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 > 乐昌市旅游

乐昌市文物古迹介绍

对面山墓群
  东周—唐 乐昌 对面山墓群位于乐昌市城西南1公里处的河南乡大拱坪村后。1987~1988年发掘。清理墓葬202座,是迄今为止广东清理古墓葬数量最多的墓地。对面山是一处高约30~40米的低丘陵山地,西北距武江边上的洲仔秦汉城址仅1公里。墓葬分布在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的范围内,可分为四期。其中一至三期墓均为竖穴土坑。人骨与葬具均腐朽无存。第一期,属于前段的有6座,墓葬形制有带腰坑墓(Ⅰ型)、窄长坑墓(Ⅲ型)、长方形坑墓(Ⅳ型)。典型器物主要是陶器瓮、缶,陶器拍印组合纹,以夔纹为特征。铸饰勾连雷纹的铜戈也归入本段。大致属于春秋时期,最晚不迟于战国早期。属于后段的有17座。墓葬形制有二层台墓(Ⅱ型)和Ⅲ型、Ⅳ型墓;主要随葬品有铜器鼎、匕首、矛、斧、削;铁器锸、斧;陶器瓿、鼎、罐、小盒、碗、杯等。铜器鼎、矛、斧均是战国时期所流行型式,饰重方格交叉纹陶罐,是战国时期的典型器。年代为战国时期。……[详细]
五汪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位于广东韶关乐昌长来镇五汪村,是为纪念紫金光禄大夫谭必而建造。谭氏宗词为长方形院落,祠内建筑面积177平方米。分门楼、前厅、殿堂三部分,门楼为庑殿顶牌坊式建筑形制,面阔3间11.4米,进深3间14米,始建年代失考,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覆黛瓦,博风板精美明净,阔3间2进,11.4米,进深21.5米,面积199平方米建筑。前半部分正面开三门,全木构牌坊式中门,四只精雕花草图案门簪,侧门均二枚雕花门簪。进深2.5米,二侧由三根石灰岩础木柱呈三角形撑架起“冖”形门面,卷草吻。三根平行龙头横梁向二侧伸出的横梁曾精雕翔龙舞凤图案(皆在“文革”时铲净,铲者灭顶)。穹形飘棚,雕花檐梁,雕蛇形图案脊檩;两侧月梁中央雕双凤护仙花图案,两端龙头;瓜柱两侧垫板雕卷草纹,顶部垫板雕横卧麒麟;筑高出檐约2米的庑殿顶,中央设外方内圆,二根竹节形棍逞对角线相交,交点雕一只展翅蝙……[详细]
老虎头山遗址
  老虎头山遗址位于乐昌市城区西北2公里处。考古年代属青铜时代。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内涵可分两期。第一期文化有陶器釜、鼎、罐、豆、纺轮等,陶器纹饰有绳纹、曲折纹、漩涡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石器有镢、锛、凿、铲、镞、戈、砺石等。文化特征与石峡遗址第三期文化基本相同。属青铜时代早期,即夏商时期。第二期文化陶器有瓮、罐、器座等,纹饰有编织纹、夔纹、云雷纹、乳钉纹、篦点纹、锥刺纹等。石器有斧、三棱镞、砺石、铸铜石范等,其中有铃范和钩范。文化特征与石峡遗址第四期文化相近,大体相当于西周春秋时期。1987年乐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坪南昌起义军和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
  大坪南昌起义军和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本体为新书房、杨氏宗祠、文昌阁)。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失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其中一支部队1200人来到湘赣边区活动,1928年1月7日到达梅花大坪村杨家寨,部队在大坪村文昌阁、杨氏宗祠、新书房等地宿营,并在杨家寨召开军事会议,史称“杨家寨军事会议”,会议作出了“智取宜章”的决定,初步拟定了湘南起义的战略方针。朱德、陈毅领导的智取宜章(年关暴-动-),它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详细]
应山石桥
  应山石桥古称玉环大石桥,位于应山古村以南200米处,始建于乾隆丙戌年(1767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石桥采用拱圈式纵联砌置法拱砌,南北走向,桥长49.85米,桥面宽6.5米,三个桥并联,单拱跨16.9米。自古以来,商贾往来频繁,石桥成为湖(南)广(东)古道的重要交通枢纽。应山石桥是广东省目前发现跨度最大的古石桥,2002年被批准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乐昌文峰塔
