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溆浦崇实书院
  崇实书院原名延陵家塾,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书院前有一半月形池塘,院门为牌坊式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雕龙镂凤,古朴典雅。书院内现存清宣统元年谌百瑞书写的“大学之基”的匾额。可以说,崇实书院是研究我国近代教育体制演变发展和书院建筑格局的重要实物。由书院再往前走50余米,就可以看到一脉悠然的绿水穿镇而过,这便是溆水。一座古老的风雨桥横跨溆水之上。在这里,你可以卸下身体与心灵的包袱,静静地坐在风雨桥上休息。远眺四周千山叠翠,远处云烟茫茫,近听溆水琮琮,阵阵和风扑面,一时间,一种久违了的幸福感觉,悄悄在心里漫延.......2019年10月7日,崇实书院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官舟村古建筑群
  官舟村古建筑群位于会同县团河镇西端,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现存较完整的古建筑房屋l2栋。所存的古建筑房屋均为三开间二层穿斗式梁架木结构,四周围有封火墙,房屋建筑布局合理,宏伟大气,窗花雕刻精致,花鸟龙兽栩栩如生,具有江南独特的古民居建筑风格。2011年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锹里苗寨古建筑群
  锹里苗寨古建筑群(含地笋苗寨、江边苗寨、地交苗寨、塘堡苗寨)地址: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平察镇、新厂镇、藕团乡时代:清~民国…[详细]
林源寨门
  林源寨门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铺口乡林源村境内。寨门由上寨门、中寨门、下寨门构成,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林源团寨巷道纵横,分五纵二横排列,族人分上寨双鼓门、中寨桂花门、下寨狮子门三门族居。团寨中现存水塘、水井、石板路、土地庙、清代窨子屋、乾隆五年修路碑以及一些残存的团寨古围墙等遗迹。寨门是村民的公共文化广场,也是村民议款、议事、开会、休闲、乘凉的地方。村民十分爱护村寨,历史上三个寨门连着围墙,将团寨围在其中,既安全又集中,显示出团结、端庄、古朴的气息。林源寨门历经四百多年历史和多次维修,其建筑形态和建筑工艺基本保持原状,主体构架和建筑特征及反映出的工艺技法均保持明代建筑的特点。一是石质材料运用于台…[详细]
坪溪寨门
  坪溪寨门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始建,距今已有397年历史,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侗族古建筑。 坪溪寨门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坪溪村,座北朝南,西临金殿河,东靠枫木山。由前门、二道门和偏楼组成,建筑占地面积125平方米。前大门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二道门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偏楼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有题梁可鉴。上述建筑均为穿斗抬梁木构架,双坡披檐覆小青瓦。 附属文物有进士匾1块,禁约碑1通,永古千秋碑1通,永垂不朽碑1通,石屋土神庙1座等,都具有较高的人文和民族史学价值。2004年怀化市人民政府行文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侗族古建…[详细]
赤峰塔
  赤峰塔,座落在黔城镇高桥村沅江边,巍峨雄壮,高耸入云,与黔城古城一水之隔,遥遥相望。距离洪江城西22公里的赤宝山顶。塔因山而得名。宝塔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有建塔碑记一块,塔身全部为青砖垒砌,塔周长29米,内园直径4.6米,厚2米,高约28米,共七层八方,每方有绘画及小窗,每层相接处为花纹角砖砌成。顶角8方有铜铃,被风一吹,铜铃发出优雅清脆之声,远近皆闻。位置:位于黔城镇高桥村。清嘉庆年间(1796—1821),在黔城对岸赤宝山又建有赤峰塔。由于颓废已久,莫知其处。清咸丰九年(1859)己未,黔阳知县黄杰将蟠龙山浮屠拆迁于此,建七层八方浮屠于此,每层相接处为花纹角砖砌成。原名文峰塔,现…[详细]
清溪古民居建筑群
  清溪古民居群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角,距县城10公里。历史上,这里曾拥有过享誉一方的政治地位。城步杨家氏族名将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自宋以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将官就达五十多位。据《杨氏族谱》记载,清溪始祖为杨再思第六世孙杨应魁,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时由禀生,任职绥邑莲荷巡检司,后下籍清溪,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聚居村民1500来户,人口2150余人,苗族人口占80%,且多为杨姓,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约占20%。全村现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栋,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该村总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清溪的古民居建筑多以单门独户四合院为主,一般为二进或三进,分庭院…[详细]
