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新县旅游

新县文物古迹介绍

许世友将军故里
  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新县田铺乡许家洼,是代传奇名将许世友将军的出生地,也是许世友将军谢世后的安息之地。许世友将军生前赫赫的战功,特殊的个性,“忠国孝母”的情怀和传奇的人生经历,深受世人敬仰,每年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拜谒、观瞻,许世友将军故里游览区已成为大别山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将军墓地为中心,先后改建或新修了将军故居、生平事迹展、将军生前珍藏万枚毛主席像章展、将军纪念广场、许母坟、五凤松、习武场、农家乐园等十多个景点,这里既是接受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辈的地方,又是观赏自然风光,体验淳朴民情的场所。将军故居:许世友将军故居坐落于万紫山下的来龙岭畔,坐北朝南,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将军参加革命后,当地反动民团曾放火烧过两次,-将军的母亲后来进行了重新修建,现有土木结构房屋5间,每间面积约20平方米,土坯墙体,外裹青……[详细]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位于新县城南白毛尖,是新中国批建的第一批县级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占地22公顷。1989年8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整个陵园由大门、烈士浮雕墙、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堂、革命斗争史陈列室、吴焕先半身塑像、烈士纪念亭、烈士墓地八大部分组成。大门为“八一”型现代建筑风格,庄严典雅,轩昂壮丽。门上镶嵌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十一个耀眼夺目的金色大字。烈士浮雕墙:用花岗岩雕塑而成,生动反映了鄂豫皖苏区三支主力红军诞生、农民武战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及党组织建立的宏伟历史场面。烈士纪念碑:高13.1米,正面有朱德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烈士纪念堂:存放有各个时期的烈士英名录,陈列着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红二十五军政委吴……[详细]
铁寺寨
  铁寺寨位于大别山腹地,豫东南鄂豫交界的天台山、老君山之间,古店、牛冲、卡房三村交界地段,海拔高度681米,主峰乌龟石包,次峰香炉石、马鞍山、杀人坳、燕子窝。诸峰环绕相连,相互拱卫,犹如一条连绵起伏的”长龙”盘绕在铁寺寨周围。自明朝初期建寨以来,铁寺寨历经沧桑,如今已破损严重,十里城墙断续存在,百余处防患施舍(炮台、瞭望台、碉堡、掩体、粮食弹药存储洞等)残留多处,东、南、西、北有四道寨门显现。相传此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朱洪武九打九焰山”之传说。朱洪武攻打九焰山后获取“寨之优,在于易守难攻”之经验,于是大量筑城建寨,以防外扰。仅卡房境内现存古寨7处,累计石城墙百余里。有历史记载,清同治三年,铁寺寨重新修建时耗资巨大,增设了炮台、防弹坑设施,并且将城墙加宽增高,有的地段高20余米,宽达2米。坚固的城寨,历史上曾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洗礼。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三杀河南,七杀湖北”时,附近部分村民……[详细]
曹门革命红学旧址暨吴焕先烈士故居
  曹门革命红学旧址暨吴焕先烈士故居,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新县箭厂河乡四角曹门村。有砖木结构的房屋两排11间,座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260平方米。房前有一长方形院落,吞字大门开在院墙西北,大门上方悬挂着“吴焕先故居”匾额。1983年,对旧址前排南起3间进行了修复,并举办了吴焕先烈士生平事迹陈列。1985年,在陈列室树立起吴焕先烈士塑像,展出了李先念、徐向前、程子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纪念吴焕先烈士牺牲五十周的题词。其它房屋仍为吴姓村民居住。1986年11月21日,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焕先,1907年生于四角曹门村,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创始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即弃学回到家乡撒播革命火种,兴起农民运动。同年秋,成立了新县第一个党小组和第一个农民协会。他带领贫苦农民向地主阶级展开了反剥削、反压迫的经济斗争,发起抗租、抗税等……[详细]
鄂豫皖军委兵工厂旧址
  位于新县陈店乡高湾村佛尔寺。1930年1月1日,鄂豫边区特委将早在1929年建立在郭家河乡麻布、陡山河乡陈冲等几个修械所集中起来,迁往柴山保佛尔寺,命名为“鄂豫边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前排为机修车间,后排为造枪车间,两侧为工人住房。4月,改名为“鄂豫皖边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全厂共有职工60多人,阮德成任兵工厂党委书记,1931年5月中央调朱淑平任党委书记,熊明灼任厂长。1931年4月,厂址由佛尔寺迁到檀树岗附近的熊家咀,并在红安、光山、麻城、陂孝北县境设立了四个分厂。1932年4月,总厂又由熊家咀迁到柴山保王湾。兵工厂修配0、制造撇把枪、子弹。在当时只有一般的烘炉、风箱、锤子等简单手工工具。1931年9月红军打开油尖山寨,缴获了敌人一个小型造枪厂,接收了24名技术工人,生产撇把枪和来福枪。镗床由一个工人整天摇动套有皮带的石磨,带动另一端卡有枪管的小石磨。后来,工人们大胆革新,长炮、子弹等……[详细]
