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清远市旅游

清远市旅游景点

推荐1
南岗千年瑶寨
  南岗瑶寨位于连南县城20公里的南岗镇,它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瑶寨。寨中街道横直有序,民居古朴整齐,整个寨子的格局十分完美,因而有“大哥排”、“首领排”之称。寨旁的千顷梯田由山脚向山脊层层延伸,景象很动人。这里一向是摄影爱好者和画家们采风的胜地。南岗千年瑶寨位于连南县城西南,海拔803米,鼎盛时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被称誉为首领排。此寨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南岗千年瑶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保存最为完好的瑶族山寨,整个千年瑶寨占地面积129亩,景区占地面积250亩。现居住在山寨的瑶民主要有邓、唐、盘、房四个氏族。现古寨只剩下几十户,百多人居住了和保留了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走进古寨,仿佛进入历史的时光隧道,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让人感受到瑶族历史的悠久和传统文化的古典美...古寨外的石墙口,几棵古老的松柏树依偎着,仿佛是古寨的最后守护者,跨入石墙口,顿有仿如隔世的感觉。千百年前瑶家浓郁的风情画面一下子展现在眼前,风中仿佛都带着一丝扑朔迷离的神秘气息。古寨修建的房屋,别具特色,部分虽然年久失修,但庞大……[详细]
推荐2
燕喜山
  燕喜山座落在市区巾峰山脚下,山内古树苍苍郁郁,奇泉怪石众多,亭台楼阁遍布,摩崖石刻随处可见。从连州市区番禺路连州中学进入燕喜山,只见一座牌坊高6米,宽6.5米,青砖黄瓦,古色古香,横批有草书“燕喜”二字,上有一对联“吏部文章高北斗,连州水石冠南陬”。这是连州人引以为自豪的经典名句。正门外侧各有一耳门,耳门上有唐朝吏部韩愈草书“鸢飞”、“鹏搏”。跨过牌坊,回头一望,横梁上有“引人入胜”,也有一对联:“天泽涌泉流入与双清寻活水,巾峰垂地脉境缘一览小群山”。沿着古朴庄重的青石板路往北走数十米,便是铁城亭。亭虽不大,却很有纪念意义。1938年秋,日本侵略广州,国民党省政府迁往连州,省政府主席吴铁城在燕喜山向全省人民发出抗日号召,并题写“多难兴邦”,勉励民众,抗击日寇。次年,州民为纪念吴铁城这一盛举,兴建了铁城亭,并把“多难兴邦”石碑置于亭中。与铁城亭相望的是流杯亭,始建于北宋元祜六年,乡绅们利用天泽泉的溪流,在亭前的草坪上开凿了一条婉蜒曲折,形似酒杯的浅渠,泉水从浅渠中平缓流过,官吏文人围在池边,仿照晋人曲水流觞的式样,斗酒赋诗。在池的源头放下一个酒杯,有时也以桃花代替,任其随水漂流,杯子漂近……[详细]
推荐3
连南三排瑶寨
  三排瑶寨是一个集中反映排瑶族源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居住建筑、服饰特色、民间歌舞、体育娱乐等民族风情最为丰富、最为全面的旅游景区。从县城出发,驱车盘山而上,沿路绿树成荫、山景如画,不时还能见到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瑶胞在赶路。三排瑶寨建在一个高坡上,一排接一排的房屋依山势逐级而上。寨内有小礼堂,瑶胞会为到来的客人表演瑶族歌舞。寨中还有一个长达2米多的腰形长鼓,鼓声非常洪亮。瑶寨的对面是一个大山谷,谷中群峰突兀,尤如千军万马,面对山谷时有站在司令台上点兵阅将的感觉,所以这个景点的名称叫“万山朝王”。这里有可供游客参观的瑶族传统蒸酿酒坊,游客可品尝到浓香的瑶族米酒,有民间工艺品制作工场,有古朴别致的民居--吊脚楼,有凌空高挂、宛如蛛网纵横交错的瑶族“自来水管”--竹排水管,有古老的土法榨油场--榨油坊,有色彩斑斓的瑶族服饰,精巧的瑶族妇女刺绣等。地址: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类型:表演民俗村古镇古村游玩时间:建议1天电话:0763-8515138‎开放时间:9:00-18:00门票信息:门市价:50.0元……[详细]
推荐4
油岭民俗瑶寨(千户瑶寨)
