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

侗家吊脚楼
  景区里有体量宠大的吊脚民居,都是源于百越“杆栏”木结构建筑,俗称吊脚楼。景区里的这种吊脚木楼,代表了侗族群众生活起居的居住文明,侗族的房屋吊脚楼都是用杉木建造的,它和风雨桥、鼓楼一样都是侗族木构建筑艺术的代表。这种房屋一般为三层,有的两层,有的四层,其中的二楼、三楼的外柱向外挑出数尺,用作走廊或都扩大居室面积,这样整栋楼四周就会出现吊脚柱,便叫吊脚楼。在工艺上都是采用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的技艺,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梁方斜穿直套连在一起,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侗族地区常年潮湿,为了避湿,吊脚楼一层是不住人的,用来饲养家禽家畜,放置农具工具;人都住在二、三楼,二楼前半部是外廊,宽敞明亮,光线充…[详细]
胡志明市邮政大楼
  位于同折路西北端、红教堂隔壁的胡志明市中央邮局,建于19世纪末,由法国建筑师设计,大厅内部装饰华丽,圆顶极富古典气息,是一座较大的具浓厚的法式风格的殖民时期建筑,属于重要的文化遗产。外形宏伟壮观。现仍为邮政局所用,室内的拱顶也很有特色,是法国殖民时期的代表建筑之一。至今仍是越南最大的邮局,并且是胡志明市重要的商业中心。由于网络在当地不发达,因此中心邮局作为一种与外界的沟通渠道,为本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游人可入内参观。 宽阔的大厅两侧是业务办理柜台,中部由外到内依次是环形长椅、纪念品柜台和长写字桌,胡志明在大厅尽头慈祥地俯视着成群的外国游客,他们在大厅里拍照、发呆或是拿着一大叠明…[详细]
苏嘉铁路75号日军炮楼
  苏嘉铁路75号桥日军炮楼位于苏州吴江区盛泽镇群铁村苏嘉铁路75号桥东南侧。苏嘉铁路建于1935年,1936年7月通车,曾在1937年的淞沪抗战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吴江后,重兵把守苏嘉铁路,沿线修筑了许多炮楼镇压抗日武装。75号桥炮楼始建于1938年下半年,由西炮楼(两层)、营房、东炮楼(单层)三个单体组合而成,总面积119.4平方米。1944年初,苏嘉铁路被日军分段拆除。75号桥日军炮楼,是苏嘉铁路全线仅存的炮楼,苏嘉铁路75号日军炮楼作为日军侵华历史的铁证,展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沿革:75号桥炮楼始建于1938年,解放后,曾作…[详细]
美利楼
  介绍  美利楼是香港一座具有维多利亚时期色彩的建筑物,本来位于香港岛北岸的中环,但现时经已整座搬迁至香港岛东南部的赤柱。现时主要作为餐饮及零售用途,并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建筑特色  美利楼揉合了中式和西式的建筑设计,采用了西式的圆柱,以及中式的瓦顶。这是香港殖民地时期早期最常见的建筑设计,而美利楼则成为现存此类建筑物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  相关历史  美利楼建于1844年,属于域多利兵房的一部份,主要用作英军的军营。到了香港日治时期,这座建筑物被日军用作“日本宪兵部办事处”及“日本军事统师部”,还设有很多囚犯室及用作刑场,当中被杀者据称超过四千多人,堪称医院外死人最多的建筑物。第二次世界大…[详细]
越王楼
  越王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的古越王楼,因时任绵州刺史的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而闻名于世,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作为中国文化名楼之一的越王楼,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恢复重建后的越王楼,气势与当年相比毫不逊色。99米的高度目前仍为全国仿古建筑之最(现今滕王阁高57.2米,黄鹤楼高52.6米,鹳鹊楼高72米,岳阳楼高32米)-;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共收录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陆游等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诗篇多达154篇(黄鹤楼112篇,滕王阁86篇,岳阳楼、鹳鹊楼虽有名诗文,但并不多),可谓“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诗文作者档次最高,除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外,还…[详细]
