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 > 梓潼县旅游

梓潼县景点介绍

  县城之北20公里的七曲山中段有唐明皇幸蜀闻铃处。史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玄宗李隆基为躲避安禄山叛军进攻京都长安,怆惶率姬妃臣僚向西蜀进发。六月十四日到达兴平县马嵬驿,随侍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人,以为此次祸乱,全为宰相杨国忠欺上瞒下,误用0侫酿成,即鼓动军士逼唐明皇将国舅杨国忠斩首。杨国忠是明皇爱妃杨玉环的兄长,因怕报复,又逼明皇将杨玉环赐死。七月十七日,玄宗一行到梓潼七曲山上驿,夜宿馆……[详细]
  县城南郊2公里之李业阙,为墓阙。清咸丰《重修梓潼县志》载:“汉议郎李巨游(李业字巨游)墓,旧传在石马坝”。《后汉书·独行传》及《华阳国志·梓潼士女》记载,李业字巨游,梓潼人,少有志操,随博士许晃习鲁诗,西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经太守举荐,任官为“郎”。孺子刘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夺皇位,李业恨之,即托病去官,回归故里闭门不出。广汉郡(郡治梓潼)太守刘咸,幕李业名,强召之,业乃带病前往……[详细]
  县城之西15公里的卧龙山诸葛寨,《舆地纪胜》记载:“葛山,在梓潼县西二十五里,旧经云,昔诸葛北征、尝营此山,因名。内有景福院;石碑云,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置寺。又有石龛,云,贞观年造。”《蜀中名胜记》载:“志云,梓潼西南二十里葛山,又名卧龙。相传武侯伐魏,驻兵于此,见虎豹蛇虫势恶,自卧草中,兽皆俯伏。有古碑,在此山之景福院。”清嘉庆版《四川通志》载:“武侯庙在县西北三十里葛山上,八卦井尚存。……[详细]
  西岩摩崖造像位于县城一江之隔的西岩。现存唐宗造像在西岩之岩崖,从南至北依次编号1—5号。1号龛刻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圆拱形敞口,口宽2.8米,内宽2.5米,高3.5米,深2.2米。龛内原塑主佛、菩萨已毁,现存文殊、观音、普贤等3尊佛像,系1980年补塑。龛内西侧壁有坐佛34尊,小佛11尊,石雕菩提树8株;龛顶主佛15尊,小佛12尊,飞鹤4只。龛楣饰树花纹,上刻有小坐佛7尊。左右角均……[详细]
  千佛岩摩崖造像位于卧龙镇五一村卧龙山顶。造像凿于东西长5.5米,南北宽5.2米,高3.2米的长方体石墩四周壁上,东西北三面凿三大龛,南面为石造像,未凿龛。总共造像1000余尊,故名“千佛岩”。均为唐代开凿。东龛,圆拱形,高2.3米,宽2.5米,深2.2米,龛内有造像9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供养人二力士。佛高1.3米,火焰形头光,结跌跏坐于莲台上,身着僧衣,左手按膝,右手举于胸前。从整体造型看,线……[详细]
  梓潼城西三十里有卧龙山,亦名葛山、亮山。《舆地纪胜》载:“葛山,亦名亮山,昔诸葛北伐,尝营此山,因名。”《蜀中名胜记》二十六卷亦载:“梓潼西南二十里(应为三十里,引者注)葛山,又名卧龙,相传武侯伐魏,驻兵于此。”历代方志及有关史籍均有蜀汉丞相军师诸葛亮北伐魏驻兵于此的记载。诸葛寨又名牛头寨,山形椭圆,四面陡削,寨顶较平,周约三千多米,南端为葛山寺,原寺规模宏大,有三重十八殿,明末毁于兵火,清光绪年……[详细]
  “瓦口关”位于五妇岭,梓潼城北十里,古金牛道南端,关壁刀削,苔绿斑斑,藤蔓倒悬,古人据险为关。蜀道沿龙门山脉向南,穿岩过岭,直转陡下,过关,路渐缓。岩坡皆长柏树,负势竞上,互比高下。林涛涌关,潼江如练。“瓦口关”扼控三巴,屏障西南,为兵家争战之地。《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一役便是在此。时魏将张合(加包耳旁)据守瓦口关,张飞从难民口中探得路径,乃令魏延引兵叩关佯攻,自己却率五百轻骑,……[详细]
  翠云廊公路南起七曲山大庙,北止于剑阁县,全长约50公里,公路两旁生长着近8000余株古柏(含剑阁至阆中段的翠云廊),号称“三百里长程十万树”。由近万株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民间又叫“皇柏”,也称为张飞柏,传说是当年三国名将张飞驻守蜀国阆中时号召人民所植,据史料及民间传说,古柏是历代开成的群体,其栽植时间,上起秦汉,下至明朝中叶,历时2000余年。随着古蜀道的开拓和驿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长的树木……[详细]