  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千户瑶寨秀美的风光,浓郁的风情,拥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耍歌堂和瑶族长鼓舞,拥有一个国家级授予的民间歌王和一个省级授予的民间鼓王,令世人瞩目。踏入油岭,看舞听歌,风情万种入画来。1998年,油岭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油岭千户瑶寨,位于连南(广东西北部)县城之西南,座落于约800米高的半山坡上,吊脚楼依山而建,聚居着世界唯一的连南“八排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油岭瑶寨历史悠久,最多时有房屋近900幢,1000多户,5000多人,素有“千户瑶寨”之称。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律为青砖或木质结构。整座寨子横1300多米,纵900多米,是连南八排瑶风情中最丰富、最生动、历史文化保存最完整且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古老瑶寨,是摄影、绘画和观光旅游的好地方。油岭千户瑶寨始建于唐,扩建于宋,鼎盛于明清,最多时有房屋近900幢,占地近400亩,1000多户,7000多人,素有“千户瑶寨”之称,村落现占地225亩。历史上,油岭千年瑶寨曾居过过“陈、何、齐、李、龙、盘、沈、朱、邓、房、唐”等姓氏的瑶家,唐姓最晚进住油岭,后来不断移民迁出,瑶居和瑶民减少……[详细]
推荐5
马头石大屋村
  马头石大屋村(又称“九厅十八井”)位于清城区石角镇马头石大屋村,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相传钟姓太公子奇的儿子钟声亮暴富后,先后用了十八年的时间将宅院兴建起来。建筑坐北向南,广五路三进带后楼,青云巷相隔。前院左有门楼,前有池塘和地堂,存有旗杆夹二对,上阴刻“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乡试第九名钟得鳌”、“同治三年(1864)甲子科乡试第三十九名钟俊彪”。总面阔78.26米,总进深80.60米,建筑占地面积6181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大院从东面门楼进入,中路面阔五间三进,东西路各由三组三间两廊民居和两横屋(各10间)组成。后楼两层,每层一厅十八房,前有通道梯级,相传可跑马上落,所以又称“跑马楼”。大屋中为宗祠形制,余为民居,整座宅院结构采用中轴线对称分布,厅与庭院相互结合构成大型建筑群,为清远地区所少见,是一处历史较为悠久、密集式布局的古村落,类似粤东地区“百鸟朝凰”的布局形式,亦是清远地区古代民居中具有明显南方风格的一个实例。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醒狮、粤剧、粤曲、打醮、包粽子、艾糍、发髻等。……[详细]
推荐6
石泉古村落
  石泉村位于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政府联红村委会。清朝时期,村民为避匪祸,在石泉山上筑有山寨,因该村位于石泉山山寨的脚下,故称“寨脚”。全村面积约1.5平方千米,有340户,1427人。以汉族陈、梁、褟、李等姓氏为主。寨脚村背靠石泉山,村前是三江河。现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明清时期的门楼、民居、古井和三棵数百年的古榕、民国二十七年(1938)广东省国民政府机关迁来三江,驻扎在寨脚的办公旧址和时任省主席吴铁城“义愤难容”题刻。据资料记载,1983年至1985年,在石泉山上采集到的石器有石斧、有肩石锛、石镞、石凿、石磨轮、石环、砺石,陶器有豆、瓮、罐、碗、陶纺轮,印纹硬陶纹饰有回字纹、方格纹、夔纹、菱形纹、云雷纹等,当时经省专家初步判断,应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面积约30000平方米。遗址对研究连南古人类历史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明洪武年间(1368—1398),寨脚村属连县高良堡。清朝时期,寨脚村属连县高良上水堡。民国二十年(1931)至建国后的1951年9月,寨脚村属连县高良上乡。1951年9月,寨脚村属连县三江城和乡。1953年1月,三江城和乡及所辖的寨脚等村划归连南瑶族自治区。19……[详细]
推荐7
文心迳村
  文心迳村位于清新县浸潭镇大树墩村委会文心迳村,相传为南宋状元邹应龙后裔聚居地,村域面积0.21平方公里。村边山势连绵起伏,蜿蜒而上,在苍松翠柏中节节朝拥,好像一条民间传说中的蟠龙。半山腰上有一尊奇石,外形酷似一条蛟龙,罗山河似巨龙绕村而过。发源于大罗山的罗山河,气势磅礴,昂首向东,“龙尾”位置上并排矗立着将军庙和观音庙,后“龙爪”位置上并排矗立着罗山祖庙和冯陈公殿,前“龙爪”位置上并排矗立着社军庙和五佛祖庙,最令人称奇的是,在罗山河与龙须带河交汇处附近的“龙头”位置上,赫然矗立着一座龙头庙!庙门面向大罗山下的文心迳村,活像一条正欲腾云驾雾,飞向天际的巨龙,回首向大罗山和文心迳村道别。罗山河犹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由西往东飞奔而来,而文心迳村正好处在“蛟龙”的心脏位置。据当地邹氏老人介绍,该村曾有好几姓人家居住过,但都以家族衰败而迁徙。为什么邹氏族人能在这里根深叶茂呢?老人说是因为该村的山和水都酷似蟠龙,南宋状元应龙公的后人凭着祖先的神明“应龙而生”。据悉,文心迳村原名叫“麻心迳”,因为山上盛产黄麻而得名,建村历史已有千年,最早是瑶胞的居住地。现存建筑有清代的维炳邹公祠及民居。民居为悬山顶,……[详细]
