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旅游

赣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石城回澜寺
  石城县回澜寺 回澜寺始建于明朝,历代为城区佛教信众朝拜之地,香火鼎盛。文革期间一度被毁。时至1984年,由温茂盛等十方信士募化集缘,重建殿堂,塑佛像。1997年由回澜寺住持释照品(现住香港东普陀寺)发起筹捐32万元重建大雄宝殿,系仿古建筑,重檐翘角,殿内塑有三宝大佛、十八罗汉,金像栩栩如生,光华夺目,朝拜信众常年不断。寺内常住僧尼20余人,笃实修行,颇有声望。寺内设有管理委员会,1982年县成立佛教协会,会址曾设在此。1992年从台湾请来《大藏经》一部,每年从福建、宁化、香港等地到此诵经念佛者也络绎不绝。地址:江西省石城县琴江镇温坊村 邮编:342700……[详细]
瑞金海云寺
  海云寺,在蜡烛峰主峰东侧、蜿蜒盘旋,铺设了219级石阶,引游人登上海云寺。一年四季,常常云雾缭绕,古道如盘龙,石阶似飘带,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人行其中,举足踏云,飘然若仙,似凌空而去,真是“出凡尘喧嚣之外,入虚无飘渺之间”。海云寺庄严肃穆,别具一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政府的支持和信众的赞助下,海云寺重修旧貌。大雄宝殿、千佛塔等寺观建筑群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亲笔题写“海云寺”一匾并高悬于大雄宝殿门前。新建的海云寺庄严雄伟,供奉高达5米的贴金观音塑像。海云寺还上供众多圣人的宝像,收藏有珍贵佛籍经卷和名家墨宝。……[详细]
武阳毛泽东旧居
  武阳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围下。原为和尚庵,建筑年代不详,系砖木结构,座南朝北,三间横屋,占地125.57平方米。1933年5月19日至2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总结春耕生产运动的经验,表彰先进,掀起夏耕运动高潮,增加二成收获,选择春耕生产成绩最好的瑞金武阳区召开赠旗大会。期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武阳主持召开春耕生产赠旗大会时就住在此房。此外,毛泽东还在此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并认真听取了中共武阳区委书记、苏区政府主席的工作汇报,为大会的报告丰富了内容。该旧址于1990年公布为瑞金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赣州文庙
  介 绍 赣州文庙位于老城区的东南,现厚德路东段的北侧,是江西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立校址,属省级文保护单位。 该文庙在唐代时曾为紫极观,到宋代又改为大中祥符宫,于皇佑年间创立县学。文庙原占地约1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分三组,采用平行轴线方式布局。目前绝大部分建筑为清乾隆年间建造,均保存完好,主要有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魁星阁、节孝祠等等,其中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高达15米,气势宏伟,带有显著的赣南特色。江西赣州市……[详细]
陡水跃进门
  陡水跃进门位于陡水镇街上,始建于大跃进期间,因此称“跃进门”,开始为竹木结构的牌楼,“文革”期间(1970年)拆除重建,改为砖石结构,又称“忠字牌楼”。2002年5月20日,上犹江水力发电厂曾维修。2008年维修时将门楼顶上葵花造型换成红五星造型,基本保持原貌。跃进门坐西北朝东南,为单跨双墩式砖石牌楼,宽12米,厚近2.4米,高8米(最高点红五星尖顶8.65米),占地面积约28平方米。跃进门正面两侧分别用水泥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字样,再上是“延安”和“井岗山”图案,背面两则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字样,再上是“遵义”和“天安门”图案。正面弧形跨间塑“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字样,背面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字样。弧形跨间正中为红五星造型,两边分别排列三面红旗。跃进门是典型的大跃进时期标志性建筑,又有“文革”时期忠字牌楼的特征,属比较特殊的近……[详细]
赣州黄沙古寺
  赣州黄沙古寺黄沙古寺位于茅店镇黄龙村单元水库尾,寺院东、西、北三面环山,高山层叠起伏,地势险要,四周树木成林,空气清新而清静,环境十分幽雅,南面临水库尾,真是山清水秀。黄沙古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在革命初期曾是红十军彭德怀部队攻克赣州的指挥中心。彭德怀将军的住址,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因历史的原因三次被毁,直到1996年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应广大佛教人士要求下,同年六年成立了黄龙古寺重建理事会,经理事人员的广泛调查,并征集高龄长辈的商榷,结合现代科技的精华,经过精心研究设计,1997年10月破土动工铸基新建,经过两个月的辛苦劳作,终于在12月竣工,后来,又经过理事会成员几年的艰苦奋斗,现基本装修完整,总投资3万余元,这些资金全部为信士捐献。新建的黄沙古寺既展示了古代的独特风貌,又体现了现代科学基建的精华。它正以气势庄严而又威武雄壮起立……[详细]
崆峒寺遗址
  崆峒寺位于公园东北部,原名崆峒精舍,建于晋代,佛界高僧崆峒大师曾阡驻锡于此,因而又名崆峒寺。 佛教传入赣南最早兴建的佛寺就是崆峒寺,寺殿面积500余平方米。门外有池:水如明镜,名曰 “宝镜池”。寺枕北山玉屏峰,靠山起伏有致;面朝南山宝盖峰,巍巍壮丽。寺前观水,宝镜池晶莹剔透。四周砂山耸翠,主客同化,天人合一。被堪舆家称为“寺庙形的堪舆佳作”。宋代包拯曾学问于此,明代崇祯七年修缮后,知府刘寰题匾《崆山精舍》。“寺院山门外,有良田百余亩,自古归寺院所有,财源丰盈,香火极盛”。20世纪50年代末大炼钢铁时寺院毁于大火。现寺院遗址尚存,墓塔、宝镜池完好。……[详细]
汶口红军标语群
