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镇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镇篇

茶峒古镇边城
  如果说酉水的舒缓宽阔荡漾了整个湘西的梦,那么环绕茶峒的白河则是边城一首永远宁静祥和的歌。位于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的茶峒镇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叶,就因为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而声名远扬。的确,与中国的其他地方相比,那个混乱年代里的茶峒人安宁自足的生活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他们依山靠水而居,用木船连通外面的世界,下运桐油、川盐和染色的五倍子,上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海味等。长途的贩运模式加集市贸易的经济结构,使这座占地仅两平方公里的小镇很自然地成为了近代湘西边界上的一颗明珠。其实,缅怀这一切的根源依然要归结于沈先生满怀深情的叙述,他告诉我们茶峒的社会历史是纯朴而有序的,茶峒人作为湘西人…[详细]
暖泉古镇
  暖泉镇位于河北蔚县境内西部,东经114026′,北纬39048′,向西3公里即是河北与山西的省界线。全镇16个行政村,166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42人,镇域面积57.3平方公里。镇区内8个行政村,10411人,居民区1.3平方公里。暖泉镇交通便利,东距蔚县城10.4公里,西距山西广灵县城15公里,北距下广线二级公路4公里。通讯便捷,现有固定电话用户2370户,移动通讯塔4座,信号覆盖率100%。文教卫生完善,现有中学1所,教师102人,学生860人;完全小学5所,教师133人,学生1406人;中心卫生院1处,门诊3处,卫生所17处,医疗卫生人员53人。现有乡镇企业263个,其中个体工商户…[详细]
井陉天长古镇
  天长镇位于井陉县西部,东距河北省会石家庄市45公里,西距山西省会太原市135公里,北距革命圣地西柏坡60公里,南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岩山38公里。该处为太行八陉之一,是石家庄市进入太原市的必经之地,素有“晋冀交通咽喉”之称。这里交通方便,有石太高速公路、国道307公路、省道平涉公路从镇区通过。天长镇为河北省重点镇,现辖49个行政村,镇域总面积101.1平方公里。总人口41247人,其中,镇区有常住人口11158人,外来务工、经商和求学的暂住人口5510人。镇域现有耕地40800亩。2008年全镇国民经济总产值4421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4元。2008年全镇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天长镇…[详细]
东沙古镇
  东沙古镇东沙位于著名渔场岱衢洋沿岸,岱山岛的西北角,是一座百年古镇,是舟山群岛著名的渔港。自清至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岱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沙三面环山,一面濒海,原自西向东有一个半圆形海湾,镇区就坐落在这海湾东角的沙滩上,古称“东沙角”,镇名因此而得。东沙海岸边原有一座“海天一览亭”,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亭有一联“停桡欲访徐方士,隔水相招梅子真”。亭中原有一碑,镌刻着徐福来蓬莱仙岛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事迹。这一亭子虽已被毁,但在原址上树有一块遗址碑,足以见证东沙镇那深厚的历史底蕴。东沙建置可追溯到唐朝。五代时阿育王曾铸铁塔一千尊,藏于各地,吴越钱忠懿王派人送两尊铁塔藏于东沙山渚头的普…[详细]
晋城古镇
  晋城古镇晋城古镇位于滇池东南岸的晋宁县晋城镇,三面环山,一面是滨湖丘陵平原。丘陵平原上,阡陌纵横,田畴交错,古镇西约五公里处,便是名闻遐迩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山。石寨山是一代滇王或几代滇王及其家族、臣仆的墓地,如今的晋宁县晋城镇一带是古滇国都邑,是滇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所在。顺着史籍的开篇向下翻页,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历朝历代,两汉时,晋城名滇池县曾先后作过益州郡、晋宁郡、宁州郡、建宁郡的治所。(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为爨部地、阳城堡部)。难怪近代袁嘉谷在其《滇绎》中说:“都会者,政治之中枢也。云南中枢自战国至唐在晋宁”,也就是现在的晋城。晋城在隋文帝时作为宁州郡治所,曾由刺史梁毗“拓州城七里…[详细]
