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潍坊市旅游

潍坊市文物古迹介绍

安丘汉墓
  安丘汉墓是我国经过科学发掘的一座王型古墓,属东汉晚期,迄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墓主为青州刺史孙嵩。现已根据省文物局的意见,报请国家文管会待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室座北朝南,南北长14米,东西宽7.91米,整个结构分为甬道和前、中后室四部分。中室和后室各附设一个耳室。除墓门之甬道以砖铺地外,其余部分均用巨大的石板砌成,共用石材224块,其中有画像石103块,组成画面60余幅,分布于墓门和各室四壁,室顶及柱子上。画面用浅浮雕、高浮雕、透雕,阴刻等技法刻成,场面壮观,形象生动,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画像内容丰富多彩,可分为奇禽异兽,神话传说,社会生活及历史故事四大类。……[详细]
62、香山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山墓
  香山墓位于青州市谭坊镇。年代为汉。2013年,香山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8月,山东省考古所、潍坊市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位于青州市谭坊镇香山北麓的香山汉墓陪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对墓葬和周边进行了考古钻探。此次发掘共清理陶俑、陶器2000余件,青铜质、铁质武器2000余件,因陶器、陶俑彩绘保存完好,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被评为2006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之一。香山汉墓陪葬坑南北长约7米,东西宽5米,深4米,分三层。陪葬坑内容庞杂,大体可分为人俑、牺牲俑、家禽俑以及各类礼器、生活用器等。人俑近800件,可分为立俑和骑俑。……[详细]
郝家庄遗址
  郝家庄遗址位于青州市黄楼镇郝家庄西1公里弥河拐弯处。东西约250米,南北约100米。1981年秋发现。1983年10月,遗址发掘。开探方(沟)12个(条),面积280平方米,清理灰坑25个,出土一批陶、石、骨器等。郝家庄遗址为龙山文化晚期和岳石文化中晚期遗址,是首次发现岳石文化以来,山东省已发掘的同时期遗址中唯一能分期断代的1处,因此,它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遗址。出土文物既有烟台赵格庄遗址出土文物的特征,又有泗水尹家城遗址出土文物的风格。出土文物被定为岳石文化郝家庄类型。已编入1985年《中国考古年鉴》。2013年,郝家庄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傅振邦故居(含墓园)
  从傅振邦故居的规格中可以看出其一生简朴的秉性,的确如史料记载所述,但因傅振邦战功卓著,百年后朝廷赐以御葬,其墓地规格之高在山东一带却实为罕见。墓地入口处是雕刻精美的石牌坊,进去后两侧是各四排松林,沿牌坊通向坟冢的甬道两旁分别对称矗立着旗杆、石人、石马、石虎、石羊、石龟(龟背上立有石碑)。坟冢后面是半月型围墙,围墙后是杨树林,墓地西北侧有看墓人住的房子。傅振邦棺“破四旧”时被从墓中挖出,棺分内外两层,外层成方型,中间灌以松香,内棺中用灯心草填充(用以吸潮)。尸首被拖出时完好无损,面目如初,但拖出棺材后很短时间便须发脱落、体液流出,后尸首被移到原坟冢以北十几米处掩埋。……[详细]
阎家同遗址
  阎家同遗址位于诸城市贾悦镇阎家同村西北一水库北面的高地上,距村约500米,系大汶口文化至龙山文化的遗址。遗址北距张家岭庄1公里,南靠一小型水库,在水库以西两块伸入水中的耕地上发现有龙山文化遗物,是该遗址的一部分。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12万平方米。水库建于1958年,后又继续向北扩展,并在遗址的南侧开挖溢洪道,使文化层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12月普查中发现,并采集了部分标本,其中有大汶口文化的石环、石镯、石纺轮、陶鼎足、高柄杯残柄,以及龙山文化的陶片等。考古工作者认为,某些陶片具有大汶口文化早期的特征,这里很可能是一处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遗址。……[详细]
桃园遗址
  桃园遗址位于青州市东夏镇桃园村南。遗址高出地面约2米,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150米。1977年5月发现。在北、东部开2×4平方米的探沟试掘。遗址分四层:第一层,耕土,厚0.5至1米;第二层,深灰土,厚0.15至0.25米,内含龙山文化时期陶片;第三层,浅灰土,厚0.3至0.5米,内含大汶口文化王因类型陶片;第四层,仅见一灰坑,内有北辛文化时期遗物。出土的器物标本有:北辛文化时期的夹砂褐陶鼎口沿、鼎足;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钵口沿、漏形器等陶片;龙山文化时期的鬶、甗、罐、杯、壶等。还有商周时期的鬲、簋、豆等。……[详细]
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