邵公碑楼
  邵公碑楼位于灵宝市区东南17公里苏村乡东里村,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立,距今已有175年历史。碑文记述了邵自省、邵自强兄弟二人为颂父亲邵全仁资宏量大、恤孤赈贫的功德所立。1978年被灵宝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月入选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灵宝市文物志》载:邵公碑楼为砖砌庑殿式建筑。楼顶由三座仿古屋脊组成,中间的一座较高,两边的较低,均为庑殿顶式建筑。四条垂脊高高翘起,脊上饰有立兽。三座檐下均有砖雕图案,中间为福禄寿图,左边为富贵图,右边为松鹤图。内嵌石碑一通,碑高1.03米,宽0.70米,圆额。石碑两面阴刻楷体,正面刻“邵公神道碑 大清道光十五年立”,背面…[详细]
玉屏楼
  玉屏楼,位于天都、莲花两峰之间,是集黄山奇景之大成的佳绝处。著名的迎客松就在玉屏楼的左侧。玉屏楼的后面即是玉屏峰,著名的“玉屏卧佛”就在峰顶,头左脚右,惟妙惟肖。峰石上刻有毛泽东草书“0”。-、-等元帅也在此题词作诗过。徐霞客曾称它为“黄山绝胜处”。玉屏楼左有狮石,右有象石,两石形同门卫;前有迎客松,后有送客松,迎来送往,姿态喜人。这里是观赏前海云海景观的最佳地方。天气晴朗时,还可看到附近有“仙人飘海”、“羊子过江”、“金龟望月”、“松鼠跳天都”、“孔雀戏莲花”等奇岩巧石 ,真是迷人秀色,如画美景。  在从温泉到玉屏楼的路上,妙妙亭、立马桥、卧龙涧、一线天、倒挂松 雪中的玉屏楼、文殊洞等景点…[详细]
五桂楼
  五桂楼坐落在梁弄下街洞门弄,是一幢二层三楹木结构清建筑,系里人黄澄量为藏书而建造的。黄的的先祖颇有雅名,南宋时,五兄弟同中进士,同朝为官,衣锦还乡时,宋高宗赠《送五子还乡》诗中有“仙藉桂枝香”句,而取名“五名楼”。五桂楼有五马山墙以防风火,前后有四米高的围墙,围墙东西两侧有大门,西侧为正门。进门便是卵石砌成的庭院,石刻木雕,花草竹木使庭院绿荫婆娑,花香袭人,灰尘不蒙,市声不喧,显得幽静,古朴、清雅。楼下为三楹统间前后分隔,前厅为讲学会文之所,后厅是楼梯,楼上有书橱二十四架,藏有5万多卷古书善本,名画碑贴和手抄本,有木雕板近百块,屋顶呈“众”字形,有暗阁,明看二层,实为三层。据传,凡遇战乱,善本…[详细]
傣家竹楼
  竹楼是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的住房。这种“干栏”式建筑,早先以竹子为主要材料修建,竹柱、竹梁、竹檩、竹椽、竹门、竹墙,有的地方甚至将竹一破两半做瓦盖顶。因主要用竹材建盖,留有高脚栏干,分上下两层,故称竹楼。楼上住人,楼下堆放什物和关家畜、家禽。西双版纳傣族称自己居住的竹楼为“很”。“很”是“晃很”的简称;“晃很”一词椐说是“烘亨”的谐音。“烘亨”是凤凰展翅欲飞之姿。民间传说竹楼的建房始祖是帕雅桑目底。帕雅桑目底曾建过绿叶平顶屋和傣语称为“杜玛些”的狗头窝棚,但始终无法遮风档雨。他正在思索建盖居室的式样时,天神变成一只凤凰冒着雷雨飞到他的面前,低头垂尾,两翅微张,双脚立地,做出欲飞不飞之姿。。帕雅桑目…[详细]
陈寿万卷楼
  陈寿万卷楼--万卷楼为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的地方。位于南充市西山风景区。 万卷楼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公元222-237年)。据古书记载:南充城西有果山,此处有万卷杰出。它倚岩而建,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飞檐斗拱,气势雄伟。至唐代又在楼前建甘露寺,形成建筑群。四周古木葱郁,翠竹蔽天,甘泉流淙,构成一幅优美动人的山水画卷。因年久失修,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毁坏。现存的万卷楼于1990年由政府拔款400万元恢复重建成,它由陈寿读书楼、陈寿纪念馆、藏书楼组成,倚山而立,气势恢宏,流光溢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新笔…[详细]