  汶口红军标语群位于澄江镇汶口村邱氏宗祠内。始建于1927年,坐北朝南,面阔三间,一进二厅二厢房,抬梁式悬山顶青砖大瓦房,面宽15.5米,进深20米,6根对称木柱支撑上下厅,廊门由二根对称木柱支撑。1929至1933年,红四军、红七军、红军独立三师、中共寻乌县委、寻乌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墙上留有许多红军标语,是寻乌县近现代重要革命旧址之一,对研究寻乌县近现代革命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006年9月17日被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赣州市第二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012年8月27日,寻乌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需岩摩崖石刻
  需岩位于于都县城西南二十公里的小溪乡桃枝村香台山。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王鸿隐居处。在香台山方圆约2平方公里一带的需岩、木樨岩、钓岩、涵虚洞等处的崖壁上,分布有4余处共18品摩崖题刻,题刻大多为王鸿亲自篆刻。据《中国人名大词典》记载,王鸿,于都人,字翼道,王羲之二十四世孙,博学善草书。一试不第,隐居山中,尝注太玄。需岩摩崖石刻为他在香台山隐居时所刻。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历代文人墨客游记题刻。需岩题刻字体以篆体为主,也有一部分使用隶书和草书,是研究我国书法石刻艺术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2018年3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赣州东津桥
  赣州古浮桥大名东津桥,全长400米,用100只木舟以铁索连环而成,舟面上横铺着木板作为桥面。此桥是修建在赣州的第二座浮桥,是公元1170年由时任赣州府知军的洪迈历时四年监造而成(当时称为建春门浮桥)。其余两座浮桥分别是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至1077年)修建的第一座浮桥——西津桥,和南宋的淳熙年间(公元1174至1189年)修建在章江上的南河浮桥,不过这两座浮桥都没能保存下来。据说以前水运繁忙的时候,东津桥每天要断开两次,让来往船只通过,现在已经取消了这一惯例,只是在特定时候浮桥才打开,这一幕往往被戏称为“过河拆桥”!……[详细]
瑞金八一起义军转战壬田遗址
  1927年8月3日,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下撤离南昌,取道赣南,向广东潮汕进军。8月25日晨,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从石城来到瑞金壬田。上午10时许,在壬田镇双巴岭子与国民党新编第二十师王文翰部相遇。激战3小时,击败敌军3个团,俘敌官兵数百人,缴枪数百支。翌日,起义军胜利占领瑞金县城,并乘胜追击王之残部至会昌。会昌战斗胜利后,起义军于8月30日回师瑞金。此时,八一起义军前委在瑞金批准了贺龙、郭沫若入党。9月7日,起义军经安治向福建长汀挺进。交通:瑞金汽车站乘“瑞金—罗汉岩”汽车在壬田圩下街村下车即可。……[详细]
红军总医院院部旧址
  中央红军总医院旧址位于江西省兴国县鼎龙乡茶岭村李氏宗祠。1932年6月,学校重返雩都,恢复教学,同年8月,经中革军委主席朱德批准,学校迁到红军总医院所在地兴国县茶岭村继续办学。1931年——1934年,军医学校在茶岭驻扎期间先后招收了三期共580余名学员,每期培训一年左右,结业后分赴红军部队和地方医院工作,成为我军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军医。1934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迁往瑞金。旧址建筑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座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屋顶,板瓦覆盖,祠分上、下两厅,厅间有天井,穿斗式梁架。1999年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寻乌县委旧址
  中共寻乌县委旧址位于长宁镇西井东巷1号,始建于1920年,原为天主教教堂。1930年至1933年,中共寻乌县委机关驻此,1930年5月,毛泽东作寻乌调查时,曾在此举行座谈会,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寻乌政治活动的中心。旧址为土木结构瓦房,座西朝东,面宽15.8米,进深6.9米,高6米,占地面积109平方米,分前后两栋,前栋是平房,为天主教教堂,后栋是二层楼房,为住房,现已倒塌。1986年4月6日被寻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旧址四周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四周向外延伸20米。……[详细]
《健康报》社旧址
  叶坪《健康报》社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朱坊村石厅下。为“思柏翁祠”,已有200多年历史,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硬山顶,二井一厅,面阔三间,内有14根圆木住,总面积为98.42平方米。《健康报》社于1931年秋创办,先由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总军医处主办,1931年冬中革军委总卫生部成立后,由卫生部宣传科负责出版。该报为油印单面小报,不定期出版,初期仅几百份,后向苏区各地方发行,印刷量不断增加。《健康报》社的创办为反“围剿”时期红军伤病员的健康和苏区人民防病治病发挥了积极作用。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该报社随军长征。……[详细]
下湾九厅十八井民居
  九厅十八井座落在营前镇下湾村黄坑口山脚下,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坐东朝西,砖木结构,悬山顶,两边有翘角,呈长方形,进深二厅一天井32.2米,通面宽12间47.2米,整栋建筑共有九个厅十八个天井,五十多间厢房,占地面积1519.8平方米。门额阳刻:“杨誉莆田”四个大字,青石大门两旁阴刻着门楹曰“爽垲凝祥月映浮潮千顷碧;氤氲结秀峰回举岭万年春”,神龛、门墩雕刻精美,附属文物有:清代石磨、风车等。2008年维修,保持了原貌。2005年8月被县政府列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被省政府列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