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酒泉市 > 敦煌市旅游

敦煌市文物古迹介绍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详细]
敦煌阳关旅游景区
  阳关,位于敦煌城西南70公里的“古董滩”上,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从此,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关隘,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西汉以来,许多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边塞诗人岑参曾写下“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的诗句。宋以后,来自白龙堆的流沙狼吞虎咽,逼着人们东撤,阳关被无情的沙漠掩埋了。而今,昔日的阳关城堞早已荡然无存,仅有的耳目-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仍傲然屹立着。交通敦煌市至阳关有柏油马路相通,包车前往的话,费用在400元左右。到达景区后不用进入,向南走一段路即可看到。如果想进入景区内,需先买50元门票进入阳关博物馆,然后再花10元乘坐电瓶车前往。用时参考4小时交通公……[详细]
敦煌雷音寺
  雷音寺原名解脱庵,亦名观音堂。位于古丝绸之路的重镇-甘肃敦煌市南4公里处鸣沙山下,月牙泉边。占地面积300亩的新寺院对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陈列馆等设施进行了改造、维修和扩建,重现了唐式佛教寺院风格,其扩建后成为敦煌最为重要的汉传佛教宗教活动场所。2013年9月30日,雷音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莫高窟172窟经变壁画的建筑结构布局为蓝图的敦煌雷音寺建成,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将向游客免费开放。国庆长假伊始,位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敦煌市城南约4公里处鸣沙山下,月牙泉边的雷音寺经过三年大规模升级改造后,首次面向游客开放,这解决了当地近年激增的游客“有地方拜佛,没地方烧香”的窘境。“升级”后的雷音寺将成为敦煌境内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地址:甘肃省敦煌市鸣山路鸣沙山下类型:历史建筑寺庙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官方网站:http://www.leiyinsi.org/开放时间:……[详细]
4、白马塔 A
白马塔
  现存白马塔建筑雄伟,塔身9层,高12米,直径7米,以土坯砌成,中有立柱,外涂以草泥、石灰。基层呈八角形,以砖包砌,每象面宽3米,第2~4层呈折角重迭形,第5层下有突出的乳钉,环绕一周,上为仰莲花瓣,第6层为覆钵形塔身,第7层为法相轮形,第8层为六角形的坡刹盘,每角挂风铎一只,第9层为连珠式塔尖,整体塔呈明代-塔风格。交通白马塔距离敦煌市区仅有2公里,可乘坐出租车前往,也可租辆自行车代步。地址:甘肃酒泉市敦煌市沙州古城东南部,党河乡红星村内类型:古迹古塔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电话:0937-8868766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门市价:15.0元……[详细]
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位于敦煌市甜水井东南2公里吊吊泉沟口西侧,敦煌市与安西县行政区域交界处。南临三危山支脉火焰山,北与疏勒河流域汉长城烽燧遥望。因出土的汉简上 书“悬泉置”三字而定名。现存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5米。地面暴露有灰层、大量绳纹灰陶片、草渣和汉简。1990年-1992年对遗址进行了系统的科学发掘,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悬泉置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1991年度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悬泉置遗址,据出土简文记载,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唐以后复称“悬泉驿”,宋以后又废置。清代又称“贰师庙”,“吊吊水”。其名取之南侧山中悬泉水。遗址由主体建筑坞堡和坞外附属建筑仓、厩构成。坞呈正方形,边长48.10米,土坯砌筑,坞内有两组房屋建筑。坞墙设于东墙正中,宽3米。坞东北及西南角有角墩。出土简牍2.1万余枚……[详细]
仿宋古城
