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四会市旅游

四会市文物古迹介绍

六祖寺
  六祖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历史。于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时,六祖寺的建筑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灰沙春墙杉木瓦结构。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别由大门、前殿、后殿及左右辅以的厢房、廊庑及小巷构成一体。寺庙四面环山,山势峻俏,景色宜人。与六祖寺相邻的山间,还有“六祖池”、“佛堂顶”、“仙人路”、“烂布衣”等与六祖当年行迹有关的地名和山名。六祖寺自唐代建成以来,就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前往参拜。逢年过节,寺门香客如鲫,香火甚为鼎盛。参拜者除本地信众外,珠江三角洲一带亦有不少人慕名前往参拜。历史传说:六祖惠能为岭南佛法之始,为什么要在四会避难藏身呢?相传惠能投湖北黄梅东山寺(现五祖寺)五祖弘忍门下,因作谒得到了弘忍赏识后,弘忍便秘传禅法,付与法衣钵孟,成了禅宗六祖惠能,弘忍的大弟子神秀因未能得到师傅亲付衣钵,很不服气,于是纠集一班门徒,欲害惠能,夺回衣钵,弘忍见有人想害惠能,便吩咐他从速南去,临……[详细]
江头乡农会旧址
  四会江头乡农会旧址位于现四会市黄田镇江头村委会上寨村南端(民国时期,黄田属广宁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四会县)。该建筑建于清代,砖木结构,深两进。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布局,面积375平方米。左侧有厨房等附属建筑,面积。1993年12月进行了维修,次年2月18日修葺竣工。四会市人民政府在祠门右侧嵌设云石阴刻碑文志之,并以旧址建筑外墙边为起点,正门由门口至晒场空地30米,左侧至村道10米,右侧和后面各延3米为该旧址保护范围,再向外各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1924年8月21日,陈伯忠在第一届农-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被委任为中央农民部驻广宁特派员,回广宁开展农-动。经过陈伯忠的深入宣传发动,江头乡农民觉醒了,纷纷要求组织农会。报名加入农会的占全乡农民总数的80%以上。9月12日,江头乡农会举行成立庆祝大会,到会的会员及附近各乡的农民代表达400多人。当时出席成立大会的有广州农讲所教员、海陆丰农运领……[详细]
贞仙祠
  贞仙祠有1200多年历史,是古邑四会的一座古祠,历代屡毁屡修,现在的贞仙祠是1982年由四会旅港同胞苏东霖先生捐资重建的。建祠初期,有两副对联,如今仍留于门口和祠内:“贞风留竹柏,仙气活鱼螺”,“麻缕纺当年,一片冰心尘不染;鱼螺传千古,千寻潭影月同清。”在贞山的山溪里,有种鱼叫做煎鲫鱼,鲫鱼一面煎成了黄褐色,而另一面象平常鲤鱼的色,俗称“煎鲫鱼”。有一种石螺则是无尾笃的,俗称“无笃仙螺”。相传贞女躲进深山后,一直没有忘记村子里孩子们放牧捉鱼摸螺的艰苦生活,时时回来煎鱼,煮螺给孩子们充饥,一天那几个纨绔子弟进山企图施暴,贞女把剪了尾笃准备炒的石螺和刚煎了一边的鲫鱼踢落到山溪里,义正词严地呵斥他们:“宁死不从,休想辱我!”然后登上潭边石崖纵身跳下深潭,大家正欲下潭捞起文姑遗体的时候,骤闻仙乐齐鸣,众仙姑乘着彩云飘然而至,将文姑托起,然后飘然西去。而在贞山山脚的山溪里就长满了肉质鲜嫩、美味可口的……[详细]
鸟旦山墓
  鸟旦山墓位于四会市大旺农场文德岗鸟蛋山坡脚。该墓于1973年7月发现,同年8月发掘清理,为一座土坑木椁墓,木椁已朽。墓分前后室,前室无器物,后室出土有青铜鼎、盉、铎、戈、矛、镦、凿、铲、镞、斧、鐏、篾刀、削、人首柱形器等共59件,陶罐1件、砺石3件。年代为战国早期或略晚。这批青铜器保存较好,表面有青绿或墨绿色的氧化层,甚光滑。3件鼎外部均布满烟炱。盉有兽头形鎏及鋬,有盖,盖与鋬之间有链条相连,周身有綯纹、绳纹和雷纹等纹饰,造型精美。其他青铜器也多有类似纹饰。矛、斧还有“王”字形图案。按种类用途区分,可分炊煮器、容器、乐器、兵器、工具和人首柱形器等六类。其中4件人首柱形器皆分人首和器体两段,上段如人的胸以上部分,下段为长方形柱体。人头颅顶较宽,两圆耳,眼眶深陷有睛,缩腮,吻部凸出,嘴较大,长颈,窄肩,额中有一竖线达嘴而成鼻;下段略扁,上大下小,下端侧有方孔插长楔条,造型奇特。……[详细]
陈伯忠故居
  陈伯忠故居位于黄田镇江头上寨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间两廊,面阔11.6米,长10.4米,建筑占地面积121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灰塑龙舟脊,镬耳封火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花岗岩墙脚。檐板雕花,雕刻精美。外墙楣灰塑,塑花鸟吉祥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陈伯忠故居整体保存较好,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陈伯忠(1900年—1926年),黄田镇江头村委上寨村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广宁县农民协会副委员长、中共四会支部书记,曾在江头乡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组织领导江头乡农-动。1926年10月,在迳口龙撞口被暗杀,后被追认为烈士。2008年,陈伯忠故居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地园墓
