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富川慈云寺
  慈云寺也称镇江慈云寺,总面积598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瑞光塔,俗称观音塔,观音阁。塔为7层楼阁式,六角形塔砖,高28米,塔基深4.8米,塔尖有重达400公斤的铜刹盖顶。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8级,直达顶层。慈云寺门楣上,挂着一个蓝色的牌匾,上面写着三个烫金大字“慈云寺”,大门两边有一幅对联“慈航普渡五百年香火辉南巅,云水弘施裹岳图秀富川”。对联两边是莲花浮雕。浮雕两边的墙壁上分别写着,慈云护域,瑞云吉祥。走进天王殿,神台上端坐着披着红纱的笑口常开大肚金身弥勒菩萨。相传我国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名“契此”,常携布袋,教化群众,很得群众信仰。临终前说了一句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忆,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就在寺院里塑了他的像。第二重殿是大雄宝殿,香龛里端坐着“华严三圣”……[详细]
合浦汉墓博物馆
  合浦汉墓博物馆合浦县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廉州镇中山路中山公园内。合浦县博物馆的陈列以《合浦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展》为主。展厅以木制展板分隔成四个展室,展览面积238平方米,展品250件,以青铜器、陶器和琉璃、琥珀、玛瑙、水晶和金银玉石等制品为主。其中,铜凤灯、铜屋、铜提梁壶、三足铜盘、铜魁等具有南方青铜器精巧细致的地方特色。带有干栏式结构特征的陶楼,显示出当地的气候环境和日常居住条件。展品中有一件东汉早期的铜提梁壶,内盛液体至今仍保存。博物馆馆藏有文物3150件,以汉墓出土文物、清代书画和扇面为主。其中,以汉墓出土的完好的玻璃杯、玻璃碟、铜屋、铜井、铜灶、金带钩、玉壁和传世的铁斗、铜钟等更是珍贵。曾出版合《浦文物简介》、《合浦文物古迹》、《合浦汉墓出土文物讲解》。合浦古墓群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城东郊,南起环城乡禁山村,北至清江村,东西宽约5公里,南北长约13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目前在……[详细]
103、龙华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寺
  龙华寺级别:县级时代:清代地址:位于桂平市西山的半山腰上保护范围:以寺四周外檐滴水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建控地带:整个西山风景区属建设控制地带。桂平县人民委员会文件(63会文字第02号)……[详细]
横县伏波庙
  横县伏波庙位于横县云表镇站圩东南3公里的郁江乌蛮滩北岸,距县城28公里,是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平定叛乱、定疆界、在乌蛮滩疏河通航而建的一座祭祀性建筑。始建年代不详。横县伏波庙是珠江流域同类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者。庙原占地33330平方米,面积936.7平方米,由南至北依坡势朦胧逐建钟鼓楼、牌楼、前殿、中殿、回廊、祭坛、后殿七大部分。其中,回廊与殿堂以小院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空间上收到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屋檐斗拱是庙中令人瞩目的建筑工艺之一,各类柱、座、梁、轩、门、窗、屋脊的木、石、浆类雕饰及院落山墙、屋墙的壁画也不愧为庙中杰出的产物。整座庙宇构饰充满了艺术的灵气。尤值一提的是:庙宇周围浓荫遮掩,而特殊的气流却使其屋而终年不落一叶,瓦面清洁异常,令其更添神灵气派。据《徐霞客游记》及《横州志》等记载: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知州任粹重修,有碑……[详细]
105、马殷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殷庙
  马殷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马殷庙是为楚王马殷而修建的庙。据说,当地村民的先祖因为马殷将领平叛匪寇后带来的安定生活,人们心存感激,知恩图报,于是大兴土木,以资纪念。不料,马殷庙的诞生,竟然会成为建筑史上的传奇,也成为楚文化沿着贺州古道南传的重要历史遗迹。马殷庙坐落在福溪村的村口,为明代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始建的砖墙式寺庙结构,到了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改建成全木柱的大庙。清康熙十五年(1617年)重修建造。清嘉庆丙寅年(1806年)作边修葺,同治六年(1867年)扩建南北两侧穿斗式耳房,庙周围增设柱栅。马殷庙在建筑结构上,大量采用古楠木、大水杉和香檀木来营造,这不仅使得整座建筑坚固耐用,高贵典雅,还能使庙宇在岁月的春夏秋冬散发着点点幽香。此外,庙内的设计排列十分有序,分为明间、正间、次间、稍间,两边都各设厢房。厅堂是宽敞、豁亮的,铺砖镶石,就连托着木柱……[详细]
临桂白崇禧故居