艾叶古镇旅游景区
  艾叶古镇旅游景区位于南国灯城、恐龙之乡——自贡上风上水西城贡井区旭水河畔的艾叶镇艾叶古街六,距贡井城区2公里、自贡市区10公里,紧邻国道S305,连接成渝、成自泸、乐隆等高速车程均在30分钟内。艾叶古镇因盐而名,因滩而盛,是自贡井盐发端,是自贡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井古城重要区域,也是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构成区,素有盐运第一滩、“八里秦淮”发端处的美誉。艾叶古镇所在的艾叶镇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百镇建设旅游类试点镇,核心区李家桥社区和竹林村为中国传统村落。镇域范围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2处),有文物保护点18处,另有29处遗迹(址)。中华老字号、自贡小三绝之…[详细]
马头古镇
  马头历史悠久,相传唐代已初具规模。由于地处沂河岸畔,清代以前水陆交通方便,商船停泊,车马宿住,故名码头,后人为书写方便,简化为马头。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为郯城县大东安乡。雍正二年(1724年)属郯城县西乡。民国初年属郯城县二区,并曾称马头镇。1948年划为郯城县第十一区。1954年,改建马头镇。1958年撤区并乡,改称马头乡,同年秋建立马头人民公社。1962年改称马头区。1971年夏称马头公社。1984年政社分开,因驻地马头,故名马头镇。马头是一个千年古镇,位于郯城县境西部、沂河南岸,名胜古迹众多,素有“古镇”之称。古镇始兴于唐,盛于明清,她傍依沂川,舟楫入运,上至京卫,下抵苏杭,素为…[详细]
平阳古镇
  平阳古镇风景区是国家AA级风景区。平阳镇有汉、朝鲜、蒙古、满、回等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古镇的百年历史传承了各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灿烂文化,歌舞、秧歌、戏曲、民谣、剪纸、绘画、文学创作等文体活动异常活跃;特别是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民族生活风情浓郁,是镇内弥足珍贵的人文资源。文化资源遗存主要有八角楼、延慧宫、金城古代遗址等;历史资源主要有日军侵化机场,小鹿-事要塞、烈士纪念碑等。…[详细]
广安肖溪古镇
  广安肖溪古镇简介 肖溪镇原名肖家场。据《广安州新志》载,古谓龙凤州。传说有龙凤飞翔而得名。当年“湖广填四川”时,有肖姓移民在此建房落户,设店经商。因这里系渠江水运码头,又是渠县通往广安的必经之道,过往行人,贩夫商贾多在此憩息,故生意兴隆,店铺逐渐增多,街就自然延长,至清末时,形成了一条长三百余米的石板路。后因战火纷飞,土匪肆虐,原街房大部分被毁。民国十年,当地绅士林功亭、杨乾山率先在废墟上重建街房,经二十余年,形成规模。新建街面较过去宽一倍以上,全部是青石板铺成。所有街房都沿街面各伸出檐廊4―5米,檐廊下地面比街心露天地面高出0.6至1米,赶场交易全部在檐廊下进行。晴天不被太阳晒,雨天不被…[详细]
崇仁古镇(崇仁千年古镇)
  崇仁,是一座美丽幽静的江南古镇。它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经历千年但风貌依旧!古建筑连片成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群内庙宇、祠堂、古戏台、名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一应俱全。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门就有一百余座,台门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地址:绍兴市嵊州市崇仁镇类型:古镇古村游玩时间:建议4-6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详细]
鲁史古镇
