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大同市旅游

大同市文物古迹介绍

61、昊天寺
昊天寺
  昊天寺位于县城北昊天山巅,距离县城约1.5公里。该寺建于北魏年间,早于大同市华严寺。明代万历年间曾重修,“文革”期被毁坏。昊天山是火山群的一部分,经考古学家的考察,属新石器遗址。该山自古就有“离天二指”之说。昊天山,为大同火山群之一,位于区城内北一公里处,因北魏时山上建昊天寺而得名。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北方闻名的寺院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代佛学教材中,就有昊天寺的有关课程记载。民间曾流传着“先有昊天寺,后有华严寺”的说法。明代万历年重修,清康熙年再修。此寺历史上屡遭人为毁坏。1993年,各路僧人,四方乡邻,捐资捐物,重新修缮,千年古刹,重放异彩。站在山顶可观古寺新颜,还可远眺睡佛雄姿,更能遍览火山奇观。……[详细]
沙梁坡汉墓群
  沙梁坡汉墓群沙梁坡汉墓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汉地址:天镇县南河堡乡季冯夭村东南大同市天镇县沙梁坡汉墓群,位于天镇县城南5公里处的冯家夭村东南沙梁坡上,现存有封士的汉代将士墓43座。经测定,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为东汉时期戍边将士墓地。分布范围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封土堆一般高为5至8米,周长约为50 至90米。全部由黄土堆夯垒而成。大大小小的墓葬散落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土坡上,墓葬之间的距离近30多米,远的三五公里,错落有致,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墓群。 汉墓群为南北向分布,东西向排列。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2.5公里,现存地层表面可见的汉墓有41冢,高8——12米不等,周长50——90米,1978年洪水冲出汉墓一座,棺木经C14年代测定:(BP)2340±100年,并出土东汉草叶纹铜镜一件,91——92年发掘汉墓二座、小型汉墓44座,出土了一批汉代的陶器、铜器。……[详细]
焦山寺石窟
  焦山寺石窟(第五批省保)时代:北魏地址:大同市南郊区高山镇高山村焦山寺石窟开凿于北魏年间,辽金时期在窟前增建木构窟檐,2003年开发旅游业的焦山石窟寺,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整体建筑依山而建。寺址坐北朝南,依山势辟五层平地,窟龛分布在东西长约60米,高约15米的崖面上,分布面积约900平方米。北魏窟龛主要集中在三至四层,洞窟形制有大像窟、僧房窟、禅窟等共有11个洞窟。窟内造像主要有坐佛、二佛并坐题材,但是造像均已风化。五层寺院的制高点建塔1座,为六角三层楼阁砖塔,通高10米,各层正面砌拱券门,檐部雕三踩仿木斗栱,内砌梯道可以登临。焦山寺石窟其中位于山体东侧的第6窟规模最大,平面为马蹄形的模式,主像占据窟内主要位置,这些情形与云冈早期洞窟相似。其他洞窟残存的“二佛并坐”则是云冈石窟最流行的造像形式,且佛像雕刻精美绝伦,为佛教造像中的艺术精品。……[详细]
大同云冈石窟博物馆
  云冈石窟博物馆是由建筑师程大鹏主持设计的大同云冈石窟博物馆,位于大同市云冈石窟景区内西侧,风貌保护区范围内,是整个云冈石窟景区改造的子项之一。博物馆包含一个陈列馆、一个多功能的演艺中心(原古城遗址上复原)。博物馆以宽4米,跨度40米为一个单元的拱形交错排列而成。陈列馆为单层大跨度空间,地下6米,地面以上最高点标高5.8米。南面演艺中心为在原古城遗址上复原。 用时参考2小时交通 位于云冈石窟内,建议步行前往 门票 已包含在云冈石窟门票内(旺季:125元/人(4月1日—10月31日)淡季:80元/人(11月1日—次年3月31日))开放时间:4月1日—10月15日:8:30—17:3010月16日—次年3月31日:8:30—16:50景点位置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大同云冈石窟景区……[详细]
辛寨村龙王庙
  辛寨村龙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辛寨村辛寨村龙王庙整体坐北朝南,南北长50.5米,东西宽28米,占地面积为513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为二进院落,原一进院已毁,仅存二进院,现存建筑有5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倒座戏台、正殿,正殿两侧有东、西耳殿,现东耳殿已毁,倒座戏台东、西两侧分别设有掖门1座。龙王庙创建年代不详,1989年对正殿、戏台进行过维修,现存建筑均为清代遗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廊,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前施抱厦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卷棚顶。明次间均置六抹隔扇各四扇。正殿前月台有如意踏跺,两侧设石旗杆1对,青石质地,雕工精细。倒座戏台面阔五间,进深前四椽后两椽,前四架梁对后双步梁,通檐用三柱,前单檐歇山卷棚筒板布瓦顶,后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东西两山墙山尖外部砖雕花草吉祥图案,下设圆形露窗,山墙前檐设砖砌八字墙照壁,……[详细]