临颍谯楼
  临颍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谯楼,又名钟鼓楼,始建于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明景泰二年重修,位于老城县衙前,占地140平方米,为砖筑楼台式建筑。台高6米,平台东西长14.7米,南北宽9.5米;飞中拱门洞宽3.5米,高4米,深9.5米;架层楼高五丈,铸钟两千斤,增置鼓大十围,民兴寝之便焉。它是周边县市仅存的一座反映古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973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青砖平台,拱门南面上方青石匾横额上写的“谯楼”二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拱门南面上方有“颍川古郡”阴刻石额一方。谯楼为青石阶、青石栏杆,平台上木质结构宫殿式楼房,双层飞檐挑角,四角铁马风铃,周围十根…[详细]
远浦楼
  远浦楼坐落在美丽的滨江大道中段,左侧距湘江大桥200余米,右侧为滨江风景园林区,因潇湘八景之一----远浦归帆而得名。该楼建于2004年,整体为三层四檐楼阁式。一层周围设石栏,游人可凭栏远眺。前后顶层中间位置以及门楼悬挂由名人题写的“远浦楼”和“远浦归帆”牌匾;前后底层两边的圆柱上挂着清代湛道心《湘阴》诗中的开头两句:“五岳惟衡麓,三湘独此清”。独具匠心的远浦楼,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仿古建筑艺术的壮丽画卷。湘阴湘资两水贯穿全境,通江达海,水上交通十分方便。湘江东岸县城南门港和漕溪港是停靠船只的避风港湾。漕溪港的南端山葱林翠,自唐以来,就在至高处建有江亭,或酹酒,或品茶,以观江景。两港之间,是“…[详细]
缉熙楼
  缉熙楼位于伪满皇宫内廷西院,是一座二层灰色旧式楼房,原为吉黑榷运局办公楼。1932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后不久,便迁居这里,从此,这座极为普通的楼房就成为溥仪及其后、妃的寝宫。溥仪依据《诗经·大雅·文王》“于缉熙敬止”句,命名为“缉熙楼”。溥仪本想以“缉熙”象征前途光明,并继承和效法他的祖先康熙皇帝,幻想复辟大清王朝。然而却受到日本关东军的操纵和控制,在这里度过了近14年的傀儡生涯。溥仪的生活区位于二楼西侧,二楼东侧则为末代皇后婉容的生活区,由于溥仪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傀儡皇帝,无工可办,也就懒得去办公楼,这里的书斋也就兼作了他的办公室。而婉容虽为皇后,但在溥仪心中却只是一件…[详细]
保德故城关帝庙
  保德故城关帝庙时代:清地址:忻州市保德县西南8公里处故城村关帝庙坐北朝南,东西并列三个院落,东为奶奶殿,中为关帝殿,西为观音殿,各自独立开门,并设掖门相互连通。关帝庙始建年代不祥,现存建筑均为清代。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关帝殿,东西两侧自南向北分别为钟鼓楼、东西耳殿;东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观音殿,东西两侧自南向北分别为钟楼、西配殿;西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奶奶殿。关帝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前单步梁对后三架梁,通檐用三柱,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斗栱为一斗二升交麻叶,平身科斗栱每间一攒,下施通间雀替,雀替表面雕刻吉祥图案,明次间装修为六抹槅扇门四扇。东西山墙及后檐墙西次间所绘壁画为清代《三…[详细]
光碧楼
  光碧楼是木府中的一个建筑,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建,清乾隆年间重修,原为丽江知府衙署的藏书楼,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二楼四周斗架构成覆斗形藻井,斗拱承载屋面。景点位置云南省丽江古城区境内…[详细]
述洞独柱鼓楼
