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廊坊市旅游

廊坊市文物古迹介绍

霸州龙泉禅寺
  龙泉禅寺座落在霸州市信安镇中心,是历史上有名的禅宗道场。始建于后汉辽世宗天禄九四七至九五○年,寺内有古井两眼,出甘泉,可供十方之众(县志记),故得名龙泉,该寺即为龙泉寺。大殿乃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修,公元1982年七月河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金大定三年“敕赐普照禅院”碑文记载:宋辽作战时,杨延昭被困于口关(信安),恰逢大旱,宋营官兵饮水奇缺,唯有这两口井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杨元帅大悦,军心稳定,宋朝八贤王赵德芳闻之亲临视察,叹曰天不灭宋,实乃龙泉也,遂派兵严守,尔后受之“御井”美称。龙泉禅寺山门前有一座九龙壁,上雕有九条神龙,形态颜色各个不同,鲜活如真。寺前有门殿,左右有钟鼓楼,中有大雄宝殿,后有念佛楼。寺的正门是一座三间绿琉璃剪边歇山顶的门殿,因殿内塑天王像,又称天王殿。殿内正中为弥勒菩萨,是继释迦牟尼佛之后将要在此世界成佛的菩萨,所以又被称为弥勒尊佛。该寺……[详细]
三河灵山寺
  三河灵山寺位于京东三河市城区东北7.5公里处,海拔877米,是燕山余脉至此融结,突兀成峰。山虽不高,峰峦秀丽,东面与整个燕山相接,其余三面都是平原,有泉水从灵山之南麓涌出,是京东首处集山、水、林、古迹为一体的自然景区,尤以泉水为盛,号称灵山漱玉,为三河八景之最,是旅游、休闲的极佳场所。三河原灵山寺位于灵山西北半山腰处。建于何年,已无证可考,只知道清同治元年正月至二年四月,重修了灵山寺的正殿和东西配殿。此工程于同治二年阴历四月十五日竣工,所以这一天被定为灵山庙会。每年这一天,灵山山前山后,山上山下,商贾云集,游人接踵,善男信女,烧香拜佛,民间艺人演戏走会,文人墨客吟诗题字,热闹非凡。原寺有三层殿和东西跨院,共有40间房。大殿为菩萨殿,西配殿为达摩殿,东配殿为关帝殿。南面有倒座房5间,中间一间为山门。大殿前东西两厢各3间,另有东西跨院。西跨院正房5间,西厢房6间,为佛事活动用品储藏室,东跨院正……[详细]
香河大安寺
  大安寺坐落在河北省香河县安平镇第一城内,是一座佛缘相续、古刹重光的寺院。大安寺始建于唐朝初年。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当年亲率大军东征顽敌至此,兵马劳累,但顿时又风沙骤起,因听元帅进言:“在此小驻一夜为好”,结果次日出兵大获全胜,唐太宗李世民即御封此地为“安平”,并敕令动用库银在此兴建一寺以纪之,赐名“大安寺”。1300多年来,大安寺香火旺盛,高僧辈出,其佛教文化影响历经唐、宋、元、明、清而不衰。直到民国初年,因建寺久远,主体建筑严重老化而坍塌。由于千年名刹的辉煌灿烂历史以及它浓厚隽永的佛教文化底蕴对广大信众根深蒂固的影响,兴寺立院的愿望日渐强烈。1992年,中信国安集团公司在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建以明清北京城为原貌的第一城,大安寺旧址亦位于其内。广大佛教信众纷纷请求人民政府恢复大安寺佛教活动场所。经政府同意、民族宗教部门批准,由中信国安集团公司负责捐资重建。历经三年时间的精心打造,大……[详细]
廊坊永清白塔寺
  永清县大辛阁乡的白塔寺远近闻名,被誉为“东方奇观”。这座辽代所建的白塔与北京的天安门坐落在同一条中轴线之上。当地神话传说中有白塔的来历。在北宋时,白塔寺里有两个僧人。有一年冬天,老和尚外出前,吩咐小和尚如果饿了就到附近去化缘,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刨动门前那颗大枯树。可是冬日里,小和尚因积雪太厚无办法到远处砍柴,忘了师傅嘱托,砍倒了大枯树。没想到枯树底下是一龙眼,直通东海,大水很快就蔓延到了附近的村庄。此时,老和尚正在泰山论经,突然觉得心血沸腾如翻江倒海,情急之下,一指泰山玉皇顶上的一座白石塔,心中念动咒语,那塔立即飞了起来,一直落到了龙眼之上,大水是退去了,可是整个寺庙却被冲毁了,只留下了白石塔。“文革”期间,-“破四旧”,曾掘地丈余以钢绳拽拉,竟然无法撼动此塔。此塔高6米,最大宽度有1.8米,由塔身和基座组成。塔身上端是一个13层的八角屋檐,每一层的边缘都有石孔是为系铃所用,塔身下端是……[详细]
