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旅游

黄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
  时代:唐至民国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黄山游览磴道,初始于唐代,形成于明清,发展于民国,完善于当代。以天海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条主干道,辅以支道连接,形成贯通各景区景点的盘道网络。目前,全山磴道总长约85公里,有石阶6.3万余级。历代铺筑磴道的同时,还在沿线相应修建了一批时代特色鲜明,且与自然风光互为辉映的楼台、亭桥等景观设施,折射出黄山景观建筑尊重自然的营构理念和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是人类探胜娱游、开发利用自然的智慧创造,是儒、释、道、民俗等多元文化在黄山交融的结果,其修筑的历程即是一部黄山建设发展的历史,不仅在黄山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对于当今黄山旅游经济与文化发展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300余处,主要分布在温泉、玉屏、北海、云谷和松谷等各大景区景点和磴道沿线的岩石崖壁。以记载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手迹的“鸣弦泉”与“洗杯泉”题刻年代最早;以……[详细]
周诒春故居
  周诒春故居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年代为清末。周诒春,字寄梅,汉族,祖籍安徽休宁,1883年12月生于湖北汉口。190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入威斯康辛、耶鲁等校学习教育、心理等专业,1909年得硕士学位后回国。1911年参加清廷留学生考试。(相当于科举时代的会试)授进士,点翰林(当时社会上称这科翰林为“洋翰林”),出任上海复旦公学心理学、哲学教员。曾参与颜惠庆主编我国第一部《英汉大字典》工作。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秘书,并曾任孙中山先生英文秘书。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1月9日起,学堂宣布停课。1912年4月,北京政府外交部任命唐国安为清华学堂监督,周诒春被聘为教务长。5月1日清华学堂重新开学。10月,清华学堂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将“学堂”改称“学校”,把“监督”改称“校长”。唐国安任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任副校长。1913年8月,唐国安致信外交部……[详细]
43、渔梁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渔梁坝
  渔梁坝位于安徽省歙县渔梁,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徽州的都江堰。据考证,早在唐宋年代,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设计结构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坝上景色站在石坝上,举首四望,气象万千,尽收眼底。坝……[详细]
程大位故居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市内前园村,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已490年历史,几经原样修缮,现辟为旅游景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程大位(1533~1606),字汝恩,号宾渠,屯溪区屯光镇前园村人,明代著名数学家、珠算发明家。故居坐落在屯溪区率口渠东,占地540平方米,建于明正德年间。宅第主楼坐北朝南,三开间两进(俗称“一脊两堂”),二层,砖木结构,门楼里外挑檐,曲梁斗拱,马头山墙。西侧为把祖楼,五开间,倚主楼而建。入口处就势建“宾园”一座,园内有仿古回廊、草坪及花圃。临宾园原有人工水渠一道,当地程氏后裔称该渠为“宾公渠”,公号“宾渠”即派出于此。故居为两层,一脊二党三开间,东西厢房列两边,建筑面积五百多平方米。前堂为客厅,立有程大位画像和悬挂六角宫灯,横梁上程大位故居匾额为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所题。两厢为程大位及家人住房。楼上大厅内陈列有古今中外各式算盘、程大位著作、程氏宗谱及各种珠算资料、图片。在众……[详细]
