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3月2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北省文化厅提出的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368处、与现有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6处(名单附后),现予公布。
广水玉皇顶
  玉皇顶位于广水市吴店镇梅沟大队。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四十五年维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4平方米。小四合院式布局,有前殿、后殿及厢房。花岗岩条石砌筑。前、后殿相距3.7米,均面阔8.9米,进深4.9米,嵴高分别为3.9米、4.9米。拱券顶,前壁各设内方外圆窗两扇。建筑外围绕山势筑有石墙,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周长120米。该建筑是湖北现存时代较高、规模较大的石构建筑群之一,对于研究荆豫交界地区古建筑型制、风格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
徐店戏楼
  徐店戏楼位于广水市徐店镇徐店村始建于嘉庆四年(1799),咸丰十年(1860)大修。坐西朝东。平面呈“凸”字形,分前、后台,前台面阔5米,进深3.7米,单檐歇山青灰布瓦顶,四角立柱;后台面阔山间8.1米,进深一间3米,单檐硬山青布瓦顶,抬梁式构架,砖墙封檐。该戏楼对研究社会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详细]
千户冲民居
  千户冲民居位于广水市十里办事处千户冲村。建于清咸丰年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840平方米,砖木结构,共有房屋77间。门窗、栏杆上雕有花鸟、动物、人物等图案。该建筑群地域特征明显,是研究湖北乡土建筑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
滚龙坝古建筑群
  滚龙坝古建筑群位于恩施市崔家坝乡滚龙坝村。建于清代。由茅坎山古建筑群、中村古建筑群、石狮子屋、向存道屋、茅坎山墓地、马鞍山墓地、尖银山墓地等部分组成。是一处以家族为单位形成的土家族聚集群落。村内建筑既有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又有砖木结构、四合院式的汉族建筑,对于研究鄂西地区建筑史及居住习俗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
步青桥及字库塔
  步青桥及字库塔位于利川市毛坝乡青岩双泉村。步青桥建于光绪元年(1875),南北向跨太平河支流。单孔石拱桥,长21.4米,宽4米,孔跨7.2米,拱券纵联砌置。字库塔位于桥北,六角三层楼阁式空心石塔,通高5.7米,二层西壁辟窗,额题“步青桥”、三层西壁阳刻楷书“字库”。步青桥南有当年修桥的国子监太学生刘玉成及其家族墓地。步青桥、字库塔是川盐东运通道上的重要人文景观,对于研究川鄂盐运史、交通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
利川三塔
  2008年利川三塔(利川南坪凌云塔、培风塔、宜影塔)公布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培风塔、宜影塔位于利川团堡镇境内.南坪凌云塔在湖北省利川市南坪乡集镇上,巍巍然屹立着一座八抬上顶,占地25平方米、高约20米的石拱之塔,即为“凌云塔”。该塔始建于道光七年,如膏书院建成后而落成。塔身斑驳,便仍俱一股浩然之风,锲而不舍之势。拔地文星映少徽,旁天剑气连齐微,正是其塔其人之证。1787年(乾隆丁末岁),当时南坪汛巡检王霖,毅然把创办南坪义学作为己任,经过不懈努力,1792年(壬子)春建成学舍,延师启馆。当时人们感激王公恩德,取名为“如膏书院”。1800年(庚申)秋重建竣工,王霖四处劝捐,凑钱置产作为…[详细]
龙水文庙
  龙水文庙位于利川市谋道镇龙水村。始建于明初,清乾隆年间重修,同治七年(1868)改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有前堂、正殿和厢房。大殿面阔三间13.7米,进深8.7米,木石砖结构,基址全系青砂条石垒砌,单檐硬山灰瓦顶,明间抬梁式构架,次间穿斗式构架。该建筑是鄂西土家族地区保存较好的文庙,在建筑设计和营造工艺上,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交流的建筑艺术成就。(第五批)…[详细]
谌满氏节孝坊
  谌满氏节孝坊位于利川市谋道镇长坪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柱三门三楼石牌坊,面阔7.35米,高10.5米,宝塔顶。额枋浮雕、镂雕龙、凤、花草、狮、象和人物故事图案,柱间嵌“旨封旌表”、“谌孝科之妻满氏节孝坊”匾。整个牌坊气势宏伟,建筑华丽,为鄂西、川东同类建筑之珍品。(第五批)…[详细]
雀岩墩碑屋
  雀岩墩碑屋位于利川市谋道镇寨坝村。碑屋是一种将墓葬建在堂屋之后的特殊建筑。雀岩墩碑屋建于1929年。坐西朝东,由碑屋、墓冢、墓碑组成。碑屋为四列三间木构楼房,面阔15米,进深7.44米,悬山青瓦顶。墓冢石砌,设在碑屋堂屋之后,顶部建廊房。墓碑设于堂屋后壁,高约3.8米,圆首。该建筑是目前鄂西、川东地区唯一保存的碑屋,对于研究土家族人的生死观念以及丧葬习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五批)…[详细]
范家老屋
  范家老屋位于利川市柏杨坝镇团圆村。建于1948年。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两进五院,两楼(绣花楼、碉楼),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碉楼位于院坝左侧,平面方形,边长4.8米,条石垒砌,四角攒尖顶,通高4层13米。该建筑规模宏大,功能完备,是一座集生活起居、安全防御于一体的传统民居。(第五批)…[详细]
牛王庙
  牛王庙位于来凤县大河镇龙潭坪村。建于清嘉庆年间。坐西北朝东南,占地317.1平方米。为歇山顶楼阁式木构建筑,中轴对称布局,楼高三层,一层设有大神堂,禅房、僧舍、天井、厨房、杂物间,二层设祭祀堂,三层设藏经阁。该庙是鄂西土家族唯一一座祭祀神牛的场所,对研究土家族的历史以及宗教信仰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批)…[详细]
