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 > 渝中区旅游

渝中区红色旅游景点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红岩村52号。其中红岩村13号,是原中共中央南方局(以下简称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以下简称办事处)旧址,有办公楼、礼堂、招待所、厨房等5幢土木结构房屋。曾家岩50号,位于重庆市市中区中山四路的末端,是一个一门进出的小院,两楼一底,砖木结构。是南方局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阵地。砖木结构楼房,有大小房屋8间,位于重庆市的中心区。中山三路263号,是1945年12月至1946年5月期间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地,化龙新村76号,是1939年至1947年2月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的总馆所在地。1999年9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6年,红岩革命纪念馆被评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之首。作为重庆市红色旅游参观接待窗口单位,是AAAA级旅游景区。重庆红岩联线发展管理中心主任厉华2012年12月27日向媒体宣布,经整合歌乐山烈士陵……[详细]
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
  红岩村13号旧址占地面积501平方米,建筑面积1186平方米。整幢楼房为土木穿斗式结构,系20世纪30年代建筑,是抗战时期中共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和秘密机关中共中央南方局办公的驻地。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最初将办公地点设在城内的机房街70号。但由于城内住房不够使用,加上日机轰炸,很不安全,周恩来到重庆后便指示工作人员在城区近郊另觅新址。在征得原-红岩嘴大有农场主人饶国模女士的同意后,1939年秋天,由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自己设计,将农场一幢三层楼房重建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办公楼。从此,红岩村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秦邦宪、王若飞、吴玉章、林伯渠等都在此工作生活过。办事处旧址一楼为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皖南事变以前,这里也是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办事……[详细]
重庆宋庆龄故居
  该故居为抗日战争时期(1942—1945)宋庆龄的寓所和“保卫中国大同盟”中央委员会旧址。占地898平方米,建筑面积665平方米,由主楼、后楼、防空洞等构成,共展出实物和历史照片110件,为AA旅游景点。地理位置重庆宋庆龄旧居位于渝中区两路口新村5号,是重庆市重要的抗战文物遗址,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旅游区(点),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故居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曾两次来到重庆,在重庆生活、工作四年多。1940年3月31日,宋庆龄在她两姊妹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战时首都重庆,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是当时传媒议论的中心。但是,宋庆龄决定赴重庆,不是因为三姊妹的私人关系,而是为了联合抗战,是用行动实现其团结、统一、联合抗战的理想。宋庆龄在《渝行观感》的谈话中阐明了她的这一观点。宋庆龄一到重庆,在姊妹的陪同下,在短短的几十天里看望收容在重庆儿童保育院的难童。又一同……[详细]
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
  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三路151号,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保护利用是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确定抢救维修的120处重要抗战遗址保护项目之一;在2010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的《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原址保护为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及展示利用的重点项目。 1945年12月16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表团来重庆出席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政府将原中国银行的一幢宿舍拨给代表团使用。 政治协商会议,也称“旧政协”,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在重庆召开。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共计38人参加。会上,左、中右三种政治势力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其焦点是军队和政权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必须首先实行国家民主化和军队民主化,然后才能实行军队国家化原则,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借军队国家化和统一军令、统一……[详细]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重庆史迪威博物馆)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又名重庆史迪威博物馆),位于渝中区嘉陵新路63号,博物馆成立于1991年,原占地面积不足500平方米。早期为宋子文行馆,1942年到1944年间,为史迪威将军故居。美博物馆是重庆重要的陪都遗迹。平均每年接待美国来客超过3万人。是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战、友好往来的象征和中国对外民间交往的一条重要渠道。2014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邸负一楼是当时随行人员居住和存放军械的地方。这里变成了几个展厅。2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展现了“史迪威与中国”、“征战印缅”、“飞虎空军”、“驼峰飞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友谊长存”等六方面内容,记录了史迪威将军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史迪威将军协助中国政府和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光辉事迹,还看到了他因主张平行援助国-队而与蒋介石发生矛盾,更看到了他对顾全大局、积极抗日的中……[详细]
