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开封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文物古迹介绍

1、大相国寺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自由路西段。开封是“富丽甲天下”、“自古帝王都”的历史文化古城,民间向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而“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元·陈孚),其气宇非凡的大相国寺,更是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卓越地位和广泛影响的著名寺院。寺院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士荟萃,活动频繁,寺藏丰富,鼎盛时期辖64禅律院,占地达540亩。高僧、达官、文人、使节、民众出入其特别是北宋期间;佛事,大相国寺、巡幸、文娱、参访、商贸汇集其中,成为中外佛教及文化交流的中心,深为海内外佛教界瞩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制定恢复整修大相国寺的计划,陆续筹拔专款加以维修。先后修缮了山门、钟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殿、藏经楼及两廊等建筑。如1950年春夏之际,补修天王殿和大雄宝殿;1954年由市建设局重修罗汉殿;1958年,市政府筹拔10万元改建山门一带,建成砖制牌楼,其上“相国寺”横额,为河南省……[详细]
2、开封包公祠 AAAA
开封包公祠
  包拯(999~1062年)是北宋名臣,曾在中央政府当过管理财政的三司使,管理监察的御史中丞,最后逝于管理军事的枢密副使任上。他一生很长时间在中央机构任职,但最享盛名的是他于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至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共一年三个月权知开封府的时期。开封府因为宋太宗、真宗未即位前都曾任过知府(或称尹)、几位亲王也曾任过开封府尹,故号称南衙(唐代称中央政府为南衙)是政务繁杂、浩穰难治的地方。包拯自江宁府调任开封,时已59岁。他任地方官多年,在东京亦任官多时,熟知开封府的种种弊端。他在接受诉讼时,大胆革除旧习,洞开衙门,诉讼者可以不经吏役转手诉状,直接上堂递诉状,还可陈述事由,审判时不讲情面,皇亲国戚与民同罪。他任职时间虽短,敢于碰硬,拆除权贵们,特别是号称国丈的张尧佐等阻塞蔡河水道的亭榭等违章建筑,免除了东京的水患,最为群众称道,成为妇孺皆知的青天。以后群众传说将众多难以断清的疑案,……[详细]
开封延庆观-繁塔
  延庆观位于开封市内西南部,南临包公湖。湖光倒影,水波潋滟。延庆观的前身叫重阳观,是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莆(1112~1170年)传道与逝世的地方。王喆是金代著名道士,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初在终南山修行,自称得道,游方于山东宁海(今牟平县),建全真庵,杂糅儒、道、释三家思想为一体,创全真派。金大定九年(1169年),王喆带领丘处机等四名弟子,到开封传道,逝世于此。弟子们为了纪念他,就地建立了重阳观,成为传播全真教的一个基地。王重阳最有成就的弟子是丘处机,他深受元代帝王的宠爱。受命总领全国道教,使全真教广为流传。元太宗五年(1233年),蒙军包围金朝的南京--开封,金朝末代皇帝哀宗出逃,南京归元。全真教徒受丘处机遗命,到开封主持重阳观,并兴工扩建,历时近30年,规模宏伟,殿宇壮丽。元世祖赐名朝元宫。元末,朝元宫毁于兵火。明洪武六年(1373年),恢复道观,更名延庆观。玉皇阁,是座独具风……[详细]
开封府城隍庙
  开封府城隍庙府城隍庙位于城隍庙后街,今黄河职业技术学院即其旧址。元河南路都总管刘福建,王恽撰有《汴梁路城隍庙记》。明洪武二年(1369年),诰封其神为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明代府城隍庙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为照壁,左右鹿角、牌坊、大门3间,门后为甬道,甬道后为二门3间,二门东西各开角门,角门外为东西夹道,二门后为甬道,甬道后歇山式大殿5间,殿后为后殿,形制如大殿。东西两殿内祀奉七府及汝州城隍像,大殿内祀奉府城隍。宣德六年(1431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重修。明末毁于黄水。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刘昌重建,康熙六年(1667年)巡抚张自修重修。清代的府城隍庙,坐北向南,路南有影壁,庙门上建有戏楼,月台上建有正殿,正殿后有寝殿。规模相当宏大。当久旱不雨时,道士就怂恿愚夫愚妇前往求雨,香火极盛。1927年,冯玉祥主豫,指定大殿筹设教育馆,自1927年9月开始,历……[详细]
河南省立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河南女子师范学堂旧址位于开封市鼓楼区中山路北段64号(今河南大学中山路校区),其前身为中州女学堂。1907年4月,河南学务公所议长李时灿及员绅郑思贺、张嘉谋、阎永仁、李鸿筹等集议,筹办女子学堂,呈准立案,定名为“公立中州女学”,经费由官绅乐助。1908年初,租旗纛街民房为校舍,3月招生,4月开学,李鸿筹为该校经理,后改称堂长。这是河南省女子教育的正式开端。该旧址现存建筑一座,坐西朝东,呈U字形建筑布局,占地面积618平方米,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砖混结构,墙体以青砖垒砌,屋顶覆机制红瓦,建筑有前廊和柱子,门为拱券门,山墙为风火山墙,具有显著的开封地区建筑特色。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中国的教育也开始艰难转型。河南省省会开封也逐步走出传统的办学模式,在兴办新学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河南女子师范学堂的前身“公立中州女学”作为河南第一所女子中等学堂,在河南具有开创意义,……[详细]