45、塔川
塔川
  村口及周围地带多植乌桕树,且古树参天,每到秋季,满山树叶色彩斑斓,粉墙黛瓦掩映其中,美不胜收。这里已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必游之地。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宏村镇,距离宏村仅2公里,是黟县小桃源众多美丽富绕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塔川,背倚高耸云端的黄山西南余脉黄堆山,遥对碧波荡漾的十里奇墅湖。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二、三十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迭迭,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好象一座巨型宝塔,此为“塔”之来历。塔川,高庵与低庵两峰之间(因峰之巅,原有西林寺禅院而得名),一条清溪破土而去,依山潺潺流下,穿村中而过,直奔风我秀丽的奇墅湖,此为“川”之来历。村庄因有“川”过而富有无穷灵气,清溪也因穿“塔”而更显活力。塔川,即以此而旬名。来到村口,映入眼帘的是数棵巨大古树,它们分别是樟、榧、枫等树,这里便是塔川第一景“五树参天”。历经数百年的参天古木,每株是有数人合抱,斑驳的树身,仿佛在向人们……[详细]
昌溪周氏宗祠
  时代:清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昌溪乡周邦头村该祠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年,主体建筑面积747.12平方米,自奠基至竣工,历时五载。宗祠建筑为明代徽派古建筑典型风范,简洁的布局,古朴庄重;精致的雕饰,细腻入微,极显徽派古建筑特色。脊顶以特制镂花雕砖压顶,上有十三对剔透麒麟相对而立,两边犄角上翘,直指苍穹,显富丽凝重;外墙皆用双层“三六九”型青砖砌就,坚固之极,四面墙裙嵌以青石座基,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整个祠堂布局分栅棚、丹墀、正厅、后进和寝陵五大部分,是“三进两明堂”的代表作。宗祠的选址堪具匠心:座北朝南,背靠来龙山,青松翠柏,古木葱葱;门临昌源河,绿波荡漾,流水潺潺。祠前辟有两个大坦,可容千人,全以鹅卵石缀成。通街大道,穿坦而过,上溯昌溪、石潭,下通深渡、县城,人来人往,更添宗祠熙攘景象。正门之上高悬“周氏宗祠”、“钦点主政”、“恩赐进士”、“四世二品”等匾额。步入周氏宗祠首先映入眼睑的便是1……[详细]
47、紫阳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阳桥
  紫阳桥,初名“寿民桥”,位于歙县城东南渔梁坝下,因西近秀丽的紫阳山麓,故有现名。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此桥为九孔石拱桥,长140米,宽10米,高14米,孔径12.4米,所用石料为红砂岩。桥为县内古桥之最高、最宽者,往来船只可不落风帆桅杆从桥下通过。据说此桥开始募资筹建时,虽有许多人解囊应募,却未集足银两。这时,人们见一位身穿麻布衣的买灰人也赶来凑热闹,便讽刺他:“凭你这副模样。也敢来出钱造桥吗?”岂知买灰人慨然允诺:“我个人单造一孔。”后来,他说到做到,单凭个人出资,在东端倚山建造起第一个桥孔,且又高又宽,气势非凡。这样一来,原来那些解囊者只好倾尽钱财,按第一孔的高度和宽度续建其它八孔,但终因财力不够,以致“虎头蛇尾”。现在看去,紫阳桥仍然是东高西低,真有点古怪。为了适应练江洪水的浪高流急,桥墩分水尖建得几与桥面同高,以便增加分洪的力度,是为江南诸石桥中罕见的奇举。站在紫阳桥上北望,可见滨江而……[详细]
歙县太平桥
