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南充市旅游

南充市文物古迹介绍

观音山摩崖造像
  观音山摩崖造像位于马王乡观音山村,为一处融儒、佛、道三教造像为一体的摩崖石窟,刻凿于清朝道光十四年七月,造像各具神态,形象生动,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间宗教信仰和雕刻绘画艺术,展现了清代石窟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先后被列为县、市文化保护单位,就其规模、保存情况在川北都是少有的。石窟保存完整,分三殿。主殿正面并排为文殊、老君、如来、孔子和白衣观音。左右两壁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是十二诛天、二十四星宿、和十八罗汉。左殿佛龛中是财神和药王,右殿佛龛中是送子观音等。共有大小造像约七十余座,均保存完好。随着观音山摩崖石刻的旅游开发它必将以其独特的历史艺术价值在马王这块丰厚的文化土壤中璀璨夺目。保护范围:东以3号主龛外延100米至耕地边沿,西至岩体,南以财神龛外延50米,北以观音龛外延50米。……[详细]
禹迹山摩崖造像
  禹迹山摩崖造像,又名禹迹山大佛。位于县城东16公里的碑院镇大佛村。大佛刻凿在海拔667米的禹迹山腰,背岩而立,面南稍偏西。佛高18米,腰宽6.1米,下肢宽5.2米,脚掌长宽均1.3米。面颊丰腴,两耳齐肩,面容端庄,双目微启平视,表情于静穆威肃中寓慈祥。头饰螺髻,袒胸束腰,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右手施“说法印”状。内着僧衣,薄而贴体,外为袈裟罩体,僧衣末端略显飘逸,袖长过膝。大佛头部与下肢皆镂空圆雕,仅腰背与山石相连。佛像雕凿造型严谨,唯头部稍大,远视略有比例不适之感,但近视则不失其古朴自然之神韵。人佛脚后石缝有山泉流出,汇而为池,清澈见底。禹迹山大佛是四川省最高的石刻立佛。造像虽无题刻稽考,但就其雕刻艺术手法和造型风格特征应为唐末宋初所刻。2013年5月,禹迹山摩崖造像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双寨门(东寨门),南至鸡公岭,西至飞来石,北至禹迹石。建设控制地带:大……[详细]
长坪山红军战场遗址及石刻标语群
  长坪山红军战场遗址及石刻标语群位于长坪镇侯坪村长坪山寨,山寨整体呈南北走向,为一狭石山梁,长约800米,宽约150米,山寨地势险要,原有九道寨门,易守难攻。1933年8月,为解决川陕根据地食盐问题,红四方面军发动了仪(陇)南(部)战役,红军进入南部后首先一举攻下长坪山,随后挥师西进,迅速占领南部嘉陵江以东的大片地区。自此至1935年4月,因战略需要红军三进南部盐乡,先后在南(部)、阆(中)交界的水观场建立了阆南县苏维埃政权,在南部皂角乡锦竹湾建立了德丰县苏维埃政权。此间,红二十五师政治部、红七十四团、红八十一团、阆南军区指挥部、阆南游击军司令部、阆南独立团团部等机关均设于长坪山顶的长坪山寨。保护范围:东至长坪山龙寨龙,西至林家垭寨门,南至漏米岩寨门,北至长坪山寨北沿山崖。……[详细]
阆中孔家大院
  孔家大院 为明代孔子第七十六代孙所建的住宅,已有400多年历史。该院坐南朝北,由正院10间房屋左右对称组成。中间为主庭,东西两侧为花厅,占地300余平方米,建筑布局为四合院小天井双坡青瓦屋面的穿逗结构,门窗雕花,正庭大梁上有太极图与龙纹彩绘,是典型的川北古民居大院。该大院院侧为古百花庵。明宪宗十四年(1478),新都才子杨廷和(状元杨升庵之父)赴京应考路经阆中,应僧人之请为该庵题写“云林”大匾,此匾保存到民国时期。后,庵毁于大火。孔家在庵侧修建了这座孔家大院。明、清时,孔氏为大户人家,以教书为生,兼营其它产业,后家道衰落。1912年、1939年,时任川北宣慰使和川康建设期成会阆中办事处主任的张澜先生在此设署衙。国民党29军军长罗廼群也看中此院,长期居住。……[详细]
张思德同志出生地
  张思德故居,面积71平方米,坐西向东,二开间,面阔8.5米,进深5.1米,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檐高3.2米,通高4.9米。张思德于1915年4月21日出生在左边一间土屋里。1933年参加少先队,同年十月参加红四方面军。1935年参加长征,1936年11月随部队到达陕甘宁边区。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煤炭中因公殉职,毛泽东主席参加了张思德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2007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15地址:思德乡韩家湾村保护级别:省级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详细]