  鲁史古镇鲁史镇在县城东北部,澜沧江、黑惠江之中间,历史上素有“夹江”之称。历史上鲁史乃是凤庆通往巍山、下关、昆明直至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驿站。凤庆县城和鲁史镇都坐落在茶马古道向东南亚延伸的要冲上,是蜚声中外的“茶叶之乡”。鲁史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宽,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现在鲁史镇的金鸡村尚遗留有百珠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生长着三千多株野生茶树。明清以来,鲁史人就以茶为生。其中骆英才是鲁史第一个人工种茶的人。并开设“俊昌号”茶庄,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还有出自段逸甫茶园的“凤山春尖”,是民国时期云南茶叶的极品之一。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俊昌号”和“凤山…[详细]
石塘古镇
  石塘镇是一座千年古镇,历史上是闽赣交通要道和货物集散地,是古代江南五大手工业基地之一,(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二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和铅山的造纸业)。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一书中所指的铅山造纸业也就是在石塘镇。石塘镇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之称,2003年7月,石塘镇被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铅山县东南40公里的半山区。相传五代前(907-960)村北有方塘十口,后来根据“十塘”的谐音,故名石塘。整个石塘镇有8个行政村,1个街管区,53个自然村,计有3900户,15000人,其中集镇人口5500人,总面积为5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在铅山,石塘是仅次于河口的…[详细]
迤萨古镇
  在哀牢山中,红河南岸的一座山梁上,屹立着一个在上个世纪初便以繁华闻名于世,被人们誉为江外小香港的古镇——迤萨,迤萨镇是红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云南三大侨乡之一,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州府蒙自150公里。“迤萨”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仆拉”语,意为:干旱缺水的地方,县城内现还完整保留古民居建筑近百幢。早在清末,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迤萨人,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前赴后继,披荆斩棘,历时百年艰辛,打通了11条通往东南亚邻国的跨国商道“马帮之路”,开创了滇南边境贸易的新纪元。在这里,勤劳、智慧的人们打通了滇南第一条通往东南亚的马帮之路;在这里,走出了滇南旅居国外的第一代华侨,并创造了独特的集中、西建…[详细]
柯桥古镇
  是绍兴县的第一大镇,也是浙江屈指可数的著名水乡集镇之一,因其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素有“金柯桥”之美称;又以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成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旅游乡镇”。明张元忭《三江考》上说:“今山阴三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柯水流经镇内街河,镇得名于桥,桥又得名于水,70年代曾在镇内独山村出土石斧一件,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越绝书》上又有越王句践在独山“自治以为家”,后“徙琅琊,冢不成”的记载。东汉时,蔡邑在此创制名闻天下的“柯亭笛”,故柯桥又名“笛里”。历经唐宋,至明“开市”,成为繁华集市。清乾隆南巡时曾慕名来柯桥揽胜,在镇东柯亭旁的放生庵内立有…[详细]
恬庄古镇(恬庄古街)
  恬庄古镇位于凤凰镇河阳山东一公里,旧时人文商业发达,街道河塘纵横、寺堂观祠众多,在江南水乡小镇中独具特色。相传唐宋兴盛之极的河阳古镇宋末元初突遭兵戮,数千间房屋毁于战火。河阳山东麓约二公里外有一条小溪奚浦塘弯弯曲曲流过,小溪两岸被幸存的镇民看中,举族迁徒定居,于是有了恬庄古镇。清代乾隆中期,古镇进入了鼎盛时期。恬庄古镇人文荟萃,状元、榜眼、进士、举人等数不胜数,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清代顺治年间状元孙承恩、咸丰年间榜眼杨泗孙、嘉庆年间进士杨希铨、道光年间举人杨沂孙,清代名士杨元丰以及他皆功成名就的四个儿子等等。乾隆帝师蒋廷锡等许多名载史册的名人雅士亦给恬庄留下了丰厚的财富。现留存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双江古镇
