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 > 徐汇区旅游

徐汇区文物古迹介绍

上海张澜旧居
  张澜旧居永嘉路321弄集益里新式里弄,建于1939年。永嘉路321弄8号著名民主人士张澜旧居。张澜(1872~1955),男,字表方,汉族,1872年生,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2月20日,在民盟一届五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主席。1954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同年还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41年10月继黄炎培之后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至1955年2月9日逝世,享年83岁。著有《说仁说义》、《四勉一戒》和《墨子贵义》等。2011年11月30日列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4……[详细]
夏衍旧居
  夏衍旧居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夏衍(1949--1956年)旧居,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750平方米。为假三层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原为教会办公用房,现在系徐汇区政协所在地。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夏衍(1949--1956年)旧居经潘汉年介绍,他在上海见到周恩来,从此以文化人的身份从事抗日--和新闻工作。8月,《救亡日报》创刊,任总。1940年创作四幕话剧《心防》与《愁城记》。1941年1月爆发“皖南事变”,夏衍撤离桂林赴香港。4月参与创办《华商报》,任社务委员、党支部书记。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受周恩来急电指示组织戏剧界转赴西南各地。1942年4月赴重庆,任中共南方局办事处文化组副组长。1944年8月任《新华日报》代总。1947年3月经香港抵达新加坡,向华侨领袖陈嘉庚传达中共中央军政方针,并应陈嘉庚、胡愈之邀请任《南侨日报》主笔。1948年6月,在香港《群众》杂志……[详细]
孔祥熙住宅
  孔子的第75代孙孔祥熙,民国时私人财产列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首。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孔氏家族一生暴敛财富不择手段,仅在上海就有4处豪宅。在上海永嘉路383号高高的围墙内,有一幢混合式花园洋房被绿树掩映着,主人就是当时主宰半个旧中国经济命脉的孔祥熙。孔氏住宅是一幢比较完整的混合式花园洋房,由当时中国著名建筑师范文照于1935年设计。范氏1922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27年创办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1928年任上海建筑师学会会长。住宅2层,面南,砖混结构,由主楼与副楼组合,建筑体量较大。红瓦坡,檐有木支托,带英国式乡村建筑特色。水泥拉毛墙面(黄色),墙隅与烟囱均用清水红砖砌筑。底层立面门廊采用古罗马风格的柱式,这种工艺手法一般不会与半露木构架的“乡村式”相混,主要出于业主和中国建筑师的思路,客观上形成“混合式”建筑风格。由北入口,进门是喷水池,绕过水池是大客厅。当时的大客厅里……[详细]
潘明训住宅
  位于旧上海法租界蒲石路中段,今长乐路680号,是一幢美轮美奂、体量较大的花园住宅。解放后,主人把长乐路住宅捐献给了国家,一直为上海邮电职工医院一部分,现已改为中日合资上海厚诚口腔医院。这是一幢仿古典式花园洋房,或者说是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世人怀着对古希腊罗马建筑风范的钟爱,摆脱了一味拟古的教条主义束缚,崇尚功能、自然与真实而出现的一种新建筑。潘明训住宅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屋高3层,面向南,砖混结构。坡屋面,红瓦顶,局部有大尺度女儿墙,设水泥洋瓶护栏,屋顶挑檐上有密密的饰纹,微微透露出当年主人的意趣。南立面三段划分,平面轴线对称,中间强调竖向线条与两侧的横向构图形成对比,立面简洁朴素。平挑檐,竖面设多扇长窗,顶端为平拱。底层米色磨光花岗面,二三层为水泥刷面。中部底层为爱奥尼克券柱外廊,主入口及其顶部含装饰艺术派风格。入口门廊上檐部饰三角形山花。庭前有双抱露天大理石大阶梯,从两……[详细]
丁贵堂故居
