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壁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壁画篇

白沙壁画
  历史上白沙村是木氏土司家族的发祥地,也是纳西族进入丽江坝子最早的定居点。明初纳西族人才由白沙村迁移到大研镇。介绍:白沙村曾是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存的55幅白沙壁画就保存在这里,白沙壁画因吸收了汉族绘画中精细、洗练的笔法,融会了藏传佛教绘画中流畅绚丽的风格,又不乏纳西族性格中的粗犷,所以成为了壁画艺术中的珍品。白沙壁画多创作完成于明、清两朝,多为宗教体裁,分别存于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大觉宫。琉璃殿、大宝积宫又为全国重点文物。交通:从丽江县城乘6路公交车,至白沙路口下车。地址: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乡白沙古镇内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官方网站:http://www.bais…[详细]
东巴壁画廊
  东巴壁画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水寨东巴壁画廊,用东巴画的手法,形象、全景地展现纳西民族的思想和智慧,诸如世界观、理想、信念、生产、生活等。第一篇(南墙)这幅东巴壁画表现纳西族的世界观。纳西人认为,善与恶,正与邪都是同时产生,它们同时消亡。这样的思想接近唯物主义观点。纳西族人敢于面对充满矛盾的世界,他们勤劳、勇敢、善恶分明。纳西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相传,世纪之前,天上传来一股美妙的声音,地上冒出一股吉祥之气,它们相互结合,变成一只白蛋和一只黑蛋。经过千万年大地的孕育,白蛋孵化出人类的祖先,黑蛋孵化出鬼怪的祖先,世界就这样产生了。人类在与-的抗争中壮大,修造了居那若罗神山,做顶天柱,防…[详细]
花山岩画(花山壁画)
  岩画刻画在上述诸县境内的左江、明江两岸的花山、珠山、高山、龙峡等地临江的石灰岩峭壁上,共保留有六十幅古代壮族人民的艺术杰作,绘有人像1770余个。因为宁明县的花山壁画发现得最早,图像最多,画幅最大,故统称为“花山岩画”。花山位于宁明县驮龙镇的左江岸边,在它临江的那面高260米的山崖上画满了各种呈土红色的图画。据考证,绘画年代在东汉以前,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在这组规模宏大的图画中,人物形象虽然线条粗犷却又栩栩如生,有佩刀剑的,有戴桂冠的,是头人或指挥者,周围都有一群“小人物”朝着他,组成了一幅幅情境各异的画面。这些画的象征意义现在已无从得知,古代的人们是怎么在这绝壁上作画的,现在也已…[详细]
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
  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位于平乡县治西南约15公里,西郭桥村北偏东约200米处。两墓皆遭破坏,为坐北朝南向,墓道在南。M1为仿木结构圆形单室砖室墓,由墓道、门楼、甬道、墓室4部分组成。墓室最大内径3.2—3.5、残存深2.54米。墓底为高0.38米的“凹”字形棺床。墓壁共分3层,墙基周壁砌17个壶门;墓壁下层砌砖倚柱14颗、假门5座、灯檠1个、椅子2把,柱头枋上砌柱头铺作14朵,补间铺作10朵;上层砌大铺作6朵。M2位于M1的东南侧1.4米,为仿木结构的八角形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等组成。墓道平面为长方形,底部南部为台阶,北部为平底。甬道为单单券拱券形顶。墓门正面在甬道翼墙上层上内缩…[详细]
沙岭墓群
  沙岭壁画墓群(第五批省保)时代:北魏地址:大同市城区水泊寺乡沙岭村东北1千米处沙岭壁画墓群已发掘的壁画墓坐东朝西,为长斜坡墓道砖构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现存墓葬总长8.5米,宽3.4米,其中墓道长3米。出土文物27件。木质葬具残破严重,未见人骨架。拼对墓葬中残存的漆片,上有彩色绘画和文字铭记。壁画布满了墓室四壁和甬道的顶、侧部,保存面积达24平方米。其表现手法是用红线起稿大体定位,再以黑线勾画整体轮廓后定稿,然后进行涂色。壁画主要有红、蓝、黑、三种色彩。内容主要有车马出行图、男女主人端坐图、宴饮图、武士图和伏羲女娲神话图以及造型各异的神兽图,使用的是分层和独立两种图象配置法,线…[详细]