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
  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坐落于渝中区新华路人民公园内。渝中区人民公园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大众休闲场所,纪念碑就建造于公园最高处的一块平地上。碑体周边绿树环抱,雀鸟轻啼,幽静中透出几分肃穆。“黄花岗72烈士”中,有三位四川籍人士,分别是喻培伦、饶国梁和秦炳。为纪念他们在黄花岗起义中舍生取义的英勇事迹,于1946年2月建造了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纪念碑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全部为上等青峡石建成。全碑由碑帽、碑身、碑座、碑台四部分组成,通高7.18米,正反两面均饰满卷云纹浮雕图案。碑体正面镌“喻饶秦三烈士纪念碑”九字,碑身背面镌碑文26行,主要叙述烈士革命事迹。她是旧民主革命时期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百年沧桑,中华巨变。如今,来到碑体前,透过岁月斑驳的痕迹,穿越历史的时空,依然能让人感受到这些爱国志士的浩然正气。当年,在民族危难之时,他们忧国忧民,救亡图存,内争自由,外求独立,为中华民族寻求光明、希望与重生,自……[详细]
邹容烈士纪念碑
  邹容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今重庆市渝中区南区公园内。该碑是国民党重庆市党部根据1941年召开的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建立的。碑由汉鸿顺营造厂承建,于1946年1月26日动工,同年6月29日落成。碑为八角形塔式,石碑通高5.5米,碑身高3.52米,碑的东、南、西、北四面,均镌有“邹容烈士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隶书,八面皆镌刻碑文。碑文是根据章太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营建上海邹容墓所撰写的《赠大将军邹君墓表》一文略加修改而成的,主要叙述了烈士生平。碑文为隶书,落款:“重庆市市长张笃伦敬立。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建国后。邹容烈士纪念碑曾数次遭到破坏。198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邹容烈士纪念碑进行维修,“邹容烈士纪念碑”重新焕发了新光。1983年12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将“邹容烈士纪念碑”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邹……[详细]
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
  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二府衙街70号,是一幢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坐西向东,二楼一底,总建筑面积165.6平方米。1925年,根据中共中央“要在四川建立党的正式领导机构”的决议,由杨闇公、吴玉章负责筹备建立党组织的工作。1926年2月底,经党中央批准,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重庆地委”)成立。之后,杨闇公、吴玉章、童庸生等领导中共重庆地委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顺应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大趋势,与国民党左派密切合作,广泛开展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实现了党对四川革命运动的统一领导,从而使重庆成为四川革命运动的中心。中共重庆地委发起领导的“泸顺起义”,不仅有力配合了北伐,更是我党独立掌握革命武装举行起义的一次勇敢尝试。该旧址同时也是杨闇公旧居。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培爵烈士纪念碑
  张培爵,字列五,号智涵,1876年(清光绪二年)生于荣昌县荣隆场,幼时入私塾,23岁中秀才,1906年加入同盟会,后为四川反清独立运动领导人之一,近代民主革命烈士。辛亥革命前,张培爵任中国人在重庆办的第一所学校--重庆府中学堂学监,推翻清朝统治前,做义军军运、交通、联络工作,蜀军政府成立后,张培爵任都督。1912年4月25日,应四川军政府邀请到成都共图新治,就任四川军政府副都督,不久,被袁世凯调到北京,加以软禁,同年被害,终年36岁。1943年3月29日,在重庆国民政府大礼堂举行了邹容、张培爵二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大会。“张培爵烈士纪念碑”出自但懋辛的手笔。……[详细]
国民参政会旧址
  在中华路174号有一座二楼一底的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它便是国民参政会旧址。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组成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1938年7月6日,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在武汉召开,随后迁往重庆。1946年四届二次会议后,参政会随国民政府迁回南京,1948年3月宣告结束。前后历时十年,共召开四届13次大会,提出各种建议案多达2600余件,其中有11次会议都是在重庆举行。国民参政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其前期对于团结全国人民,推动全面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2013年5月,国民参政会旧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岩公墓
  在红岩山沟的深处,这里两山环抱,满目青翠,四季常绿,十分幽静。一条山溪将大山一分为二,一边向左伸向市中心,一边向北伸向嘉陵江。在伸向嘉陵江这支山脉的山脚下,有一块人工挖掘出来的、约三、四十平方米的小平坝。平坝中央的石基地上,安放着一个用汉白玉雕凿成的圆形花环,平坝后面是一扇约七、八米长的弧形红色石壁,上面镌刻着这座公墓的由来和墓中安葬人员的姓名和简历。整座墓体座西向东,望出去十分开阔。花环后面俯卧着一座用汉白玉大理石砌成的墓室,墓室正面的汉白玉大理石上镌刻着四个大字:红岩公墓(陆定一题)。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南方局、办事处和《新华日报》在重庆八年多的艰苦历程中,先后有十余位同志和家属不幸逝世。其中有周恩来的父亲和邓颖超的母亲,有原上海中央局书记黄文杰和周恩来的英文秘书李少石等同志。当时均安葬于小龙坎伏园寺饶国模划出的一块墓地里。1958年,周恩来派童小鹏回重庆,取出这些同志的遗骨火……[详细]
苏军烈士墓
  苏军烈士墓位于渝中区鹅岭公园。是为纪念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苏军飞行员卡特洛夫上校和斯托尔夫上校修建的纪念碑。墓碑有两层楼高,碑体呈竖立长方形,下有规则云海饰纹,上有中俄两国文字书写的烈士名字,碑顶是鎏金的前苏联国徽,旁边还有一块独立的石刻说明,碑的四边有围栏,周边是树木和花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