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兰州市旅游

兰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
  兰州黄河铁桥俗称“中山铁桥”、“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黄河铁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的前身是明洪武5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233.33米,宽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详细]
2、石洞寺 AAA
石洞寺
  石洞寺景区主要包括一个主体和四大功能园区。一个主体即石洞寺,四大功能园主要包括休闲度假园区、民俗文化园区、商住园区、东山绿化园区。石洞寺位于皋兰县城东南部约一公里处,兰白高速公路县城连接道口处,东倚群山,西临溪水,北连县城,南接白兰高速公路,距兰州市不足40公里。石洞寺始建于元代,旧时称“石空虎喇”,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拓为佛庙寺观,起背掘阁,雕梁画柱,扉檐彩壁,建筑甚是宏伟,时称“石空寺”,又曰“石公寺”,民国二十八年改名为“石洞寺”至今。依东山腰间一天然石洞建寺两座,分为上寺、下寺,两寺相距约500米,遥相呼应,甚是壮观。主建筑有山门、千手佛殿、地藏殿、文昌宫等。1994年4月15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佛教协会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尼玛大师,来到皋兰进行佛事活动,对石洞寺的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一定要把石洞寺建设好、保护好,给世……[详细]
兰州白云观
  在多数兰州人的心目中,兰州只有滨河路上的那一座白云观,其实不然,兰州市有两座白云观。城关区滨河路中段的白云观被称为下观;而在七里河崔家崖的一座白云观则为上观。前者观貌依旧,保存完整,为兰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而后者名存实亡,观址全部被毁,现在成了一片耕地。A布局严谨装饰独特的建筑就在日前记者采访时,据当地知情人介绍,崔家崖白云观是私人捐助修建的,解放前这里还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到了临近解放时还被称作为“吉寿乡”、“吉寿堡”、“秀川堡”等,当时-部队长时间驻扎在白云观里,但一直没有遭到毁坏。到了文革时的1967年——1968年间遭到了拆除,大部分的木材修建了当时的10个村委会,有一部分被当地农民在夜间拆除用于烧柴,后来市财政局知道此事,到现场进行了制止,但无济于事。从当时白云观的位置、建筑、环境以及对当地社会习俗的影响可见一斑。观址坐落在崔家崖西端崖头的极寿山,东起大户村,西至范家坪,南……[详细]
安宁区滑雪场
  兰州安宁大青山滑雪场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孔家崖的费家营大青山黄土山坳里,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滑雪场———西北高原(兰州)滑雪场。滑雪场用4台喷雪机造出了占地70亩、厚度50厘米—80厘米的雪地,一共有6条雪道,雪道两边分别是500米、1000米的2条雪上电梯,一条空中索道正在施工中。该滑雪场总投资4000多万元,分为一期、二期工程,占地面积600亩,集滑雪、健身娱乐、高尔夫运动场馆、度假休闲、景观园林、度假山庄为一体,可容纳2000多人次滑雪。滑雪场距市中心仅10公里,72路公交车可达大青山脚下,有滑雪场专用车辆接送。该滑雪场将于2007年12月23日试营业,除了滑雪,场内还有雪地摩托车、雪圈等游乐项目。兰州人不用出市区,就可以去滑雪场上狂欢。……[详细]
白塔山公园
