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榴花塔在附城铜岭,在主要的公路旁边,十分醒目。据说它是明朝万历年间当地人袁昌祚、袁应文所建,他们是当时的解元,也就是科举当地第一名,象唐伯虎那样有名的人物,而且后来也上京考中了进士。他们当时建塔是因为当地有两条流经这个地区的河总是泛滥,所以建塔以镇之。这铜岭离峡山七八里,受到东江潮汐的影响,为大水口,所以按古时风俗是必须建塔的,象杭州的六合塔就是建来镇压钱塘潮一样的道理。这个塔到1935年重建过一……[详细]
  彭屋彭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彭屋村,建于明嘉(1521-1566)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有四百余年历史,由彭屋村史上名人彭世潮(御赐进士官拜陕西道监察御史),及举人彭礼(官拜通山县都谕)合力筹款建成。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由于缺乏资金,建筑期历时十八载。宗祠座东北向西南……[详细]
  石龙中山纪念堂位于石龙镇中山公园内,GPS坐标:北纬23°0646.3,东经113°5107.4,海拔高程5米。纪念堂坐北向南,为二层砖木石结构,后改钢铁金字架。长42.2米,宽26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纪念堂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1934年由石龙乡民集资兴建,1937年落成。1925年2月,为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广东革命政府组织了第一次东征,因石龙水陆交通发达,商贸繁荣,靠近广……[详细]
  蚝岗贝丘遗址位于南城胜和蚝岗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东莞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保存面积650多平方米,作为在市区中心发现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也较为罕见。在考古发掘0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残件,发现红烧土活动面、房子、墓葬、灰坑、沟等重要遗迹。墓葬0土了两具珠江三角洲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人类遗骸,蚝岗贝丘遗址因此被专家誉为“珠江三……[详细]
  新基莫氏祠堂位于东莞市麻涌镇新基村的八宅坊,坐西向东,三进五开间硬山顶建筑,长120米,宽20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前院1600平方米,全用石栅栏围着。这么宏伟的宗祠可能是东莞最大的。相传莫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残存的墙壁画处,有“民国37年重修”几字。最近一次重建是2006年。 莫氏为麻涌一大族群,其先祖发祥于肇庆。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详细]
  莞城旨亭街8巷2、4、6号,是连在一起的三进“三间两廊”清代民居,看似普通,里面却走出了一-古和古文大师——容庚。本月20日,这三间小屋将热闹非凡。经过对其原貌复原,这里将作为容庚故居纪念馆重新开门迎客,成为反映东莞历史的标志性建筑。纪念馆里将展出49件容庚的书画及-用品,全部展品都是容庚子女的私人收藏,十分珍贵。不过由于故居比较潮湿,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虑,在此展出的都是复制品,容庚书画及-用具真……[详细]
