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武汉市 > 黄陂区旅游

黄陂区文物古迹介绍

木兰山古建筑群
  木兰山古建筑群木兰山古建筑群位于武汉市黄陂区长岭镇木兰山。木兰山古称明山,后易名青狮岭,因“木兰从军”故事更今名。历宋、明、清三代,先后启建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庞大建筑组群。现存玉皇阁、玉皇阁牌坊、金顶牌坊、唐木兰将军坊等。一九二七年底,黄麻起义突围部队在玉皇阁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木兰山古建筑作为“木兰”将军的纪念性建筑组群,对于研究“木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第五批)黄陂区木兰山建于1609年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巾帼英雄朱木兰曾在山下居住,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在山上建寺纪念,山亦更名木兰山。山上建筑采用干砌的方法,依山就势,建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形成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占地3万余平方米。自前向后有南天门、二天门、回光殿、木兰将军坟、木兰殿、斗姥宫、朝天门、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阁、金顶等。古建筑群分布于将军坟、东泉庵、水晶宫、古寨四区,以古寨区最……[详细]
雨霖古建筑群
  雨霖古建筑群,又称“湖北明代藩王博物馆”和“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它是由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将湖北境内分散于民间的重要的原生态古民居文物建筑,集中搬迁复建形成的。地处黄陂木兰湖畔,占地157亩,总建筑面积12022平方米。目前,已从阳新县、通山县、崇阳县、枣阳市等整体搬迁复建12栋名人故宅、富商豪宅、百姓民居、宗祠、会馆,修建了东南园墅、西部山寨等6大景区,并设计了湖北明代藩王历史文化专题陈列。其中“半部世家”古建筑,原址湖北阳新县白沙镇,清代建造。据族谱记载,原屋主人赵启辉系北宋皇帝赵匡胤的后裔。老屋大门匾额上刻着“半部世家”,语出“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赵氏老屋院落相套,为硬山搁檩结构。门厅前有镂空雕花门楼,门厅内有格扇屏风,天井两侧备厢房,建筑构思十分精巧。“竹林旧宅”(又名阮氏老屋)原址湖北通山县黄沙铺镇,清初建筑。其先祖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舒家老屋”原址湖北通山县杨芳……[详细]
泥河水库
  泥河水库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西北部山区长轩岭街道官桥村,距黄陂区前川城区23km,距武汉市中心50km。拦截长江流域滠水支流泊沫港河,承雨面积21km2,总库容2823万m3。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利用的重点中型水库。泥河水库1958年1月兴建,承雨面积21KM,库容2823万M,是一座以灌溉、城镇供水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利用的重点中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32.76万亩,保护人口38.1万人。此前,泥河水库已通过省水利厅、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大坝安全鉴定和省水利厅组织的初步设计审查。2007年10月21日,泥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正式通过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技术复核。泥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后,不仅使水库大坝的防洪标准得到保证,消除了危及水库安全的隐患,而且使水库在灌溉、防洪等各方面的效益得以正常发挥。同时,将有利于黄陂区农业的发展,可以为灌区发展提供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为……[详细]
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石门乡,拥有山林近万亩,稀有植物和珍禽异兽百余种,原为国营林场。总面积共2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8%,各种珍贵动植物达1000余种,如国家二级珍稀保护动植物山柏、橲树、麂子、大鲵等。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门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同时也是三峡植物保护移植基地。素山寺一峰突起,群山环抱,自然生态环境极佳,有武汉市的“小神农架”之称。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游客进行森林沐浴、健康疗养和修身养性的好去处。1800亩的枫醉秋林,以及500亩烂漫幽谷的兰园,是素山寺自然植被的经典之作,将木兰将军热情豪放的气概与温柔矜持的灵韵昭然若揭,给人浓郁的人文震撼。神秘悠远的宗教和原生地域文化为素山寺另一大特色。建于明朝时期的素山寺禅院上历代碑碣刻字依然清晰可寻,此地还曾是太平天国起义军队练兵的较场和居住古寨,后为-驻扎部队与敌人奋战的红色根据地。这些原生文化的沉……[详细]
神墩岗古文化遗址
  神墩岗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北武汉市黄陂区蔡榨镇官河村桥头湾,属新石器、商、周时期文化遗址,1988年12月25日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由大、小神墩岗,窑墩三部分组成,呈不规则长方形土台墩,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采集新石器时期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有少量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纹饰有篮纹、按窝纹、刻划纹,器形有鼎、豆、钵等,属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商代陶片以夹砂灰褐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灰、红陶,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瓮等;西周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弦纹,器形有鬲、豆、罐、盆等。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武汉地区古代文化和其它地区古代文化的相互承袭关系、文化渊源、发展联系和文化序列以及黄陂地区文化特征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详细]