祥符文庙大成殿
  【祥符县文庙大成殿】位于开封市小南门里洪学街一号(原为卧龙街)。现存大成殿一座,绿瓦悬山,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檐出厦,前墙有木棂窗,天花板由方木格组成,保持着原有面貌,该庙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崇祯十五年没于水。清顺治十一年重建,康熙六年迁于今址。明清两代,形成了儒学治天下,文庙遍全国的局面。于是京师、省会、府治、县治,均修庙建学,开封府治与祥符县治虽同在一城,却有两庙、两学。而且府、县儒学生员,各有定额。祥符县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原系云老寺改建而成,后没于水,始改建今址。《祥符县志》记载:康熙六年(1667年),知县聂琰改建县治东南(即今址)。二十四年(1685年),提学道蒋伊捐修明伦堂斋房。三十年(1693年),提学道张润民捐修墙垣牌坊。乾隆二年(1724年),知县张淑载捐修大成殿5楹,东西庑各5楹,戟门、棂星门各3楹,外贤关、圣域坊各2座,忠义孝弟祠各3楹,大门便门各3楹,明伦堂……[详细]
古州桥遗址
  【州桥遗址】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从现在的遗址依稀可以看出当年汴河两岸的繁华,对于喜欢宋史的人更是意义非凡。景点介绍州桥是北宋时期御街和汴河交汇处的一座著名的桥梁。州桥始建于唐朝,名汴州桥,五代时称汴桥,北宋时将汴河称为天河,改桥名曰为天汉桥,习称州桥。州桥因桥面宽广,气势甚为宏大。水浒中杨志怒杀泼皮牛二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在北宋时州桥两边夜市比较多。目前州桥埋于开封闹市中心中山路与大纸坊街交叉口南侧,1984年考古挖掘,发现了宽达30米的完整的古桥梁。明末黄河水淹,桥淤没。1984年8月清理。桥面距地表4.5米,系青石条铺砌。桥洞东西长30米,券顶距桥底垂直高度6.5米。地址:开封市中山路中段及皮鞋商场门前交通乘2路、4路、5路、8路、19路、22路、29路、31路公交车在小纸坊街口站下车……[详细]
开封宾馆二号楼
  开封宾馆二号楼位于开封市自由路中段开封宾馆内。此处原为开封县救济院院址,后转入美国本笃修女会名下。1937年原救济院全部拆除,并进行新建。1938年新建筑竣工,二号楼即为其中之一,为修女居住之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处成为日本驻开封领事馆的馆址。1945年9月,由美国本笃修女会收回。1948年开封解放后,此处房产交天主教开封教区接收管理。1954年由开封宾馆使用至今。该建筑据说系中国著名建筑师杨廷宝教授赴美留学回国后所设计。开封宾馆二号楼建筑设计精美,外观精致,施工考究,是中西合璧式建筑的典范,颇具建筑艺术价值,现为开封宾馆的高级客房。……[详细]
大相国寺大雄宝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电话0378-5665090门票 45元开放时间 8:00-18:30 景点位置开封市内鼓楼区自由路西段36号大相国寺内……[详细]
三民胡同清真寺
  三民胡同清真寺时代:清光绪二十三年地址:开封市鼓楼区三民胡同26号院……[详细]
11、北大寺
北大寺
  北大寺北清真寺,在城内东北隅,铁塔西南角,俗名北大寺,又名铁塔寺。寺创建年代不详,原在北关外,明末黄河决口,寺塌坏,清初迁建今址。据传迁建时自归德(今商丘)购得某姓宗祠,以其料建寺。开封一般建筑系公柱母梁,而该屋架为公梁母柱,是它的一大特点。该寺建筑有大门3间,大门坐西向东,门内南北均有厢房,大殿3间,前有卷棚出厦,卷棚南北角门上方均嵌石刻一方,北面石刻为龙马负图处5字篆书,下款为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包拯17字正书;南面有同样大小、同样质地的石刻一方,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阿桂题记,行书,记述河南布政使江兰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黑岗口堤下掘得包拯书石刻,以拓本寄赠并追记掘碑经过。经近人考证,龙马负图处应在河洛之滨,而宋代今黄河经行处黑岗口不属河道所经,而包拯职衔应为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江兰所述掘碑经过荒诞离奇,显系伪造。但此二石刻,据题记乾隆时曾建祠……[详细]
善义堂清真寺
  善义堂清真寺位于鼓楼街南鹁鸽寺10号。西邻马道街、南邻铁佛寺街。寺坐西向东。清咸丰年间西北五省回民起义,遭到左宗棠等人的镇压。部分起义群众陆续迁入开封,至同治间已有300余家。这部分移民善于经商开始大多经营贩马,所以开封人称之为马客伙后来部分在开封经营商铺。他们的宗教活动原来在文殊寺,以后因教派不同,就筹划自建清真寺。为避清廷耳目,仿同乡会馆之格局,用设义塾名义,呈请当局。祥符县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颁发告示:查该商民等捐资设塾,实属善举,足见仗义疏财,足堪嘉尚,已批准立案办理。自此动工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前后13年始告完工,共用银19300余两。共建成大殿十楹、拜殿七楹、两厢讲堂十楹、西厢学房六楹、门房二楹、经学堂十五楹、群房二十九楹、后殿二楹、耳房四楹、三门五楹、大门二楹、浴堂十楹、门面房十九楹、后门一楹,共房百十六楹。善义堂建成后,由于地方士绅的反对,不允许称清真寺,直到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