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兴宁市旅游

兴宁市文物古迹介绍

棣华围(刁萃丰)
  棣华围,又称刁萃丰,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刁坊镇周兴村,于民国三年(1914年)春动工,历经8载,耗资18万两白银建成,为三堂四横一枕杠四角围龙屋,分布面积103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99.4米,进深77.3米,建筑占地面积6183.6平方米。全屋16个厅,274个房间,有“住不尽刁萃丰的屋”的说法。2009年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2012年10月升级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整座屋宇房间较多(楼上楼下均有房间),向来群众有“住不尽刁萃丰的屋”的说法。尚存“棣华围记”。棣华围坐西向东,为1围3堂4横2层高的四角围龙屋,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禾坪1000平方米,池塘400平方米,花头脑1000多平方米。屋内有16个厅、21个天井、274个房间。三面围屋及中间一横杠均是2层走马楼,前后左右有4个石砌楼梯上下,后栋是半圆形围,屋亦是2层楼,楼上四周相通。每栋楼……[详细]
兴宁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兴宁市宁新街道办事处文星村长陂岭。兴宁文峰塔建设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已有200多年历史。相传建塔前,兴宁近三十年未占科甲,县令仲子履认为山川文气不足,倡导主持兴建此塔以兴文风。文峰塔正门朝北,塔分十层,高三十八点六米,一说通高四十五点八米。塔基面积一百五十平方米,第一、二层方形,以上八角形,顶部葫芦形。每层墙体均有方形、扇形、拱形等不同形状的塔孔。兴宁文峰塔塔梯为壁内折上式,各层有木楼板。塔的设计和施工,为潮州名匠承办,建筑工艺水平较高。每一层都有窗户,整座塔有各式各样的窗户。因战争破坏和自然破坏,许多窗户已经只剩下窗框,八至十层仅有窗户,翠绿色,形状不同,非常精美、别致。此塔系青砖砌筑,结构严谨稳重,造形挺拔秀丽。兴宁文峰塔于1980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梅州兴宁文峰塔被列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兴宁古城墙
  兴宁古城墙位于梅州市兴宁市兴田街道办事处。史料记载,明成化三年(1467年)冬,兴宁知县秦宏奏报朝廷核准重建县城,改土垣为砖城,翌年夏建成。城高1.85丈、周长626丈、雉堞903个,环城掘濠,深0.7丈、宽2丈。嘉靖四年(1525年),加建四个城门楼,并更名东门为平远门,西门为阜成门,南门为迎薰门,北门为拱辰门。现存兴宁古城墙绝大部分为明成化年间所建。建国初期,城门、城墙仍保存完整,1958年后,城濠逐步填埋,现大部分墙基仍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城墙上开始有单位和居民兴建厂房和住宅。现南门(迎薰门)保留最为完整,北门仍保存内门,东门和西门在文革时期被拆除。从现有保存可以看出,古城墙建筑材料底部是窑制青砖,顶部为夯土墙,厚实坚固,虽历经五百多个春秋,砖块上“城砖”两字依然清晰可见。兴宁古城墙始建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算来已历经五百多年岁月洗礼。原来的护城河有2米多深,6米多宽,是……[详细]
兴宁九厅十八井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土楼、九厅十八井、围龙屋)之一,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客家地区,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兴宁九厅十八井,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宁新街道办东风居委.始建于元代(1127年),距今有730余年历史。坐北朝南,为三堂六横三围的围龙屋,是兴宁县境内最老古建筑。屋内九个厅,18个天井,190多间房。……[详细]
兴宁学宫
  兴宁学宫坐落于兴宁城兴民中学内,建于明成化年间,一直是当地的最高学府。清末废科举后,学宫改建成兴民小学,著名爱国志士丘逢甲任首任校长,后兴宁县立中学也设于此。1925年,-率领黄埔军校学生东征时,曾在学宫内设指挥部。学宫至今保留清同治年间重修的多处古建筑,如大成殿、尊经阁、东西庑、泮池、棂星门等,占地600平方米的大成殿,殿内“万世师表”匾额为康熙手书。1962年,学宫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宁学宫古称文庙,民国后改称孔庙。自建至今已七百多年。(又有一记载:兴民学宫建成比现在的明时所建兴宁古城还早,战乱被毁,明时后再重建,八、九十年代在建先贤楼时,在前面开基时有发现前代的青砖铺地,而且是比较考究的,估计是前期遗址)。明洪武四年(1371年)县丞刘昭辅肇创学宫于县治东南。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巡按御史徐瑁改建学宫于旧岭东道地(今兴民中学校址)。此后历经重修和扩建,至清末庙制如下:中为……[详细]
