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吕梁市旅游

吕梁市文物古迹介绍

童子寺燃灯塔
   看 点 :   寺前有一座燃灯石塔,高4米有余,平面呈六角形。塔身中空,内置灯室。该塔造于北齐年间,比例协调,造型优美,是我国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燃灯石塔,是省级重点文物。  在童子寺东北山崖上有石门寺遗址,内有一石窟,窟顶雕有美丽的莲花图案。 交 通 :  位于龙山之上,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金天辅元年毁于战火,明嘉靖元年重建。相传有两名童子在此山中隐修时,见山石气势不凡,遂在这里雕造了一尊高57米的佛像,寺名也是由此而来。 山西太原市……[详细]
交城瓦窑遗址
  瓦窑遗址瓦窑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交城县西北2公里城关镇瓦窑村遗址分布于瓦窑河口两岸的台地黄土层中,河东区北至卦山西顶,东至文昌宫,南至驮煤道,西至瓦窑河。河西区北至碌碡坪,西至神头凹,南至瓦窑村,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范畴。文化遗存丰富,遗址内含有陶窑、墓葬、居室、灰坑以及地表散落的大量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彩陶、灰陶、黑陶等,彩陶有典型的尖底瓶口沿等残片;黑陶有鬲、盂、鬶、甗、罐等残片;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锛、石凿、纺轮等。同时还有小型玉壁骨器的发现。……[详细]
汾阳般若寺
  汾阳般若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阳城乡东龙观村,初建于唐,元大德年间曾大修,1672年清康熙年间再次重修。寺位于村西门北侧,成瓦刀型。寺门外路南有一影壁,上镶嵌 9条琉璃彩龙,形神逼真,姿态各异。青砖券拱成窑洞式的寺门,上琉璃瓦盖顶。顺窄长的砖道前走 80米,拾阶而上是砖木结构的过门殿,殿内左右有神像。进入大院,青砖铺地,开阔素雅,东、西、南三面各有 5孔窑洞。北面则是高出院落其它地方约 1米的正殿。大殿宏伟,气势磅礴,殿内有 3尊大佛,多尊小佛,姿态生动,熠熠生辉。该寺影壁、寺门、过门殿在1958年被拆毁,大殿保存至今。……[详细]
南村城址
  南村城址(第六批国保)时代:战国至晋地址:方山县城南南村城址始建于战国,先后为战国皋狼邑、西汉皋狼县治所,十六国汉刘渊起兵反晋在此建都,称左国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3.5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面积近900万平方米。战国的皋狼城位于中部,城址平面呈梯形。汉代的皋狼县城和十六国时期的左国城系皋狼城内外套城,内城继续沿用战国皋狼城。外城城址平面呈喇叭型。为加强防守,在套城基础上扩充城的东部——东城。南村城址独特的布局,为研究战国至晋的历史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详细]
85、天贞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贞观
  天贞观天贞观(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离石区城北凤山俗称凤山道院。创建于宋,是为祭祀宋代道祖陈希夷和其门徒明代道士孙云际而建。元代遭兵火焚毁,明洪武、宣德、景泰年间进行过较大维修、扩建。道院分上下两院,建筑依山就势,现存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孙真人殿、读书楼、陈抟殿、黄宝坛玉皇楼、雷公殿、三官楼,附属建筑有老爷庙、土地庙、五道庙、石碑坊等。陈抟殿又称白云洞,是道院主要建筑之一,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殿内现存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修建武当山宫观感应之图》壁画30余平方米。天贞观景区亦名凤山道院,俗称上凤山。位于离石市城区北侧的三阳云凤山上。是古代石州境内著名的道院。始建于西汉,元代重建。后毁于兵燹。明景泰元年(1450)重新修建,工程历时六年方告竣。相传,汉武帝求仙曾过此山。明代,道士孙云际隐居凤山修行50年,以毕生的精力着力于道观的修建。现存有碑碣石刻可以作为作证。现存的……[详细]
汾阳禅定寺
  禅定寺禅定寺(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汾阳市阳城乡普会村创建年代不详,据记载北魏已有。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规模较大。东院保留建筑较完整,主要有山门、过殿、正殿、配殿;西院有戏台和关帝殿。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前廊式单檐悬山顶。斗栱四铺作,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搭牵用三柱。关帝殿为清代建筑,殿内神龛为制作精美的小木作,内奉关羽,殿之东、北、西三壁塑有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为主题的悬塑,东西两壁悬塑之前各立塑三尊文武侍臣,与悬塑及主像内容融为一体。……[详细]
石楼后土圣母庙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前山乡张家河村后土圣母庙位于石楼县义牒镇张家河村西南2.5千米的殿山村北100米。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前石雕灯台记载元至正七年(1348年)重修,之后历代均有维修。一进院落,中轴线布局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乐楼、正殿,东西两侧配殿各三孔,社窑各三孔。正殿为无梁殿砖石结构建筑,前有木结构插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内现存明代泥塑5尊。屋顶形制为单檐硬山顶。乐楼为石砌台明,高1.5米,台明上用8根高10米直径为0.85米的柏木圆柱,斗栱形制为假昂偷心造,单檐歇山顶。山门为砖石结构,前有木构插廊,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顶。后土圣母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2013年5月,石楼后土圣母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柳林南山寺