蓬州故城遗址
  蓬州故城遗址(县级)蓬安昔为蓬州,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州治安固县迁至大寅县,唐广德元年(763)大寅县更名为蓬池县。蓬州遗址在蓬安县城北约45公里的茶亭乡蓬池坝村。其遗址三面傍水,一面靠山,隔溪北有魏家山,南靠青杠坡,东临烟烽楼,西接麻柳河。整个遗址坐落在二级台阶的沙坝上。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50米,总面积约450平方米。遗址北沿现有石狮一对,因其年深月久,风化雨淋和人为的捣毁,只略见粗形;东沿有移治碑基座,长、宽各1.8米,形如龟状,碑石无存。在农耕土下0.20米的文化层内有基石以及瓦砾、坛、罐等器物的残片;在遗址的东、南沿,相距不到半公里的地方有古井四口,春秋四季井水不枯。这座古遗址,是研究蓬安县建立和发展的实物资料之一。……[详细]
阆中陕西会馆
  位于公园路49号,又名西秦会馆,原本为古三元宫。修建于清代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现为阆中蚕种场。会馆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成纵轴布局,穿斗木结构,单檐歇山式,额坊象鼻斗拱,琉璃筒瓦屋面,雕梁画栋,青灰土墙;会馆为前殿、正殿、后殿,共1000多平方米。前殿为门殿,单檐歇山式建筑,共三间,88平方米。中间为宫门与通道,左右为钟鼓楼与戏楼。门前一对雄狮高踞石台。出前殿100米便是中殿(正殿),面积357平方米。殿顶拱形曲面与斜面梯次交叠,曲斜交接处双檐下另起一平直水槽衔接整体,简繁有致,富丽恢宏,技艺精工。屋脊有大铜鼎一尊,象征神权至高。大梁-有修筑时间文字。天花板上有藻饰彩绘百余幅。正殿再前30米便是后殿,其间以廊坊旱船相接。正殿两侧接耳房,共537平方米。保护范围:南至大门外公园路,东、西、北至围墙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五龙庙文昌阁
  五龙庙文昌阁位于四川省阆中市河楼乡白虎村五龙山麓。元至正三年(1343年)建,依山向南,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原位于庙中轴线北端,阁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均为10米,歇山顶。梁架为四椽栿前后对箚牵用四柱,额枋采用弯木作成月梁状,檐柱侧脚明显。前檐斗拱用六铺作三抄。后檐不设斗拱,仅用箚牵挑出支承挑檐枋。殿堂出檐达1.5米,翼角微翘,形态舒展。整个建筑,既具宋代《营造法式》中某些建筑特点,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为同期建筑所罕见,左右次间还保持“草袱”及圆木椽子。建筑造型优美,大式作法,与山西五龙庙形制相似。五龙庙文昌阁虽仅存后殿,但却是现已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筑。2001年6月,五龙庙文昌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前(南)至庙前旗杆广场台地边沿为界,北至文昌阁后檐挡土墙为界,东、西以文昌阁及原建筑遗址向外延伸5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至180……[详细]
运山故城遗址
  运山故城遗址(县级)运山又名“燕山”,也称“披衣山”,距县城约3公里。山顶有天生池,淳泉清洌,终年不竭。古时,山上建城,人呼“天生城”。山麓西北有蓬(安)南(充)公路通过,东有清溪河向西流入嘉陵江,运山故城就坐落在这峰峦起伏、玉带缠绕的燕山上。南宋理宗淳佑三年(1243),四川制置余玠为御蒙军入侵,于长江、嘉陵江沿岸选择地势险峻的山岭依山筑城,当时之蓬州和相如县遂分别从蓬池坝、陵江镇(今锦屏镇)移治运山而成为抗元的重要据点。惜于元至元十五年(1279)毁于兵燹,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运山故城的城垣、街坊、寺宇宫观早已坍圮无存,唯剩下三道城墙残断和两通古碑是故城的历史见证。古碑其一是“南宋移治碑”,其二是“宋宝佑纪功碑”。……[详细]
灵鹫乡朝阳洞
  朝阳洞在营山县城东面,灵鹫乡青羊村的一个石崖上。洞坐西朝北,洞顶有青羊宫,为历代道家炼丹修道之所。洞内四壁存明清时代石刻题记十四幅,均保存完好。灵鹫镇境内遗存有建于清道光元年的古建筑灵鹫文庙、青羊宫,以及明清时代的朝阳洞石刻、碑记和老爷山古墓、灵鹫大寨遗址等重要文物古迹。灵鹫境内河泽交错、山石奇布.发展休闲旅游业很有潜力。南充市人民政府已于2003年6月18日公布了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朝阳洞:营山县灵鹫镇,以朝阳洞洞口为准,向东30米,向南30米,向西50米(至山顶),向北30米以内为重点保护范围,向西50至100米以内,向东、南、北30至50米之间为一般保护范围.……[详细]