  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位于安丘市博物馆院内,原址在城区西南9公里的凌河镇董家庄村北。1959年修建牟山水库时发现,是一座大型的汉画像石墓。汉墓座北朝南。整座墓葬由甬道、墓门、前室、中室、两间后室、东耳室、北耳室等部分组成。墓葬南北长14.3米,东西宽7.91米(以外壁为准,不含墓道),占地面积70.15平方米。整座墓葬除甬道用砖铺地外,均用预制石板、石条建成,共用石材224块,石质大部分是石灰岩。甬道为券顶,前室、中室及后室东西两间均为盝顶,皆用加工成子母口的梯形坡石与长方形的顶石扣合而成。两耳室均为平顶。……[详细]
稷山石室汉墓
  稷山石室汉墓位于青州市邵庄乡冷家庄东1公里稷山上。1号墓为竖穴石室结构,穴在青石中凿成,井状,口长2米,宽1.5米,深近8米。穴上半部用黄土夯筑,下半部用大石条封闭。穴底向北一条长3米,宽1.6米,高2.2米的甬道通墓室。墓室长、宽各4米,高2.4米,顶平,四周石孔38个。稷山,处青州与淄博交界处。1983年10月,临淄区梁家终村村民在西侧采石,炸出墓穴。其0土文物多带鎏金,鎏金竹节状铜熏、错金微型编钟等均为精品。1985年,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对另外两座同类墓发掘,发现文物已被盗。……[详细]
龙埠墓群
  龙埠墓群为汉代墓葬群。位于诸城市百尺河镇高家米村村北1公里处岭埠上。墓群北距秦(琼)王冢(属高密县)、西北距孙家巴山古墓群各约10公里,东南距白龙山古墓群两公里。从这4处古墓群的布局及发现的遗物推测,该墓群可能为汉代城阳王或昌侯之类人物的墓陵。早年墓冢累累,不可胜数。1973年,文物普查时,尚有29座。由于农田建设的掩埋,到1980年再次普查时已仅存19座,封土高在1米以上,周长25米多。其中最大的1号墓,高4米,周长60米,墓葬呈东西向横列,共有6行。除4号墓被破坏外,余均保存完好。……[详细]
青州龙兴寺遗址
  时代:南北朝至明青州龙兴寺遗址位于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办事处衡王府西街路北,博物馆南邻。遗址东西150米,南北200米,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1996年10月,在遗址西北部发现一处大型佛教造像窖藏,出土石、陶、铁等各类佛教造像600余尊,其出土数量之多,造像之精美,贴金彩绘之完好,为我国佛教考古史上所罕见。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并入选“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2013年,国务院公布“青州龙兴寺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肖家庄遗址
  肖家庄遗址在青州市谭坊镇肖家庄西北,高出地面约3米。西临弥河,断崖处高近10米,长、宽各约500米。1965年秋发现并开沟试掘。后多次复探。采集的陶片和石器,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陶觯、石铲、石刀、石凿、石锛,商代的铜钺、骨铲、陶簋等,还有西周至汉代的部分遗物。1978年4月,益都县博物馆对其完成“四有”(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管理单位、科学记录档案)工作。2013年,肖家庄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常家庄遗址
  197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考查发现。位于昌乐县北岩乡常家庄村后,大丹河南北贯穿其中,西部面积约1.5万平方米,暴露龙山文化地层和商周灰坑,遗存有表饰竖条附加堆纹的鼎足和绳纹陶片。东部主要为商周文化堆积,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面隆起,高于周围1米,文化层厚3至5米,较典型的器形有陶簋、罐和各式陶豆、鬲以及兽蹄形鼎足。袋形分档鬲、粗矮柄的豆和簋,具有西周中晚期器形特点。柱形鬲足和柄部凸棱的豆为春秋特点。兽蹄形鼎足是战国遗物。……[详细]
田家楼遗址
  田家楼遗址位于安丘县大盛镇田家楼村东北50米处,系大汶口文化至龙山文化遗址。地势较高,东、南两面为小河,北面有一深沟,东西长6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12万平方米。南侧因取土已成50米见方的土坑,深约3米,东部开一生产路,宽6米。从断崖处可见遗址之耕土层0.3米,文化层厚约3米。1982年文物普查时于土坑两侧发现灰坑,曾采集到泥质红陶钵形鼎、泥质红陶鼎。在生产路两侧出土的多为黑陶,有泥质素面罐形口沿,褐色夹砂鬲足等。……[详细]
西南乡墓群
  西南乡墓群为汉代墓葬群。秦王冢(又名琼王冢),位于高密县后方市村后岭上。封土高35米,直径125米。山阴冢,位于秦王冢东侧100米处,封土高15米,直径80米;小妹冢,位于大刘戈庄北1000米处岭顶上,土高25米,直径120米,相传为琼王之妹墓葬。小冢,位于张理庄北100米处,封土高5米,直径10米。小麦冢,位于大刘戈庄北100米处,残存封土高4米,直径10米。外有古王冢,位于高密大圈村东20米处,封土高15米,直径60米。……[详细]
小李家庄遗址
  小李家庄遗址位于昌乐县尧沟镇小李家庄东南100米处,大丹河西岸台地上,为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遗址中间高,东部稍低,东西约100米,南北约150米,面积为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上层为汉代遗存,暴露绳纹和布纹砖瓦片,中间为商周、岳石文化遗存,下层为大汶口文化遗存。典型标本有圆锥形或椭圆锥形鼎足、敛口钵口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