新城魏晋壁画墓
  魏晋砖壁画墓位于嘉峪关市区东约18公里的新城镇,在近13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古墓葬一千余座,素有“地下画廊”之称。1972年~1979年期间,先后发掘了18座墓葬,其中9座为画像砖墓,9座为素砖墓。其中五号墓于1973年5月整体搬迁到甘肃省博物馆。目前正式对外开放2座。新城墓葬建筑形制独特,墓葬由墓道、墓门、门楼、前室、中室、后室、甬道、耳室、壁龛等组成。建筑用砖分为印纹方形砖、长方形砖、雕刻砖、画像砖等。墓门用条形砖叠砌为拱券形,券顶以上采用条形砖叠造门楼,门楼墙面嵌砌有斗拱、人物、兽首等造型的雕刻砖,墓顶多为盝顶式和拱券式。墓葬共出土760余副砖画,形式多为一砖一画、半砖一画或…[详细]
所药村壁画墓
  所药村壁画墓位于望都县所药村东,京广铁路西侧。所药村壁画墓为东汉砖室墓。经发掘证实,是东汉浮阳侯孙程之墓。孙程,字稚乡,东汉宦官,涿郡新城人,安帝时为中黄门,给事长乐宫。安帝死后,他与王康等18人谋立济阴王。济阴王即位,封孙程浮阳侯,食邑万户,旋拜骑都尉,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拜奉车都尉,是年卒,帝追车骑将军印绶。此壁画墓为多室砖券壁画墓,座北朝南,由墓道、墓门、前室及北壁小龛等部分构成。墓道至后室及北壁小龛通长20.35米,中室及东西两侧室通宽14.74米。室与室相通处有短小的过道,室顶及壁画均抹有1厘米厚的白灰,各室均用方砖铺地二层,中部稍高。墓室的券全是多弧线连起的尖券,体现出我国古代…[详细]
洛龙区壁画墓
  洛龙区壁画墓位于洛阳市洛龙新区关林路与金城寨街西南,隋唐洛阳城遗址的定鼎门门址西南。2012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龙盛小学基本建设时发掘清理一座五代壁画墓,编号为C7M5722。该墓葬为长方形台阶式墓道砖券墓葬,方向180°。整个墓葬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为砖雕仿木结构,墓室壁上有砖雕的门、窗、桌子、椅子、灯擎、柜子、衣架。在砖雕以外的墓室及甬道壁上均为白灰抹壁。该墓葬壁画及砖雕结构被倚柱分成九幅画面。墓室内壁总共有四幅,用彩色线条在白灰壁上作画,色彩鲜明,分布于甬道东壁、西壁、墓室与甬道相接处的东西墓室壁上。该墓葬被盗扰严重,出土随葬品极少。共计出土遗物39件,包括有铜镜、…[详细]
逯家庄壁画墓
  1971年,在安平县逯家庄发掘了一座东汉多室墓。在后室顶部有白粉书写的“憔熹平五年(176年)”隶书题记,为该墓的确切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中室及其南耳室和前室南耳室内,均发现彩绘壁画,室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中室四壁绘的室墓主人“出行图”,上下共四层,每层均有大量车、骑及伍佰(武官)、辟车(文官)之类的导从,和一辆主车。最下一层主车的乘者室墓主人,后面室墓主人的妻子。中室南耳室墓门旁绘守门卒;南壁绘墓主人坐在帐中,帐后有二侍女拿着香熏,帐左侧有二近侍;东壁绘二吏持芴,躬身而立;北壁绘一建筑图,房屋栉比,层层进深,后部有座高耸的望楼,其上有伺风鸟、测风旗和报警鼓。前室南耳室会有守门卒、侍卫及一…[详细]
辽阳壁画墓群
  辽阳汉壁画墓群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北部的棒台子、三道壕、北园一带。墓群于二十世纪初发现,是东汉末年和汉魏之际的石室壁画墓,墓主都是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政权的显贵。五十年代,辽宁省博物馆等单位组织对墓群进行发掘,清理了几座墓葬。墓全部以石板构筑而成。大型墓由前室、后室、回廊、左右耳室和数目不等的回廊中的小室组成,全墓的平面略呈方形,长宽大都在7米左右。小型墓由前、后室和左、右耳室组成,长宽一般在4~5米左右。各墓的随葬品早年已被盗掘一空。墓内的壁画直接绘于墓室的石壁上,内容以表现墓主经历和生活的题材为主,分布的情况和规律是:墓门的两侧是门卒和门犬;前室多绘场面巨大的百戏和乐舞;后室和回廊绘有墓主的车…[详细]
