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景点介绍

  明伦堂财产信条碑亭建于1937年,坐西北向东南,面宽6米,进深6米,高6米。碑亭为砖石结构,水泥平顶,由八条罗马柱承重,两侧各有一条麻石凳,陶制花纹图案地砖。亭前有麻石石狮一对。亭内正面墙体镶嵌“东莞明伦堂财产保管确定信条碑记”1通,为青石阴刻,碑高1.85米,宽0.77米。“东莞明伦堂财产保管确定信条”是1936年时任明伦堂委员长的李扬敬订立,并在公园筑此亭,希望“一邑公共之财产,乃可互相维持”……[详细]
  张镇镛庄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高桥坊三巷。为清同治年间制造-原料硝石、硫磺的商人张镇镛的家宅。原由分布于地堂两侧的6栋房屋组成,现仅存高桥坊三巷9号一栋房屋,其余或损毁废弃、或改建为现代楼房。现存房屋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四连廊结构,两侧有青云巷。通面阔15米,通进深29米。水磨青砖墙体,麻石勒脚,红砂岩门框。硬山顶,人字山墙,船形脊,陶制瓦当及滴水。整体规模宏大,为清代晚期典型的大户家宅建筑……[详细]
  绿瓦楼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莞中学北区校园内,是由东莞明伦堂拨款在保安仓原址上兴建的教学楼,1927年东莞中学校长袁昌善作规划、设计图,1929年由罗汝荣校长建成。绿瓦楼为从北向南依次排列的3栋二层骑楼组成,每栋楼之间右侧以连廊相接。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墙表呈米黄色,绿琉璃瓦芜殿顶。总面宽31.2米,总进深43.1米,占地面积1344.72平方米。现仍作为学生教学楼。该楼见证了东莞教育的变……[详细]
  报功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莞中学北区校园内。清同治年间,为纪念历尽艰险争回万顷沙田的四君子:何鲲、方文炳、陈龙安、陈荣光而建。抗战期间被日军毁坏,1946年在原址上重建。报功祠为两层楼房建筑,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墙表呈米黄色,面宽11.4米,进深11.9米。大门上嵌大理石碑,阴刻“报功祠”3字,两侧嵌大理石对联,阴刻“前徽崇祀庙千秋,遗泽永留沙万顷”。现为东莞中学教师办公室。……[详细]
  博厦庶常张公祠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二甲坊10号。清代初期,为纪念博厦七房人先祖张庶常而建,张敬修、张达等为该房后裔。公祠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四连廊结构,通面阔11.9米,通进深约25米。青砖墙体,红砂岩基脚、孰台、门框、柱及柱础。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龙船形脊。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上有精美木雕。总体布局基本完整,有鲜明的岭南祠堂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详细]
  道生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西隅道富巷内,由清末东莞可园创建人张敬修的侄儿张嘉谟所建。当年道生园面积约750平方米,为平庭和水庭的中庭串列式布局。如今道生园历经百年沧桑仅剩下几间墙体倒塌、门窗全无、破烂不堪的老屋。房屋坐西北朝东南,为红砂岩勒脚、门框,水磨青砖墙,硬山顶,首进为人字山墙,二进为镬耳山墙,三进为马头山墙。当年岭南画派鼻祖居巢、居廉曾在道生园居住了达10年之久,并潜心作画。使道生园与可园都成……[详细]
  东湖寺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北隅社区新沙坊。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太常寺少卿尹源进捐款修建。坐西北向东南,原为三进,后堂已毁,现存二进,面阔15.5米,进深31.3米。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龙船形脊,绿琉璃瓦当及滴水。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门框、柱与柱础。抬梁和穿斗式混合梁架结构。首进内有屏风仪门,二进内4根圆木柱,瓜柱抬梁承重。寺前原有大湖叫东湖,可通东江,两边建有北畹庵与如庵,大湖南岸建……[详细]
  尹煜故居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光明路,坐东北向西南,建于清末民初,原为三进三开间,首进在城市道路改造时拆除。现保留后两进,面宽8.3米,进深13.7米,砖瓦结构,红砂岩勒脚、门框,青砖墙体,硬山顶,彩色蚀花玻璃窗,趟拢门。尹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的地下工作,东江纵队领导王作尧等人曾在此楼召开秘密会议。尹煜儿子尹平儿和儿媳袁蕙也分别于1937年、1940年参加抗日游击队。故居对进行……[详细]
  黄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正社区学左街三巷17号。为清代祠堂建筑,民国十九年、2006年两次重修。坐北向南,三间两进两连廊结构,总面阔11.3米,总进深22米。青砖墙体,红砂岩塾台、勒角、门框、柱及柱础,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龙船形脊,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承重。该宗祠对了解东莞清代祠堂建筑及宗族关系有一定参考价值。……[详细]
  邓尔雅故居位于东莞市莞城区东正社区寺前街,坐北向南,始建年代不详。现保存二栋形制、大小一样的房屋,都为四开间,面宽14米,进深16米,麻石勒脚、门框,趟拢门,青砖墙体,硬山顶,人字山墙,船形屋脊。邓尔雅(1884-1954),广东东莞人,生于北京。雅幼承家学,治小学,早年攻篆刻、书法和文字训诂,并师何邹崖学印。1899年入广雅书院就读。 1905年偕妻及大儿邓小雅赴日学医,后改学美术,1910年回……[详细]
  坐落在汾溪河畔的万江大汾,曾与潢涌、麻涌、石碣等被誉为东莞的四大名乡之一。这座古村立村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至今有856年历史,民居与宗祠在排列组合上还基本是广府的疏式布局。何氏大宗祠是大汾村最大的宗祠,始建于1527年,如今这里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也是村史展览馆时代发展太快,很多古建来不及保护,如今的大汾村已经看不到连成片的古民居了,但走几步路,就能在现代建筑中间看到夹杂其间的古建……[详细]
  中坑王氏大宗祠位于东莞市石排镇中坑村。是石排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虽然历经五百多年,但这座古老的岭南建筑,并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呈老态龙钟之势,它们依然耸立在中坑后辈们的面前,在尘世的风雨中,将一番似水流年娓娓道来。明德堂王氏大宗祠也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精品。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又名中坑明德堂,始建于明代中晚期。自始建到今已有五百年历史。现存建筑是清代早期所遗留,但宗祠的基本布置和格局仍……[详细]
  彭屋彭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彭屋村,建于明嘉(1521-1566)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有四百余年历史,由彭屋村史上名人彭世潮(御赐进士官拜陕西道监察御史),及举人彭礼(官拜通山县都谕)合力筹款建成。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由于缺乏资金,建筑期历时十八载。宗祠座东北向西南……[详细]
  新基莫氏祠堂位于东莞市麻涌镇新基村的八宅坊,坐西向东,三进五开间硬山顶建筑,长120米,宽20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前院1600平方米,全用石栅栏围着。这么宏伟的宗祠可能是东莞最大的。相传莫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残存的墙壁画处,有“民国37年重修”几字。最近一次重建是2006年。 莫氏为麻涌一大族群,其先祖发祥于肇庆。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详细]
  陈益家族墓,明代,位于东莞市虎门镇金洲社区。陈益是虎门北栅社区陈氏居民的先祖,是位让陈氏子孙引以为豪的祖辈。因为陈益是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是中国第二次粮食革命的先锋,为缓解当时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明万历八年(1580年),陈益身着布衣肩搭包裹,乘友人的商船从虎门前往越南。到达后,越南的酋长接待他们时,在宴席中摆出了一道香甜软滑的“番薯”官肴,这引起陈益的兴趣——“要是能够引种回去,该可解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