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惠州市 > 惠东县旅游

惠东县文物古迹介绍

平海古城
  平海古城建于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岭南文化的一块“活化石”。平海距惠东县城53公里,地处惠东县最南端,面临南海,东靠-,西倚大亚湾,历来是海防重镇和惠州南部海运进出口的咽喉。元末明初,盗寇猖獗,明洪武年间,平海建造城池,抵御外侵。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在平海城前沿相继筑有大星山炮台,盘沿港炮台,墩头港炮台、东缯头炮台和吉头炮台、筑成一道道壁垒森严的海防线。平海古城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四座城门楼、部分城墙、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庙、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历史文物。地址:广东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类型:古迹古镇古村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交通在惠东客运总站坐到港口的专线车,到了平海镇后可坐摩的前往古城。……[详细]
百庆楼(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
  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位于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白洋湖百庆楼,是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后方基地中洞遗址群的主要建筑之一。1927年5月,东江第一次武装起义后,海(丰)陆(丰)惠(阳)紫(金)四县工农革命武装为保存实力,主动撤出各县城,向中洞集中。在酝酿组织东江第二次武装暴-动期间,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由海陆丰转移进入中洞,在百庆楼办公,彭湃任书记,张善铭代理书记。同年八九月间,东江革命委员会成立,由黄雍任主席,亦迁入百庆楼办公。10月中旬,南昌起义部队余部1000多人进入中洞,并在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的领导下,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师部亦设在百庆楼,由董朗任师长,颜昌颐任党代表,王备任参谋长。1928年3月,高潭的土地革命受到挫折后,百庆楼遭国民党军队焚毁。1929年10月,红军第49团成立后,在百庆楼遗址搭建茅草房办公。2002年冬,惠州市、惠东县两级……[详细]
高潭苏维埃政府旧址
  高潭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黄坑,原为高潭罗氏宗祠。上三间下三间两头横屋的砖瓦结构。祠内8条石柱顶两架梁把上三间连成一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位于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黄坑,原为高潭罗氏宗祠。上三间下三间两头横屋的砖瓦结构。祠内8条石柱顶两架梁把上三间连成一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南下进入东江地区后,于10月12日到达中洞,后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与此同时,中共东江特委也在中洞进行组织机构调整,设立党政军领导机关。随后,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东江人民和工农武装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先后推翻了国民党海陆丰等县反动政权。为巩固取得的革命成果,高潭人民在中共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迅速进行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工作。11月11日,高潭圩召开近万人的大会,庄严宣告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会议之前,隆重纪念俄国十月革命10周年,并把高潭圩的两条老……[详细]
田坑村古建筑群
  田坑村古建筑群 (俗称“田坑古城”)位于广东省惠东县多祝镇,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惠东境内一座比较大型且保存比较完好的客家古村寨,为四合院式民宅。 2008年,田坑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田坑古城包括20多座建筑及众多房屋,建筑布局对称有序、构思精巧、风格独特,美观庄重,具有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意味。村内有18条古朴的巷道、围龙屋、碉楼、高耸的城墙以及近400间房厅,都有很高的文化保护价值。 据介绍,田坑古城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陈氏入惠始祖第八世西峰公首次购入部分土地,开始建造房屋。1736年(乾隆初年),陈氏第八代裔孙斋公在“富奏百万,修治黄河”的同时,第二次购入田坑大部分土地,并大举营造田坑城。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陈氏十世裔孙赞琰、孙赞志主持修建大夫宗祠,并完善四周城墙……[详细]
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黄沙小学)
