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石包城遗址位于肃北县石包城乡龚岔村西1.5公里。建在山岗上。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50000平方米。城墙用片麻岩和花岗岩块砌成,基宽4.5米,残高4.5--6.5米。四角有角墩,北墙有马面1座,南墙开门。南墙外有围墙,向西延伸160米形成瓮城。城内有房址。采集有网格纹灰陶片、丝织品残片和残木器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城建技术和晋唐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马圈湾遗址位于敦煌市南湖乡北工村东1.5公里。城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约8.35万平方米。现仅存东、西、北三面残墙和西南角墩,北墙长300、东、西二墙长270米。墙为夯筑,基宽7米,残高5米,顶宽2米,城墙大部分被黄沙壅埋。北墙中段有一宽5米的豁口,疑为北门。南墙中段原亦有门,已毁不清。城内出土有汉代红、灰陶片、五铢钱币等及唐代围棋子等遗物。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敦煌汉唐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酒泉皇城城址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乡皇城村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44米,南北宽291米,面积101.3万平方米。黄土夯筑,城墙高3—7米,厚3米。城上四角筑墩台,城外西南角和东南角各筑了望台一座。相传蒙古王子曾驻此城,随有皇城之名。据《元和郡县志》、《新唐书》记载考之,该城系汉代乐涫县、唐代禄福县之驻地。安史之乱后,城随废。古城保存较完整,对研究城建史和汉唐地方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刘家岔遗址位于环县虎洞乡龚家塬村西北2公里。1978年试掘约150平方米。在距地表深约20米的灰褐色、灰蓝色粘土0土有石核、石片及龟背状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等石器,1000余件和披毛犀、蒙古野马、河套大角鹿、赤鹿、羚羊、原始牛等动物化石。石器石质多为各色石英岩砾石,少量为火石、硅质灰岩、脉石英和砂岩砾石。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旧石器时-古有重要价值。……[详细]
  郭家山遗址位于武威凉州区丰乐镇东湖村北约1公里处。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00米,文化层厚1.5-2.0米。从遗物判断,该遗址应属马厂类型。1974-1984年,当地村民集体挖堆积灰层作为肥料上地时,挖出大量的彩陶及红、灰夹砂陶罐。陶罐饰有堆塑纹和绳纹等。1990年以来,武威地、市博物馆先后几次进行调查,发现彩陶、纺轮、石刀、石斧等遗物。此外,还发现有汉代砖室墓葬。……[详细]
  火庙大殿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南关村,现存建筑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占地面积318平方米。大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通长12米,进深二间,通宽8.7米,周围廊。火庙大殿有确切的建造年代,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建造工艺及特点,对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建筑断代依据,同时也是研究清代河西地区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1990年被古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马关城址 位于康县云台镇。建于清光绪三年 (1877)。雍正七年(1729)在此设白马关州判,乾隆元年(1736)设阶州直隶白马关分州,1914年,改设白马关警察所,1929年始置康县,初称“永康县”,县治仍设白马关。该遗址是康县唯一的一处古城廓遗址。东城门及其记载碑文和东面126米长的城墙保存完整,而城门楼和钟楼残缺不全。全为石头垒砌。2000年,曾对东城门进行了维修。……[详细]
  马家坬遗址位于榆中县连搭乡马家坬村西北50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面积约4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米。采集有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和彩陶片,彩陶纹饰有黑、红色宽带纹、锯齿纹、网格纹,器形有小口双耳壶、双耳瓶和高领折肩罐;齐家文化饰有篮纹的夹砂红陶和彩陶片及高领折肩罐、大口双耳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的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详细]
  阎维家族墓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罗城镇天城村,为清代甘肃提督阎维(1691—1762)及其家族墓地。墓地分布面积500平方米,茔圈内有碑楼、阎维碑及墓葬8座,保存较为完整。碑楼高4.5米,墓碑碑身高1.98米、宽0.83米,额首宽0.85米,高0.62米,赑屃碑座长0.96米,宽0.64米,为研究清代河西地区丧葬礼俗提供了实物依据。2010年被高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详细]
  哥舒翰纪功碑屹立在临洮城内南大街(原有庙宇,当地人称“石碑观”),坐北向南,有三面砖壁围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载,此碑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所立,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全碑由巨石制成,高4.25米,宽1.84米,额高0.92米,碑正面刻有隶书碑文12行,现存60余字,字势雄健,笔力遒劲。碑额仅有“丙戌哥舒”四字可辨。清代狄道知州田自福建亭覆之,名“唐碑亭”。……[详细]
  岔口驿堡遗址位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岔口驿村北15米处,堡址平面近似方形,围墙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80米。墙体为夯土版筑,中间夹砂石、石块、石板,底宽4米,顶宽2米,高6米。西墙开门,宽约6米。女儿墙残高0.60--1米,有射孔。四角有墩,现仅存东北角墩。岔口驿曾为明代驿站,该遗址为研究我省境内明清时期驿站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苗圃园遗址位于张家川县龙山镇西川村西10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存。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3米,暴露有灰坑等遗迹。曾出土有彩陶葫芦瓶、绳纹尖底瓶、夹砂深腹罐、细劲壶、盆、圆底钵和碗等30余件完整陶器。多夹砂红陶,彩陶次之,彩陶纹样有鱼纹、宽带纹,多黑彩。另采集有研磨器、石斧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与发展以及与马家窑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详细]
  堡子山遗址位于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云山村岔口社堡子山,遗址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1000米,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地表及断面暴露有丰富的篮纹红陶片、素面及夹砂红陶片等遗物和白灰面灰坑、窑址等遗迹,文化层厚1-5.5米。特别是在遗址中心部位断面台地上,发现一处完整的白灰面房址,从以上遗迹遗物特征分析,该遗址为一处大型齐家文化聚落遗址。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雁掌坪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五营镇焦沟村西,清水河南岸台地上,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10万平方米,属仰韶文化遗存。地表及断崖上暴露有泥质及夹砂红陶罐残片,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等。2008年4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输油管道建设,对该遗址进行了局部发掘,出土有石刀、带孔石斧、陶刀、纺轮等生产工具,以及彩陶壶、尖底瓶、红陶单耳罐、红陶盆等生活用具。保护范围:以遗址基准点为基点,东至焦……[详细]
  位于甘肃临夏市前河沿路西端,是马步青为其四姨太张筱英所建的宅院。整个建筑施工历时5年,于1943年建成,现存蝴蝶楼正院一座。楼东西宽56米,南北长74米,建筑面积占地2660平方米,占地500亩,其主体建筑北面正中主楼为蝶身,面阔七间,歇山顶挑檐。两厢随楼相连的房舍呈半圆形为蝶翅,左右两廊与长方形六角亭式0相连为蝶足,远处望去犹如展翅的蝴蝶,因此得名蝴蝶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