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凤山、周崎山故居
  道县周凤山周岐山(清代著名将领、亲兄弟)故居地址:道县祥霖铺镇时代:清…[详细]
湘桂古道永州段
  湘桂古道(永州段)湘桂古道,又称潇贺古道。溯潇水下贺江,由道州经江华入广西富川到贺州,或经江永入广西富川至贺州,是沿袭了几千年的沟通萌渚岭南北的交通要道。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萌渚岭湖南与广东、广西之间,自古为阻隔五岭南北的天然屏障。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3),在郴道的基础上朝廷扩修,成为南下广州的水陆联用的“新道”。自秦汉至清末乃至民国初的两千多年里,这条湘桂古道对促进我国的南北统一,加强各族人民的融合,促进江南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直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湘桂铁路和京广铁路修成后,湘桂古道的功能开始衰退。自20世纪50年代在潇水修建了双牌水库和涔天河水库及公路的日…[详细]
蓝山万年桥
  万年桥位于蓝山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舜水河上,始建死去活来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全部采用大块青石砌成,建立在峡谷祼露的两块巨大岩石上,单拱,跨度17米,高达14米。其跨度和高度在湘南罕见。清乾隆五十三年,县吏梁群长等人为方便往返湘粤民众,发起募捐,雇匠凿石,用工万余,耗银千两,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改建成石拱桥。道光六年(1826),县人彭与龄父子及陈太虚等人在桥面加砌石台桥栏,万年桥方告竣工。立碑桥西,镌文“万寿无疆”,故俗称“万年桥”。万年桥附设设施“积寿亭”位于右桥西岸,横截山腰盐道,亭内置有整石凿成的巨型茶缸,可盛凉茶七担,…[详细]
虎溪村古建筑群
  千年古村——蓝屏虎溪村位于县境西北与宁远县交界之地,紧靠“一圩跨两县”的宁蓝古圩场。因村后石山如虎形。村落溪水潺流不绝,故村以“虎溪”为名,唐宋年间始有谢姓人居住,明末清初黄姓人迁居于此,至今已历千年,全村约900人,绝大多数为黄姓。该村山青、水秀、石奇、洞幽,其古建筑群以“黄氏宗祠”为中心,向左右及祠后依次修建,石板作路,卵石修坪,或单门独院,或依墙而建,门头题字,左右对联,檐下彩画栩栩如生,鲜艳如初,更兼巧夺天工的飞檐翅角、门窗雕花、木狮雕绘等等,显示出浓郁的古代湘南居民建筑特色。…[详细]
唐家古井
  新田县枧头镇,有一个古村唐家村,建村历史已超过500年,有村志记载,唐姓人是从永州迁来。唐家村,一个现代建筑与古村交织的村落.村前一方池塘,清澈如旧,池塘边的石墙,依然那么黝黑光滑,池塘下面就是一口古井,造型独特。四眼古井,两边是长方形水井,中间是一眼圆形水井,井台全用花岗岩石铺垫,井台之上的道路也是用花岗岩石铺面,这就很好地防止了污水下泄。入水井边的石阶梯也是大气平整。古井之上有一口水塘,但井水的来源并不在此,而是在距离水井南边有一、二公里的山边引入。据当地村民讲,以前是用石质建材垒砌成沟渠埋于地下将山边的水引入;现在则是用管道引入。这是此井的一大特点。古井其独特的设计和造型是可让唐家村村民…[详细]
谈文溪村
  谈文溪古村和古建筑群谈文溪古村落位于新田县三井乡谈文溪村。该村是典型的人居场所,择地而居,后靠山,前依水,伐有其林,耕有其田,行有其道,饮有其水。其建筑相邻相依,可互相照应,又被宽敞的石板路分开。每栋建筑有正门、侧门、后门,既统一,又相对独立。其封火墙、重檐翘角、门楼、青石板道路、完整的排水系统,具有河南建筑的特色。现存古民居26栋,门楼、家庙、驿站、绣楼各一座,建筑面积达6800平方米,大都为明末清初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文溪家庙、门楼、驿站、绣楼。其家庙为三进砖木结构,分前戏台、中天井、东西两侧厢房、后大殿;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其宅第建筑风格均一致,为前大厅,后神堂,左右各两厢房。所有古建…[详细]
彭梓城村古井
  新田县枧头镇彭梓城村是一座古村落。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而其最有名的当属古井。彭梓城村原有古井七十二眼,现存二十四井,在众多遗存古井中,最大最有名且保存最好现仍然在使用的又当属“沐溪犀牛井”。“沐溪犀牛井”因井中一石酷似犀牛卧水而得名。犀牛井旁边有数块碑刻,说明古井在此已有八百多年了。…[详细]
枧头龙家大院