放生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宁古八景排名第二现今幸存的新宁四阁之一--放生阁,始建于北宋年间,自1999年8月,新宁县人民政府公布“放生阁”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3月17日,被列入湖南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宁县金石镇中兴路西,居夫夷水犁头湾东岸峭壁上,背靠摩柯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狮蹲阁。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明季重修,掘土得古碑刊“放生”二字,因改现名。清顺治初,知县王蔚建大士阁,禁渔罟。后多加修葺。咸丰九年(1859)毁于兵燹。同治六年(1867)、光绪五年(1879)均予重修。时有放生阁、玉皇殿、放生亭、文武祠等。下临莲潭。清道光《新宁县志》载,北宋周敦颐以永州通判摄邵州事时经…[详细]
宛氏宗祠
  宛氏宗祠位于白沙镇宛旦平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系湘南颇具特色和规模的民间祠堂建筑之一。宛氏宗祠从清同治八年开始兴建,于清同治十一年竣工,历时四年。宗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4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正门廊庑,左右厢房,中厅,后堂及中厅与后堂连廊等组成,为砖、石、木结构围合式庭院。附属文物包括:惜字石塔、岗子口驳岸码头、杨溪石板古道、古树名木等。该宗祠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建筑格局,文物本体建筑真实且完整,是集祭祀、议事、文治教化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性建筑。其建筑形制,石雕、木刻、泥塑彩绘工艺等技作,都有着典型的本土特色,时代特征,宗族意念,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社会教化价值。2011年1月,由湖南省人民政…[详细]
邹门欧阳氏坊
  隆回县罗洪乡下罗洪村有座建造精美的古牌坊,这就是著名的舆地世家邹门欧阳氏节孝坊。紧靠牌坊有一清代驿亭。邹门欧阳氏坊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系楼阁式石牌坊,四柱三门,面阔9米,高9米。底座为四块条形基石,四根立柱,主体内外两侧各有圆雕石狮。正楼有匾,正背分别镌刻竖额“圣旨旌表”四字;横额“贝也赠修职郎县学生邹汉纪妻欧阳氏坊”楷书大字。青石雕刻四周为镂空浮雕的龙云。竖额与横额之间嵌有阴刻小楷“贝也赠八品孺人旌表节孝”碑文,记述欧阳氏节孝事略及碑坊修建年月等。坊顶端为鲤鱼高翘,檐口饰一斗三升斗拱,正顶上圆雕为葫芦宝瓶,宝瓶上有一淑女雕像,雕刻精美。邹门欧阳氏之邹汉纪(1795—1825),是舆地…[详细]
雅居坑古建筑群
  雅居坑古建筑群位于太芝庙镇龙山村雅居坑,地处龙山南麓,海拔670米。房主系龙山锑金矿创始人陈氏家族。台基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坐北朝南,由中间正房和左右楼房三个四合院组成一个院落群,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现有住房近100间。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至光绪年间(1857—1908年)多次扩建。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工艺简洁大方。窗棂、门楣等木结构件镂雕花鸟人物,技艺清湛。研究清代晚期居民建筑与湖南锑金矿开采历史珍贵的实物史料。…[详细]
寨市古建筑群
  2009年2月寨市古镇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1月寨市古建筑群成功申报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8月寨市古镇被批准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湖南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寨市古镇恢复建设花繁果硕,旅游逐渐升温。自2009年以来,寨市古镇接待了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参观考察,接待了成批的中外游客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寨市已成为红色游、民俗游、古镇游的热土。…[详细]
大园苗寨古建筑群
  大园苗寨古建筑群是个具有历史悠久且保存完整的建筑“博物馆”。自唐贞观二十一年(647),松外蛮之一酋长杨同外、杨剑松等受朝廷招抚封官赐地后,其后裔的一分支便开始在其领地皇家冲(原音注:黄瓜冲)一带安居乐业。此一说见于正史和部分地方志.而《杨氏族谱》则说是杨再思之孙杨光裕定居大园(大园有杨光裕墓).由于朝廷一些显贵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徭税不堪重负,拒缴滋事屡起祸端.朝廷为保一方太平,每每派兵剿抚并施;于宋太平至宋熙宁年间(976–1077)在距皇家冲仅2里之地设置关峡砦,并筑城池。此后,皇家冲便更名“大园”。有鉴于大园是过往商贾游客的必经地,起着拱卫城堡,联通四方,进出要塞的歇息暂留地。因此,大园…[详细]
绥宁于家大院