91、百福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福寺
  百福寺,又名百福禅关,位于仁和镇岁堂山。岁堂山,现有300亩松林,幽谷深嶂,涛声阵阵。有诗云:“琴洞水声风暗度,书楼山色雨相连,攀岩踏破白云去,不敢登临忘昔贤”。山上有百福寺,典雅别致。殿堂始建于隋,清1405年(明永乐三年)重修,为县境遗存年代最早的叠梁式斗拱建筑。1983年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8月再次维修。相传,隋进士、南岷山道教创始人程太虚在寺内做功,活了192岁,唐青峰禅师何炯在此坐禅,宋太学学长、进士何群弃官还乡入寺,闭门煮石,年复一年,夜以继日,20年炼就仙丹。前人有《百福禅关》诗曰:“茅庵小结俯清泉,闻说圭峰此望禅。细取山前飞白鹭,香岗石山吐青莲”。保护范围:以建筑物屋基向外延伸,南至17米,北至29米,西至18米,东至28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阆中文笔塔
  阆中白塔坐落在号称“天下第一江山”——四川阆中白塔山的白塔,建于明代末期,共十三层,高二十九米,外十二层,内六层并有螺旋梯道九十一级供人登临绕窗远眺,以便从各个不同角度观览阆中风物。白塔建立在城东嘉陵江外侧高山之上。当登临顶层往西北方向欣赏时,看不见脚下山崖,人感觉仿佛凌空飞翔。阆中白塔是一座风水塔,密檐式和楼阁式相结合,塔盘用石料砌成八边形须弥座,塔身用青石砌成八边形锥体,通身布上白灰,巧借峥嵘突兀的山势屹立在阆中城东嘉陵江对岸东山之巅,是阆中的又一标志性建筑。有人又称作文笔塔,有诗文匾额。与附近山湾的大佛寺、状元洞等名胜构成阆中旅游胜景---东山园林风景区。由状元山折返塔山,有白塔屹立山巅。清晨,塔影倒映江中,摇曳成趣。白塔建于明代,共13层,高29米余,耸入碧空,状如玉笋。塔内有螺旋梯道91级。四面开窗,登上塔顶级目四望,青山起伏,碧波荡漾,船舶上下,水鸟飞鸣,楼台城郭,尽收眼底。白……[详细]
川北道贡院
  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阆中同成都一样,是全国兴办学校最早的地方,人才辈出,文风炽盛,这里的贡院被称为川北道贡院。清-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清-棚,是川北道贡院的俗称。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后备人才的一钟制度。明清时,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10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保护范围:南面至学道街,东、西、北各以建筑滴水为界。……[详细]
龙门万寿宫
  万寿宫位于高坪区龙门镇炮台街,宫建坐北朝南,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式,由中殿、前殿、戏楼、左右偏殿、廊庑等组成,主体梁架完好。现存建筑面积1078平方米,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据介绍,万寿宫是当年在龙门镇的河南人修建的,是一所会馆,作为同乡之间聚会的场所,它始建于清代。平面布局为四合庭院式,座北朝南,由中殿、前殿、戏楼、厢房等组成,整个建筑群保存状况良好。2000年12月18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1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占地范围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高坪禹王宫
  禹王宫位于高坪区长乐镇,建于清嘉庆乙丑年(1805年),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这座气势磅礴的建筑位于螺溪河南岸。据居住在附近的老者介绍,长乐古镇初建时,气势恢宏的万寿宫、禹王宫、财神庙、颛顼宫、鲁班殿、森林宫是镇上的建筑主体,当地居民在此进行祭祀、交易,以及处理族内事务等活动,甚是繁华。禹王宫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宫内戏楼更是少有的保存较完整的建筑,对于研究古代表演艺术具有一定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物财富。高坪禹王宫(高坪区)保护范围:建筑滴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