  太平桥又名河西桥,始建于宋端平元年(1234年),初为浮桥。元朝末年(1310~1360年)因兵乱被毁,改建为木桥。明弘治年间(1488~1506年)改建为石桥。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整修1次,清康熙56年(1717年)重修,清乾隆9年(1744年)扩建为大型石拱桥。清道光17年(1837年)和道光22年(1842年)2次遭洪水冲击受损。道光23年(1843年)重修,历时7年,于清咸丰2年(1850年)竣工,用银10万余两。清光绪11年(1885年)和光绪23年(1987年)先后整修2次,每次用银千余两。民国18年(1929年)芜屯路歙县至屯溪段建成后,该桥被利用通行汽车。太平桥主要选用淳安优质茶园石,用糯米汁拌石灰砌筑而成,施工精细,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居全省古桥之冠。1969年7月5日,徽州发生特大洪水,练江水位高出太平桥桥面3.4米,全桥淹没。沿河地带许多房屋倒塌,而大桥……[详细]
屏山舒氏祠堂
  光裕堂——舒氏家族的总祠堂。在传统建筑中,屋之门类似于人之面。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门坊在建筑模式上代表家族的脸面,也是整栋建筑装饰之精华所在。与在西递看到的胡氏祠堂不同的是,舒光裕堂采用的是贴墙牌坊的形式,是徽派建筑中罕见的“牌楼门”。“看过九都菩萨厅,再进衙门也不惊”,可见光裕堂气势之恢弘。而在古代,祠堂的建造充分表现了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的等级理念。第一层是“恩荣”及飞龙腾飞,代表着皇恩;第二层为、“锦衣还乡”砖雕,代表着功名;第三层镌刻“世科甲第”,代表着科第;第四层雄狮欢腾,代表着子孙;最底层为松鹤延年画,代表着孝悌。就是这样以家族为本位,重宗法、重血缘的理念,才让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生生不息。若要追溯屏山村的历史,用舒光裕堂中的一副对联来概括再确切不过:源溯庐江,舒国舒城寻旧派;秀钟徽岭,长龄长演尽同根。这里的舒氏祖籍都是安徽庐江,唐朝末期因为战乱而逃难至此。曾经有三个兄弟,在屏……[详细]
张曙故居
  张曙故居为清代建筑,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348平方米。张曙,是近代著名音乐家,积极投身革命音乐活动。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曙故居外观由四面墙(风火墙)包裹,内部布局为三开间、前后两进、双天井、前二楼后三楼的砖木楼房,进大门为一小院,前厅三楹,楼上左右两部房,中为厅。临小院为敞廊,后进三间三楼,左侧通厨房。目前张曙故居保存基本完好,近年来多次修缮,特别是2009年进行了重点修缮,并开辟了张曙事迹陈列展览。张曙故居取名“亦政堂”,建于明末清初,前二楼、后三楼、二天井,相同格式的两栋房紧密相连,张曙卧室在右边二楼,1934年6月,田汉跟随张曙来到故居,同床共叙一周,1924年衢州一中送来的官报至今还完整地贴在板壁上。为了纪念这位抗日猛将,2013年张曙后人在故居内创办了张曙纪念馆,至今已免费接待中外游客三万多人,现已定为爱国主义基地。张曙,是近代著名音乐家,积极投身革命音乐活动。与冼星海等……[详细]
新安碑园
  新安碑园坐落于安徽省歙县城西练江对岸,主要建筑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长达200余米的碑廊,蜿蜒曲折,给游人以幽深之感,廊内壁龛,外加护罩,用以陈列碑石。随着碑廊的延伸,有一道道古老的柱栏、望柱相伴,栏、柱上工致的雕刻,均出于明万历年间名人的刀笔,为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二是“披云小筑”,是一幢三开间仿明清风格的平房,房前有庭,房后有院,内部的门窗式样、砖雕纹饰,显示出徽州古建筑的独特风格。三是“两清堂”,其堂名是由于这里藏有著名的两部碑帖——《余清斋帖》和《请鉴堂帖》——而得。此外,假山、水池、亭榭、小桥点缀其间,花墙、漏窗、门洞相互通透,使它成为歙县一大名胜。新安碑园共收藏、陈列历代碑刻和名帖刻石200余块。其中《余清斋帖》和《清鉴堂帖》两套法帖,汇集了从晋到明各大家的珍品名件,一直为后代书法界所推崇。《余清斋帖》刻自明万历中期,所汇名帖原为明代吴国廷家藏。吴国廷,又名吴廷,歙县南丰人,一生崇……[详细]
呈坎村古建筑群