  黄沙小学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惠东县安墩镇黄沙村黄沙小学。其建筑物为三合土泥砖瓦木结构,白墙灰瓦硬山顶为主的“上三下三”普通围屋,始建于1939年,1940年落成。当时是黄沙小学的校舍,有教室5间、教师宿舍2间,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1948年12月下旬至1949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为了贯彻在解放战争期间建立巩固的大块根据地,把游击战争推向新的阶段的指示,由粤赣湘边区党委在黄沙小学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副书记、粤赣湘边区党委书记尹林平主持。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南方游击战争的重要指示,对1948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军事、经济、民运等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会议期间,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发来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电报。中央军委任命尹林平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松坚为副司令员,左洪涛为政治部主任。司令部即……[详细]
惠东龙峰祖庙
  惠东龙峰祖庙 位于惠东县大岭镇谭公村九龙峰。建于明代,原名谭公祖庙。九龙峰座落于莲花山脉南端、西支江畔。因山峰宛若九条游龙,故名。庙宇处于该山腹地,故又叫九龙祖庙。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乡众捐款重修,当年的《增修九龙峰谭公庙碑记》尚存庙内。 龙峰祖庙通面宽23.8米、通进深21.5米,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构架,砖木结构。内置12根方石柱和12根圆木柱为支撑,梁架的驼峰、瓜柱等构件雕刻有精细的纹饰图案,外壁两侧及后壁均有灰塑,内壁绘壁画,内容为神话传说和民间典故。大门上 书“龙峰祖庙”,两边书对联:“声动虎蛇龟尽伏;功施风雨露无偏。”庙内正堂供谭公真人塑像,有光绪十五年(1889年)惠州知府李□镒所赠木匾一块。 谭公真人俗名谭德,相传为元末时人。据《惠州府志》记载:谭公真人童年常在此放牧,据说他神通广大,能伏龙驯虎,呼风唤雨,为民造福,后在此得道。当地群众为纪念他而在此建庙。并先后在该……[详细]
罗冈围
  罗冈围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委会南门村,建于清代。该围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呈矩形,南门至北门总进深90.15米,东门至西门总面宽90.65米。-四面由108间单栋建筑分成四排围成一个“口”字,每排中间第一层置门洞,以所对应的方向分别称之为东、南、西、北围门,门上的第二层为高出的望楼并在其上置神龛。围内建筑由南北门中轴左右对称六纵列座坐东北向西南的房屋组成,每纵列有前后相接的上三间下两廊(爬狮式)的八个单元。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布瓦硬山顶。东西、南北门之间置3.3米宽河卵石巷道相通,其他各列建筑之间置1.5米至2.6米宽的河卵石巷道分隔。南门外置一近似半圆形的瓮城,称之为“箩耳”,瓮城内靠南门左侧置一尊高0.55米、长0.35米、宽0.3米的坐姿石狗,瓮城外门额塑“罗冈围”三字。与南门对应的北门封堵不通。范和罗冈围建筑布局、风格和工艺在当地都别具一格,对研究当地的人文历史和建筑工艺有……[详细]
惠东白马窑址
  白马窑址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田心村民小组,地处莲花山脉东支白马山西侧白盆珠水库南侧,主要分布在白马河两岸的小山包上。白马窑址的瓷窑结构多在“馒头窑”之列。该窑址是研究广东地区陶瓷史和明朝时期粤东瓷器外销史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目前,在白马山一带可见大量窑砖、窑渣、匣砵和各类瓷片及少量的窑壁。白马窑主要生产日用陶瓷,规模宏大,产量较高,远销东南亚各国。据他们介绍,在过去以水路运输为主的年代,像瓷器这么重的物件要运往外地,也要选择走水路,而白马窑址地处白盆珠镇莲花山脉东支白马山西侧,白马山下的白马河等河流纵横交错,水位落差较大,白马河则直接汇入西枝江,为白马窑产品的海上运输通道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此,当地人推测,当时白马窑生产的瓷器可能从西枝江水道运抵东江,再从东江运到广州,然后通过沿海港口通往我国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地。2015年12月10日,惠东白马窑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港口大星山炮台
  港口大星山炮台位于惠东县港口镇大星山,稔平半岛最南端,海拔约150米,东、南、西三面临海。筑在山顶,故又以炮台名山。又因炮台形似猪兜,故称猪兜城。炮台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由广东、广西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临勘捐银建造。炮台用四方长条麻石砌成,周围全长295米,平均高3.5米,有一东北向石门,门高1.96米、宽1.63米,门右侧有一石碑。据碑文记载,炮台内设连环炮2座,营房22间,火药局1间,1250公斤炮2尊,500斤炮2位,300斤炮1位,250斤炮3位,安兵60名,把总1员驻守。炮台内设施已散失,60年代曾在炮台内搬出炮二门,现一置县博物馆,一置平海镇文化站。1984年惠东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介寿诒谋牌坊