  龙家大院位于湖南出新田县城四五公里的大冠岭上。古村落民居和古文化遗址至今保存完好。这些民居、古迹,地处风水宝地,设计巧妙,制作精良,气度不凡,神韵犹存。龙家大院三面环山,前有池塘,现存古民居60余栋,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成。房屋古朴大方,宽敞适用,不事豪华,很少装饰,街巷整齐规整,巷道内不见污水垃圾。最有特色的是建筑门壁上的对联,字体娟秀飘逸,含义追求恬淡自然,返朴归真。其中一联颇能反映主人高雅志趣。该联曰“居同靖节先生宅,家衍零陵太守风”。靖节先生即陶渊明,陶的居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零陵太守龙伯高“敦厚周慎”等“八德”一直在龙氏家族中传承,这些房屋的主人…[详细]
大冠堡
  大冠堡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大发现,在新田县发现两个古堡群。一个以毛里乡的大冠岭上的大冠堡为中心,周边5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冠堡、新宅岭堡、大利堡、百万城堡、龙形堡、龙秀堡、凌宵堡和狮子望月堡;一个是以石羊乡“南国武当山”为中心,周围群山之中散布着龙潭堡、牯牛岗堡、白米寨堡、石古寨堡、飞龙堡、乐大晚堡。这两个古堡群相对独立,又互为犄角,遥相呼应。各堡与中心堡举目可及,呈众星捧月之势。其中大冠堡的处这一带山岭的最高处,海拔685米。堡内共有17个房间屋基,总面积7000平方米,内城墙长346米,城墙残高4米左右(原高度5-6米),城墙上的走道平均宽约2米。除房屋外,古堡内还有两个蓄水…[详细]
新田李氏宗祠
  金盆圩镇的李千二古村,这里有一处代表着李氏宗族文化与灵魂归宿的地方—李氏宗祠。李氏始祖李百一,原籍江西泰和县,宋末因躲避战乱带领族人迁居湖南新田,因金盆圩镇地处盆地,气候宜人,非常适宜人居住,便决定迁此地,并于元天历二年(1329)组织族人在此始建李氏宗祠。岁月变迁,李氏宗祠几经风雨洗礼,但族人们仍承先志,不遗余力多次维修宗祠。据族谱记载明永乐十五年(1418)李文昇发动族人对宗祠进行了整体重修;明万历十九年(1592),李一本带领族人修缮了宗祠的残破部分;清雍正元年(1723年),李开宅组织族人再一次对宗祠进行了大规模重修,现在李氏宗祠的规模和建制保留的就是这次大修以后的模样。古人建祠选址蕴…[详细]
新田李家大屋
  新田县地处湘南边陲,自古民风淳朴,崇文尚武。在新田的西北端有一个叫金盆圩镇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物美风华,还有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大屋,它的建造格局及宏大的规模在新田首屈一指,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的地方,现在就请大家跟着我走进李千二古村,一起去领略李家大屋迷人的魅力吧!李千二古村依山势伴水渊而建,因为古人在选址上非常注重风水学,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有诗曰:“依山傍水一座房,送雨迎风百宝盆”。李氏大屋就处于李千二古村的中部,传说中百宝盆的位置。这就是李千二古村的村头,数棵古柏树伫立在石拱桥头,桥下的小河像一根玉带般缠绕着古村。沿着小路往上走,沿途会看见一栋栋颇…[详细]
下八井镇古建筑群
  下八井镇古建筑群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下八井村,为抗日爱国将领吕旃蒙烈士故里,现存明末清初年代民居17座,门楼1座,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下八井村明清民居群坐落在丘陵山峦围成的小盆地里,环境十分幽静、古朴。村前有四方青石砌成的护坡和青石板路,规划设计独具匠心。民居以四座正屋成田字形为中心,现辖各建三排横屋,呈向心状排列,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民居群,像一个倒置印的平面。中心空地为浩劫场地,周围建低矮的永恒,既做围墙又做住房,一举两得。从民居、空地、围墙与月台整体看,这种设计布局在古民居中十分罕见。房屋建筑均为悬山顶,有木质、壁板走线条,木、石雕鸟、花卉、禽兽等,线条流畅,工艺简洁。房屋形制小…[详细]
永州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建于清朝咸丰十年,即公园1860年,距今有151年历史。祠堂砖木结构,坐西朝东,现存建筑中有戏台、看萍、游亭、厅堂及南侧衡屋组合。整个布局充分体现了湘南民居建筑的传统特征,建筑手法充分体现了永州宗庙文化的个性风格,装修艺术充分体现了冷水滩民间技艺的独到之处,而且整体保存完好,延续传承使用至今。…[详细]
明塘黄家古建筑群
  明塘黄家古建筑群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上岭桥镇明塘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奉乾隆四年赐的谕旨兴建“节孝流芳”牌坊后,逐步建造起来的古建筑群,距今已有630多年历史。注:将上岭桥镇与竹山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上岭桥镇。明塘黄家最初是在元末明初从江西搬迁到今明塘冲,后在明洪武年间又从明塘冲搬迁到今村所在地,而原来的明塘冲被陈姓居住。因黄家祖宗怀念明塘冲的那口明塘,故在村口人工建造了一个水塘,也曰明塘,而村里人都姓黄,故村名叫明塘黄家村。走近明塘古村,村口有一个保存完好的牌坊,上 书“奉旨旌表”,及乾隆四年朝廷赐的“节孝流芳”四个大字。牌楼高7.8米,宽5.4米,用青石砖砌成;牌坊一正两侧门,三层飞檐,雕…[详细]