两海会馆
  清兴宁两海会馆俗称潮州会馆。位于兴宁市城内河背街,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明清时期,宁江河是水路运输枢纽,上通东江、下达韩江,花舫、渔船、货艇往来熙攘,络绎不绝。西河背一带码头、商店、歌伎院、白汲楼生意兴隆。当年在兴宁经商的潮汕人从潮州等运来材料,由潮州工匠在西河背河滩上建造了具有潮州风格的、秀丽玲珑的潮州会馆。会馆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从正门进去,各进建筑和庭院向纵深依次排列,正厅左右翼以回廊,形成对称式四合院布局。首进墙顶上绘潮州全景壁画两幅。潮州会馆是兴宁古代建筑的艺术精品。同时又是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1925年3月第一次东征时,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曾在这里接见农民运动领导人。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县农民协会会址。1985年兴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汉文化基地
  刘氏总祠。刘氏总祠位于广东省兴宁市黄陂镇联丰村榕树下,坐东向西,是入粤始祖开七公裔孙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为纪念祖宗而建筑的祠堂,后又由粤、桂、闽、赣四省族贤合力经二十年时间扩建成具有鲜明客家特色的大总祠。建造之前得明代风水宗师刘伯温指点择地,祠堂为正寅山座向,上、中、下三堂三线三分金之“金蟹游江”风水宝地。祠下裔孙繁衍四海、人才辈出。虽经历三百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仍留有镇祠之宝“刘氏总祠”、“状元及第”、“爱敬堂”等石木牌匾。原祠因年岁已久,房舍已是颓垣断瓦,破旧不堪。重修后的刘氏总祠为三堂一围龙结构,门前置禾坪和半月形池塘。大门全部采用花岗石雕刻而成,门额上方悬挂1700年建总祠时留下的“刘氏总祠”、“状元及第”牌匾。其构思彰显“书香门第”。总祠左右两则外墙上镶嵌“为祖先尽孝”、“为后人造福”铂金大字,下面分别镶挂有“荷蟹图”(取谐音“和谐”之意)、“金狮献瑞图”、“吉祥大象……[详细]
何子渊故居
  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居位于广东省兴宁市。是渊公举全家之力于1927年建造的一座三堂二横客家祖屋,是客家民系崇尚自然、天圆地方、天地人一体同春高超设计理念的展现,是客家古民居四角围龙建筑的典型代表。大门匾额光裕庐三个字为梅州著名书画家、林凤眠老师梁伯聪的真迹;上堂对联“添岁又添丁,几度酒杯传酒令;有灯兼有月,十分0闹-”为孙中山拟联,于佑任手书;中堂“泰运转中华遍处欢天喜地,山居添岁月一堂暖日和风”及大门两旁“光照前列,裕启后人”“石马当前高龙榕狮同拱护,雷山枕后蛟潭岐水共回环”等堂联为渊公亲拟;前堂屏封嵌孙中山“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铭文;大门右侧刻有一段兴梅百姓耳熟能详、口传心授的美丽传奇“石马传说”;中厅横梁悬卦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亲为渊公赠匾“五代同堂”。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渊公故居公告为不可移动文物,兴宁市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特色古民……[详细]
何天炯故居
  何天炯故居位于兴宁县石马镇新群村。是日本古式楼房,名无赫斋,又名天炯楼。建于1920年,坐北向南,占地250平方米。整体建筑三栋二屋,石砌木桷瓦顶结构,内有2厅8房。门口有何天炯当年亲手栽种的古柏和日本尾铁树。何天炯(1877―1925年),少时好学习武。清末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后派驻日本任全权公使。孙中山任总统时,被聘为总统府最高顾问。一生坚持革命。1925年孙中山病故后,他悲恸万分,积劳成疾。同年7月1日在广州病逝。2014年1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玉成围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成围
  玉成围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合水镇森洞村九组,由陈氏十四世寿公兴建,始建于民国十一年(1921)。坐东南向西北,为三堂二横一围龙屋,总面阔53.6米,总进深48.9米,建筑占地面积2630平方米,分布面积约4200平方米。经夯墙和木石构架承重,来瓦硬山顶,整体建筑以厅堂为中轴。厅堂两侧为横屋,后面建有半月型的围屋连接横屋。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善述围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述围