  于敦煌市西10公里,东接戈壁绿洲,西望汉代烽燧,南傍鸣沙山麓,北连大漠旷野。该城是1987年7月,在合作拍摄电影《敦煌》时,由日方出资,中方负责设计建造的一座影视城。由于《敦煌》的故事发生在宋代,城市的所有布景均参照宋代风格建造,故称仿宋敦煌古城或仿宋沙洲城,当地人简称其为敦煌电影城或敦煌古城。电影拍完后,这座古城便移交给当地保护使用,成为中国西部一个影视拍摄基地,敦煌也因此多了一处新的旅游景点。古城规模宏大,占地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四周城墙用土坯垒砌而成,开东、西、南三个城门。东城门按原古敦煌东城门式样仿建,古朴典雅;西城门门楼高耸,高达18米,曰:望京楼,楼上悬襟带西域匾额。两城楼飞阁凌空,四角高翘,遥遥相对。城内有五条街区,分别代表北宋时期的汴梁、高昌、甘州和兴庆五个地方。第一条街代表的是汴梁,系仿五台山南禅寺设计,街景参照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建造,有街……[详细]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玉门关遗址座落于甘肃省敦煌县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玉门关是中国古代十分著名的关塞。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曾广为传颂,真实地描写了古代苍凉、辽阔的边塞风光,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相传西域的和田玉就是经过此关输入中原的,故而得名。文献记载汉武帝为了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在河西地区建立了著名的“河西四郡”,据守两关,玉门关即所据两关之一,是汉“玉门都尉”的治所所在地。汉魏以来,玉门关一直都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陲的重要关隘,也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北路的必经之地。玉门关一名“小方盘城”,现在关城周垣尚在,平面呈方形。关的西面有一座城门,而北垣的一门已经堵塞不通。城堡是用黄胶土板筑而成的,城墙高达9.7米,东西宽24米,南北宽26米多,面积达630多平方米。周围还有营垒、炮台、古塔之类的遗址和遗存。在城北的废墟中挖掘出……[详细]
五个庙石窟
  五个庙石窟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由五个庙和一个庙组成。初创于北魏晚期,续修于五代、西夏时期。现存窟龛21个。五个庙开凿于县城西北20公里的党河西岸崖壁上,分为南区和北区,两区相距200米。南区现存洞窟4个,北区现存北朝晚期洞窟遗址15个。南区窟前堆积物和北区石窟均未清理。其中,五个庙第1窟为中心柱窟,窟内现存有释迦牟尼八相变、文殊经变、普贤经变、水月观音经变、金刚界曼荼罗、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炽盛光佛曼荼罗、涅槃经变等壁画。壁画大多保存完好,颜色鲜艳。第3、4窟均为佛殿窟,第3窟内存有维摩诘经变和劳度叉斗圣变,第4窟内存有释迦牟尼说法图、文殊经变和普贤经变。一个庙开凿于县城西10.5千米的浪河湾东岸,现存有壁画的洞窟1个,遗址窟1个。五个庙石窟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域风格,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古代河西地区佛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补充材料。五个庙石窟是古……[详细]
佛爷庙
  敦煌,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中西文化融合的交汇点,因而产生了灿烂辉煌的敦煌古代文明和民俗文化,其中墓葬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敦煌市城东六公里处的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是敦煌汉唐墓葬文化的一个缩影。现在已发掘面世的三座墓为西晋至东晋时期的墓葬,其中一座的明确纪年为建兴17年,是东晋时期的墓葬,是东晋时前凉的年号,为东晋咸和4年公元329年。煌画像砖墓与嘉峪关、酒泉的不同点是:其一是前者以墓葬照墙为施画区域兼及内室,而后者以墓室四壁为施画区域;其二是前者以神禽灵兽及历史故事为主,而后者以生活和生产的场景为主。他们的共同点是二者均饰是复杂的仿木构彩绘砖雕,以像征高坞深堡的庄园门阙。从砖画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的民间绘画的技艺已达到相当纯熟和普及,也反映也敦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各种宗教文化的影响而非常的活跃。这也为佛教文化的发展与敦煌莫高窟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通过下面的参观,一块块古朴的画像砖……[详细]
一个庙石窟