  翠云廊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建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可与罗马大道媲美的世界奇观。被誉为“三百里程十万树”的天下奇观。沿剑门关南行,可看到婉蜒于剑门崇山峻岭之中的三百里古驿道,古驿道始于西周,青石铺路,以古柏夹道,古柏参天,绿荫蔽日,夏不知热,冬不知寒。还有珍奇的松柏合一树——松柏长青树。翠云廊,她像一条莽莽苍苍的长龙,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身临其中,又如一条浓绿欲滴的翡翠画廊,溢彩流辉将拥抱。古蜀道像……[详细]
  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是1994年10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林场批字[1994]150号)建立的。它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国家森林公园。林业科学家称它为“森林化石”,旅游者称它为“蜀道翡翠”,文人雅士称它为“翠云明珠”。一、基本概况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梓潼县七曲山上,距梓潼县城最近端3公里,最远端20公里,在梓潼县城郊西北部,是川北剑门蜀道精品旅游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原国道108线贯穿园……[详细]
  梓潼“东北界连龙剑,群峰苍翠于丹霄,西南壤接潼绵,曲嶂逶迤于绿水。坡陀山势渐就平衍,蜀道之险至此将尽。”这是前人对梓潼形势的描述。梓潼县北10里有个送险亭,她的建造和命名,颇有深刻意义,不同于一般风景设施。清朝咸丰年间梓潼知县张香海在《重修送险亭碑记》中写道:“送险亭……言蜀道之险,由此而尽,故以送名……栈道由陕西宝鸡起,入益门山,阴阳明晦,云雾弥漫,谚二十四站,又云七十二道脚不干。自西安至成都,……[详细]
  古蜀道贯穿川陕之间。山峦起伏,急流纵横,数百公里,处处险峻,自古号称“难于上青天”。千百年来为进出川陕的唯一通道,其间有峭壁如削,诗意悠然的清风峡、明月峡;有山环路绕,曲折盘旋的七盘关;有古柏参天,苍劲雄浑的翠云廊;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来兵家征战不休,号称险绝天下的剑门关。古蜀道旅游区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山多谷深,行路艰难的自然风光,另一个特点是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的三国文化,两者的结……[详细]
  梓潼关帝庙在四川梓潼县七曲山大庙魁星楼北面,颇具气势。七曲山关帝庙由皋门、拜殿、关圣殿组成。关圣殿仍保留明代的建筑特色,皋门、拜殿为清代乾隆时所修,整个古建给人以古朴典雅、雄伟壮丽的感觉。在关圣殿前有高大木门六道,门上有四幅文昌帝君画像,绘有文昌帝君及擎着官扇、手托冠冕的侍从。图中蓝天映衬着白云,溪流漂过,鸟语花香,梅花鹿顾盼左右,整幅图案隐喻着“有禄”、“加官”的美好祝愿。这四幅明代门画,线条圆……[详细]
  七曲山大庙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自古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门”之称。大庙位于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陕公路边,距离绵阳市49公里,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庙。大庙始建于晋,建筑气势恢宏,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元朝初年,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组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迹……[详细]
  沿由秦入蜀的古金牛道南行,经宁强、利州、剑门关下的古城昭化,经剑阁县城,南至阆中,西至梓潼,有一条以石板铺成的三百里长的古驿道,道路两旁古柏苍苍,铁干虬枝,高拂云天,逶迤莽苍,蜿蜿数百里,云蒸霞蔚,天幕迷濛,人行其中,如入绿色长廊,行者“尽被浓荫裹”,虽是盛夏,也凉爽宜人,暑气全消。《嘉陵江志》载“自剑州以南,尽梓潼县界,古柏千树,皆大数十围,形状诡异”。这条古驿道的绿色长廊,便是被人誉为蜀道奇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