  丁贵堂住宅在今汾阳路45号。该洋房建于1932年,为3层砖木结构,由邬达克洋行设计,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原系海关税务司官邸,后来由海关副总税务司丁贵堂居住,因此又称丁贵堂住宅。它是一幢十分华贵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此宅将主楼布置在中北部,辅楼布置在主楼西北侧并与之相连接。主楼前有1500平方米大草坪为主的大花园,后有大雪松遮荫着大院子的汽车道。沿着主楼底层北立面台阶进入门厅,门厅的两侧是衣帽间和卫生间。统长的衣帽间穿通,另一头连着楼梯间,主人走过衣帽间即可上楼。大厅设在建筑平面的中央,朝南是宽敞的外廊,东面设会客室和书房,西面设餐厅和备餐室。餐厅外还有个方正的大阳台,既可以作为用餐间休息、散步的地方,又可以作为餐厅的单独出入门厅。大厅与餐厅间设平坦的大踏步台阶,使平面的标高起变化,显示了一种高贵的气派,尤其是与大厅连通的楼梯间宽阔的台阶和平台,主人下楼迎接大厅里的……[详细]
东平路9号
  东平路9号,法国式风格,当东平路还叫贾尔业爱路属于法租界的时候,宋子文买下了这幢花园洋房及附楼,作为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时的陪嫁。1927年12月3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婚后即居于此,蒋介石亲自题名为“爱庐”。2007年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为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乐路东正教堂
  新乐路东正教堂位于新乐路55号,年代为193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新乐路东正教堂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 〔2014〕29号)。……[详细]
修道院公寓
  修道院公寓位于复兴西路62号,建于1930年,这幢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这只是取了个的名而已(名--道院),其实与修道院毫不相干。该公寓原本是英商密丰绒线厂厂主的住宅。现产权归于上海徐房(集团)有限公司,由湖南路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使用。整幢楼房采用砖木结构,是一幢典型西班牙风格的建筑,由南北两楼组成,即由一幢二层和一幢三层的建筑组成。二幢建筑之间以连廊连接,这种连廊就是风格的体现,因为西班牙面对地中海,受季风影响多雨,且夏日炎热。该每幢每层均由两个居住单元组成,单元分有3室、4室、5室等多种户型。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富有层次变化,内外细部构件均带有西班牙式烙印。如它的门窗多用铁花格栅,室内部分分隔亦用铁花栅,这在一般低层公寓不多见。1989.9.25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海盛宣怀住宅
  百年淮海路展现的不仅是上海的繁华和时尚,还有经典和优雅。位于上海图书馆东侧,淮海中路1517号,有一座美丽豪华的花园别墅,上海人习称“盛公馆”。该住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由德籍商人哇吸(译音)出资建造,占地面积124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75平方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业主回国,易主盛宣怀。1916年盛宣怀病逝后由其子盛重颐继承。再后来,又成了蒋介石的大将陈调元和“北洋之虎”段祺瑞的住宅。抗战中还被日本人占据了几年,并把偌大的花园“砍”去一半,建造了现在的上海新村。抗战胜利后,盛重颐设法收回房子,不久因生意失败只得将其卖给了荣德生家族,解放后归国家使用……半个世纪中进进出出的人物,全是中国近代史上风云一时的头面人物。1989年该宅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住宅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平面对称,横向布置于基地正中,佣人住房竖向布置于基地的东西角,主屋平面将……[详细]
江南弹药厂旧址
  江南弹药厂旧址位于龙华路2577号,建于清光绪二年,现存厂房是中国最早制造近代-和-弹使用的翻砂车间,屋架全部铁制,内有二十四根铁柱支撑。清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江南黑药厂是江南机器制造局下属一个分厂,在龙华路2577号创意大院内,现在以经看不出这里曾经是当年全亚地区最大的兵工厂痕迹,只留了一些断垣残壁砖瓦,墙上贴的照片,述说着这里曾经是兵工厂,要看兵工厂还是要去淞沪警备司令部,还保留了清朝时期龙华弹药厂铁柱厂房,是最早建造并使用的车间之一,钢柱支撑的屋面,外墙为青砖砌成,屋架全部用钢制建,房屋结构已有一百四,五十年的历史,至今完好无损。1867年仿制出德国毛瑟11mm前膛-,这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该-使用-和弹头,都出自江南弹药厂。龙华兵工厂生产-,-弹。粟药厂枝术,机器设备,厂房支撑房梁的钢柱全部来自德国克虎伯兵工厂,厂房设计图纸由德商瑞生洋行堤……[详细]
