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 > 歙县旅游

歙县景点介绍

  南谯楼位于歙县县城内。始建于隋末,为歙州(今徽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南谯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我们现在见到的南谯楼,是1997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的,它基本保持了木构清代风格,门阙为宋代风格。……[详细]
  大观亭”俗称“八角亭”,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三重檐楼阁式建筑,一、二层为平面八角形,出八角飞檐,三层转为方形,收歇山顶。清康熙二十二年(1633)重修,三重檐亭阁式建筑。底层、二层作八边形,底层每边长3.5米,占地64.6平方米,建筑面积59平方米;三层为虚阁,平面长方形;通高11.75米。亭南、北辟门,中穿道路。……[详细]
  殷尚书坊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四柱三间三楼,开间12.2米,通高11.5米,额坊上刻“尚书”二字,落款为“户部尚书前奉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盐法巡地方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殷正茂立”。……[详细]
  渐江墓面积年平方米,建于清康熙2年(1663年)。新安画派大师渐江,晚年常居五明寺,涅盘之后迁葬寺侧,其友王泰徵为其作墓志铭,许楚书墓碑,并遵渐江遗愿,在墓旁植梅数十株,故又称“梅花古衲墓”。1982年大修,重立墓碑,撰刻新的墓志,砌筑了祭台,石栏等。现墓地梅枝交柯,松竹荫护,一派幽雅肃穆气氛。……[详细]
  东谯位于歙县城区中和街。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地处原府衙大门外东侧。谯楼面阔12米,进深10米,高13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歇山顶,高脊翘角。大梁架于高台上,下为门阙,街道从中穿过。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曹氏二宅是清末民初徽州民居的代表性建筑。建筑面积994平方米,工艺精湛,保存完好,砖、石、木雕精美。曹氏二宅属古徽州府城内的建筑,真实地保存了徽州文化的历史信息,对地理、人文、建筑等,具有综合研究价值。曹氏二宅位于徽城镇打箍井街,建于民国。座西朝东,二宅壁联。南宅二进三开间,面阔10.7米,进深12.9米,占地面积约138平方米。前有小院,下堂有厢房,天井两侧有廊,雕花屏门装隔。上堂为统间,有楼,……[详细]
  天心堂位于歙县瞻淇村。建成于明万历年间,是一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住宅。天心堂以布局典雅、雕刻精美著称,现为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心堂大门没有花砖门罩,粗扩大方。进大门为门厅,月梁两端置丁头拱,左右为厢房。天井左右为廊,右廊置楼梯。中厅宽敞,两侧厢房较狭。后厅靠边墙留小天井,两侧为廊屋。楼上天井栏杆上置飞来椅,靠背作弧形,高约:米。栏板外侧满布花饰,用靠背柱隔成五间,每间四层。第一层下雕壶门\第二……[详细]
  大邦伯祠位于歙县许村镇东升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许村镇唐时即为官道上的要冲。许氏举族迁此得名,明末构筑大邦伯祠。大邦伯祠是许村现存历史最久、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祠堂。与大郡伯第、五马坊、大墓祠等建筑,同为祀奉纪念许氏东支始祖许伯升而建。大邦伯祠三进五开间,外加一门楼。进深60米,开间18米,面积约1080平方米。祠前临街,置有广场。……[详细]
  张曙故居为清代建筑,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348平方米。张曙,是近代著名音乐家,积极投身革命音乐活动。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曙故居外观由四面墙(风火墙)包裹,内部布局为三开间、前后两进、双天井、前二楼后三楼的砖木楼房,进大门为一小院,前厅三楹,楼上左右两部房,中为厅。临小院为敞廊,后进三间三楼,左侧通厨房。目前张曙故居保存基本完好,近年来多次修缮,特别是2009年进行了重点修缮,并开辟了张曙事……[详细]
  蜈蚣岭梯田及大队部旧址位于安徽省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始建于1958年冬,由大会堂和村委会办公楼组成。蜈蚣岭梯田及大队部旧址建于1958年冬,歙县为响应“向大寨学习”的号召,修建梯地茶园近千亩。20多年来,全村800余亩梯地发展成集体连片,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山石砌茶园。蜈蚣岭梯田及大队部旧址由大会堂和村委会办公楼组成。大会堂平面呈“山”字形。东西开门为三层二进土木结构,大会堂主构造为16柱四廊,……[详细]
  汪华墓位于安徽省歙县城北3公里的云岚山。俗名“汪墓祠”。唐永徽二年(651)营建,墓依山南向,根据地形建有巨大的环形扶手,中为圆形封土,墓前原有拜台、神道、翁仲、牌坊等均毁于文革。墓地依山南向,正对府城,左右冈峦屏护。墓前右为享堂,二进五开间,飞檐高瓴,壮丽堂皇,现仅存遗址。左为家庙,两进,有左右廊房,现部分毁坏。原先还有神道、翁仲、牌坊,现皆不存。墓穴在唐末曾遭掘毁,今呈封土堆积。今墓遗址尚存,……[详细]
  大母堨现存大母堨为明代结构,保存基本完好,为棠樾村的重要灌溉工程,中间有个三闸口,灌溉双圳口,全长1000米,高3米。大母堨是乡村级古代杰出的水利工程,至今周围的村民还享用它的功能,对研究古代水利的发展历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保护范围:整座坝身、西岸的水射、水渠周边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周边50米。……[详细]
  昌溪庙坦及水口安徽省歙县忠烈庙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越国公汪华)及其第八子(汪俊,村人尊称“八老爷”)该庙共分三间。正间供了汪公大帝两尊忠臣烈士父子神像,庙前广场即庙坦,500平方米,用各色石英石、云母石铺缀成“鹤鹿同春”、“丹凤朝阳”、“连升三戟”等图案为全国罕见、昌溪仅有,对研究徽州古代古村落建设历史和水口文化有较高的价值。位于庙坦的正前方就是昌溪的古水口,形成于元朝的末年。村外大……[详细]
  万年桥位于歙县县城北门外扬之河上,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年桥过去是通往太平,抵达省治安庆的要道,当今则是老城连接新区和城区通往北郊村镇的重要交通线。九孔,长150余米,高10米,宽6.7米。桥初建成时,任明代兵部侍郎的歙县松明山人汪道坤,曾赋《万年桥》诗一首。原桥东端有一石碑坊,上有“北钥云龙”、“道岸津梁”等题,毁于清乾隆年间。保护范围:桥南边东、西两侧各100米,桥北至人民路,桥东、西……[详细]
  太湖祠建成于明代,祠长40米、宽17.5米,两边建有“议事厅”、“-区所”、戏台和其它配套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1100平方米。太湖祠主厅内的两根楠木大柱柱围达5.1尺,大门枋上有明太祖朱元璋御笔题赐的“第一世家”匾额。太湖祠前有可容七八千人的广场,每逢二月十八、十月十八日(昌溪人祭拜汪公大帝第八子的盛大节日)、春节,广场上搭花戏台演出村人自导自演的节目。太湖宗祠的建筑手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集中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