下灌李氏宗祠
  下灌古村也是“状元故里,麻将鼻祖”:孕育了唐朝状元李郃和宋代状元乐雷发,这里不论状元桥还是麻将广场都述说着麻将的起源。祠堂的窗及门户的坚墙是欧式样式,整个祠堂占地2000平方米。进门的前殿是一个大戏台,台梁刻着“八仙”图,戏台今天仍可以作为演出用。200平方米的大天井地面,用鹅卵石铺墁。中殿为一个大厅,大厅后是神位殿堂,祭祀李郃及李氏祖先。这个祠堂是永州至今发现的占地最宽、建筑最宏伟的一个。势恢宏的李氏宗祠,祠堂最早建于宋太宗至道三年,经过几次重大修建,最近一次修建是在民国二十年大火之后。…[详细]
老埠头古建筑群
  老埠头古建筑群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市镇老埠头村湘江之滨。老埠头于唐代兴起,五代设潇湘镇,明代改为湘口驿,清代名老埠头,历来为湘桂通津,永(州)宝(庆)孔道,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旅重镇。主要由老埠头在古街、古商铺、古码头、古驿道、古碑刻等文物体构成,现存建筑多为清民时期建造。蔡市镇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来抓。通过积极向上争取,省、市、区财政将投入上千万来打造老埠头古建筑群,成建后,该景区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老埠头古建筑群是永州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文化史、商业史、交通史和社会史价值。…[详细]
神下李氏宗祠
  神下李氏宗祠位于宁远县冷水镇神下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建筑面积950.47平方米,经多次重修和维修,现建筑保持清代风格并溶人了西洋建筑特色,在南方宗祠比较少见。宗祠座南朝北,柱梁式结构,歇山飞檐,宗祠内有戏台,戏台上有高浮雕镂空双龙戏珠木雕,此外,建筑构件中的人物、花、鸟、兽等装饰雕刻精美,保存完整,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宗祠上厅保留有清代至民国的裱金匾牌八块。2011年3月,神下李氏宗祠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神下李氏宗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宁远欧阳氏宗祠
  欧阳氏宗祠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清水桥镇平田村。年代为清。…[详细]
宝镜村古建筑群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宝镜村是一个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据《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名录》记载,因其“村前有田峒,有一井塘水清如镜,可食饮,又能灌田,故名宝镜。”据宝镜《何氏族谱》记载,宝镜先祖何应棋,怡情山水,性喜遨游,于清顺治年间由道州溯沱水、冯河而上,见该地风俗淳厚,土肥水美;遂挈家人于此建宅定居,繁衍生息,距今353年。宝镜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占地80亩,由9井18厅组成,共108间房,俗称“三堂九井十八厅,走马吊楼日晒西。”整座建筑群为砖木结构,以青石、青砖、青瓦建成。院内屋字俨然,重楼翘檐,雕梁画栋;院外古木参天,树龄在四、五百年间者,达百余株。有“松林淡月”、“槐社夕阳”、“虹桥锁…[详细]
浦市镇古建筑群
  明清时期,随着浦市商业的发达,各行各业大户纷纷涌现,最为出名的有吉、李、梅、曾、文、聂、龚、姚、福、苏、瞿、潘等多家富商,其资产多则百万两白银,少则也是十几万两,他们纷纵用赚来的资金建造毫宅。据考证,浦市仅“三井三厅”(注:当地俗称“天井屋”)就有124幢之多。李家的宅室占地20余亩,有12井12厅,并有后花园和游泳池(由于历史变迁,现已荡然无存)。明末清初,吉、李两大户毫宅建设气派:李氏在浦市下湾单桂巷的巷口处修建的“李氏宗祠”,气派雄伟;吉姓的“三座半”大院排列在镇街口的吉家头,蔚为壮观。这些古建筑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修建的,建筑风格整体风格气势宏大。青石岩凿成的门楼,红石岩雕就的横匾,显得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