  呈坎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主要的建筑时代为明初至清末。该村自唐代以来,高官、隐土、巨贾、史志学家、作家、制墨家、书画家代不乏人。据《新安府志》载,仅明代呈坎罗氏官至主簿以上者达110人。该村至今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明代古村落的整体布局和街巷水系,有明清古民居建筑140处。呈坎古民建筑群系指村内代表性古民居建筑20处(其中明代民居18处,清代民居2处)。这20处构筑明代古村落特征的建筑,包括1处祠堂、1处社屋、1处更楼、2处石桥和民居15处。分布在该村方圆0.7平方公里的山区盆地内。文献祠堂位于村西首,是呈坎罗氏宗祠,族人祭祖、议事、举行重大礼制活动的场所。长春社位于村南首,是村民祭记土地神、五谷神之所;位于村中衔巷交叉口处的钟英更楼是打更巡夜供瞭望和报时之场所;横跨众溪的环秀桥、隆兴桥则是联系村东、村西和南向进出该村的交通要道,两座石桥还是村人游憩休息之所;位于该村五街九十九……[详细]
黄宾虹故居
  黄宾虹生于1864年,于1955年去世,名质,字朴存,号宾虹,祖籍歙县,是与齐白石齐名、享有“南黄北齐”之誉的国画大师。先生1864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光绪二年(1876年)回家乡参加童子试后,在这里生活了近30年。这幢砖木结构的民宅,建于康熙年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系黄宾虹祖上所建,现存有铸园、卧室和画室三部分。故居在歙县西潭渡村。林木葱郁,景致优美。为清代建筑,砖木结构房屋,正屋是三开间楼房,前有庑廊和天井。正屋宾虹题名为“宾虹草堂”和“虹庐”,庑廊前有小院,庭院西侧台阶边有一块玲珑剔透太湖石的建筑是“玉森斋”。人称之为“石芝室”或“石芝阁”。黄宾虹先生不但是杰出艺术大师,还是一位坚强的爱国主义战士。故居的“铸园”就是因为1907年,黄宾虹是秘密秘密参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在此为同盟会铸造钱币,支援抗清斗争而得名。1984年,黄宾虹先生诞生120周年,家乡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详细]
石潭吴氏宗祠
  石潭吴氏宗祠明、清黄山市歙县吴氏宗祠包括叙伦堂和春晖堂。叙伦堂又称下门祠堂、百梁厅,始建于明嘉庆年间(1554年),清代曾维修。五间三进,宽15米,进深45米,中进有大小梁100根。后进已改建;前进为清代样式,门楼上的关檐板和斜撑木雕细腻精美,有八仙图形;中进仍保留明代风格,覆盆础,月梁下有藏花丁字拱,瓜柱和金柱下有莲花盘头,枋与小梁相接处,装倒柳花插,配上枋下雕作的垫木和梁下雕花雀替,非常精美。该堂为徽州传统廊院式祠堂,三进两明堂建筑,五凤楼门厅,翼角飞扬,梁架结构精巧,雕刻装饰繁复,空间层次丰富,具有独特风格。春晖堂又称上门祠堂,建于清代,坐东朝西,三进三开间,通面阔10.8米,通进深42.2米,四面群山环抱,东面有来龙山,南面是百梁厅,北面至善堂联壁,西面是石潭村主街道。大门石鼓耸立两边,正堂宽敞,梁柱粗大,其内砖木石雕各具特色,后进有石栏石柱。该堂三进完整,结构高敞,中进前檐额与面……[详细]
海阳四塔
  海阳四塔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年代为明。海阳四塔,是指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南的巽峰、丁峰、富琅、万峰四塔。巽峰塔位于休宁县海阳镇下汶溪村旁的玉几山东。建设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为楼阁式建筑结构砖塔,塔形六角七层,全高约35米,每层四个拱门,内有168级螺旋形梯道直通顶层。塔顶有宝葫芦状塔刹。塔内有以佛教为题材的壁画,虽年代久远,线条仍清晰可辨。丁峰塔,又名停凤塔。位于休宁县海阳下汶溪村的玉几山西,与巽峰塔遥遥相对。建设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为楼阁式实心砖塔,六角五层,全高约30米。富琅塔,又名“水口审皋”。位于休宁县海阳镇南面富琅村(有称为万安镇富琅村),与巽峰塔隔溪相望。建设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为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现存四层,外形完整,残高约17米。砖砌突伸的重檐,工艺精细。万峰塔,位于海阳镇汪溪村(或秀阳乡汪金桥村太阳坞山头,昔称海阳三塔者,不含此塔。福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