齐圪挞汉墓
  齐圪挞汉墓:齐圪挞汉墓位于齐圪址村北200米处(南赵扶排干渠北),由大小两座土丘和一块高地(居土丘西)组成,为东西向平列,旧时,当地称“三连山”。该墓葬西高地,原为土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渠时铲平。1966年曾出土百余斤汉五铢钱币。墓葬中间土丘最大,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高出地表6米。民国以前建有玉皇阁。阁上有铁钟,上铸有“隆庆六年小商屯村”字样(小屯村即齐圪址村古称,今大尚屯镇为大商屯)。庙供铁铸“慈航道人”神像,为侵华日军所毁炼铁。东侧土丘略小,面积约300余平方米,旧有娘娘庙,与玉皇阁一同毁于抗日战争。齐圪趑汉墓发现于1970年,时村民在大土丘上挖战备防空洞,于土丘西侧底部发现大型砖砌古墓(发现处应在古墓西南角)。古墓呈“口”字型,墓口朝东,中通墓室(内分南北墓室,北一南二,有坍塌地方)。墓道高1.8米,宽1米,转弯处宽2米。墓道呈方型,相环通,并有凹进地方。古墓结构复杂,保存基本完……[详细]
6、龙冢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冢
  龙冢古墓:龙冢古墓位于龙冢村东500米处,为椭圆形土丘,高于地表5米。南长75米,东长52米,北长57米(1954年开渠削去了3米封土),西长48米,面积2000平方米。古墓上,灌木杂草丛生,四周有绳纹砖露于地面,还有少许陶片等。该墓据专家考证,为秦汉时期古墓,其占地面积、构造规模和土方工程浩大,非一般官吏所享用,是河北省为数不多的秦汉墓葬,对研究我国北方地区的丧葬制度及文化,可提供非常珍贵的实物例证。龙冢古墓,清光绪县志载为秦始皇太子扶苏墓,或秦二世胡亥墓或秦第十三公子墓。《天府广记》“秦太子墓,在大城县北段堤村(今属天津静海县),始皇巡守驻驿于此,幼子亡葬之”。民国年间《庸报》记为“秦始皇到此游猎,十三子染瘟疫致死,葬于此地”。今静海段堤无秦子墓,故文物专家学者认为龙冢古墓即秦子墓。龙冢古墓系秦始皇何子,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转述三国魏文帝时的《城冢记》古籍,称“相传始皇巡守驻跸于此,……[详细]
前南庄陀罗尼经幢
  前南庄陀罗尼经幢准,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杨税务乡前南庄村,现移至廊坊市博物馆的碑碣苑保存。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幢于1990年5月被发现,缺刹。基座下有两层青砖铺砌的方台,幢座下部为八边形盘状石雕,四面浮雕奔驰状瑞兽,四面浮雕花卉,各面交错排列,顶面雕祥云图案;幢座上部为圆形盘状仰莲石雕,莲瓣重叠向上作盛开状。幢身由大八面柱体、八角形托盘、小八面柱体组成。大八面柱体阴刻楷体字《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立幢人家世、立幢经过、立幢时间等内容,八角形托盘雕饰兽面衔环、幔帐等图案,小八面柱体四宽面雕佛龛,龛内雕四方佛像,四窄面刻佛名及真言。幢顶为八角攒尖式屋盖,上刻瓦垄,檐下刻斗拱。经幢通高0一四米。 该幢为大辽大康七年(1081)十月(其姓失考)在其家族墓地为亡故父所立。幢上另有“皇统九年(1149)二重建”等字,书法拙劣。雕刻较粗糙,系金代其家族后重新所刻。 ……[详细]
滩里清宁寺
  清宁寺位于文安县滩里镇安里屯村村东,据文安县志记载,滩里镇安里屯村自古就有清宁寺。当地村民介绍,古清宁寺据传说始建于唐代,清末民初被当成学堂,至文革时期被彻底破坏,佛像全部被毁或填埋地下,寺庙原址已不复存在。2006年,当地佛教信众决定重建清宁寺,振兴当地佛教,造福一方,并在村0土一尊石雕阿弥陀佛立像。这尊佛像原位于古清宁寺藏经阁,高约2.9米,在我国现存同类古代石雕佛像中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当时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清宁寺自2006年底开始动工建设,历时三年半时间,其间受到了天津、河北及全国各地佛教组织和信众的大力支持。清宁寺由前殿、正殿、偏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前殿供奉弥勒菩萨、韦陀护法天尊,两旁有四大天王立像;正殿(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一尊高约7米的佛祖释迦牟尼坐像,这尊佛像由香樟木雕刻而成,外面贴金,盘膝坐于莲花宝座之上,法相庄严,周围供奉着多尊栩栩如生的菩……[详细]