  独柱鼓楼,俗称“现星楼”、“杉树鼓楼”,在距黎平县城39公里的述洞下寨,外观与其它鼓楼一致,为七层檐四角攒尖顶,密檐式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53.3平方米,高15.6米。相传建村之初就建有独柱鼓楼。现在的独柱鼓楼建于1921年,它是黎平县境内仅有的一座独柱鼓楼,保存完好。该楼共5层,高约12米,呈四檐阁。除第一层为了伸展和装修立有撑柱以外,整个鼓楼只由一根直径50厘米左右的中柱支撑。中柱直立于鼓楼中央,直伸顶端。从外观看,由下至上逐层缩小,形成上下檐层叠形状,与多柱鼓楼无异;从楼内观看,以中柱为中心,大小不一的枋片斜穿*套,纵横交错于中柱,使其联成一体,形似伞状。楼内地基中间设有火塘,周围摆四根…[详细]
陈氏五楼
  陈氏五楼陈氏五楼座落在螺洲的店前村,为清末太师太傅陈宝琛所建,占地总面积4113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气势雄伟,环境清幽。1983年8月,“陈氏五楼”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陈宝琛(1846—1935),字伯潜,号弘阉,又号桔叟,听水翁,沧趣老人等,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授读毓庆宫,终授太保,进太傅。陈家自清道光年间的刑部尚书陈若霖开始,世代簪缨,为福州之一大望族。因此,他们在螺洲的故居就特别豪华,其中最著名的有“五楼”。“五楼”依建筑时间依次是“赐书楼”、“还读楼”、“沧趣楼”、“北望楼”和“唏楼”。“赐书楼”原称“赐书轩”收藏清帝所赐的御书。据陈宝琛的第三弟陈叔毅《艺兰室文…[详细]
楼上千年古寨
  楼上千年古寨楼上古寨位于石阡县城西南的廖贤河畔,距县城15公里。距国荣乡政府9公里,从石阡县城出发大约需要45分钟车程,景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现有4个村民组,住户150户,547人,村民皆为侗族,至今仍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俗,如唱山歌、哭丧哭嫁、吹唢等习俗,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民俗采风于一体的民族历史文化古寨。楼上原来不叫“楼上”,而叫“寨纪”,因正楼上一水沟处有一座楼房,下面长长的巷道为过道,便叫“楼巷”,、因“上”与“巷”谐音,久而久之村民便习惯地称之为“楼上”了。楼上居住的村民都姓周,原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生生不息,迄今已发展到十九代4000余人。楼上古寨的文化底蕴被…[详细]
燕窝楼
  广西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木质牌楼燕窝楼,在距全州县城以北约16公里远的永岁乡石头岗村(该村过去的读书人多,曾有“才子之乡”的称谓)。 燕窝楼,又称燕子门楼,系蒋氏祠堂之门楼,原是永岁乡石岗村的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弘治乙卯年(公元1496年),蒋建德始筹建逝卒未成。现存门楼由其子石岗村明代工部侍郎蒋淦亲自主持设计,皇帝赐封他亲自设计主持蒋祠楼修建而成,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动工,总建筑面积446平方米,主建筑有:牌楼、门楼、祠堂(分上、下殿),于嘉靖七年建成,全是木质结构。楼高12米,宽8米,上4层,下3层。整座牌楼不用一根钉,由324根榫木卯装而成。因牌楼上的如意斗拱形似“燕窝”而得名。牌楼…[详细]
罗坵进士牌楼
  罗坵进士牌楼(村民称进士坊)位于江西省安福县南面金田乡罗坵村中心中轴线前端。牌楼南10米原有清乾隆砖石结构的“一字坊”及拴马石。“一字坊”前开辟广场,广场南沿为三级石条台阶,台阶前为村车、马古道,古道南端并列3口水塘(三江塘、中央塘、三角塘)。牌楼北为一条宽8米、长80米的垂直古街道,最北端为明成化年间兴建的资兑公祠(1929年被焚,70年代改建为村委礼堂)。牌楼东西两面,排列民居。该村建筑格局自明以来,形成以牌楼为标志的聚落群体。进士牌楼为四柱三间三楼纯木构建筑。面阔11.756米,进深5.92米,高8.245米。基础以下用拍木桩为地丁,地面立12根硕大的杉圆木立柱,立柱下垫石柱础,上部有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