  高地园墓位于四会市龙湾镇江明村小土岗的北端。1974年因当地农民开挖耕地排水沟时发现,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发掘,清理墓葬2座,均为土坑木椁墓,木椁已腐朽。一号墓出土有青铜鼎、半球形器、鉴、斧、洗、环、削刀、人首柱形器等14件,硬陶鼎、匏壶、盏、钵、盂和彩陶罐、碗、盒等14件,砺石2件。二号墓出土有青铜鼎、短剑等4件,彩陶碗和陶瓮、瓿、盒、碗等5件。年代均为战国早中期。两墓出土器物虽不多,但发现了彩陶,青铜器多了半球形器、环、鉴、洗等器种,陶器也较为丰富。尤其是人首柱形器,通高40厘米,颅顶大,颌小,两眼眶深陷,柱体中空,比鸟蛋山墓出土的高出一倍,体积大三倍,为至今出土同类器中最大。……[详细]
宝林古寺
  宝林古寺位于肇庆四会市贞山街道柑榄上寨村。宝胜古寺始建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历代重修,现寺重修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距今已有923年的历史,是四会市幸存的两大著名古建筑之一。主建筑为硬山顶,出檐平缓,形制古朴,在二、三进之院落中设有仿宋特点的“承露”建筑最为异特。寺内墙上今仍存有清代乾隆、道光重修碑记和咸丰重修的石刻门匾,以及众多的梁柱石刻古楹联等;它们不仅记载了阮公佛的历史及传说,也留下了古人精彩的书法艺术和文学作品,值得今人和后人去学习和研究探讨。宝林古寺为四会市内现存的两大寺宇古建筑之一,在当地群众的心目中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详细]
宝胜古寺
  宝胜古寺位于大沙镇安平安一村。宝胜古寺(前身化师台)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旧寺于元贞元年(1295)落成,至今也有700多年历史,现寺重修于清中晚期,是四会市内幸存的两大著名古建筑之一。因寺内现存的碑刻从元代至清代,流传有序,对研究四会的宗教历史文化有重要的作用。该寺木雕、石雕、灰雕图案优美,工艺精湛,是清中晚期宗教建筑的代表,该寺保留梁公佛真身,一直以来祭祀不断,作为宗教场所存在,有着重要的宗教教育意义。宝胜古寺与柑榄宝林古寺并列一起,为四会市现存的两大寺宇古建筑而称著于世。……[详细]
卢宅仁墓
  卢宅仁墓 位于四会市龙甫镇龙头村大奥山,在其父母卢福夫妇墓前左边。据光绪《四会县志》等史志记载,该墓为灰沙夯筑,有晕首石墓碑和墓表以及石雕等。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墓碑及石雕均失。 卢宅仁(约1470~1540年),又名卢銮志,四会龙头村大寨人,明弘治进士,曾任云南右布政使、广西总宪、福建按察使等职,为官三十载,颇有政绩。父去世即辞官归里,以讲学著书度过晚年。 1986年四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彭泽民故居
  彭泽民故居位于肇庆市四会市城中街道白沙村委白沙村 。故居始建于清末,为普通民居,是砖瓦结构,建筑面积139平方米。故居于1987年由四会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1991年,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提供了彭泽民先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彭泽民先生的女儿提供了彭泽民铜像在故居大厅陈列。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赖西畴烈士墓
  赖西畴烈士墓位于龙甫镇营脚村。始建于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1983年、1993年分别重修。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墓碑为四方台柱体,青砖砌筑,石米批荡,通高2.75米,碑身正面镶嵌花岗岩石,阴刻“赖西畴烈士之墓”。碑座高1米,正面有墓志铭,铭文内容为赖西畴生平事迹。平台长14米,宽12米,四周有围墙。1986年,赖西畴烈士墓被公布为四会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伯忠烈士墓
  陈伯忠烈士墓位于黄田镇江头虾公塘山,建于1982年,1993年12月重修。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墓为砖石砌筑,石米批荡,墓冢铺红色石米,墓碑镶嵌白色云石,阴刻“陈伯忠烈士之墓”字样。护岭呈半月形,高2.5米,半径5米。墓前有牌坊,依山坡往下砌梯级至环山渠边,有小桥通往对岸环山小路。该烈士墓是四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伯忠(1900年—1926年),黄田江头上寨村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广宁县农民协会副委员长、中共四会支部书记,曾在江头乡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组织领导江头乡农-动。1926年10月,在迳口龙撞口被暗杀,后被追认为烈士。1986年,陈伯忠烈士墓被公布为四会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