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保昌楼保昌楼位于陇西县渭河北岸河浦山岘口。该楼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8月18日,由巩昌知府颜士璋筹划,本地木匠莫长泰、瓦工蔡全福、画工李元等修建,为三层木楼,长宽各10米,高14米,一、二楼楼檐为四角形,三楼为八角攒顶式屋顶,共有廊柱32根,斗拱52朵,棂栏巧秀,飞檐翼然。为陇西北川游人入城的第一景观。该楼取名为保一方繁荣昌盛之意。保昌楼为省级保护文物。……[详细]
  石石(dàndàn)湾遗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中川镇梁堡村东北1公里,遗址布于山梁西坡一带及山下的平地上,遗址呈长方形,长约1000米,宽约200米,面积20万平方米。遗址范围内有灰坑、陶窑、白灰面房址等遗迹,文化层厚2-3米。在地表散见有红陶残片、-弦纹彩陶片等。从采集的陶片看,该遗址的文化类型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其中以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最为丰富。1976年从当地农民梁海民手中征集到……[详细]
  平头沟遗址位于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东至石家塬子山,南至平头沟,西、北至汭河。遗址东西宽约190米,南北约长110米,分布面积约2.09万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1-3.6米。暴露的遗迹有袋形灰坑和文化层,以及墓葬等。遗物有尖底瓶、钵、罐、鬲、盂,石刀、石斧、铁器、板瓦和筒瓦等残片。平头沟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包涵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西周、战国(秦)和汉代文化遗存。……[详细]
  祁家湾墓群位于敦煌市七里镇新区西500米。又称“双墩子墓群”。是一处汉唐时期遗址和墓葬共存的遗存。面积约1700万平方米。家族墓葬有茔圈,茔圈口有土坯砌筑双阙。1985年曾清理墓葬117座,全部为斜坡墓道土洞墓,多为平面长方形单室墓,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壶、罐、案、仓、灶、井、屋等,另有铜器和木器。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汉唐史和两晋墓的特征具有重要价值。 ……[详细]
  石门山古建筑群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石门村,多为明清时期修建,现存古建筑29座。主要建筑有玉皇殿、王母宫、圣母宫、三官殿、三仙庵、祖师殿、三清殿、灵官殿、文昌宫、财神殿、赵公殿、山门、聚仙桥、钟鼓楼、戏台等。各建筑依山就势,体量较小,构造精巧,做工精良,小巧玲珑。石门山古建筑群对研究中国道教史、地方道教文化发展具有重大价值。1982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详细]
  西堡子山遗址位于灵台县梁塬乡横渠村北1公里。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6米,暴露有墓葬、居址和灰坑。采集有细泥、夹砂红陶片和残石斧、骨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主要饰细绳纹,器形有尖底瓶、钵等;齐家文化陶片主要饰绳纹、篮纹,器形有罐、鬲。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的关系及陇东古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灰地儿遗址位于甘谷县新兴镇头甲村西北1公里。属马家窑文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1米,暴露有灰坑和白灰面居址。1959、1972年局部发掘,出土有平行带纹平底瓶、叶纹彩陶壶、同心圆纹白彩盆、泥质红陶素面钵、敛口碗、卷沿盆、侈口细颈瓶、罐、杯及泥质陶屋模型、灰陶壶、罐,还有石刀、石斧等生产工具。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详细]
  红沙渠遗址位于临泽县黑河右岸北山坡下,依坡势而筑。是一处水利遗址。东南起于板桥乡古城村,经板桥村、西湾大坡、东方红村(濠洼村),西北止于平川乡一工城村。全长17公里,现残存9.5公里,保存较好的有西湾大坡段、东方红段、五里墩段。渠口宽12米,底宽4米,深1--1.5米,渠底1米深处有淤泥沉积。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地区水利史和农业经济状况有重要价值。 ……[详细]
  楼房子遗址位于环县曲子镇楼房子村西1.2公里。1964年发掘约50平方米。属河湖相堆积,在距地表约20米的蓝灰色亚粘土0土有披毛犀、蒙古野马、原始牛、河套大角鹿等动物化石和石核、石片、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及扁尖的铲状骨器,石器为浅灰或灰黑色燧石、灰黑或浅紫红色石英器状砂岩及灰色石英岩质。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旧石器时-古有重要价值。……[详细]
  坪山小沟遗址位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坪山村。遗址分布在小沟两侧的二、三级台地上,绵延相连,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址地表暴露有夹砂红陶、彩陶残片及人骨等。先后出土有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及彩陶罐、彩陶壶等器物,从出土器物特征分析,属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1989年被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详细]
  冯家坪遗址位于临洮县西坪乡冯家坪村南100米。是一处齐家文化居址、窖穴及墓葬为一体的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断面暴露有白灰面居址、袋状窖穴和墓葬。出土有鬲、二联罐、侈口垂腹罐、双耳瓶等陶器数件,多为泥质红陶,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和篮纹。另采集有磨制石斧、石刀。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社会性质和经济状况有重要价值。……[详细]
  百齐堡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广至乡洮砚村,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主要用来屯兵屯粮。遗址平面大致呈正方形,东西长154米,南北宽149米,面积2.3万平方米。墙体夯土版筑,顶部筑有女墙,四角筑外圆内方角墩,东侧开城门,外筑有瓮城。城址内房基、水井、街道遗迹清晰可见,四周散落有青砖、筒瓦、瓷片等遗物。2012年被酒泉市人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详细]
  酒泉古城门 位于酒泉肃州区仓后街。《重修肃州新志·城池》载:“福禄城,谢艾所筑。”唐永徽年间由肃州刺史王方翼主持修葺,此城门在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展筑东城而重开城门时包在新城墙中。1964年发现于清代城墙内。残券门高6.7米,宽9.75米。门洞宽4.2米,深3.35米,高4.8米,两侧门墩各宽2.8米,残高6.7米,青砖平砌,唐、明时期有过修补。……[详细]
  潘家嘴墓群位于古浪县民权乡长岭村东侧和南侧。是一处汉代和唐代墓共存的墓葬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在历次调查中发现有20多座封土,直径8米,高3--3.5米。曾清理汉代券顶单室砖墓1座,出土灰陶罐、釉陶壶、盘、耳杯、红陶灶及五铢钱等。另外暴露有唐代砖室墓,采集有三彩器残片、白瓷片及“开元通宝”钱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唐考古和河西汉唐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三家山遗址位于兰州市西固区西固乡三家山村东南500米。是一处马家窑文化半山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2米。采集有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及彩陶片,彩陶纹样有网格纹、锯齿纹,器形有罐、钵、盆、瓮、双耳罐等;属齐家文化的夹砂陶饰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罐、盘。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兰州市古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