推荐8
白米埔村
  白米埔村位于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委会,村域面积3.24平方公里。现存建筑有朱氏大宗祠、迎祥门门楼及民居。清乾隆年间,朱姓族人为祀奉先人而建朱氏大宗祠。宗祠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五进,总面阔13.33米,总进深56.3米,占地面积748.8平方米。宗祠前为地坪水塘,地坪现存有“乾隆甲寅恩科亚元升授广西抚标右营游府朱献彰立”旗杆夹石一通和立有“光绪甲辰恩科联捷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及第授职编修臣朱汝珍立”的旗杆夹石一对。建筑为硬山顶,灰塑博古脊,前四进为锅耳山墙。头门冬官第面阔三间,进深九架6.3米,前设双步廊,以柁墩、斗拱承托前廊梁架,梁架柁墩上雕瑞兽花卉博古,步架间有鳌鱼托脚,木虾公梁上雕刻精美的花卉,上施异形瑞兽斗拱隔架,檐下灰塑莲花锦纹图案;内置屏门,上悬红底金字“冬官第”木匾;次间设包台。第二进为敦伦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架7米,以瓜柱承托檩条,轩廊步架间有鳌鱼托脚,步梁、柁墩雕刻精美花鸟人物,石前檐柱和金柱。明间枋子、柁峰上雕刻瑞兽花鸟及卷云纹,七踩斗拱;梁上悬红底金字“敦伦堂”木匾。敦伦堂前带天井及两廊,廊脊新造。第三进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架7米,以瓜柱承托檩条;前带天井及两廊……[详细]
推荐9
下迳古村
  下迳村位于清新县浸潭镇六甲洞村委会下迳村,村域面积0.19平方公里。从村道走进下迳村,仿佛进入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村庄三面环山,聚气藏风。村后,一座突屹高矗的山峰,好似一部正在阅读的巨型天书,打开的书页恰到好处,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抵挡了冬天的寒潮。东面奇峰擎天,直插云霄,早晨托起一轮明月。西面山岭坡度平缓,长满郁郁葱葱的树木,遮挡着斜阳的酷热。惟有南面山坳,是一马平川,南风徐来,一派绿野仙踪。现存建筑有福清邹祖祠及民居。福清邹祖祠为凹门斗式门面,素面门枕石,木门框,门额悬挂“福清邹祖祠”木匾,墙上彩绘花鸟图案;内置屏门,屏门上 书“椿萱并茂”四字。民居为悬山顶,砖木结构,石砌巷道。民居前有地堂和半月形的风水塘,两对年代久远的旗杆夹石竖立在地堂中央,村民说,从前每逢年过节,村里便竖起族旗,舞动醒狮,隆重拜祭祖先。下迳村“英清古道”上,英清古道是历史上英商和清商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下迳村便自然成为商贩路途上休息歇脚的理想驿站。……[详细]
推荐10
丰阳古村
  丰阳古村建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丰阳全村姓吴,始祖吴敬元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年的征南元帅。南唐后主李煜派遣吴敬元大元帅统领一支大军向南进发,开辟抵抗宋军的根据地。可是不到一年时光,南唐即被宋军灭了。失去了国家的征南统帅吴敬元只好弃甲隐居于此,繁衍了今日的丰阳村吴氏。到北宋年间,其孙子吴世范却高中了朝廷的进士,官至太子中丞,河南御史,朝散大夫。丰阳古村现在还遗存着丰富的宋代人文景观和完好的明、清建筑。当地人用“一间古庙、两条古街、三间祠堂、四座门楼”来总结丰阳古村的建筑,包含了丰阳古村的全部内涵,体现了丰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间古庙”指的是丰溪古庙。丰溪古庙始建于北宋末年,为二进四合院式布局,是典型的抬梁式结构,古庙前有一棵可荫蔽数百人的千年古榕,古庙对面建有古戏台。“两条古街”指的两条均用鹅卵石铺砌的、贯穿古村的古道。两条古道长约一公里,分别呈南北和东西走向,两旁店铺林立,在民国时仍然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三间祠堂”分别是吴氏宗祠、学忠公祠、胜求公祠。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吴氏宗祠的镇门石狮,敲打任何部位,都能根据声音来辨别狮子的雌雄。“四座门楼”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其中南……[详细]


全部清远市景点>>>

全部清远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