  乐昌文峰塔位于乐昌市乐城镇塔岗岭。始建于宋毁于元。原为砖塔,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韶州知府符锡重建,改石砌。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石塔,高约19米,檐角翘起,石雕吻兽装饰。首层每边长2.4米、壁厚2.1米,一至三层设有拱形门,四层以上不开门窗,仅在塔壁上打凿出壸门,第四层的壸门额上雕童子像。塔刹石质,葫芦形。1987年乐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铁屎岭矿冶遗址
  铁屎岭矿冶遗址 位于长来镇五汪村附近东北方向的铁屎岭一片山岗坡地上,是北宋年间粤北较大的冶铁遗址之一。遗址东西长450米,南北宽120余米,面积约5.4万平方米,跨越几座山岗坡地,至今仍存大量的铁矿石和炉渣。遗址内堆积高达3米~5米厚度的铁矿渣,从中发现一批宋代瓷片,有青花釉、印花青釉、刻花、冰裂纹饰,颜色多以粉青、月白色为主。……[详细]
宜乐古道老坪石段
  在距粤北山区乐昌市西北六十多公里的庆云镇,有一条保存得较好的千年古道———宜乐古道。在这古道旁,有一座保存得相当完整的古村落———户昌山村。这个村有着久远的历史、为数众多的文物古迹以及精美的建筑、雕刻和书法绘画艺术,堪称岭南文化艺术的瑰宝。古村落中居住的为李氏居民。户昌山《李氏族谱》记载:李氏户昌山始祖李伯伦为宋末贡元,官任大理寺平事卿(相当于现在的--),同其父恩进士李大万到此隐居,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在岭南农村,有如此长久且有历史记载的古村,实属罕见。这个古村落,有着众多极具史料价值的文物古迹,如:四所书院、私塾、书屋,李氏祠堂,敬惜宇纸塔、雕龙刻凤的神台和大床,节孝坊,象征功名的围公石,宜乐古道及排列整齐的参天古松等。由于到这里定居开基的父子一个是宋末恩进士,一个是拨贡元,都是古代的官僚文人,故其子孙广受影响。加上这里环境优美,又是一方“风水宝地”,所以人才辈出,取得功名者甚多,较高……[详细]
西京古道乐昌段
  西京古道乐昌段位于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梅花镇、云岩镇。西京古道,也称宜乐古道、西京路,始建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汉武帝时期岭南各地通往京都的必经之道,因历史悠久堪称古京城通往岭南地区的“高速公路”而得名。韶关西京古道主要位于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和乐昌市境内,南起乳源洲街古道,北至乐昌梅花镇鹧鸪塘古道。西京古道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沿途村庄密集,古桥梁、古凉亭、古村宅、民居今仍历历在目。2018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把西京古道(乐昌精华段)列为南粤古驿道18条精华线路之一,进行重点打造。西京古道(乐昌段)精华段起点为梅花客运站,游客从梅花驿经357县道进入洞背村,自洞背村祠堂东侧进入鹧鸪塘古道。鹧鸪塘古道始于洞背村,由北往南途经桃李坑村,终于草鞋岭村。随后,游客可从草鞋岭村经357县道进入廖姓街村、云岩驿(二级驿站),最终到达云岩镇客运站。西京古道(乐昌段)精华段全长10.3公里,……[详细]
云祖仙庙
  云祖仙庙在乐昌市两江乡凰落村云祖峰顶。为拱券式无梁殿。拱圈石用纵联砌置法构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乾隆年间二次重修。面阔一间5.5米、进深一间8.4米。拱顶至地面高3.45米。门额上置一石匾,阴刻“云祖仙”三字。庙内两壁镶砌碑刻25通。……[详细]
西石岩寺
  西石岩,位于乐昌市西北二公里,前临泐溪,后依麒麟山,是中国七十二福地之一。洞内有一石穴,相传为南宗六祖惠能憩息的石床,据佛教历史记载:惠能(638—713年)先世乃河北范阳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咸亨初年,惠能北行至曹溪(宝林寺),继至乐昌西石岩,从智远禅师学禅,在智远禅师指引下,到湖北黄梅东山寺从五祖弘忍受学,八个月后,惠能接五祖衣钵回岭南开创南宗。西石岩寺与洞窟文化最早建于南朝,到唐宋时期已成为释、道、儒共尊之地,至今仍能看到洞壁中历代石刻,其中唐代茶圣陆羽题壁的“枢室”二字极为醒目,字为阴刻,每字1米见方,宋代龚卞所立“玄帝赞”石碑一块,洞右侧为放生池,尚存当年古联:曲沼注心泉色相空如波印月芳亭高面壁情根静处籁生风对西石岩景观最精彩的是宋代工部尚书余靖的《同游泐溪石室记》。当时岳阳有位腾子京,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而乐昌有位知县黄子京也请余靖写了《同游泐溪石室记》,两记均为后世称……[详细]
背坑张氏三公祠
  背坑张氏三公祠位于韶关市乐昌市长来镇安口村。年代:清2019年4月19日,背坑张氏三公祠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