盘龙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5公里处黄陂县滠口镇叶店村。是一处相当于二里冈下层晚期的商代大型文化遗址。1954年防汛取土时发现。遗址东西横距约1100米,南北纵距约1000米。考古发现城内有保存完好的大型宫殿基址。城外分布有居民住地、手工作坊、小型墓地、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商代铜兵器、酒器、食器和礼器等。其中一件大钺长达41厘米,刃宽26厘米,为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一件玉戈,长94厘米,为目前出土的最大的商代玉戈;一只高55厘米的大铜鼎,为目前出土的最大的圆腹鼎。该遗址是武汉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古城遗址,距今约3500年。1954年文物调查时发现,1963年试掘,1974、1976年发掘。盘龙城城址在遗址群的东南部,为商代文化中心区。坐落在府河北岸的台地上,其东面和东北面为盘龙湖,西面和西北面为丘陵岗地,南面为府河。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90米,东西宽约260米。城垣……[详细]
双凤亭
  双凤亭位于武汉市黄陂区鲁台镇鲁台山顶。为纪念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而建。原建于城内,明天顺七年(1463)复建于鲁台山麓二程祠,清康熙五年(1666)移建于今址,道光二十三年(1843)毁于风暴,二十八年(1848)修葺。六角三层攒尖顶,高10米,底边长3.3米。木石结构,檐下施斗拱。亭中央石砌方柱,四面嵌碑记,额刻双凤朝阳和人物故事图案。1962年郭沫若同志书“双凤亭”匾悬挂亭上。1984年维修。(第三批)……[详细]
龙王尖遗址
  龙王尖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山寨遗址。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周长12公里,分设东南西北四个寨门,寨墙由条石垒砌而成,平均高35米,最高处达45米,宽13~15米。寨墙顶部砌有哨口、箭窗、磙木檑石发座、烽火台等军事设施。寨内依山就势分别建有街市和用于武备、居住、圈养牲口的石板屋千余间。该寨防御体系完备,是研究武汉周边地区明清城镇防御体系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
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群
  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大余湾,明、清时期。现存民居40余栋,建筑布局呈向心形。硬山式,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砖石砌体皆使用传统的糯米伴石灰砌筑。该村保存有较好的雕花睡床、钦赐寿匾、“雍正朱批谕旨”木盒、“嘉庆二十二年”石碾等器具。民居周边还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墓葬。(第四批)据《余氏族谱》载,大余湾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余姓大户从江西婺源、德兴迁居到此。大余湾先民认定古代琴师俞伯牙为余姓祖先,并传岳飞的世系曾到此隐居,故有“俞伯牙先祖发祥地,岳鹏举后昆遁隐村”的说法。家族发展史上曾有宋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荣耀。明清时,村里诞生过100多位秀才进士,近现代则有名流百余人。大余湾整体布局奇特,75栋明清古建筑遍布,大多数古民居外墙上遗留着清代手绘彩色壁画,计有上千幅。站在村后旧寨山上鸟瞰全村,其“左边青龙游,右边白虎守,前面双龟朝北……[详细]
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机关旧址
  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机关旧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蔡店乡姚家山村。由大礼堂旧址、李先念、陈少敏旧居、后勤部旧址、参谋部旧址、印刷厂旧址、修械所旧址、医院旧址、造弹厂旧址组成,保存较完好。姚家山新五师司政机关旧址是武汉市唯一保存较完好的近现代革命文物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详细]
武汉灵泉寺
  武汉灵泉寺位于江夏龙泉山麓,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是拜佛的好地方,有一个放生池,里面有很多的乌龟和甲鱼,背后就是龙泉山,风景很好,山清水秀!周末可以来玩一玩,免费的,不收门票!交通不便必须自驾游景点位置武汉市黄陂区S1岱黄高速出口……[详细]
作京城遗址
  作京城遗址位于黄陂区李集镇京城湾村,汉代城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方形,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40余米,夯筑城垣基宽约30米,顶宽约12米,残高6米左右,东、南、北三面有城门遗迹。城内散布大量绳纹筒瓦、板瓦残片。……[详细]
吴光浩烈士旧居及墓
  吴光浩烈士旧居及墓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镇。吴光浩(1906—1929),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在黄麻起义中任副总指挥,后任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二路军司令,1929年牺牲。(第四批)……[详细]
铁门坎遗址
  铁门坎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罗汉街坦皮塘村。新石器时代至宋代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左右。曾经发掘,出土了陶器、瓷器、铜器和银器等珍贵文物。该遗址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批)……[详细]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部旧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部旧址位于黄陂区木兰乡雨霖村,时代为1926年。1998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部旧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