古墓壁画
  介绍: 古墓壁画均藏于集安的洞沟古墓群中,是土墓代替了石墓后,绘于墓室土壁上的精美壁画,是研究公元5世纪至6世纪,高句丽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公元4世纪晚期的墓室壁画,也就是墓室的早期壁画内容主要以描绘社会风俗习惯为主,较有名的有反映力士角抵场面的角抵墓画及绘有巨幅舞蹈画面的舞蹈墓画。这一时期的墓画多是创作在石灰涂抹的土壁之上,整幅画面清晰优美,内容丰富,如有筵宴、狩猎、欢娱、战争等诸多的场面,除此之外,还有珍禽异兽、花卉、星象、神仙等画面。  到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壁画的内容就演变成以鬼神为主,较具代表性的有五盔坟五号墓。此墓是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构成的地下墓。墓室长4.37米,…[详细]
霍承嗣墓壁画
  原葬于距昭通市约10公里的后海子中寨,1963年进行清理发掘,1965年迁入市区昭通中学内。墓室呈正方形,由长方形砂石叠砌而成,边长3米,高2.20米。墓中文物早年被盗,室内四壁绘满题材丰富的壁画,画为彩绘,颜色为朱、赭、黄、黑等色,画风古朴,出自民间画匠之手。其中有墓主人、侍从、家丁、部曲、中闾候、金童、玉女等人物形象。墓室北壁即后壁是画面的重要部分,下层正中绘墓主人霍承嗣像,高48厘米。像左上方有题记8行,记载霍承嗣官居持节都督江南交、宁二州诸军事,建宁、越、兴古三郡太守,南夷校尉,交、宁二州刺史,进封成都县侯。霍家是“南中大姓”之一,墓主人是霍峻、霍戈的后裔。墓建于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详细]
原武温穆王壁画墓
  原武温穆王壁画墓位于荥阳市豫龙镇瓦屋孙村东南,是一座砖结构墓。墓主人是明太祖的八世孙朱朝埨和夫人张太妃。1953年被雨水冲出,河南省博物院组织进行发掘。墓室距地表7米,坐北朝南,青砖砌成,墓门正面建有仿木结构门楼,门高2.18米,宽1.30米,有石门两扇,可自由开启。墓室长6.30米,宽3米,高3米,平面呈长方型,顶为圆券。墓室北壁有一盗洞。靠近墓室后壁处有停棺的石棺床,供桌棺床周边均刻有连续缠枝纹花卉图案。墓室后壁中央绘有释迦牟尼佛像,两旁绘有护法灵禽、麒麟、大象,东西两壁绘有帝王和王妃画像及其亲人、侍者以及亭台楼阁和各种乐器等,墓顶绘日月星象。壁画构图和谐,色彩鲜明,代表了明代绘画的极高水…[详细]
永嘉荆州、绿幛太阴宫壁画
  永嘉荆州、绿幛太阴宫壁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荆州壁画位于永嘉大箬岩镇、上塘镇,壁画创作于清光绪四年(1879年),绘于荆州太阴宫山门板壁和西北、东南侧山墙板壁上,共20幅,总面积80.32M2。绿嶂壁画创作于清道光七年(1828年)及清光绪二十八(1903年)、三十年(1905年),绘于绿嶂太阴宫两厢及后宫东西侧山墙板壁上,共21幅,总面积65.76M2。两者主要内容大致类同,均为三国、水浒、白蛇传、陈十四娘等历史故事及花鸟、百美图等。“文革”期间当地村民用石灰水覆盖,得以保存,后经重新剥剔清洗,画面基本清晰,局部稍有损毁,总体保存尚好。这两处壁画为民间传…[详细]
东晋壁画墓
  东晋壁画墓,是一九七七年七月在酒泉县城西北的丁家闸发掘的,是甘肃河西走廊东晋壁画墓的第一次发现。  壁画墓距地表深十二米,封土残高二米,前有长三十三米,宽一点四二米的斜坡墓道通向墓室。墓室全用平砖垒砌,分前后两室。前室四壁及顶部布满彩色画面,后室只在后壁施画。壁画保存基本完好。用色有朱砂、猪石、石绿、石黄、白、灰等。壁画内容前室分天景、人间、地下三部分。天景有日、月、龙、羽人、东王公、西王母、三足鸟、九尾狐、天马、白鹿、庆云、山峦和服兽图;人间有墓主人燕居行乐图、坞壁、农耕、扬场、畜牧、采桑、花圃、园林、家禽以及椎牛、宰猪、应厨等场面;地下部分绘有房屋和象征承载大地的神龟,后室绘有直、盒、扇子…[详细]
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
