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市北区旅游

海云庵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海云庵
海云庵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海云庵又称大士庵,坐落在四方区海云街1号。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清同治《即墨县志》记载:“海云庵在县西南九十里。”海云庵是崂山神清宫的下院,属地方性会首庙宇。

兴建海云庵,与当时青岛地区渔航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那时这一带只有东四方村、西四方村、小村庄和湖岛村,人们以下海捕鱼和耕种农田为生,建庙是为祈求神灵,保佑平安与丰收。

海云庵初建时北庙屋3间为正殿,称“大士庵”,供奉观世音菩萨铜像(当地民众称“老姆”);南庙屋2间,称“关帝庙”,供奉关羽、周仓、关平神像。自此,海雾像云一样经常飘落在庙屋上空和附近。人们根据“海为鱼天地,云是鹤故乡”的诗句,给这座庙起名为“海云庵”。海云庵建成后,香火兴旺,有众多的善男信女进庙烧香磕头,祈福求子。庙外海云街上,买卖逐渐兴隆,其盛况一直延续了数百年。

1923年,有王涨诚等人2次化缘集资,分别于1924年和1926年对海云庵进行了两次大修。在翻修过程中还将先后两次化缘中金额在1块银元以上者的姓名分别刻在两块石碑上,对立于正殿平台的两侧。一块石碑正面刻“缘福善庆”,背面刻“百世流芳”;另一块石碑正面刻“万善同归”,背面刻“永垂不朽”。石碑的正反两面共刻有722个民众姓名和7个工厂单位,化缘捐款共计1002块银元。

翻修后的海云庵,处处显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正殿正殿即中殿,修好之后形成左、中、右三殿并列的新庙宇。殿的正门上挂有“回头是岸”的新匾(后改为“南海云月”)。石柱上则刻有:

出南海驾祥云金身现化大发慈悲救苦难

盛水瓶杨柳枝甘露馥郁边洒法雨滋乾坤

东西四方村并各厂工人及商民等敬立

中华民国十五年岁次丙寅夏月吉旦

迎门主神像为观世音大士。观世音大士右侧站立一尊善财童子神像,左侧站立一尊身背宝剑的龙女神像。台下正前方东侧立着送子娘娘和送子爷爷的神像;西侧立有“施不全”和张仙神像。除此,正殿的梁上画有2对小龙、6对小狮;走马板上画有梅、兰、竹、菊;四周的墙壁上,则画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片断。

左殿该殿建好后,在殿的门柱顶上写有“苦海无边”(后改为“协天大帝”)横排四个大字。石柱上则刻有:

建庙尽敬诚四方群起报功念

登殿思盛德诸圣俱是降福神

东西四方村并各厂工人及商民善士敬立

中华民国十三年岁次甲子夏六月吉旦

左殿的修建,是将原拆除的南庙屋关帝庙迁移此处。殿的正中仍为主神像关羽,左为龙王,右为比干财神。台下站立左为关平、右为周仓两尊主神像。在殿的走马板上,画有梅、兰、竹、菊;同时,塑有一对双龙戏珠(两龙头中间吊着一个大红球,也正好在关羽主神像头顶上)。在四周的墙壁上,画有《三国演义》的故事片断。

“文革”中,在破坏东殿神像时,从关羽神像的腹中取出一幅用银片做成的五脏,用银丝链互相连着。还有一本3000字的《关圣帝君移山经》。

右殿增建此殿,殿中台上为道德天君(即老子),左为鲁班,相传是他发明了木工工具,被木工工匠尊为始祖。右为后稷。

该殿的门顶上,写有“普渡众生”(后改为“教民稼穑”)新匾,石柱上则刻有:

功德洽天下宜为天下报功德

神灵佑四方乃感四方敬神灵

东西四方村并各厂工人及商民善士敬立

中华民国十三年岁次甲子夏六月吉旦

该殿的梁上画有两条小龙和花纹,殿的走马板上画有梅、兰、竹、菊,四周墙壁上画有《封神演义》和《十殿阎君》的故事片段。

在对3个殿进行修建的同时,还分别修建了庙的围墙、山门、照壁、钟楼、鼓楼及道士伙房、寮房等设施。在山门正门上方有”海云庵”3个金黄色大字的匾。另外,在正殿前面还修建了一个平台,上面放有大圆香炉一个。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海云庵庙屋先后交由平安路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使用,“文革”中曾遭破坏。1982年12月31日,海云庵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并立了石碑。

为了保护古代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四方区的经济和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由市、区共同拨款及群众集资近百万元人民币,于1990年7月1日起至1992年底竣工,对海云庵的庙堂庙院等进行了修葺,重塑了各尊神像,基本恢复了1926年海云庵翻修后的原貌。同时,覆盖了杭州路河,建立了小吃街。

海云庵道士

海云庵建成后,一直由当地会首管理,所以庙中无道士。直到1926年海云庵翻修后,才由崂山蔚竹庵派道士来掌管,庙内道士也只有2~3人。

海云庵第一代道士于祥贺,崂山仰口人。第二代宋宗昕,潍县人。第三代王宗晓,益都人。第四代唐宗显,原名唐寺庵,淄博周村人。

1992年,海云庵修复后,于1994年9月海云庵神像开光。市道教协会到成都道教协会联系,从青城山请来杨明琼、董至广两名道姑,进海云庵掌管庙宇至今。近年来,海云庵由崂山太清宫负责派遣主持人,多为道士,少有尼姑。

银杏树

东殿前方10米处,有一棵大银杏树,是建庙后栽上的,现树身高20米,树冠径约20米,树干胸径近1.5米。1949年从大树根又生成小银杏树1棵。

大银杏树历经沧桑。曾多次遭雷击。1982年12月31日,银杏树被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园林部门列为古树名木加以保护。

海云庵庙会

海云庵庙会究竟始自何年无法考证。根据当地民众每年在正月十五日之后才开始劳动的习俗,在下地劳动和出诲捕鱼之前,为祈求丰年、保佑出海平安,都要进庙烧香磕头。又根据正月十六日为每年第一个大潮日,特定此日为海云庵庙会。庙会那天,东镇、东吴家村、西吴家村、小村庄、水清沟,湖岛村以及东、西四方村的民众,一路上打着锣鼓、放着鞭炮,赶来进香磕头,热闹非凡。

中国人素以“红”为大吉大利的象征。出海之前,吃一串大红糖球,认为是一年吉样如意的象征。所以,在庙会期间,尤以糖球为最多。1926年海云庵大翻修后,赶庙会的人有时多达上万人,成为当时青岛市区最大的传统庙会之一。由于买卖糖球成为海云庵庙会的主要特色,民众逐渐将海云庵庙会称为“海云庵糖球会”。

延伸阅读:

·第四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文具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