舍米煳摆手堂
  舍米煳摆手堂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煳村。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同治三年(1864)维修。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前为院,后为堂。院阔13.8米,深26.52米,条石砌筑院墙,南面设正门;堂面阔三间13.8米,进深一间6米,石木结构,单檐悬山灰瓦顶,明间抬梁式构架,次间石墙承重。内设神龛,上供彭上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三尊雕像。该建筑是鄂西土家族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摆手堂,是研究土家族社会风俗最直接的实物史料。(第五批)地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乡土家山寨类型: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门市价:5.0元…[详细]
鹤峰李家祠堂
  李家祠堂位于鹤峰县走马镇金岗村。建于清同治年间。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有前厅、正屋。均面阔14.6米,分别进深7.2米、4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二层楼。前厅为穿斗式构架,正屋明间抬梁式构架,两山穿斗式构架。封火山墙,山墙设有侧门。该建筑是鄂西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祠堂之一,对于研究鄂西宗祠建筑形制和特点具有典型意义。(第五批)…[详细]
彭家寨古建筑群
  彭家寨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地处鄂西武陵山区中。龙潭河自东北向西南流过寨前,与寨两边的山间小溪将村寨环抱。彭家寨是武陵山区土家聚落典型代表之一。众多单体建筑组合成村寨时,以公共用地的院坝、风雨桥为中心展开。吊脚楼群依托观音山,建于山脚斜坡上,寨前是一排稻田,面向龙潭河,河上架有铁索桥。左是召大沟,右为叉几沟,沟上架有一座百年历史的凉亭桥。寨前是公共用地院坝,寨后竹林间有一横排苕窖,东边为彭氏墓地。彭家寨历史建筑规模约8000平方米,全部为吊脚楼,有房屋22栋及风雨桥一座,房屋主要包括彭继文老屋,彭武元老屋,彭武阶老屋,彭继元、杨祖祥老屋,彭继检老屋,彭南祥老屋,彭继权老屋,周品老屋,彭继…[详细]
小茅坡营苗寨
  小茅坡营苗寨位于宣恩县高罗乡小茅坡营村。始建于清代。村寨由三个山头和一个山窝组成,近五十栋房屋沿溪、顺山、爬顶散布成寨。房屋为木结构穿斗式瓦屋,多由正屋、厢房组成庭院,厢房多为吊脚楼。苗寨公共建筑有寨门、双语学校、简易桥及规模较大的水利设施。该寨是鄂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苗寨,是苗族建筑历史发展的缩影和建筑风格、艺术的集中体现。(第五批)…[详细]
宣恩风雨桥
  宣恩风雨桥位于宣恩县,由5座古桥构成。(第五批)红军桥位于李家河乡利福田村,建于民国年间,南北向跨酉水支流上,长10.5米,宽2.72米。姚家湾桥位于长潭河侗族乡会口村,始建于光绪年间,桥长18米。汪家寨桥位于沙道沟镇两河村汪家寨,建于1933年。长9.8米,宽3.2米。将科桥位于晓关侗族乡将科村。建于民国初年。长20米,宽3米。将军桥位于沙道沟镇松坪村,建于清代,长11米,宽3.1米。宣恩风雨桥均设计合理,其建筑艺术和环境的营造,体现了土家族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造能力。…[详细]
伍家台贡茶园
  伍家台贡茶园位于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清乾隆年间伍家台茶因其独特品质成为贡品。现存有茶园、住宅及伍氏家族墓地。住宅共两栋,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均为吊脚楼,坐南朝北,五柱四骑,穿斗式构架,悬山布瓦顶。房屋附近为伍氏古墓群,共有墓葬十座,均为土堆墓,墓前立碑。该茶园是湖北现存最好,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贡茶园。(第五批)…[详细]
宣恩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宣恩县高罗乡黄家河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8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中轴对称布局,木结构,四周高墙相围。该建筑地域特征明显,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建筑与人文的重要实物资料。(第五批)…[详细]
张官铺侗寨
  张官铺侗寨位于宣恩县晓关乡张官铺村。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包括居住建筑和陈氏家族墓地,占地面积约二十亩。居住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为中轴对称布局,二进三天井院落。穿斗式构架,单檐悬山灰瓦顶。陈氏家族墓地现存古墓二十余座,以侗寨为中心散布排列,墓碑雕刻精美。张官铺侗寨建筑由于“其构造的经典性”,被誉为“鄂西干栏建筑中的魁首”。(第五批)…[详细]
庆阳凉亭街
  庆阳凉亭街庆阳凉亭街位于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长561米,宽21米,总面积11781平方米,属木质结构凉亭式古街道,是清朝、民国时期湘、颚、川、黔四省边贸中心集市。凉亭街依山顺水而建,现保存完整结构房屋65栋,为穿斗式结构(五柱四骑或八柱七骑),屋层2—3层不等,形成“三街十二巷”,临街为“燕子楼”,背水为“吊脚楼”和侗族“凉亭”构架于一体,是恩施少数民族建筑智慧的结晶,也是理想的旅游胜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