  双江古镇景区距离潼南城区8公里。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北枕银龙山、南屏金龙坡、东临滔滔涪江,猴溪河绕山转,恰似玉带缠腰,溪水和山峦对古镇形成了两个层次的环抱,极具山水特色,素有“小重庆”之称,小街窄巷,灰砖青瓦,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翠竹丛丛,古榕荫翳,浓浓地透出沁人的古色、古香、古韵,流淌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双江古韵”八大景观被誉为“重庆小十景”之一。双江古镇经过400多年的发展与传承,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古镇文化,被评为重庆市十大历史名镇、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是共和国百名英烈杨闇公、第四任国家主席-的出生地。这里历史…[详细]
碾子娅古镇
  镇巴县碾子娅古镇位于镇巴县东北角,距县城115公里。东邻汉阴县双坪乡,西接巴庙镇,南依紫阳县燎原乡,北靠西乡县两河口镇。在未通公路前,水运业发达,上溯达巴蜀、下行至汉中、安康等陕南重镇。因此,一时间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十分繁荣,素有“小汉口”之美誉。古镇依山起势,临水赋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面积虽不大,只有一条一里多长拾阶而上的青石板老街贯穿古镇南北,但蜿蜒曲折的石街两边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的清瓦屋面、木质穿斗式三、四开间商铺及青砖会馆,深藏大巴山青山绿水间,极少受到世俗的侵扰,虽然伴随着新镇的异地选址重建和现代交通业的发展,传统水运业的凋零,古镇已显得十分衰败,虽然如此,但…[详细]
大昌古镇
  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古镇地处长江以北,大宁河中游、小三峡风景区。从巫溪县城出发,坐船沿大宁河下行两个多小时,新小三峡旅游的终点,依山傍水、绿荫掩映、青墙黛瓦的地方就是大昌古城。大昌古镇古城藏在巫山山脉的一个平坝里,1700多年前,大昌的先民在此筑城,大宁河、洋溪河在平坝汇合,冲积了数千亩肥田沃土,盛产稻粮;滔滔的大宁河下连长江,上通陕西镇平、湖北竹溪,在水路交通一统天下、诸侯割据争雄的时代,大昌堪称“咽喉”要地。下了渡船,登上青石阶,迎面就是南门。一棵古老的黄桷树生长在南门城墙里,躯干从石缝中冒出来,根虬暴露在外,盘旋着、扭曲着。踏着古镇街道中央的青石板路,在狭窄的街上行走,脚下发出清晰的脚步声,…[详细]
双古镇
  双古坟,现叫双古镇,位于荣县西北28公里处。原为荣县上成都挑夫歇脚的幺店子,清乾隆年间逐步发展成集市。双古镇依山傍水,街成丁字形,因修街时从街心挖出两块宋墓石碑,故名双古坟。双古镇境内,山多、水多、洞多、寨堡多、古老的传说多,是游山玩水的理想胜地。镇东,万锋狂舞,叠嶂重峦,狮子山和老林口山巍峨壮丽,青翠欲滴,逶迤腾浪,状似屏风。狮子山前高后低,酷似两头俯卧的狮子。面向高石梯的象鼻前面,有一个小小的山丘,丘顶浑圆,活脱脱似和尚脑壳。狮子山山脚两侧,怪石天成,活像狮子半曲的前腿。当地百姓说:这是笑和尚领着两头狮子,向大象顶礼膜拜,故名“双狮拜象”,是踏破铁鞋难觅的天生奇观,令人叹为观止。镇南,是牛…[详细]
孝泉古镇
  孝泉古镇座落在九寨沟旅游环线德茂公路沿线,距省会成都79公里,距德阴市区21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2.5平万公里,总人口4.2万人,辖2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场镇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场镇常住人口1.8万余人,是四川省首批百镇试点镇和51家重点镇之一,是德阳市重要的回民聚居地和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回汉两族和睦相处。古镇孝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东汉大孝子姜诗的故里,汉代叫汛乡,后因“一门三孝”、“孝感天下、清泉满地”而得名,1996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著名典籍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左平御览》、《华阳国志》等记载了东汉末年古代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