  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位于麦若扎拉石窟寺,在马尔康白湾乡甲扎尔甲山南坡山腰,距河床垂直距离高约300米处一天然洞穴内,该石窟相传为唐代藏传佛教“七觉士”之一、藏族著名译师麦若扎拉修行的地方,被当地群众称为“麦若扎拉洞”。石窟寺座北向南,外大内小,深23.59米,高7.88米,最宽处3.29米。洞内人工砌筑石墙将其分隔为前、中、后三室。中及后室在涂抹黄泥的东壁用矿物颜料彩绘大量壁画(中室及后室只有东壁绘画),画面长18.3米,最高处达5米,总面积约70平方米,内容以各式佛像为主。外间泥塑大小佛塔两座,其中大塔高3.2米,长1.85米,宽1.76米,塔座、塔身均彩绘各式菩萨像和-神。除此外,洞口外的西…[详细]
太平军攻城图壁画
  太平军攻城图壁画位于安徽省绩溪县旺川。位于安徽省绩溪县旺川太平天国壁画的一个支祠内,这座名“九思堂”的曹氏支祠内曹立恒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据有关资料分析,“九思堂”竣工不久,就成为太平天国将士的宿营地。“九思堂”内的壁画就是当时太平天国将士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写照。这组壁画,其中主要的是“攻城图”据有关专家的考证和有关资料表明,“攻城图”是太平天国将士攻克旌德的真实记录。是太平军战士宿营九思堂时的真实笔迹。除攻城图外,其他几壁绘画,也从不同侧面讴歌了太平天国这场伟大的农民战争,高高擎起、迎风飘扬的旗帜,声势浩大,威震天下的炮队等,无不强烈地再现出革命战争的正义和战斗力。旺川太平天国壁画,发现于1…[详细]
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和林格尔汉墓位于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的一座土山上。墓分前、中、后三主室和三耳室,全长约20米。墓壁、墓顶及甬道两侧有壁画50多幅,榜题250多顶。这是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所见榜题最多的汉代壁画。这些壁画形象地反映出东汉时期我国北方多民族居住地区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生活面貌。从壁画内容及榜题得知,墓主为东汉王朝派到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最高---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壁画内容有反映死者的仕途经历,以及升迁各任时的车马出行图;有死者历任官职所在城市和府舍的官府图;有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饮宴、舞乐、百戏等描绘;有反映东汉时社会生产活动的场面,如农耕、庄园、牧马、放牛等图;有当时社…[详细]
英王府及壁画
  太平天国英王府及太平天国英王府壁画是清清乾嘉年间文物。太平天国英王府及太平天国英王府壁画位于安庆市市区。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王府,系利用清官宦任塾第宅加经修葺和改造而成,原屋始建于清乾嘉年间,坐北朝南,占地约4275平方米,府屋分3组,以正中一组为中心,筑正殿并附后殿,两侧多筑偏殿,进深均为四进,并围以住宅、更楼、花园等,构成一完整府屋建筑群。东大殿尚存4幅太平天国壁画(狮凤梧桐、瓜瓞(音dié)绵绵、战马奔腾和暗八仙)。还发现带有龙凤图案的滴水瓦、旗鼓石、上马石等。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王府大门并不是特别豪华考究。现大门左侧还有一块巨大汉白玉抱鼓石,方能显示出该院主人与众不同…[详细]
东沟壁画墓
  东沟壁画墓位于赤城县东栅子乡东沟村,该墓为沟纹砖砌筑的穹隆顶圆形单室墓,由墓室和墓道两部分组成。平面直径约4.5米,占地面积14.8平方米,高4.8米,墓室墓道占地面积大约200平方米。墓道向南,墓室周围是壁画,墓壁上端与顶端之间凸出一道12厘米宽的圆圈。墓顶画有白色园点,象征星座图。墓壁周围均匀分布砖柱6根,上承托五辅斗拱。正面雕绘假门3个,中间大两侧小。东西对称雕绘直棂窗。南面为墓道,高1.9米,宽1.25米,两侧绘契丹人侍从像,壁画以花鸟为主。该墓墓室较大,斗拱复杂,雕绘结合,建筑精细。根据墓结构和出土器物分析,该墓为辽代早期墓葬。 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