郭底村墓群
  郭底宋墓群:郭底宋墓群,亦称郭底古遗址,位于郭底村周边。昔郭底村南有一东西向340米、南北向60米高于地表1.5米的高地,土层夹有战国、秦、汉时期的铜镞、陶片、五铢钱币等。西北与之相连处,有一40平方米的土墩,内含灰烬土和夯基五花土及秦汉陶片等,当地称之“上杭烟墩”。附近,1972年发现一坑宋代人、马尸骨及砍杀的斧头、磨刀石等。1985年,在“上杭烟墩”遗址南发现东西向700米的汉墓群(已被水渠分为两处)。另在村东发现汉代成人瓦棺墓葬一座(瓦棺县文化馆收存)。郭底曾传为五代后周太祖郭威屯兵处,其于史不符、,据历史文献佐证,此东西向高地为战国时期的赵长城遗址。村西南地方、当地称为“破楼堂前地”,1950年,发现砖砌地道、内有武将全尸遗骨一具,胸前有一铜制护心镜(存于村内刘家药铺,已破坏)。1972年,于此还发现宋代一武将遗骨,旁有三节鞭兵器,及大量陶器随葬品。墓砖铭用朱砂书写,有“总督李能”……[详细]
完城村汉参户故城遗址
  完城村汉参户故城遗址: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平舒县城西南五十里有参户亭,故县也。”即指今完城村南里许的古城遗址。参户县为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所置的勃海郡二十六个属县之一,县在东汉初废,县治降为亭。亭,即今乡镇建制。从历史文献所记,参户故城虽降为亭,但因地理位置重要,成为朝廷屯兵的地方,因而又称平虏城或木门城。参户故城还为侯国,汉武帝时,河间王刘德封第九子刘勉为参户侯。参户侯传五世,至东汉初随县制一并裁撤。参户故城遗址呈四方状,长宽各600米,高于地表0.6米,总面积360000平方米。当地称为“南台”的遗址面积2667平方米,散有大量陶器碎片,绳纹筒瓦,兽形、卷纹图案瓦当。1956年于此出土一枚两厘米见方、半厘米厚的篆刻“刑部司马”铜印。早年时,每经暴雨就有很多铜镞显露。在遗址东南“东城”处,曾出土过群葬尸骨多具。西南角有古代冶炼遗迹(为铜、铁冶炼渣及木炭)。遗址上,村民……[详细]
堂二里大佛禅寺
  大佛禅寺位于霸州堂二里镇的格达村。进入霸州地界,途中路边有一牌坊,上面醒目写着“堂二里大佛禅寺”。从此进入就可以到达大佛禅寺。该寺占地近40亩,累计投资9000万。佛寺建筑宏伟庄严,环境清雅安详。大佛禅寺山门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殿前拱卫着两只威猛的石狮。正中拱券式殿门上嵌竖匾,蓝底黄字书大佛禅寺四个大字,两侧写有佛日增辉、正法久住,红底黄字,格外醒目。山门殿内因为放有四大天王像,所以也应该是天王殿。殿内正中位置正在砌佛坛,边上放着弥勒菩萨的坐像和韦陀的立像等待安放。过山门殿是个很大的院落。院子正中立着露天观音像,两侧的二层小楼像是僧人、居士的寮房或其它办公用房,观音像的后边是正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上檐匾额为真如正觉,下檐匾额为大雄宝殿。大殿两侧立有一座像是钟楼和鼓楼的建筑,小楼两侧有连廊分别与大殿和配房相连。走过正殿,后面还有一座三层楼殿,底层为砖石结构,开有八角菱形窗,饰有花……[详细]
隆福寺长明灯楼