白沙关农民革命起义旧址
  白沙关农民革命起义旧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新县城南34公里的陡山河乡白沙关村。原是一座山寨,相传南宋抗金英雄孟珙将军曾在关上抵御过南侵中原的金兵。有南北两个寨门,两寨门之间贯穿一条长约100余米的小街。石彻寨墙和南寨门已坍塌毁坏,只剩部分残迹。北寨门是三间砖木结构的城楼,楼上为三间通屋,向南开有三个方形花窗,下层中间是一拱券寨门,两侧间各有房门向南开,设有楼梯可登楼。占地面积67平方米。旧址于1963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将北城楼三间进行了修复,现保存完好。白沙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河南通往湖北的交通要隘,向为兵家必争之地。1928年,开辟柴山保根据地后,反动地主武装千余人盘踞在白沙关上,严重阻碍着这块根据地的巩固和向北发展。1929年7月1日,在光山县委-南区委的领导下,发动柴山保、郭家河和陡山河南部等革命红枪会和农民数千人,配合红十一……[详细]
鄂豫皖省苏维埃石印科旧址
  旧址位于新县新集镇杷棚村,共有房屋19间,分前后两排,每排5间,与东西两侧各3间横屋组成一大四合院,大门开在前排正中,西侧另有3间厨屋。旧址座南朝北,背靠山岭,面临池塘,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18平方米,占地面积1560平方米。1995年,新县文管会争取河南省人民银行拨款25万元,将旧址按原貌修复,并辟为河南省金融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印科始建于1930年,当时由湖北黄陂的印刷技术工人芦楚桥、芦汉桥兄弟二人带了两台石印机,到河南潢川、息县一带做石印生意,途经根据地时被特苏政府说服留下,为红军服务。于是,特苏政府就在其所在地箭厂河乡杨畈村成立了石印科。1931年春,迁到新集附近的杷棚村。石印科创建时仅有两台石印机,20余名工人。后来红军打开商城等地又获得几台石印机。设备多了,人员也陆续增加到60多人。它的任务开始是负责印刷苏维埃-、传单、宣传品、捷报……[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黄谷畈村。1930年春,随着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的成长壮大和鄂豫边、豫东南根据地、皖西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鄂豫皖边区燃起的革命烽火已形成燎原之势,初步实现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为统一这三块根据地和三支红军的领导,使革命力量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进一步发展根据地,2月,中共中央决定划鄂豫皖边3省18县为特别区,成立鄂豫皖特委。3月18日,又向特委和三个师发出指示信,决定将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直属中央领导。4月,红一军在黄谷畈成立。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下设政治部、参谋处、军需处和军医院,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改编为红一军一、二、三师,全军共2100余人,军部设在黄谷畈。红一军的建立,使三支红军部队实现了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时,正值蒋、冯、阎……[详细]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
  鄂豫皖革0据地旧址位于河南省新县县城(新集镇)中原路62号。旧址原是一家大地主的住宅,中间有一条长廊贯穿整个宅院,将之一分为二;整个宅院前后共五进院,有7栋中式楼房,房屋60余间。1931年、1932年,0中央鄂豫皖分局、0鄂豫皖省委就驻扎在这里。1927年11月,黄麻起义之后,地处大别山区的鄂豫边、豫东南、皖西革0据地先后建立了起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扩大,到1930年4月,三个根据地就连成了一片,形成了鄂豫皖革0据地。1931年,红军攻克了新县新集,从此之后,这里就成为了鄂豫皖革0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31年5月,0中央鄂豫分局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新集成立,张国焘任分局兼军委主席,陈昌浩、沈泽民、曾中生、舒传贤、郭述申、周纯全、高敬亭等任分局委员,曾中生等任军委副主席。同年7月,在新集召开鄂豫皖边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高敬亭任主席。同年11月,成立了……[详细]
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
  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位于新县城关第一中学校园内,原为“普济寺”,有前后两排房屋,每排三间,与东西各两间耳房,构成一座四合院。后栋正殿内举办有“列宁号”飞机陈列展览。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2月,国民党一架“容克”式高级教练飞机,从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讯任务。返航途中,因汽油燃尽,迫降在大别山南部赤白交界的宣化店附近陈家河河滩上。红军赤卫队同当地反动民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缴获了飞机,转运到新县卡房林家湾。鄂豫皖军委领导人徐向前接见了驾驶员龙文光,鼓励他弃暗投明为红军服务,随后组织兵工厂工人,克服物质和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将飞机装配修复。1931年夏,飞抵鄂豫皖首府新集,并将飞机命名为“列宁号”。军委随即成立了鄂豫皖军委航空局,局长龙文光,政委钱钧。局址设在县城北“普济寺”内。“列宁号”首航飞往固始、潢川等地侦察敌情,空投四、五十捆革命标语、传单,震动了豫南……[详细]