  善述围,位于兴宁市罗岗镇柿子坪村,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为四堂四横四角楼围屋,分布面积439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74.1米,进深49.1米,建筑占地面积3638平方米。有20厅354间房25个天井。2009年12月,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升级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善述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和美屋
  李和美屋建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为三堂六横三围龙的半圆形围龙屋,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屋内有9个厅、112个房间,左右两边均有斗门。屋宇布局较好,大小天井分布合理,采光条件较好。上中下厅较宽,每横屋之间有宽畅的走廊,下花厅有假山、壁画和烫金帘等。斗门很有特色,是双套式二进斗门。屋宇主体建筑较有气魄,大门外有石柱、石鼓,屋檐皆为烫金雕花,中厅挂有匾额“敦本堂”。该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厅挂有清光绪六年瀚樊江陈寿椿所书的“肯构肎堂”横额,为光绪皇帝举亭封翁大人新居落成题此志贺。中厅、大厅和斗门分别挂有新派诗人、书法家胡曦所书的“敦本堂”、“资政第”和“祥迎紫气”匾额。李和美,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宁新街道佛岭,于清光绪六年建成。为三堂六横一围围龙屋,分布面积82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99.5米,总进深58.9米,建筑占地面积5368平方米。存有清光绪木匾“肯构肯堂”、“敦本堂”,左……[详细]
兴宁进士第
  进士第,位于坭陂镇汤一村,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历经两代人50年建成。为三堂八横二围围龙屋,外加一横屋书院6间,分布面积近2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150米,进深108.9米,建筑占地面积14835平方米。全屋为二层建筑,一层300间房。2009年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长兴围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兴围
  长兴围(花螺墩),位于宁新街道大圳村花螺墩,始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三堂六横三围围龙屋。分布面积153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107.4米,进深67.8米,建筑占地面积6533平方米。2009年12月,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详细]
磐安围围龙屋
  有人说不进围龙屋就等于白到梅州。梅州江北老城区街道大部分是民国初拆城墙后兴建,江南、华侨城市区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兴建。因为客家围龙屋是明清时期所建,所以不管老城区新城区都有许多围龙屋。游览梅州城中围龙屋,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客家风情。客家祖先爬山涉水,历尽磨难,寻找梦里理想的家园,终于有一天建起了自己的围龙屋。从此,志在四方的客家儿女,在那通向前方的渺渺路途中,无法剪断的精神脐带在无限地延伸,客家人对围龙屋的热爱又成了客家人的另一个神话——走遍天下忘不了“胞衣迹”。曾几何时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成了一对矛盾,可能大家都知道“金字塔”是人物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故宫”是历史文化遗产,殊不知历经百年几百年沧桑的围龙屋也成了客家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三百多年历史”将客家人对自己祖屋的爱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地结合到一起。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梅州市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