  廊坊隆福寺长明灯楼是已知最早带纪年刻铭的唐代石灯,形体巨大,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高,在唐代石灯中绝无仅有。隆福寺长明灯楼原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古县村西南,为唐代隆福寺内遗物。灯楼为汉白玉石质,由壶门方形座、覆莲圆座、等八角形石柱、仰莲托盘组成,通高3.4米。石柱雕刻可分为三部分:下部各面尖拱龛,龛内浮雕会乐,其中七面或跪或坐于式莲花座上,演奏笛、琵琶、排箫等乐器,一面为手持长练的舞姿伎乐。石柱中部正面为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序、颂词等为楷书体,间以行草书,由安次县尉张煊撰文,安次县员外主薄、通直朗、护军张去泰书,另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以及功德主姓名、官衔。石柱上部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16尊。佛像发式有高肉髻、螺髻两种,均有莲瓣头光。服饰可分通肩袈裟、右袈裟等数种。佛座为八角形弥或圆形弥座,坐姿多为跏跌坐、也有善……[详细]
张仁宪神道碑
  文安张仁宪碑是唐朝张仁宪之孙兰陵郡王张仲武为其所立,距今将近1200年。位于文安县城关镇相公庄村北300米,为大唐张仁宪神道碑,根据碑文记载,该石碑建于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石碑为汉白玉石质,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组成。全碑通高4.27米、碑身宽1.44、厚0.53米。碑首雕四龙交蟠,龙首垂于碑侧,阳面天宫篆额“大唐故赠工部尚书清河张公神道之碑”;碑身阳面满刻方格,格内阴刻隶书碑文,共29行,满行62字,由于风化有些字迹已无法辨认。碑文主要记载了张仁宪家族的世系、官职,还详细记述了其嗣孙张仲武的战功。碑阴、碑侧均无字;碑趺为石雕赑屃,座下为大理石条铺成的石床,约3米见方。碑身原断为两截,碑身碑首处有裂痕,1984年修复重立并筑屋保护。该碑整体雕刻线条精美,雄浑有力,是京南地区唐代石刻艺术日臻成熟的典型范例。199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此碑被列为文安县八景之一,名……[详细]
胜芳大悲禅寺
  胜芳大悲禅寺位于河北霸州市东市区胜芳镇境内,于2008年整体重建,为霸州市十三大文化精品建筑之一,也是环京津地区欲推出的重要景观之一。绵延2500余年的胜芳,自古以来就是众教兴盛之地。历史上曾有“三寺两庵十八庙”之说,据坊间流传,繁盛之时、弹丸之地的胜芳曾建有各类庙宇72座,当年信众之广可见一斑。作为胜芳三大寺之一的胜芳大悲禅寺,旧称北大寺,始建于元朝末年,复建于明天顺元年,重修于正德五年,迁延六百余年,清朝达到鼎盛,后因天灾兵燹,随之毁劫。2008年胜芳古镇修缮中大悲禅寺得以整体复建,规划占地8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其中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大小殿堂楼宇23座。这些建筑错落有致,气宇轩昂,或青砖岱瓦,或雕梁画柱。重重殿宇金碧辉煌、交相辉映,檐内风铃叮当奏响,梵呗禅唱相互应和,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避雨式回字型廊廓、千年古树、奇花异草和游桥让人行走其中,瞬间有超凡脱俗之感,给人回味和……[详细]
大辛阁辽代石塔
  大辛阁辽代石塔位于永清县城西大辛阁村南。现通高六米。为八角密檐式实心塔,汉白玉质。由座、身、檐等部分组成,塔刹已缺佚。据清于敏中等编撰的《日下就文考》载:“(永清)县西北十五里辛窖村龙泉寺(又名龙演寺)有白石塔。”即此塔。塔底座埋于地下,为八角须弥座。每面束腰处雕兽头,须弥座上有仰莲圆形盘状石雕,莲瓣三重。其上为塔身,亦做相同分布八角形,每角雕出凸棱做角柱,直达塔檐。塔身正南面下部浮雕两扇四抹头球纹格扇门,门上浮雕团龙;塔身东南、西南两面浮雕披甲执兵力士各一尊;塔身正北面浮雕佛像一尊,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着覆塔双肩袈裟,手结禅定印。塔檐作八角形,由下而上逐渐内收,每层檐均以一整块石头雕成,共十三层。塔檐顶面雕瓦垄,檐端刻出滴水、勾头。最下一层塔檐底面刻出檐椽、椽飞、角梁、每角雕抖一朵,为出一跳三华栱上承替木、栱檐及角梁。最上一层塔檐以八角攒尖式结顶,塔刹早失。此塔与北京房山区云居寺内辽代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