  白崇禧故居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距桂林市南30公里。始建于1929年,完工于1937年。故居原占地面积2041平方米,为组合式大庄园,依山傍水,山下有井池、荷塘,园中有清真寺和学堂。现存一座主楼及配楼,占地841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据调查,此民居原为国民党桂系首脑之一白崇禧的哥哥投资兴建。2000年,临桂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修缮,为临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楼坐南朝北,面阔约15米,进深约45米,呈规整的长方形,四周被高9米、厚0.4米的青砖实墙所包围,除了正门外,只在侧面山墙留有四个宽约0.6米、高约1.2米的小窗,厚重的外墙显得高大沉稳,气派凛然。主楼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呈“一进三开间,一井两厢前后房”布局。主楼以天井为中心,辅建花坛、鱼池。南北两端布设客厅、厢房,东面设有木制楼梯上到二层,上下两层均围绕天井设有环形走廊。客厅向天井完全敞开,厢房向内院通开格扇窗,光线充……[详细]
107、明秀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秀园
   介 绍 是广西三大名园之一,位于武鸣县城区西侧,距南宁市38公里。明秀园三面环水,呈葫芦状半岛,总面积2.8万平方米,原为清末乡宦梁姓举人的庭园,名为富春园。民国初年,两广巡阅使、耀武上将军陆荣庭购园,改称明秀园。 园内古迹众多,历史积淀深厚,有广西首条通车公路的来历、壮族文字产生的过程、广西首府定都南宁的历史背景等详尽的文字、图片展示。 春霞园、秋霞园与明秀园隔河相望,形三角倚立,成为休假、旅游观光、民俗文化娱乐综合一体的旅游区。 景区古木参天,怪石峥嵘,小径纵横,亭阁相映,环境幽静。右边河沿,百年荔枝成林,树下设石台石凳,供游人憩息。左边河岸荷管亭,后改修志亭,观赏荷花吐艳,金鱼戏水。洞天亭耸立于岩石之上,木构六角,飞檐尖顶,绿叶掩映,尤为秀丽。登上岩石拱门,凭栏纵目,江河玉带,林木苍葱,楼房栉比,一派南国风光。 相关知识: 民国初期,胡汉民、章太炎等-要员和梁启超等人曾到园中与陆荣……[详细]
中和窑址
  中和窑址中和窑址是北宋后期到南宋晚期生产以外销瓷器为主的民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于1981年8月25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在藤县藤州镇中和村(原城关乡、潭东镇中和村旧称老鸦塘),距县城约10公里的北流河东岸,20多座瓷窑主要分布在中和村委会附近,北流河沿岸长约2公里,宽约0.5公里的小山丘上,如今,烧瓷器的模具—匣钵,仍然堆积如山,遍地皆是。过去当地用匣钵作建房材料和铺路的现象,也随处可见。大量的遗物,无疑是昔日大量生产最好的例证。中和窑的结构,为斜坡式龙窑,依山势而建,呈长方形。分窑门、火膛、窑床、烟囱四部分。窑的长宽无统一标准,一般长为10—60米,宽为1.5—3米。中和窑的烧制方法,早期采用一钵一器仰烧法,晚期兼用迭烧法。匣钵的使用,避免了器物直接与火焰接触,防止了污染,提高了产品的光洁度。中和瓷器,造型美观,品种式样繁多,有各式碗、盏、盘、碟、杯、洗、盒、钵、……[详细]
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
  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位于距金城江城区28公里的河池镇街上,原是吴自若先生在1927年修建的一幢土木结构三进两层的普通民宅。1930年3月、5月、11月,-、张云逸、李明瑞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七军三驻河池镇,军部都设在这幢民房里,红七军领导-、张云逸、韦拔群曾在此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研究红七军北上及韦拔群留下重建二十一师、坚持右江根据斗争等问题。红七军在河池宿营和休整时间,广泛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各种革命群众团体,使整个河池镇闹得红红火火,充满了革命的气氛,其中在这幢房的楼上楼下留下红书写标语55条,漫画6幅,书写面积98多平方米。其中-同志亲笔书写标语的有:贫苦的工农友们!快团结起来建立自己的政府(苏维埃)!勇敢的青年们!快快参加工农革命,创造我们的新世界!贫苦的工农们!不要当白军的工具,替军阀当(工)具!贫苦工农友们!我们的敌人就是-军阀官僚豪绅地主!你们不要忘记了!打倒……[详细]
高山村民居建筑群
  高山村民居建筑群位于广西玉林市高山村,是以两广地区宗祠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民居文化,浓缩着深厚的明清民居民俗文化底蕴,充分体现高山村历史文化内涵及建筑风格。古民居、宗祠一般三进、四进或五进,外墙青砖包皮,内墙石灰批白,两广特有的“推笼”以及融风水、美学、礼教为一体的屏风广泛应用于几乎每座建筑,更有大量工艺精美、栩栩如生的壁画、木雕、泥塑、石刻占缀其中。无论是建筑物内部结构,还是纹饰、诗书画的选择,都体现出其追崇0、崇尚礼教、推崇科举、祈求人丁兴旺、福禄寿全的特点。高山村座落于玉林市北面5公里处的大容山西南余脉的山坡上,全村占地9.1平方公里。高山村的海拔及相对高度虽不高,但因周边经常发生洪灾而此村从未被水淹,故称高山。高山村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明朝大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曾于公元1637年路经高山,被其数百棵几人才能围抱的参天巨松、十多棵遮天盖地的大榕树等自然景观和热……[详细]
西林岑氏建筑群
