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二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二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墓群
  古城墓群古城墓群(第二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左云县城东北5公里三里屯乡后八里村东南1公里处汉墓群距汉代武州古城(王莽时为恒州)相距只有1公里,可能为当时官吏的墓群。古城墓区范围包括六处:(1)古城墓,现存地面无封土。(2)后八里汉墓群,现存地面无封土。(3)双官屯汉墓群,地面封土堆三个。(4)云西堡汉墓,现存地面无封土。(5)旧高山汉墓,地面封土堆一个。(6)乔家窑汉墓群,地面封土堆三个。在六处汉墓群之间分散有许多汉墓,但地面封土堆很少。在兴修水利工程时,曾发现1座汉代砖室墓,墓0土了2件灰色陶罐,素面,高约17厘米。在古城村中的废墟中发现有许多汉代的陶片、砖及一些生活用具和建筑材料。…[详细]
洗马庄汉墓群
  洗马庄汉墓群洗马庄汉墓群(第二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广灵县城东10公里处洗马庄村汉墓群分布在村北较平坦的耕地中,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共有十一座汉墓。现存九座封土堆,呈圆形,高4——7米,周长130——400米。保存基本完整,另外两座墓的封土已毁。1992年发掘了其中的一座,墓为汉代多室砖墓,穹窿顶。墓室总长6.2米,宽1.53米,距地面1.8米,出土文物有罐、勺、耳杯、壶、灶、井、案、仓等陶器及铜镜,铁带钩和两枚“大泉五十”、四十四枚“五株”钱币。…[详细]
恒山建筑群
  恒山建筑群恒山建筑群(第二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浑源县恒山主峰天峰岭阳面脚下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北岳恒山历史悠久,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华誉,其主峰海拔2016.8米,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和重要的道教发祥地之一。恒山建筑群始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后经唐、金、元重修,到明清时仅主峰即有大小祠庙60余处。但惜多数已不存,现仅存20余处,为明清所建。整个建筑群占地范围东西1400米,南北900米,主要殿宇有:恒宗殿、寝宫、会仙府、九天宫、纯阳宫、关帝庙、文昌庙、灵官庙、龙王庙、山神庙、疮神庙、马神殿、十王殿、得一庵、阎道祠、紫微阁、…[详细]
浑源圆觉寺塔
  圆觉寺砖塔圆觉寺砖塔(第二批省保)时代:金地址:浑源县城石桥北巷圆觉寺,俗称“小寺”。清顺治版《浑源州志》载:“圆觉寺,在州治东,金正隆三年(1158年)僧玄真建。”原是以塔为中心的一组完整的古建筑,有大殿、东西配殿、山门、西跨院大殿等,三十年代,日本人入侵,将寺内木结构建筑全部拆毁,现仅存砖塔一座为金代原构。明成化五年(1469年)、万历四年(1576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均曾修葺,或砖刻题字或石刻题字嵌在砖塔上。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密檐九层,全部砖砌,无梯级可登。塔基为高达4米的须弥座。最下部叠涩数层,逐渐内收。砖砌壸门两层。四面嵌满砖刻浮雕,有歌舞伎乐、武士、猛兽。须弥座上部均施斗…[详细]
界庄遗址
  界庄遗址界庄遗址地处浑源县城东南18公里界庄村西南。窑址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堆积厚约2米左右。窑址区已被民居蚕食。1997年试掘。文化面貌比较单纯,全部为中晚唐遗物。器型有碗、钵、瓶、罐、盏托、注子、炉、研磨器、玩具等。釉色有白、青、黑、三彩、绿釉5种,还有绞胎器物盏托、碗、瓷塑等。碗身较浅,底有平底、玉璧底、环底3种。玉璧底、环底碗的底心均施釉。钵有白、黑、青等几种,钵口部皆有一唇,鼓腹平底,均施半釉。注子分黑、白、青、三彩4种,皆短流,平底,施半釉,个别器物的短流作兽首状。界庄窑是目前所知唐代烧造三彩器、绞胎瓷最北部的一个窑口。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青磁窑乡古磁窑村…[详细]
古磁窑窑址
  古磁窑窑址古磁窑窑址地处浑源县城南15公里青磁窑乡古磁窑村南。遗址现存面积约6000平方米,堆积厚约1—3米。散布在地面的残瓷片随处可见,烧造期为中晚唐至金元时期。器型有碗、钵、瓶、罐、注子等。釉色有白、黑、青三种。唐代以后,烧造规模小,品种单一,以白瓷为主,主要器型有碗、盘。装饰以黑画花为主。一般器物无花纹,也有个别的黑彩绘画、刻花、剔花等。器物全部为支珠垫烧。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青磁窑乡古磁窑村…[详细]
青磁窑遗址