  明东莞金鳌洲塔位于东莞市万江金鳌洲村。塔处江心陆洲,三面环水。平面为八角形,外观九级,楼阁式砖石塔。各层置腰檐与平座,穿壁绕平座式阶梯,高50.95米。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天启四年(1624年)落成。清康熙年间曾重修,至四层,工半而停。乾隆二年(1737年),因塔倾圮而重修。1989年维修。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雁田抗英旧址位于凤岗镇雁田村,包括邓氏祠堂和抗英炮台旧址。邓氏祠堂,建于清乾隆年间,是雁田邓族为纪念南宋皇姑赵氏而建。该祠坐北向南,三间三进,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面宽15米,进深34米,二进为三间三楼牌坊。抗英炮台旧址,位于雁田村南边望恢岭上,为土炮台,炮台和战壕环绕整个望恢岭顶。1899年,雁田人民在武进士邓辅良的率领下,以东罗新厅为抗英指挥部,组织义军,购置武器,在雁田南边望恢岭上修……[详细]
  牛眠埔洪仁玕避难遗迹位于东莞塘厦镇牛眠埔。牛眠埔洪仁玕避难遗迹含永培书室遗址、福音堂、鼎和堂、张彩廷纪念碑、张声和夫妇墓。咸丰二年(1852年4月),洪仁从香港乔装成“算命先生”潜回内地,匿居东莞牛眠埔村友人张彩庭家,永培书屋担任塾师达一年之久.后复乔装离村,再度赴港.(事后,张彩廷也因掩护干王脱险有功,任户部尚书,称六千岁,授于黄缎一幅.)福音堂,建于1919年,从属洪仁避难遗迹.解放前主要用于……[详细]
  云岗古寺位于东莞石排埔心村,相传建于宋朝,是东莞境内唯一一处拥有明清重修题记的古建筑。历经千百年,云岗古寺一度破败,几次重修,还被改造为社学,成为教书育人之地。云岗古寺旁边有一间洪圣宫,供奉广利洪圣大王。洪圣大王是南方沿海地区信奉的海神。云岗古寺门枕石雕刻装饰精美,梁架柁墩装饰麒麟、鱼龙等雕刻,是东莞市境内迄今发现唯一的有明、清两代题记的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洪圣宫的第一进和第二……[详细]
  朱执信纪念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朱执信公园(原海军医院)边,为了纪念朱执信,抗日名将蒋光鼐在虎门人民南路建立朱执信纪念碑,民国十二年(1923年)年立,,用光面花岗石砌成。碑上有胡汉民于民国二十年手书的碑名和民国二十一年撰书的碑文。文革时被造反派填塞碑铭,1986年修缮复原。现己扩建为“执信公园”。1990年,朱执信纪念碑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详细]
  燕岭原是东莞这里明清时期的古采石场,有些象广东最著名的莲花山的形成原因,样子也很象。石料为水成岩红石,经数百年开采残留下来许多的石壁、石柱,呈暗粉红色,当地人称之为十八间房。石壁上有光绪十六年(1890年)孙爽题书的摩崖石刻---咸钦燕岭四个楷书大字,每字大0.1平方米。以上石刻现保存完好,有一定的书法艺术价值。有诗曰:文卿大雅,心广体胖,结庐燕岭,万物静观,池鱼逐荔,花鸟口啼红,千林明月,叠嶂清……[详细]
  广深铁路石龙铁路南桥旧址位于东莞市石龙镇。1907年,清政府借款修筑广九铁路广州—深圳段,英国修筑九龙—深圳段,1911年全部筑成通车。线路由广州站向东南,在石龙越东江及其支流,经樟木头,抵深圳市,过深圳桥到香港九龙,长179公里,是大陆与香港联系的唯一铁路线。广九铁路可以说是联系粤港两地的生命线。解放前至今,香港大部分的物资都是依靠大陆供应,而广九铁路是供港物资的主要运输通道。广深铁路石龙南桥在……[详细]
  康王庙位于东莞市石排镇横山村上宝潭自然村,又名灵应祠。据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灵应祠碑记》记载,康王庙始建年代不详,雍正年间、道光八年(1828)、光绪十四年重修。原为祭祀玄天大帝北帝的庙宇,后摆放康王神像,始称康王庙。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至初九抬康玉出巡,民众活动丰富多彩。平时逢初一、十五,其他乡民到康王庙参拜,进香者甚多。庙为三开间三进四合院落式布局,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宽12.7米,……[详细]
  道滘大坟俗称万人坟,位于东莞市道滘镇金牛坊村北。清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二十八日,明末抗清英雄张家玉与道滘东莞义军首领叶如日等率军在道滘抗击清兵,殉难者数千,张家玉的祖母、母、妻、叔、妹等亲属数十人也为清兵惨杀,乡人将众遗体合葬于此,故称大坟。道光六年(1826年),道滘举人叶安济牵头,捐得白银千多两重修大坟,并砌上花岗岩石板,同时亲撰“大坟”等三通碑刻。1987年道滘政府曾拨款维修,并安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