  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北岸,海拔1700米,山巅因蒙古人建造的神秘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因地处黄河北岸,起伏绵延,层峦叠嶂,有“拱抱金城之势”,与黄河构成兰州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成吉思汗为了和平白塔山白塔(辛国英/摄)统一藏区,曾致书吐蕃乌斯藏区的萨迦派(花教)法王,希望通过会谈,和平统一藏区。萨迦派法王遂派一著名的喇嘛前往蒙古拜见成吉思汗,喇嘛走到兰州就不幸病逝。蒙古统一后,为了纪念这位喇嘛,在山巅建白塔一座,并建有寺院,因塔体外饰的白垩土在阳光下洁白如雪,白塔山遂因此而得名,并成为当时的宗教胜地。原塔在元朝末年便倒塌。据《重修白塔寺记》记载,现存白塔系明英宗时内监刘永诚于正统戊辰年间(1448)镇守兰州时重建,“起梵宫,建僧居,永为金城之胜境”。站在黄河南岸铁桥边的广场上北望,白塔山殿宇连绵,红檐交错,山顶白塔俨然玉雕一般,颇有在北海永安桥畔远眺琼华岛的感觉……[详细]
汉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
  分布于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天祝县、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金昌市永昌县,张掖市山丹县、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酒泉市金塔县、肃州区、玉门市、安西县、敦煌市等地,东起永登,西止敦煌,跨越5市15县区,连延千余公里。是为防御匈奴南侵而修筑的军事设施。 其走向可分东西和南北两条,东西向,首起兰州市永登县县城西北六公里之中堡乡邢家湾,沿庄浪河西行,过天祝境,达古浪,北行越凉州,经民勤、永昌、山丹、张掖、玉门、临泽、安西至敦煌。南北向,首起张掖市甘州区,沿弱水(又名黑水、额济纳河)北行,经正义峡、入金塔,直抵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海,与内蒙北部长城接。又金塔县境自鼎新向西,经酒泉、玉门花海以北,与安西接。在敦煌,玉门关至阳关间又筑南北向长城。 长城由城墙、城堡、烽燧、关口、天田等构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各种原因,东部保存较差,西部保存较好。北部亦如此,有好有坏。所用材料,以土为主,石料次之,部分……[详细]
明肃王墓
  明肃王墓人称榆中县来紫堡平顶峰下的明肃王墓为“甘肃的十三陵”,其实只有十一冢坟墓,埋葬着庄王、康王朱瞻焰,简王朱禄埤、恭王朱贡琮、靖王朱真淤、定王朱弼桄、昭王朱缙炯、怀王朱绅堵、懿王朱缙、末代肃王朱识铉和宪王朱绅尧的妻子薛夫人。明代王公贵族把墓地相中在这里,除了迷信风水以外,主要还因为这里有很好的地理环境:头枕“王冠”(平顶峰),脚踩“玉带”(苑川河)。墓室结构这座明肃王墓陵寝,其格式和十三陵的墓室一样,也是一进三室,左右有两个耳室。所不同的是,十三陵地下宫寝用的是汉白玉石料,石缝也是用糯米汁粘合的。而肃王墓仅仅用青砖箍起,整个体积和空间也比十三陵小得多。此墓开掘后,墓门左上方砖壁上有一个被撬开的洞,可容一人进入。洞子直通墓室穹窿顶部,顶部已被挖开,显然这是盗墓者所为。人们推开沉重的石门,发现第一座墓室外被挖开的洞口下方,横卧着一具骷髅。据判断,这具枯骨是盗墓贼无疑,其死因不是潜入时摔死就……[详细]
金天观
  金天观在兰州市七里河西津东路,肃庄王建于明建文一年(1400),占地54亩。在此之前,唐为云峰寺,宋为九阳观。因地处城池正西,在五行中西方属金,故名金天观。当时的金天观是兰州最大的道观,宫殿高大巍峨,同廊连贯,观内汉柏唐槐,古木参天。有四大建筑群:东有元坛祠、洗心道院;中有雷坛;西有英武祠;北面九阳山上有玉皇阁、老子殿;以北有花园,叠石为山,称山字园。清人郭朝祚曾做《金天观歌》: 金天观里多乔木,黛色阴森无夏暑。 大者十围围不周,小者亦复如车毂。 状若怒龙喷浊浪,又如山鬼相撕扑。 据记载,金天观里原有36株唐槐,称为“三十六部雷将”。现存唐槐3株、树龄120年以上的明清柏3株。最高的—株唐槐达20余米,胸径近3米。 1956年,金天观改为兰州工人文化宫。院南有明清碑刻十余块。其中,有移自节园的明肃王妃“碧血碑”,立于原二清殿西廊。明崇祯十六年(16……[详细]