上海特别市政府旧址
  上海特别市政府旧址位于徐汇区枫林桥地区,旧址分别为3号楼和7号楼,两座建筑通过二层连廊连接。清水红砖墙面带少量仿古装饰带和简化的古典式窗套。建于1919年,最初为江苏对外交涉使公署,1927年改为上海特别市政府办公楼。1933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新大厦在江湾落成,遂将市政府由平江路迁往江湾新大楼办公。平江路48号楼房后又由外交部上海办事处使用。1936年11月楼房转让给上海军医事业委员会。抗战期间,此处曾为汪伪政府办公机构的一部分。1949年后,房屋收为国有,主楼曾一度作为医科大学幼儿园,辅楼为医科大学教工职工宿舍所在。1975年,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原邮电部第一研究所)与上海第一医学院经房屋置换后将楼房作为办公所在地。这是一栋漂亮的两层小红楼,整栋建筑用我们所熟悉的红色墙砖砌成,就是这朴素的红色,使整个房屋充满了耀眼魅力。而这栋房子在设计上最有意思的是连接主楼和附楼的工字型天台。让方方……[详细]
启明女校旧址
  启明女校旧址位于天钥桥路100号,现上海市第四中学(原启明女校)校园内,建于1917年。徐家汇圣母院创办于20世纪初,与当时崇德女校同属天主教拯亡会,两校办校宗旨、教学内容、学制课程基本相同,只是崇德女校只招收校内女士,而启明女校则招收教外女士。当时启明女校和崇德女校的校务均由圣母院院长监理,一般事务由中国嬷嬷担任。学校历任校长均为外籍修女,直至1937年才由中国嬷嬷周璀出任启明女校校长。1951年,启明女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与徐汇女中合并,改名为汇明女子中学,1952年12月改为现为上海市第四女子中学。文革开始和所有女中一样招收男生。现在是全日制完全中学。-----上海市第四中学。现存大楼为1917年落成的新校舍,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三层砖混结构学校建筑。大楼有明显的中心轴线,主立面对称,上下三段、横向五段构成,由中心向两侧伸展,以统领校园空间,而两侧及中部都有三角形山墙面,……[详细]
天主教大修院
  天主教大修院位于漕溪北路徐汇区政府大院内,具有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特征的宗教建筑。这幢当年为天主教培训神职人员的修道院建筑规模可观,布局对称,气势不凡。有趣的是,建筑在整体上并没有采用西方教会常用的哥特建筑风格,而是更接近世俗建筑。建筑的立面构图是横向三段式的,底层明显作为基座段,屋檐下三层虽无柱式,但窗间直达屋檐的竖线条分明有立柱的影子;立面纵向五段式,在两侧及中部有凸出构图,虽然并非完全对称,因为西段及中部为三开间,东部只有两开间,但设计上是对称处理的,三个凸出部分上的山花设计更强化了这种建筑秩序,显现出欧洲古典主义形式传统的影响。……[详细]
张元济故居
  张元济居住弄底24号,这是三层楼的新式里弄房子,每层有两间并排朝南的大房间,屋前有一个不太大的院子。1939年至1959年,现代出版家、出版界元老张元济在淮海中路1285弄24号的沙发花园居住了20年,度过了事业上的极盛时期。该园原为英籍犹太人沙发所建私园,西洋格式布局。主人的卧室兼工作室安排在二楼西间,室内陈设简朴,只几件结实而不配套的木器,还有大堆大堆的书。房间西北墙放着一张黄褐色床架的木床,四尺宽。直到他儿子张树年工作后,将第一个月的工资为他们夫妇定制了一对较为舒适的床。居室正中一只大理石红木方桌,桌面是白色大理石,这张桌子是他母亲的妆奁,现在成了他的工作台。张元济几乎天天在此伏案工作,书写大量信札和校勘古籍。北面靠墙是一个大衣柜,其半边挂着为数不多的几件长袍,另半边上部的小橱里,也被文房四宝所“占领”。房间东北角有一个很暗的小间,里面有一个四层的书橱。房间东墙有一个壁橱,橱上有一座……[详细]
汾阳路45住宅(海关专科学校)
  汾阳路45住宅(海关专科学校)汾阳路45号上海海关专科学校1号楼,解放前是上海海关副税务司(海关副关长丁贵堂)的官邸,建于1932年。这幢西班牙风格的漂亮小楼,楼高三层,红黄相间,左右基本对称,在一片绿草地中,略显弧形地一字排开,显出一派欧洲皇家别墅的华贵气韵。丁贵堂先生担任上海海关副税务司后,与上世纪40年代初入住此楼。因其爱国,曾被日本宪兵队以“反日-”罪名拒捕,获释后又被软禁于此,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潜往重庆。抗战胜利后他成为国民党政府接受汪伪海关的大员,再次入住此楼,因看不惯国民党官员的“五子登科”而与当局闹翻。上海解放前夕,他暗中与中共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参与了保护海关,迎接解放的工作,还将外滩海关大楼七楼的一间办公室,让给工人纠察队做指挥部,有效地配合了上海解放。解放后他出任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调往北京,这里成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该建筑属典型的西班牙建筑风格,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