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宽滩寺村北约2200米。坐北向南,东西长68.43米,南北宽67.78米,占地面积4638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记载,建于隋开皇元年(581)。 明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1573-1620)、清康熙四年(1665)均有修葺。现存建筑除大雄宝殿、文殊殿、客堂和僧舍外,余皆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古佛殿),西侧建有地藏殿、观音殿、古文殊洞、普贤舍利塔等,东侧建有僧舍、客堂,近年来东侧又新建一偏院,为五观堂、僧舍等。寺内保存有明代佛像4尊,明清重修碑3通。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详细]
水北阁
  水北阁系清代浙东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原址在海曙区西门外花池巷18号。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号澹斋,别号西湖外史,又号柳泉。自幼聪明好学,家有遗书数千卷,读之不足,又续有所增。他的读书处原在月湖旁,初名恋湖楼,又称烟屿楼,积书六万卷,毁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同治元年迁居西门外的城西草堂,又积书五六万卷,不幸于同治二年遭大火而付之一炬,次年在城西草堂故址重建新宅,继续收集藏书。因楼旁有条河,书楼在河之北,故命新书楼为“水北阁”,意在防火。阁坐南朝北,三开间木结构。1994年因城市拓展无法原地保存而迁建于天一阁,1999年辟为专门收藏新方志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详细]
青莲法华寺
  法华寺位于青莲镇。现存大雄宝殿和石碑二通,大殿平面呈长方形,建于夯土台基之上,为一座小青瓦前带檐厦悬山式建筑。大殿面阔五间共21.5米,进深四间共11.6米。木结构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式,共布木柱16根,山墙方形石柱2根,柱下置扁鼓式石础。明间、次间两逢金柱间用五架梁,上立瓜柱承三架梁。前檐金柱间用双步梁,贯檐柱而出形成挑檐,上立调花驼峰,屋面小青瓦不苫灰背至檐口施直角滴水吊檐,中部砖瓦裹灰塑龙吻宝顶。建筑前檐明间安六合隔扇,次间砌槛墙上安玻璃窗户。后檐和两山墙均为黄泥土墙,殿前立功德石碑二通,题记年代“大清道光二十八年”。法华寺现存大雄宝殿结构保存完整,在我市清代建筑中为数不多,为研究本地清代…[详细]
蚕坡章程碑
  石窟寺及石刻类 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蚕坡章程碑位于皇后乡郭庄村小学西侧蚕姑庙内。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蚕坡章程碑高1.5米,宽0.65米,厚0.2米,落款清光绪十年(1884)。撰文及书丹人为邑优庠生,碑文460字,楷书,概述了南召的自然面貌和农桑在邑财赋中的地位“召邑地瘠民贫,尤赖养蚕为事畜之助本县”,为此,特“酌定章程,永远奉行”。章程要求邑绅民人切切执行各项,“不得面从心违”,违者“准地保送官责治”,对于“结党勒讨,乘间偷窃者”按“盗贼例治罪”。碑阴270余字,回顾了我国蚕桑发展的渊源。此碑对研究我县柞蚕生产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科学价值。…[详细]
街口北帝庙
  北帝庙位于街口镇环城路,被从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年代不详,庙祀北方水神玄武。古庙是一座砖、木、石结构建筑,硬山顶,深两进21.35米,面阔三面10.2米,向西北坐东南。第一进正面立1根石柱,与后2根圆柱承托17架穿斗式梁架,3根柱承重,前2根为正方形花岗岩石柱,后柱是圆木柱,下有石质柱础,屋顶有举折升起,铺素瓦,绿色琉璃瓦修边,有滴水,正脊灰塑“八仙过海”图。…[详细]
浏阳李白烈士故居
  李白故居位于长沙市浏阳市张坊镇板溪村。李白(1910—1949),又名李朴、李侠、华初、静安,湖南浏阳人。李白自幼家庭贫苦,读完初小后辍学,到当地一家染坊当学徒。1926年,张坊建立农民协会和纸业工会,李白参加农民协会,白天写标语,晚上站岗放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参加红三军团。抗日战争爆发后,受中央派遣,到沦陷区上海建立秘密电台,搜集日军情报。1942年9月,与妻子裘慧英同时被捕。1944年秋,李白与裘慧英一道离开上海往返于浙江、江西之间,通过电台,向延安传递日、伪、蒋的军事情报。1945年底,两人回到上海,继续从事秘密电台工作。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上海特务到处…[详细]
五台山广化寺
  五台山广化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东南2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103.81米,南北宽132.27米,占地面积为1.28万平方米。 据清《五台县志》记载,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现存建筑除文殊殿、大雄宝殿及耳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文殊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钟鼓楼、僧舍等,两侧又建有偏院,为五观堂、僧舍、塔、厕所等。大雄宝殿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四周围廊,七檩前后廊式构架,顶设方格平棊,前檐明、次间、后檐明间均设四扇六抹球扇门,殿内佛台新塑菩萨像4尊,寺内存有经幢5座,塔2座。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详细]
上化山石宕古道遗址
  上化山石宕古道遗址位于海曙区鄞江村周家自然村,古道无资料记载,据采石资料为“明代”,是一处上化山石宕开采石块后的运送道路,据说,当时大石料需三十余人抬着重达上千公斤的大石,从宕口抬到山脚才能用木车运输。从山顶上化山宕口盘至村后山脚,上下落差达113米,古道四周遍布茂密的山林,并可见宕渣碎料厚积。现存古道全长563米有余,宽2.5米至2.6米不等,整条古道成S形,主要由碎石块铺砌而成。上化山石宕古道遗址的发现,见证了古时运石的艰辛,反映了鄞江地区劳动人民勤劳、智慧与结晶,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资料提供:海…[详细]
乐丰溪流杯池
  乐丰溪流杯池,坐西北向东南,包括1座流杯池,1处石刻题记,两处相邻2米。流杯池处于山间小溪中间平台的岩体上,长7.9米,宽5.17米。中间凸出“主”字形雕刻,四周小水沟环绕。池东侧出水口有一酒瓮石坑。流杯池左右两侧原盖有亭子或棚,已损毁,现可见其遗迹。古人借溪间水流,放入酒杯,使其顺水流动。在酒杯流动的规定时间范围内,或吟诗,或联对,或作歌,吟唱不出,即以酒为罚,古时文人常以此娱乐。石刻题记位于流杯池西侧岩壁上,其年代为清乾隆六十年(1795)。阴刻楷书”乐丰溪”三个大字,字面总长2.5米,高0.65米,字阔0.47米左右,落款为“乾隆乙卯胡国忠书”,字迹流畅苍劲。2005年10月,泸县人民政…[详细]
西马宁何氏大宗祠
  西马宁何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西马宁大巷二巷11号。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六年(1826)、咸丰十一年(1861)重修。坐东南向西北,三间三进,面阔15.30米,进深57.80米。硬山顶,龙舟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麻石、红砂岩石脚。头门进深两间十三架,前设四步廊。门框内阴刻道光年款。门枕石、隔架科石雕精致生动。中堂列宿堂进深三间十一架,前后双步廊。前带麻石砌就的低矮月台。后堂进深三间十一架,前后双步廊。堂内存同治八年(1869)的圣旨木匾。祠堂石刻、木刻、砖雕、灰塑保留较好,壁画可辨出题款,是较具代表性的清代顺德宗祠建筑。2009年7月,西马宁何氏大宗祠被列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