  南山寺南山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柳林县孟门镇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金大定年间敕赐“灵泉寺”额。清乾隆年间遭火焚毁,嘉庆年间重修,道光年间补葺。寺院坐北朝南,长99·3米,宽42·6米,占地面积8860平方米。分为寺内、寺外两部分,寺内有大雄宝殿、地藏十王殿、三贤殿、观音殿、藏经殿等建筑。寺外有源神殿、观音殿、圣境殿、眼观庙、火神庙、文昌庙、五楹祖祠堂、木牌楼等四个院落。寺西、南两侧有僧塔600多座,为元、明、清时期遗构。……[详细]
89、义居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义居寺
  义居寺义居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临县枣圪达乡枣圪达村始建于宋代,旧称“佛堂寺”,原为天官寺下院。现存建筑正殿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寺院坐西朝东,三进院,占地面积为5981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前殿、正殿、藏经楼、万佛洞(石窟),两侧建有偏殿、廊房二十余间。正殿面阔七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歇山顶,琉璃剪边,斗栱用材硕大,为六铺作双下昂。万佛洞石窟面积为59.78平方米,窟顶为平面,雕有卧牛、伏虎、灵猴、玉兔、莲花、灵芝等图案。义居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壮观,系临县现存庙宇建筑之首,是一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2006年5月,义居寺作为元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汾阳文峰塔
  文峰塔文峰塔(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汾阳市阳城乡建昌村据康熙《汾阳县志》记载,该塔由明天启二年(1623年)进士汾阳人朱之俊(曾任明清两代国子监司业)率众集资捐助而建。该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84.93米,为山西现存砖塔中最高的一座。塔平面为八角形,青石须弥座,塔身为砖砌。内为空筒式构造。塔自下而上收分至塔顶,共13层,外廓每层之间以砖雕椽飞、斗栱组成的檐相隔。塔室之间以转折回廓式阶梯塔道相通。汾阳文峰塔为砖结构,外廓平面八角形,占地面积217.8平方米,外廓塔层之间以砖雕椽、飞、斗拱组成的塔檐相隔,共13层,每层中有12生肖塑像,现已毁。民国十三年(1924年)一次地震中第13层东北角毁坏。塔内室平面方形,塔室之间以转折回廊式阶梯塔道相通。外廓塔壁和内室塔壁组成套筒式结构建筑。塔座为条石砌筑的须弥座,石条上雕有“竹节”、“仰莲”、“卷草”图案。塔身由青砖砌筑。全塔共有斗拱5……[详细]
柳林双塔寺
  柳林双塔寺柳林双塔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清地址:柳林县城西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明成化、正德、清嘉庆、光绪年间续修。寺院坐北朝南,依中轴线建正殿、戏台、山门,左右两侧建偏殿、配殿、鼓楼、双塔。占地面积1612平方米。双塔屹立于山门东西两侧,俗称“雌雄塔”,两塔相距17米,用青砖砍磨砌筑而成,呈八角形,总高约19米,二至五层每隔一面开拱券形窗口。东塔内空可攀登。……[详细]
上贤遗址
  上贤遗址上贤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文水县城南9公里上贤村遗址面积较大,范围东至太军公路西侧的土坡,西至上贤梁顶部,北至马村界沟,南至上贤村南,面积2万平方公里。遗址距地表深60厘米,文化层厚度2—3厘米左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遗址地层断面多灰坑,地面散存绳纹灰陶片。采集到的标本有石斧、石削、陶鬲、灰陶片、红陶片等。遗址东部多是灰坑,发现陶窑址两处。西部为山坡地带,有穴居房屋遗迹。……[详细]
杏花村遗址
  杏花村遗址杏花村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汾阳市杏花镇东堡遗址范围较广,东至窑头、辛庄,北至冯郝沟缓坡丘陵地带,后连起伏的吕梁山脉,地势北高南低,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深度2米,厚度1米。1982年进行了发掘,经调查发现,内容极为丰富,分布广泛,地面灰层比比皆是,遗迹、遗物众多。根据层位关系对其内涵分析,遗址堆积形成八个阶段,时代跨越较长,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到商代。……[详细]
94、则天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则天庙
  则天庙位于山西省文水县城北5公里处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青水秀的名胜地。庙于坐北向南,规模不大,中轴线上从北到南有正殿、乐楼、雕像、山门;两翼建筑有偏殿、配殿、碑廊、鱼池、回音亭等30多间殿宇,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遍地,以武则天的特定身份名扬中外,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志丹将军殉难处
  刘志丹将军殉难处(第二批省保)时代:1936年地址:柳林县城西35公里三交镇党家寨刘志丹将军殉难处位于柳林县三交镇党家寨村鏊则圪垯。民国25年(1936)4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28军军长、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刘志丹在再克三交战斗中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时,不幸中流弹牺牲。1988年;山西省人民政府特制《刘志丹烈士殉难处》柱型水泥碣标志,运来本县,责成有关部门树立以志纪念,同时批准该标志为省级革命文物。水泥碣树立于鏊则圪垯山顶,外作亭式掩护,下筑水泥、面石基座,四周围以栏杆,中间四柱支撑八角亭顶。远眺清幽,近睹庄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