  青磁窑遗址青磁窑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旧石器地址:大同市西郊云冈镇青瓷窑村西青瓷窑遗址分布在十里河北岸第二级阶地后缘。发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同市文化局、大同市博物馆联合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旧石器1000多件和一批动物化石。石器包括石锤、石凿、刮削器、尖状器等,动物化石有三门马、羚羊、古棱齿象、扭角羊等8个种类。这一遗址距今约十万年左右,地质年代暂定为中更新世后段,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后段。…[详细]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第二批省保)时代:1940—1942年地址:沁源县城东南7公里太岳军区正式成立于1940年6月7日。是根据朱总司令指示,-率决死一纵队在晋东南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沁源开展游击战,粉碎闫锡山“十二月事变”以后,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根据黎城会议整编建立的。由386旅旅长陈赓任司令员,王新亭任政委,周希汉任参谋长,苏精成任政治部主任。军区归属192师指挥,下设3个军分区。军区成立伊始,司令部驻于闫寨崔家大院。1940年11月18日,日军第41师团,36师团和独立混战旅团各部7000余人对沁源进行了第一次扫荡后,闫寨成为一片废墟。太岳区领导号召军民挖窑洞安居,继续…[详细]
阏舆古城及墓地
  阏舆古城及墓地阏舆古城及墓地(第二批省保)时代:东周地址:沁县册村乡乌苏村西南方是古代一处十分重要的聚落遗址,为兵家必争之地。阏舆古城战国时属韩,后属赵。1973年在村北发现了多处战国墓群。1979年在村东的古城遗址内发现大量的东周陶片和古城墙遗迹,经考证,为阏舆古城址。原地形地貌未有建设性破坏。…[详细]
长子古城址及墓地
  长子古城址及墓地长子古城址及墓地(第二批省保)时代:战国地址:长子县城西南3公里城关镇孟家庄位于雍河、岗水河支流的南岸。墓地座落在孟家庄村北的一块东西开阔又较周围地区高出3---4米的台地上。1977年、1988年在此地发掘24座墓。牛家坡墓地,出土了战国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详细]
长治潞城文庙
  长治潞城文庙潞城文庙就位落在潞城市政府前广场上,在政府门前稍偏东,与潞城市礼堂形成广场内独有的两个建筑,一个是唐代风格,一个是欧洲风格,显得格外注目。它占地约2000平方米,始建于金天会年间,屡遭地震兵乱,几经重修增建。解放后被改为工会的办公处所和政府机关的小车库。“十年浩劫”,雪上加霜,所谓文庙,面目全非。改革开放后,各级政府多次重修,累计耗资200余万元,才使它重现昔日的风采,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的潞城文庙,古朴典雅,富丽堂皇,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戟门进去后,左右各有陪房一座。庙内主建筑有大成殿5间,东西厢房各10间。大成殿坐落在东、西、南三面均有汉白玉栏杆的月台上,椽头斗拱均加彩…[详细]
潞河古城及墓地
  潞河古城及墓地潞河古城及墓地(第二批省保)时代:春秋战国地址:潞城市东北18公里浊漳河畔辛安泉镇潞河及古城村历史上西周潞子国,春秋潞子婴儿国建都于古城村。古城址现残存有西城墙和北城墙的一部分。古墓地分布在古城址北、潞河村背山面水的向阳坡上。墓区中部一条沟将墓地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墓葬密集,多中型墓。从出土文物分析,墓葬时代略早,属春秋中、晚期。西部墓地大,中型墓少,多为小型墓,属战国至秦汉时期。1983年、1991年对该墓地进行过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颇丰,达上千余件。出土青铜器以鼎、豆、壶、盘等为主要组合,还有鉴、罐、编钟(明器)、甬钟、戈、矛、剑、镞及车马器等。此外,还有许多玉器、石器、骨器…[详细]
虹梯关铭
  虹梯关铭虹梯关铭(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平顺县城东约25公里处的虹梯关乡碑滩村中虹梯关铭为一通石刻大碑,碑滩村因碑而得名。明嘉靖八年(1529年)雕造。是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兵科给事夏言镌刻碑铭。“虹梯”原名“洪梯”,因夏言“望之若虹霓然”,遂改名虹梯关。明嘉靖八年(1529年)置平顺县,设虹梯关、玉峡关,夏言亲撰《虹梯关铭》,并镌石立碑。虹梯关铭,碑体通高4.6米,宽2.7米,厚0.36米。碑文共刻字199个,每字半尺见方,楷书刚劲有力,刻工精美。…[详细]
上党西岩寺塔(丈八寺塔)
  丈八寺塔丈八寺塔(第二批省保)时代:唐地址:长治县荫城镇桑梓村寺内大殿有石佛立像,高一丈八尺,故寺称丈八寺,塔亦称丈八寺塔。现存建筑有山门、大殿、垛殿及东西配殿,皆为清代所筑,唯寺内西南隅的丈八寺塔,为唐代原物。塔平面方形,九层,高约16米。塔不做基座,只砌一高0.30米的台基,台基之上为第一层塔身,为四层石块砌筑,南向开券门一道,自第二层以上塔身均俱高三砖,每层塔檐叠涩收分出檐,平面逐渐缩小。塔内为一方形空筒,上下直通。塔身一层西侧镶有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丈八寺重修塔记》碣一块。从碑中所载及塔的形制来看,塔除基部为清人补修外,余皆唐代原物。丈八寺塔,外观造型及内部结构分析与西安…[详细]