  “介寿诒谋”圣旨牌坊位于惠东县多祝镇皇思扬古围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全国皇帝圣旨赐建的牌坊之一。整座牌坊气势雄伟,结构模式美丽壮观,施工技术巧妙绝伦。牌坊是四柱三开门,分三层,高约十米,中间大门宽四米。正门上部正、背面龙凤板分别为竖排阴刻楷书“圣旨”“恩荣”,中间两面均镶御书“介寿诒谋”,据说是当时皇帝亲手谕书,字迹端庄秀丽,笔划刚健有力。牌坊的四根柱子均为方形,石柱上有蝙蝠、八仙过海、双龙吐珠、文武百官、九龙海谆等精美浮雕;中间层有数百个石刻文字,每个约五平方厘米;下层前后有石狮二对,石鼓一对,石狮形态雄威,含珠带笑。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介寿诒谋”圣旨牌坊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沙塘高桥
  黄沙塘高桥位于惠东县白花镇坦塘行政村黄沙塘村。始建于清代,为四孔平梁青麻石质石桥,横跨黄沙塘沥两岸。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21.57米,桥面宽0.8米。桥墩为两组,用两根竖立的长方形石柱,上端榫接一块石板组合而成,两组竖立的石柱之间用两根横置的方石作梁榫接,以增加桥墩的稳固性。桥面用三块宽0.26米、厚0.18米、长4.72~6米不等的石板并排组合而成。桥面距水面约3.8米。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元公祠
  陈元公祠位于惠东县稔山镇长排村,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坐北向南偏东10度。建筑为三开间二进深,中轴对称式布局,石、木、三合土结构,布瓦硬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墙体裙部用长方规格条石彻筑,上部用三合土夯筑。大门设置为四柱三间牌坊式,建筑前后依次分别是,影壁、大门、门厅、天井、拜廊、上厅,明次间均不设墙。门廊、门厅、拜廊、上厅分别用圆花岗岩石柱承托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左、右廊则用倒方角石柱支承梁架,柱础简朴大气。拜廊与左右廊之间置月牙石门过度。拜廊与上厅梁架之间置两个相向的拱门,上部则承托石槽将瓦檐水导出山墙外。门廊山墙上有精美的人物花鸟浮雕,大门上首嵌一方石匾,上阳刻“陈元公祠”四个大字及“时乙亥乾隆四十四年季春吉旦”等字样,大门对出约5米处置一与房屋阔度相同的影壁,正屋前端与影壁之间的院子两头分设斗门。……[详细]
九龙峰石戏台
  九龙峰石戏台 位于惠东县大岭镇谭公村九龙峰山。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是龙峰祖庙区古建筑之一。台面向山,坐西向东,利用山坡平地而建,台座1.1米高,上铺木板。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平面正方形,边长为9.7米。前有四条石柱,中间两条为四方形,两边为八角形。前设步级。前檐悬挂篆书“石戏台”。目前保存完好。1984年惠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革命五烈士墓碑
  革命五烈士墓碑位于安墩镇宝安村营田埔,占地面积676平方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碑高4.3米(其中碑座1.5米),碑形为五角锥形,碑身座西北向东南,碑体正面提写了“革命烈士李水、李慈、李荣、李远、李荫墓碑”,东西两面分别提写了“生为革命”、“死重泰山”等字样。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以上五位烈士是活动在惠东山区一带的地下组织人员,为配合海丰彭湃部队开展地下工作,一次在参加多祝召开的地下组织人员秘密会议时,因内0叛徒告密,后被-反动派围攻,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敌众我寡、火力悬殊,突围时中弹牺牲,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现出了宝贵的生命。八十年代初期,为缅怀这五位革命烈士,告慰烈士的英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原安墩公社革委会(现安墩镇人民政府)发动群众集资约1万多元兴建了该墓碑,成为0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详细]
谭公村大夫第
  谭公村大夫第位于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街道谭公村。谭公大夫第的建筑物大部分保存尚好。前厅置屏风门,上方悬挂一块写着“赏穿黄马褂”牌匾,但这块牌匾不是原有的,是重修时重做的。谭公大夫第原本还存放着一块珍贵的木匾,上 书-“文魁”二字。这块牌匾是当时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坤一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乡试第三十名举人蔡秉澄所题,而蔡秉澄正是蔡锦青的儿子,但这块牌匾早已不知去向。谭公大夫第的木雕很多,多是彩色的。屏风、斗式梁架、廊架上雕刻有麒麟、兔、狮、鹿、鸟及花草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吉祥图案。这些木雕大多蕴含着故事和寓意,如一个木雕中蝙蝠、鹿、瑞兽等造型活灵活现,表现了“福禄寿喜”吉祥主题。梅花喜鹊是传统建筑物木雕常见的图案,在谭公大夫第中也可见:喜鹊登上梅花枝头,寓意喜事不期而至,前途一片光明、幸福。2015年12月10日,谭公村大夫第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