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及三十一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新县陈店乡程七湾村。1928年7月下旬,第七军和地方党领导人在柴山保的尹家咀举行会议。会议决定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吴光浩牺牲后由徐向前担任),戴克敏任党代表,曹学楷任参谋长。全师120余人,编为四个大队。这是鄂豫皖苏区第一支红军队伍。军部设在尹家咀,后迁至这座祠堂。军长兼师长徐向前曾住在祠内办公,领导边区军民粉碎了“鄂豫”、“徐夏”会剿,并在这里训练部队,亲自教红军战士使用机枪等武器。同年冬,在此传达了鄂豫边第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2004年被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及三十一师司令部旧址原为程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两排各有3间正屋,东西两侧各有耳房1间,组成四水归池的天井院。大门开在前排中间,门框用条石砌成,前墙上用“花撑”雕砖封檐,天井四周有宽敞廊檐,……[详细]
箭厂河列宁小学旧址
  箭厂河列宁小学旧址位于箭厂河街上,坐东向西,是一座飞檐翘角的古建筑,原为吴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前后两排,共10间房屋,中间是一方形大院,共占地813平方米。两棵枝繁叶茂的广玉兰,掩映着大院正中两侧,平添了几分生机。吴氏宗祠原设一所私塾。1926年秋,箭厂河农民运动日益兴起,吴焕先等党的领导人,选派共产党员吴立子和进步知识分子刘雅亭,创办了一所“中山小学”。1927年春,为了适应农民运动的需要,学校又增设成人班,培养农运骨干。1930年随着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改称“列宁小学”。分3个班,学生130多人,直属县苏维埃领导。除开设国语、算术、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等课程外,还经常进行宣传工作。1932年秋,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学校停办。建国后,当地政府对学校进行了修葺,并在此设立过箭厂河中心完小。1974年学校迁出,全面维修后改为箭厂河革命纪念馆。2000年公……[详细]
红军被服厂旧址
  红军被服厂旧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杨冲村二洼。1928年7月,在柴山保尹家嘴会议上,根据中央指示,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全师约120余人,分编四个大队。这是鄂豫皖边区诞生的第一支红军部队。为了装备部队,在箭厂河二洼方氏祠堂建立了红军被服厂,厂长由三十一师第三大队党代表吴先筹兼任。有工人三十多人,绝大多数都是红军家属,被服厂缝制军衣、被子、绑腿、子弹袋、米袋等,全部都是手工制作。1931年夏季,红军战士统一穿上了被服厂自制的灰色制服。红军被服厂旧址原为方氏祠堂,有砖木结构的房屋两栋,每栋3间,加上两侧横屋共8间,中间一个天井院。房屋因年代久远,部分已坍塌毁坏,1996年按原貌修复了6间。200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方湾村闵家山。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撤后,鄂豫皖省委于11月底在檀树岗重建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副军长徐海东,全军约5000人。他们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坚持根据地斗争。1933年7月,红二十五军军部设在这里。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房屋墙壁上至今仍保存有时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的郑位三亲笔书写的“为保障秋收秋耕,坚决扩大红二十五军,打破敌人的新进攻”和“十月革命开辟了中国工农群众的一条出路”等标语。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列为省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原为闵氏宗祠,前后两排,占地378平方米,共有房屋14间,砖木结构,是典型的南方建筑风格。保存基本完好。……[详细]
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
  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位于新县城生产街56号,原旧址占地1400平方米,共有砖木结构房屋40间,清末豫南民居式建筑风格。由于战争等因素,部分房屋已毁损,现只有前排七间和二、三排部分房屋,共18间,占地680平方米。旧址东临生产街,大门开在前排正中。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1年7月,鄂豫皖边区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新集召开,成立了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省政府主席高敬亭即在此办公。下设人民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拥护红军委员会及秘书处、事物处、招待处、妇女部、收发科、交通科等单位。除财经委外,所有单位均在此办公。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鄂豫皖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经济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