赵彦庄龙王庙
  赵彦庄龙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乡赵彦庄村南部赵彦庄龙王庙坐北朝南,现仅存戏台、正殿均为清代建筑,庙院东西长16.4米,南北宽34.2米,占地面积约56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梁架为单步梁对五架梁通檐前后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殿内两山墙及后檐墙均存清代壁画,面积约32平方米,现明次间装修不存。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出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卷棚筒板布瓦顶;戏台梁架结构为前四架梁对后四架梁,通檐用三柱,属于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式建筑,现内檐装修不存。赵彦庄龙王庙建筑为清代遗构,梁枋构件保存完好,正殿两山墙及后檐墙均存同时期壁画,色彩柔和、线条流畅,壁画保存较好。2016年,赵彦庄龙王庙入列山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吉家庄遗址
  吉家庄遗址吉家庄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大同市吉家庄乡吉家庄村东南约0.5公里吉家庄村南临殿山北麓,桑干河南岸。遗址位于桑干河二级阶地上,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大部分现为农田耕地,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地面残存遗物非常丰富,东北部有曲曲折折的小沟,从断层可以看到灰坑和灰层。灰层厚达2.5米至3米左右,遗物数量不少,未发掘。根据地面的遗留物辨认,初步认为:遗址中的陶器质料主要是夹砂陶、泥质陶两种。大部分为灰陶,还有一些红陶和黑红相间的彩陶。陶器上的纹饰主要有粗绳纹、细绳纹、磨断绳纹、兰纹、弦纹及素面纹。器型有:大口瓮、罐、盆、石锛、石斧、石杵等。器型口沿有侈口、敞口、直口几种,有很多器物的口沿上均为绳纹,从遗址的包含物来判断,吉家庄遗址主要为龙山时期文化,也有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存。……[详细]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第五批国保)时代:金地址:浑源县荆庄乡荆庄村原名大云禅寺。据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浑源县志》载:“大云寺旧志大云禅寺二,一在城西南四十里龙山为上院,一在城西荆庄为下院,胥元魏时建”,由此可知大云寺的创建年代应在北魏后期。寺院原规模宏敞,现仅存大雄宝殿三楹,为金代遗构。元、明、清均有修葺。寺坐北朝南,共由三进院落组成。现仅存大雄宝殿。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殿前设小型月台。檐下斗栱古朴,明间设补间铺作两朵,次间补间铺作一朵,与柱头铺作形制相同,皆四铺作单抄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造。梁架结构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平梁上用蜀柱、大叉手、合沓、栌斗、脊枋、承托脊槫。殿内东、西、南三壁存有壁画80余平方米,为明代作品。……[详细]
觉山寺塔
  觉山寺砖塔共分为塔座和塔身两部分:塔座四壁刻有砖雕,金刚力士威武雄壮,歌舞伎乐动作优美;塔身为八角十三级,塔内砌筑梯道可以攀登。内有木雕卧佛一尊,四壁留有壁画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觉山寺位于灵丘县城东南三十里的悬钟山之中,悬钟山也称觉山。溏河奔流于寺前,觉山屏障于后,寺外群山环绕,寺内古树参天,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殿宇巍峨景-人。觉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整座寺院精巧玲拢,大小禅院有134间,并位于三条轴线之上,显得错落有序,但最为称奇的是觉山寺的白塔、水井和山峰在同一个高度上,都是13丈,留下了“塔井山齐(奇)”觉山寺的美名。寺庙内的佛教殿宇非常齐全,有钟楼、鼓楼、梆楼、点楼、天王殿、金刚殿、罗汉殿、韦驮殿、弥勒殿、贵真殿。大雄宝殿及丈昌阁和魁星阁等等。大雄宝殿内墙壁上所画为八洞神仙,线条自然流畅,服饰搭配得体,体态丰满匀称,色彩清新艳丽。奇怪的是壁画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神……[详细]
70、楞严寺
楞严寺