兰州报恩寺
  甘肃是我国佛教的发祥地之一,是丝路文化的中心。自佛法东来,到玄奘西行,都在陇原大地上留下了历史的足迹。由于这些殊胜的因缘,佛教信仰和佛教文化在甘肃有着特殊的影响。无论是被称为世界文化艺术宝藏的敦煌石窟,还是著名的天水麦积山石窟,都是佛教曾经在甘肃的辉煌见证。报恩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背倚凤凰山,面向黄河。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历代祖师,-安僧,度众无数,然经世事变迁,岁月沧桑,惜毁于文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古刹重兴在即。1997年初,在兰州佛教四众弟子诚恳邀请下,普正法师慈悲应允,出任报恩寺住持,乃发悲心宏愿,矢志中兴,在原有草庵的基础上,主持寺院的修复工作,经政府登记发证,正式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省、市佛协的关心支持和佛教四众弟子的大力护持下,普正法师率众弟子荜路蓝缕,尽心竭力,历经数载,始规模……[详细]
长城烽燧遗址
  长城烽燧遗址烽燧也叫烟墩或烽火台,是古代军事观察、通讯的前沿哨所,大部分建在高山顶或川地转折处。古代凡边陲、要隘、道路等处,均设置烽燧,屯兵戍守,传递军情,形成独立而又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如有敌情,夜间放火曰烽,白天掺加狼粪煨烟曰燧(俗称狼烟),故曰烽燧。燃烟举火和放炮的数目,根据来敌的多少而定,使千里防线数小时便知敌情消息。皋兰县地处黄河北岸,历史上为金城外围屏障,县境内烽燧遗址较多,且纵横交错,大同小异,目前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为明代。皋兰烽燧大多建在高山地带,黄土夯筑,呈覆钵形,周围并挖有防御性壕沟。烽燧附近往往有戍卒、守望者遗弃的碗、砂锅等生活用具的残片。皋兰县烽燧大体分为以下几路。北路自兰州河北盐场堡起,经邵家塘到长川后又分道设置,蔡家河、鹿角岘、悬帽塔达靖远为一路;长川、水阜、王家沟、山字墩、五墩、正路至永泰为一路;长川、文山、东湾、土龙川、王家湾、麻石面、狼家沟为一路。另外,沿……[详细]
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位于兰州市酒泉路314号,是依据旧址建立起来的兰州市唯一的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1260m2,总建筑面积为1776m2,其中“原状陈列”面积为381m2。1981年9月被甘肃省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内各房均为木质棋盘芯仿古门窗里三院,青砖房脊,具有典型的兰州民居风格。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后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设立在国民党统治区兰州的一个公开合法的办事机构。由于历史的原因,办事处在兰州有两处活动旧址。1937年5月为营救失散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等地的西路军将士,党中央派张文彬、彭加伦、朱良才等七位同志来兰筹建红军联络处,地点设在南滩街54号(现互助巷2号)。随着国内革命形式的发展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办事处正式对外称“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并于1938年2月迁至孝友街32号(今酒泉路185号),直至1943年11奉党中央命令撤回……[详细]
12、岗沟寺
岗沟寺