  多么有趣的名字,作为莫高窟的一部分,精美的石窟壁画让这个小庙也珍贵无比。一个庙石窟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北约20公里党河东岸吊吊水沟中北面的断崖上。现存有两个洞窟,作东西排列,原有通道相连。西侧洞窟由前室、甬道和主室(后室)三部分组成。前室人字坡顶,主室覆斗顶,甬道盝顶,有明显的改造痕迹。原设有马蹄形佛床,现仅残存后壁的须弥座。早期壁画、塑像已毁,表层为近代的壁画和题记。窟顶的莲花、团花图案当为宋代瓜沙曹氏归义军时期所绘,而前室东、西、北三壁下端男供养人像和榜题与永昌县西北二十余里后大寺天王阁的唐末五代所画供养人极为相似,应属同一时期作品。所以一个庙石窟上限当为五代,下限为近代。距此窟西北不远处的二层台地上有很多小泥塔。据推断,该地原来很可能是寺院或舍利塔。一个庙石窟是敦煌石窟群中的一个,是我国和世界闻名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敦煌石窟中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水……[详细]
东晋壁画墓
  东晋壁画墓,是一九七七年七月在酒泉县城西北的丁家闸发掘的,是甘肃河西走廊东晋壁画墓的第一次发现。  壁画墓距地表深十二米,封土残高二米,前有长三十三米,宽一点四二米的斜坡墓道通向墓室。墓室全用平砖垒砌,分前后两室。前室四壁及顶部布满彩色画面,后室只在后壁施画。壁画保存基本完好。用色有朱砂、猪石、石绿、石黄、白、灰等。壁画内容前室分天景、人间、地下三部分。天景有日、月、龙、羽人、东王公、西王母、三足鸟、九尾狐、天马、白鹿、庆云、山峦和服兽图;人间有墓主人燕居行乐图、坞壁、农耕、扬场、畜牧、采桑、花圃、园林、家禽以及椎牛、宰猪、应厨等场面;地下部分绘有房屋和象征承载大地的神龟,后室绘有直、盒、扇子、拂尘、弓箭、绢帛、丝束等。  据壁画所反映的舆服制度分析,墓主人的身分应在王后之列。此壁画构图严谨,层次分明,技法婉熟,敷彩鲜丽,对于研究甘肃石窟壁画艺术的渊源提供了借鉴资料。  ……[详细]
佛爷庙—新店台墓群
  佛爷庙—新店台墓群位于敦煌市五墩乡新店台村南1000米。是一处汉、晋、唐三代墓葬集聚的大型墓群区。面积约240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较多封土,暴露出墓道,少数家族墓有以砂砾石堆积的圆形茔圈。1979、1981、1987、1995年四次共发掘墓葬900余座。晋墓以斜坡墓道土洞墓居多,少数为穹窿顶砖室墓,有画像砖墓,画像内容主要为神话传说故事和生活场面。出土物以陶器为主,亦有少数铜器、玉石饰物等。唐代墓多为平面方形仿木结构单室砖墓,覆斗顶,墓壁有模印画像砖,内容有出行、牵驼、四神等,随葬品有灰陶罐、镇墓兽等。墓葬保存较好,是我省最大的古墓群区。墓葬时代序列清楚且连续,对甘肃汉唐考古、汉唐史研究和美术史研究及其与莫高窟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13、西云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云观
  西云观位于敦煌市西郊,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相传很久以前,王母曾居敦煌三危山,乘青鸟往来于瑶池之间,因而东来紫气,西呈祥云,登古城而晚眺,见霞光辉于垣西。当地群众遂集资修观于斯,命名为西云观(又名栖云观)。西云观与三危山的王母楼、老君堂遥相对峙,和月牙泉古庙群鼎足而立。创建之初,有歇山顶式面阔三间的前、中殿各一座。后经民国时期两次续建,该观内有殿宇七座,错落有致,壮丽雄伟;南北斗楼耸立,高峻挺拔,前后垂柳花亭,别有情趣。观内的《西游记》故事彩色悬塑、鲁班窗和花鸟屏风画在当地号称三绝。1981年,市政府将此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又批准该观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开放。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米。……[详细]
南湖、西土沟、山水沟墓群
  南湖、西土沟、山水沟墓群位于敦煌市南湖村北工村周围。汉至魏、晋。南湖墓群位于南湖乡北工村东。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地面封土为3--6座一组不等的排列次序,应为家族聚葬。已暴露的墓道,多数东向。地表散见绳纹灰陶片。西土沟墓群位于南湖乡北工村西南2公里。面积约900万平方米。地面有封土70余座,底径2--8米。暴露墓葬形制有土坑坚穴墓和券顶砖室墓两种,地表砂砾堆积墓道清晰。采集有陶罐、绿釉壶、灶、盘和仓等。地表散布有灰陶片和碎砖等。山水沟墓群南湖乡北工村北5公里。面积约4800万平方米。封土堆排列7--9座一组不等,墓道多向南,墓前有覆斗形砾石堆和砾石围成的椭圆形茔圈。……[详细]
敦煌汛卡
  敦煌汛卡分布于酒泉市敦煌市莫高镇、阳关镇、七里镇及北山境内。现存有空心墩烽火台、疙瘩井墩、呵呵沙石墩、旱峡沟墩、沙枣墩、山阙峰烽燧、山水沟大墩、甜水井墩、土窑墩、新店子墩等11处遗址。遗址多为土坯砌筑,平面呈正多边形或圆形。空心墩烽火台通高10.8米,面积91.86平方米。顶部有土坯砌筑的女墙,东侧筑有坞院,现存坐西朝东房屋6间,黄土夯筑,南侧残存有积薪5座。其他10处汛卡遗址均坍塌呈丘状,直径大多1.2—2米,残高0.6—0.9米。敦煌汛卡对研究清代敦煌烽火台布局、军事防御、驿传有一定参考价值。1989年被敦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空心墩:以墩台四周底边为基准,向东、南、北各延伸20米,向西延伸65米。空心墩东侧建筑遗址:以四周残存墙基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各延伸30米,北至瓜敦公路附线南侧。空心墩东北侧建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