  楞严寺,位于左云县城东南隅最高处,全寺五进院落,坐北向南,占地7000平方米。该寺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曾于正统、弘治等年间有过六次扩建和重修,至今部分建筑保存较好。楞严寺音乐是当时寺庙音乐的经典,音乐中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等印度和西域的佛曲,由楞严寺僧人采用本地民间乐曲,吸纳西域、印度的佛曲及中原地区的音乐演奏手法创作而成。其音乐系寺庙音乐的北方系统,属北方系统东西两路流派的东路。由于起调深沉、曲调古老而优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演奏时使用的乐器有管子、笙、手鼓、锣、引磬、铞、钹等11种。现记载有楞严寺音乐歌赞10曲,楞严寺音乐吹腔28曲。据楞严寺老艺人讲,该寺音乐由内蒙凉城的宁愿寺传入。楞严寺寺庙音乐对于研究北魏时期建都平城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民间音乐文化及其当地寺院佛事、佛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详细]
禅房寺塔
  禅房寺塔禅房寺塔(第六批国保)时代:辽地址:大同市西南30公里处的丈人峰顶上砖塔系禅房寺的一部分,故名禅房寺砖塔。《大同府志》载:“禅房山东北距府治六十里,高七里,盘距四十里,西连怀仁马石岭,北连七峰山之月窟岭,一峰壁立,土人名丈人峰,上有石浮图寺,辽建。”。塔为六角七级,高约15米,实心砖石结构。塔坐为须弥座,用规整的长方形石料砌就,石间不用灰泥而用木榫。最上雕有莲瓣。再上面为束腰,雕有莲花、牡丹、童子等。六角各雕勇猛威武的力士。上枋每面各镌刻有一佛二菩萨的浮雕一幅、莲珠束腰两层。塔座以上是仿木结构的砖砌塔身,塔身斗栱、角栱均为磨砖镶砌。第二层塔壁每面各设门式小窗或四棂小窗。以上各层结构相同,每层逐渐向里迭收。禅房寺塔造型美观,稳健大方,整个雕刻粗犷简练而富有变化。……[详细]
白羊古城
  白羊古城位于左云县城东4公里处,109国道从城内穿过,属左云县乃至大同市境内最早最古老的城廓。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城是春秋时期的游牧民族北狄白羊族所筑,因而称白羊城,是当时白羊部落的指挥中心。同时期的白登山也因北狄白羊族所居而起名。白羊城东西长600米,南北宽300米,占地18万平方米。左云汉代称武州塞,该城到汉元帝之年(公元前33年)重修后改成武州城,传说昭君出塞最后一站住在这里,然后经五路山走出武州塞。该城明洪武四年(1371)后,先后为大同都卫、大同行都指挥使司、镇朔卫驻地。明以前,古城始终为北方重镇。虽经2000多年的风雨冲刷,现在遗址仍然轮廓分明,城墙崇隆。只是北城墙被十里河水冲毁,东城墙被新建加油站挖掉掘平。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城东4公里……[详细]
73、焦山寺
焦山寺
  焦山寺焦山寺位于大同城西约六十里的高山镇北,十里河北岸的山坡上。该建筑呈阶梯式,是一座窟寺结合的寺院,内有焦山寺石窟。始建年代不祥。但从寺内现存的石窟及其风格看,与云岗石窟晚期雕刻相似。现存寺院的主要建筑即建于嘉靖时期,其顶部的砖塔亦为此间所置。另据石窟内留存的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正统二年、七年(公元1437、1442年)的游人题记,也可证明当时正是焦山寺的兴盛时期。焦山寺因建于焦山而得名。寺院由上而下,层层升高,节节收缩。远望形如一座锥状多层楼阁,奇特而壮丽。民间传说:北宋名将杨业,曾率领大军在这一带抗击过辽军,后战死疆场。大将焦赞为寻找杨业的遗骨死于此。后人为纪念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称“焦赞寺”。“焦山”与“焦赞”读音相近,很可能是穿凿附会。……[详细]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阳原县侯家窑村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之间的梨益沟西岸,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许家窑——侯家窑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1974年首次发现,1976年开始,先后对其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发掘。遗址内出土有人类化石20余件,石制品万余件以及大量的骨角器和哺乳动物化石。石器具有华北地区小石器文化传统,以石球数量众多为其特色。经测量,出土的人类化石的年代约为距今10万年,后被称为“许家窑人”。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它也是旧石器文化的标尺性地点。“许家窑人”的发现,弥补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人”与旧石器时代晚期“峙峪人”之间的空白,对于研究中国古人类的迁徙、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详细]
古城墓群
  古城墓群古城墓群(第二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左云县城东北5公里三里屯乡后八里村东南1公里处汉墓群距汉代武州古城(王莽时为恒州)相距只有1公里,可能为当时官吏的墓群。古城墓区范围包括六处:(1)古城墓,现存地面无封土。(2)后八里汉墓群,现存地面无封土。(3)双官屯汉墓群,地面封土堆三个。(4)云西堡汉墓,现存地面无封土。(5)旧高山汉墓,地面封土堆一个。(6)乔家窑汉墓群,地面封土堆三个。在六处汉墓群之间分散有许多汉墓,但地面封土堆很少。在兴修水利工程时,曾发现1座汉代砖室墓,墓0土了2件灰色陶罐,素面,高约17厘米。在古城村中的废墟中发现有许多汉代的陶片、砖及一些生活用具和建筑材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