  那劳乡那劳村是清光绪初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和清末两广总督、四川总督岑春煊的老家。这里有岑氏经明、清两代建起来的家宅、庙宇、纪念物等建筑群。岑怀远将军庙:岑怀远,南宋边将,是明朝上林长官司岑子成之远祖。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加大将军衔。上林长官司岑氏土府迁居那劳村后建庙,清光绪元年(1875年)岑毓英扩建成四合院,有神堂、两厢房和闸门,占地180平方米。神堂神匾甚是堂皇,廊檐也甚宽敞,左右走廊分别以红包六柱木架,上署钟、鼓各一,钟、鼓均画有龙凤。岑氏宗祠: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分前后院,后院四合,后厅是神堂,两厢房是陈列室,前厅中间是大门,天井四角有花圃,中间有方形石台上有绘着飞鹤的六角形亭子,名鹤亭。大门外有宽阔的趟廊,两剪伸出的八字墙,上画两只大老虎,大门下来是十二级台阶,台阶边到八字墙基各有一块较大的花圃,两棵大苦楝树紧靠台阶。台阶脚才是方形外院,院外对着大门有一面照壁,壁面……[详细]
竹山古建筑群
  竹山古建筑群竹山古建筑群位于钦州市北部的那蒙镇内,是一组砖木结构、双面坡形层面的封闭式庭院建筑。古建筑群原有15座,现存10座,大都占地宽阔、规模宏伟。如茂林堂,它包括司马第、中军第、大夫第和武馆等主建筑和花园、水榭、炮楼、地下室等附属建筑,面积达4050平方米。在居住、卫生、礼乐、防卫等方面都有统一的安排。辈份高的住在进深的居中处;客厅只会男客,另有专会女客的叫花厅;廊房的饭厅为佣人所用。明显表现了封建等级和礼制观念。古建筑群外表朴实,内部装饰却相当讲究。从内墙、封檐、雀替、门扇、窗格、山面、屏风顶、底梁、屋架顶及挑尖梁、梁罩等,均可看出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如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的赞府第,只是在挑尖梁作象鼻形及浅平雕略施单色,屏风顶是简单的几何排列,窗格显得线条重复;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的茂林堂,装饰艺术开始用封檐,作缠枝花状,木刻浮雕是……[详细]
那坡县烈士陵园
  那坡烈士陵园座落在那坡县城北面的螃蟹山上,占地面积10.47万平方米,1979年2、3月间,为安葬对越自卫还击战牺牲的烈士而修建,造价60万元。1990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重新规划陵园,将烈士墓按烈士原籍排列重葬。1998年区民政厅又拨给30万元重新装修陈列馆和修建陵园大门,2003年广州军区给3万元装修陈列室350平方米。200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拨给160万元进行对墓区、人行道、活动广场、纪念碑维修改造。1981年列为那坡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0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安葬对越自卫还击战和对越防御作战期间牺牲的革命烈士952名,其中部队723名、参战民兵229名,共有16个省、市、区的烈士。广西籍烈士366名、广东籍烈士268名、湖南籍烈士182名、贵州籍烈士14名、山东籍烈士22名、北京籍烈士2名、湖北籍烈士7名、辽宁籍烈士4名、福建籍烈士1……[详细]
恐龙化石发掘遗址
  那派盆地位于扶绥县山圩镇境内,是我国重要的早白垩世脊椎动物化石产地之一,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属中生代断陷盆地。白垩纪初期,盆地里各种生物繁盛,尤其是中生代的恐龙。那派盆地恐龙化石最早发现于1971年。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侯连海等人到了广西,与广西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对上英屯恐龙化石地点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先后发现了双壳类、龟鳖类、硬鳞鱼鳞片、弓鲛牙齿等化石,其间发现的早白垩世“中国上龙”(后鉴定为棘龙)扩大了棘龙类在亚洲的分布,以前只在泰国和日本发现,这次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1994年,广西自然博物馆对那派盆地恐龙化石地点展开了为期20天的调查和试掘工作,在那派盆地发现了十几处恐龙化石地点,并在茏草岭庄稼地发现了不少恐龙化石碎块。2001年在山圩镇那派盆地产出了世界顶级品位的恐龙化石,“一窝三龙”恐龙化石是目前世界上白垩纪早期最高大的蜥脚类恐龙化石之一,堪称“稀……[详细]
115、高广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广寺
  高广寺始建于明朝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乾隆31年,有主持僧正禅法师座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安山村。清光绪版《贺县志-卷二-建置部-坛庙》中有载:高广寺是目前发现的八步城区附近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建筑中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座,它对说明八步城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受国家保护。高广寺寺宇主体面积大约大约1000平方米,整体占地范围1500亩,历史悠久,规模较大,是贺州市附近36个村寨寺庙中最大的一座寺庙,寺庙坐落在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安山村。原来寺内有三宝菩萨神像,高广寺始建于明朝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乾隆31年,有主持僧正禅法师座寺。高广寺,经历几百年的沧桑,只在清朝光绪25年(公元1899年)重修前座,乾隆46年重塑神像金身,自此之后一直没有修过。高广寺是附近36个村寨(八部城区在内),历代信士仁人累积下来的福果。解放后,经过历次破旧活动,寺内神像被毁。寺宇的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