  岗沟寺位于太极湖西南岸,距县城约15公里。当初建在临沟的山岗上,故名。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创建上下两院于沟脑。藏语称“投吉乾宝”(意为南海观世音)。 岗沟寺所处的峡谷,曲折多弯,溪流淙淙,叮咚作响,绿草如茵,山花点点。馨香飘逸,清新宜人,组成大大小小自然草坪无数。地极深邃,清凉幽静,林木茂密,野藤悬垂,是一处避暑乘凉的好去处。周围山势雄奇,重峦叠嶂,石峰如林,奇丽异常。谷口,一泓晶碧透的湖面,波平如镜,构造了一幅山奇水秀,神秘而美妙的自然画卷,令人心驰神往。岗沟寺原建有两院:上院是菩萨大殿、大佛殿、五华楼阁共30间,佛38身。菩萨大殿飞壁雕有一尊白玉菩萨角像,身高4丈,芙蓉花面,漫座祥云。两侧山壁凿有“香烟轻锁甁中柳,灯影红浮座上莲”的对联,横披为“南海一枝春”。佛脚凿有“药水泉”,水清井满,常年清澈见底。下院是大经堂、睡佛殿、百子宫等楼阁34间,雕像150身,大经堂正壁前有一尊如来……[详细]
鲁土司衙门旧址
  鲁土司衙门由衙门、花园、妙因寺三部分组成。衙门是土司办理公务及其眷属居住的处所,座北朝南,一进数院,占地13500多平方米。有建筑物226间,建筑面积5397平方米,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中轴线上主体建筑物有大照壁、牌坊、六扇门、仪门、大堂、燕喜堂和祖先堂。在各院两旁配有排列整齐的廊房、厢房和配楼。东侧有两堂,书房及内宅,西侧有大仓院及大马号。大堂为鲁土司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案件的地方,檐下悬挂着“报国家声”巨大横匾,堂内设有木制台樨。大堂建筑高大壮观,不仅占据了最主要的建筑空间,而且在布局和建筑结构上调动种种手段,来烘托它的庄严肃穆气氛,集中体现了土司在该地区的中心地位和至高无上的封建权威。祖先堂为明洪武年间明正朝,一世土司脱欢之妻所建,原名效忠堂,后来堂内专门供奉历代土司的画像。祖先堂为七楹、两层的歇山顶建筑,至今依然保持着明代典型的二段式建筑结构,其内外两圈三十六根八角拉网形……[详细]
石屏山噶跶寺
  石屏山噶跶寺在永登县连城镇东北方,有一座雄伟险峻,风光秀丽的山峰,它如一道自然形成的石屏,横连城之后,故名为“石屏山”。石屏山上林木葱茏,山花烂漫,百鸟竞唱,景色十分迷人。就在这风景如画的山巅,建有一座宏伟的藏传佛教寺院——跶寺。跶寺历史悠久,是甘青边境的名寺之一。据清代该寺的藏文寺志记载,唐朝时,印度高僧班智达及500僧众,赴中原五台山时,停留在此地,在这里建立了佛教寺院。南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西藏萨迦派教主萨班·贡噶坚赞去凉州(今武威)途中,看到石屏山的自然景色可与五台山相媲美,就在山上创建了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妙喜禅院,在殿宇内塑造了弥勒佛、空行母神像,并派人讲经说法,弘扬藏传佛教。到了明代,西藏萨迦派-曲吉坚赞和格鲁派至尊鲁本桑木丹格两人来到跶寺,和连城鲁土司结成供施关系,联合汉藏等族施主,依山修建了中峰的弥勒佛殿和东西南北峰的文殊、释迦、普贤、观音等佛殿。之后又有许多藏传佛教……[详细]
五泉山建筑群
  五泉山建筑群位于兰州市城南皋兰山北麓五泉山公园景区内。主要包括庄严寺、浚源寺、二郎庙、文昌宫、大悲殿、武侯祠、地藏寺、嘛呢寺、酒仙祠、千佛阁、三教洞、清虚府、万源阁、青云梯、木牌坊、山门、半月亭、企桥、秦公庙、太昊宫、澄碧滴翠水榭和漪澜亭,共22组,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五泉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元,后经历代整修、迁移隋、唐、明、清建筑,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五泉山建筑群依山而建,以中麓牌坊至文昌宫为主轴,并有东西两翼,以两条山脚至半山的爬山廊,将整个中轴线上及其两侧的建筑环拱,形成闭合空间,使各组建筑遥相呼应。庄严寺原位于城中鼓楼西,唐初建,元至元年间重修,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再修,1996年整体迁入五泉山保护,现存大殿3座,以“塑绝”、“写绝”、“画绝”而闻名,其彩塑生动传神,书法雄浑遒劲,壁画栩栩如生。浚源寺始建于元,称皇庆寺,经历代重修,寺院坐南向北,二进合围院落。主体包括浚源寺寺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