盖州崇教寺
  崇教寺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永和社区红旗大街路南,盖州市文化馆院内。崇教寺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六年(1383),迄今为止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原寺庙建在盖州城的西门外,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新修建时,迁到上帝庙对过的路南,现存的建筑距今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民国初年,盖平商会曾设在崇教寺院内的东西厢房内,当时商会立的抹银碑仍存在正殿房后。崇教寺俗称孔子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正门设在旧银市街,院内的建筑由北向南依次为崇聖祠、大成殿及东西配庑、大成门、东西牌楼、照壁等建筑。其中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东西长18.3米,南北宽9.92米。大成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长10.7米,南北长8.8米。大…[详细]
威远墓群
  威远墓群威远墓群(第二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右玉县威远镇树儿照村(威远旧城)周围威远堡古城,原为汉时中陵县,四周分布有许多汉代墓。威远汉墓群包括树儿照、南八里、进士湾诸墓群。在树儿照村东北隅的五侯山上,有墓冢封土堆40余座,每座高约2—9米,周长50—70米,最高的可达10米左右。在进士湾村、威远镇周围,封土堆达30余座,在此发现一些汉代的铜币、带钩、陶器等随葬品。在南八里村西南的坡地上,现存封土堆10座左右,1973年曾发掘3座,出土遗物200多件,均为汉代器物。…[详细]
中陵古城遗址
  中陵古城遗址中陵古城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右玉县城西12.5公里威远镇西2.5公里处中陵古城为汉雁门郡中陵县城遗址,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五年(49年)所筑。古城平面长方形,中有一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南北二墙各长1500米,东西二墙各宽900米,古城占地总面积为135万平方米。东、西、南、北四道城墙和中段城墙的城门遗址明显,但城垣面目全非,东南城墙被苍头河水冲去一角。城内地面暴露的汉代遗物如云纹瓦当、方格瓦当、五铢钱、半两钱及大量残陶片,另外周围村民在城内地下发现了一块半两钱的石质钱范,上有四个半钱范,清晰完整。…[详细]
金沙滩墓群
   介绍: 金沙滩墓群在怀仁县城南25公里的金沙滩镇第三作村南及尚南头村西一带。年代为汉代。大型封土的墓葬现存共16个,没有封土的墓葬比比皆是。配合基建施工曾发掘了7个大中型、30余个小型墓葬,大多数是汉代墓。大中型墓都是砖室墓,分为单室墓、多室墓两种,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小型墓有竖穴土坑和砖室两种。随葬品主要有陶壶、陶楼、陶灶等,也有少量釉陶、漆耳杯、漆盘、石桌、铜镜。曾出土汉代墓葬中罕见的铺地方花砖。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朔州市…[详细]
鹅毛口遗址
  鹅毛口遗址是中国迄今最早农具的发现地,在怀仁县城西北10公里鹅毛口镇鹅毛口村西1公里处鹅毛口遗址的瓜地沟内。瓜地沟又分为大瓜地沟和小瓜地沟,是桑干河的支流——鹅毛河的两条小冲沟。遗址就在两条冲沟的源头一带和源头周围几个相连的小山包上。该遗址是一个石器制造场,范围约两万平方米,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1963年7月在山西北部考察时发现。制作石器的原料以凝灰岩为主,次为煌斑岩,极少数是石英岩制作的。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龟背状斧形器、石斧、石锄、石锤、石镰等。鹅毛口遗址的石器绝大多数是打制的,其中一些类型很原始,而某些类型如石斧、石镰、石锤等又具有新石器时代特征,因此属新石器早期。鹅毛口遗址…[详细]
王家屏墓
  王家屏墓位于山阴县西南15公里的泥河乡河阳堡村南,是明代著名政治家王家屏之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家屏墓占地10168平方米,规模宏大,地面享堂犹存,有石人、石羊、石马等仪仗及碑石10通,碑文大部分为圣旨加封等内容,现已破坏严重。山西朔州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