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文物古迹介绍

青岛路民国建筑
  青岛路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青岛路33-2、35号,时代为民国。青岛路民国建筑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私立鼓楼幼稚园旧址
  私立鼓楼幼稚园旧址位于鼓楼区北京西路4号,时代为1923年。私立鼓楼幼稚园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夷路4号民国建筑
  武夷路4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武夷路4号,时代为民国。武夷路4号民国建筑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人和街9号民国建筑
  人和街9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人和街9号,时代为民国。人和街9号民国建筑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桃源村民国建筑群
  桃源村民国建筑群位于鼓楼区黄土山,时代为民国。桃源村民国建筑群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
  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建造于1923年,历经86年风雨,依然气势盎然,6根粗壮的石柱岿然耸立,顶部石台的花纹简约精美。1912年2月14日,南京中国银行在城南珠宝廊(今白下路23号)开业,成为中行系统内最早成立的机构之一。在中华民国期间,南京中行作为当时的第一家中央银行,发行了中国银行“南京券”,成为中国银行成立后自印发行的第一张钞票,后来被誉为“共和第一钞”。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详细]
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
  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位于今下关区大马路,今邮局建筑由南京市邮政器材公司、南京邮政人力资源中心和邮政招待所使用。南京邮政事业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南京辟为通商口岸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正式在下关设立南京邮政局。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改大清邮传部为交通部,改大清邮政局为中华邮政局,民国三年(1914年)南京邮政局改称为江苏邮务管理局,地址在大石桥,管辖除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以外的江苏省内各地邮政局所447处,邮务长为英国人李齐。民国七年(1918年),由于人员及邮局业务的发展,遂于下关大马路建造新局。新局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二层,建筑面积4545平方米,正面外墙写有“1918”字样。该建筑平面呈矩形,立面为外廊式。立柱厚檐,平屋顶。楼顶建有一座圆顶的双层塔楼。建筑物的柱侧、檐口、腰线及门楣等处都塑有水涮石浮雕图案。建筑物拐角、底层柱面为普通……[详细]
道胜堂旧址
  南京道胜堂位于中山北路408号,现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该教堂建于1915年,是基督教圣公会(后改名为中华圣公会)所建,取“以道胜世”之意,称为道胜堂。道胜堂是基督教圣公会传教、礼拜之所。据说,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曾在此居住过。马吉在-期间拍摄了大量侵华日军暴行的照片,成为日军-的铁证。1995年,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为了撰写《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一书,来南京实地调查取证。她来到道胜堂,拍摄了约翰·马吉曾经居住过的房屋。1921年,在道胜堂旧址设立道胜小学,三年级开设宗教课。1940年,开办道胜中学,小学部迁址。1950年道胜中学与惠民中学合并,改称为惠民中学,1952年,又更名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1985年,南京节教育局对道胜堂旧址进行了维修。道胜堂建筑保存下来的有四幢.均为中西合璧式,外部是典型的民族风格,内部为西式装饰,现存建筑有歇山顶和攒尖顶两种,建筑物均为砖木结构,筒瓦屋面,檐……[详细]
日本驻南京大使馆旧址
  日本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位于北京西路1号、3号,紧邻鼓楼西南角。--约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占地面积12.7418亩,约8494.53平方米。现仅剩3号院内的一幢点式楼。该楼为砖混结构,高四层,建筑面积540平方米。抗战胜利后,日本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作为敌伪财产被国民政府没收,用作外交部的宿舍。原有西式楼房三幢,西式平房四幢。平房被陆续拆除。1976年,3号院内的一幢两层楼房被拆除;1992年,为了建设消防大楼,1号院内的一幢楼房也被拆除。现存建筑房屋坐南朝北,大楼正面设有八字形砖砌楼梯,直通二楼。在八字形楼梯正中下方,设有一门。各层布局大致相同:中部右侧为木制楼梯,厕所、盥洗室、客厅、卧室、办公室分布在楼梯四周。房间内为木质条形地板、墙裙、板条天花及隔断,北立面建有外走廊。每层设四根砖砌方柱,屋顶为木结构人字屋架,立面砌女墙,外墙面用水泥砂浆粉刷,门窗外侧加水泥装饰护套。外廊柱面、挑……[详细]
崇正书院遗址
  崇正书院遗址位于鼓楼区清凉山,时代为明代。崇正书院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幕府山古墓葬群
  幕府山古墓葬群位于鼓楼区幕府山,时代为南朝。幕府山古墓葬群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日本神社旧址
  日本神社旧址,位于中国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1号,五台山体育中心东侧,原为侵华日军仿照日本东京--而建的南京神社,设计者为高见一郎,为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春兴工建筑,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年竣工。神社坐北面南,为砖木结构建筑,柱跗式台基、方形外廊柱、宽而矮的歇山顶、黑色瓦、杏黄色的墙壁、褐色的窗户,属于典型的日式和风风格建筑。正门及侧门两侧均有两只石狮子,保留完好。抗战胜利后,神社改为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解放后归江苏省体育局(原江苏省体委)使用;神社附属建筑也逐渐被拆除,只剩下正殿和侧殿,现以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分别被冠以“五台山一号建筑-1”和“五台山一号建筑-2”的名称。“五台山1号建筑-1号”是它现在的名字,目前是由江苏省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公司作为办公在使用,而附近的居民都称呼它为“大庙”。距该处建筑东南侧约50米的地方,还有一座类似建筑“小庙”……[详细]
113、温峤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温峤墓
  温峤墓位于鼓楼区大庙村、幕府山靶场,时代为东晋。温峤墓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4、三宿崖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宿崖
  三宿崖位于鼓楼区朝月楼116号,时代为南宋。在静海寺后院内,有一座类似于假山的石山,名“三宿崖”,是狮子山余脉。如果将狮子山形容为一只狮子,那么此崖就像狮子头。而山崖中的一个山洞,仿佛是狮子张开的大口。相传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中书舍人虞允文(1110-1174)在采石大捷,以一万八千残兵,大败四十万南侵金兵后,顺江东下赴京口(镇江),途经建康(南京),在狮子山下岩洞中泊舟三日,“三宿崖”便由此得名。仔细观察整个岩体通显瘦、皱、漏、透,参差嶙峋,苍郁雄浑,素有“真假山”美誉,此岩原在江边,为江涛激荡而成,经过九百多年,沧海桑田,江滩淤积,这里离长江已经有公交车一站多远。明代在岩山前建有静海寺和天妃宫,至清代定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名“三宿名崖”。三宿崖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布雷故居
  陈布雷故居位于南京市鼓楼区颐和路6号。陈布雷一家在抗战前一直租居在颐和路6号寓所。1936年由-实业部农业司司长徐廷湖兴建。占地989.01平方米,建有一栋9间西式三层花园楼房和一栋二层2间西式小洋楼,以及5间砖木结构西式平房和一间旧式平房。 陈布雷(1890~1948年)中国浙江慈溪人。原名陈训恩,号畏垒,字彦及。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同年在上海《天铎报》作记者。1912年3月加入同盟会。1912~1920年在浙江宁波中学、宁波师范学校等校任教。1920年赴上海,任《商报》主编。1927年加入-。历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中央党部秘书长、《时事新报》主编。国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35年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秘书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长期为蒋介石草拟文件。1948年11月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