。山崖顶上有3座幕和新盖的清真寺。具体位置在拉依咯乡布对村,传说大坟中埋着一个名叫胡吉·木赫丁的修行着。他原是也门人,古时来此打猎为生,因蛇神感化,隐居于山崖中部的石洞中苦修道行数十年,终年于此,葬于山顶。受人朝拜,另二坟较小,大一些的坟中埋着死于45年前的一条蛇,小的坟中埋着死于4年前的一条蛇。这些蛇神通广大,时显灵异。石窟呈圆形,分上下两层,中有新制的木梯相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