  在山清水秀、美丽而神奇的绥宁县东北部,有一处颇具规模、保存较为完好、始建于明清的古建筑群大院落,它就是隐姓埋名200多年的深藏闺秀,李熙桥镇李熙桥村的于家大院。于家大院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建筑群体,排列整齐,屋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至今仍完好保存着窨子屋25座。从远处观望,座落于太极图阴阳分界线S形山脉弯里的于家大院,享受着朝阳防暑、背风通气、近水防洪、靠山安全、视野开阔等五大风水之利。古落建筑群里的窨子屋巷道交错,共有4条纵道,8条横巷,巷巷相通,巷道相连。整个建筑群的布局按照太极八卦阵建造。院内巷子过道,均用花岗岩铺就,防火防盗墙设计周密。每座窨子屋的墙上方,均匀地留着几个砖头大的小孔,那…[详细]
正板村古建筑群
  正板村属绥宁县寨市苗族乡,总面积6.12平方公里。正板村国土总面积6.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1445亩(水田1087亩,旱地358亩),现辖10个村民小组,313户,1123人,其中移民261人,现有人口中80%为杨姓,苗族。2008年被县树立为文物保护单位“正板古民居”,2011年被省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版村古建筑群。正板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20余栋,石板古巷道6条,古井3口,消防水塘3口,明代古树5棵等。正板古民居按三横六纵排列,具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民居均属木结构房屋,建筑与建筑之间有高大的封火墙阻隔,地面全是青石板巷道相连。正板古民居主…[详细]
陈锡兰故居
  陈锡兰故居位于绥宁县李熙桥镇陈家寨村,为比较典型的清代建筑,面积760平方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锡兰故居现已经申报了省级保护文物。陈锡兰(1827-1885),咸丰元年(1851)中举,同治二年(1873)任陕西兴安府宜君知县,光绪二年(1876)调任兴平知县。在任时,重视农业,清政爱民,颇受百姓爱戴。告老还乡时,宜君、兴平两县民众赠“万民伞”。朝廷念及政绩突出,敕封为五品知府,享五品俸禄。陈锡兰故居始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告竣于光绪三年(1871),动用各种工匠100余人。陈锡兰故居坐西朝东偏北,三正二横,砖木结构,中间置四合天井,两边配有厢房。正屋六排五间,正中的明间宽敞明亮。天…[详细]
洞口宗祠建筑群
  洞口宗祠建筑群(含兰陵会馆、钟元帅庙、谭氏宗祠、潘荣公祠、曾八支祠、尹定公祠、黄氏宗祠、廖氏宗祠)有“天下宗祠”美称的湖南洞口县,境内保存着百十座古宗祠建筑群,结构完整,美轮美奂。一座座宗祠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西南的青山绿水间,但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随着19座宗祠陆续列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洞口宗祠之美才逐渐为世人所发现。洞口宗祠的选址无不刻意讲究风水,均为依山傍水而建。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应数萧氏宗祠,它位于县城城区西南平溪江中的伏龙洲上。洲头古木参天,祠堂华彩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流水中,一静一动,相得益彰,辉映成趣。洞口宗祠分别采用石刻、木雕、泥塑、彩绘等各种形式,不…[详细]
石江武安宫
  石江武安宫,位于洞口县石江镇城区中心,处平溪江南岸。武安宫又名忠烈祠,始建于明朝,清康熙三十四年、光绪十六年两次复修。1935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长征经过石江时,曾借宿武安宫,开展抗日反蒋、打恶济贫等革命活动。2000年到2004年,石江镇各界人士自发筹资近60万元,对武安宫的关圣殿、南岳殿进行了抢修,并原址重修了牌门、戏楼和左右厢房。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冈文庙
  武冈文庙位于武冈市都梁路市文化馆内,据清光绪二年(1876)《武冈志·艺文志》载:武冈文庙始建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由武冈学正陈沂实主持修建大成殿,原址在宣恩门外(今市药材公司内);南宋绍兴八年(1138)迁至今址;淳熙二年(1175),知军王可大撤而新建;嘉泰元年(1201),提刑陆世良重修。元末毁于兵事。明洪武三年(1370)在原地重建;天顺元年(1457),巡抚王俭、总兵李震、巡按御史龚谦、布政使岳陵、学正陶永等捐资重修,并增建明伦堂、泮池及新塑贤像等。清雍正元年(1723),郡伯郑东里复迁回原址,并增建魁星阁、学正署等建筑。现存建筑为道光十五年(1835)学政张力兴等重修。前庑檐…[详细]
浪石古建筑群
  浪石古民居系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冈市双牌乡浪石村。省道S219从东侧经过。距武冈市区60公里。是一处保存较完整、建筑风格独特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浪石村现存建筑88座(不含祠、庵、庙、亭),总面积10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55座。这些建筑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民国三年,皆座北朝南而建,排列整齐,样式古朴,布局精巧,建筑风格独特;所有房屋清一色的砖木架结构,两端是青砖砌就的彩绘翘角封火墙,中间为木柱架子的木板房;每一排房屋之间为青石板铺就的巷子,即使大雨,从院子东头走到西头也不会湿鞋,堪称一绝。而浪石村最具有特色之处,还是每个角门的石楹柱上都刻有对联,现有石刻对联41幅,有好几幅似出于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