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旅游

江门市十大祠堂

崖山祠
  崖山祠,是纪念南宋杨太后及其君臣的地方。厓山祠共有牌坊、慈元殿、三忠祠、正气亭、义士祠、诗碑廊、望崖亭等11座建筑物,占地面积达7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厓山祠庙建筑群,记录了宋朝君臣忠心保国的浩然正气,500多年来,众多的大臣官宦来此瞻仰圣贤和缅怀忠烈,吸引了文人雅士来此访史凭吊和直抒胸臆。崖山祠北靠崖山,南眺崖门,依山而建。占地1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正门牌坊上崖山祠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陈白沙用茅龙笔书写的,祠内设有崖山史迹陈列馆、慈元庙、三忠祠、义士祠、杨太后寝宫、白鹇亭、望崖楼等十六处建筑,祠、庙为宫殿式构筑,朱墙、黄琉璃瓦、歇山顶,富丽堂皇。祠内绿树成荫,古朴庄重。国母殿又称“慈元庙”原叫全节庙,是江门市新会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内奉杨太后与少帝赵昺塑像,并陈列其生平事迹和南宋小朝廷南逃以至灭亡的史料。殿前为花圃院居,左右两侧为碑画廊,陈列当代知名书法作者书录历代名人凭吊崖山史迹的诗祠碑刻60多幅,还有大型白玉石浮雕两幅:一是行朝草市,一是崖门大海战。门厅左侧,有明清遗存古碑陈列厅。三忠祠原叫大忠祠,是奉祀南宋重臣文天……[详细]
良溪罗氏大宗祠
  良溪罗氏大宗祠位于棠下镇良溪村。建于明代,罗氏后人为纪念南宋时从南雄珠玑巷迁至定居的先祖罗贵而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建,乾隆、道光年间曾进行修缮,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罗天池主持重修,光绪年间又作修缮,至今保持完好。宗祠占地面积2439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为硬山式砖木建筑,面宽三间,三进深,山墙櫊檩,为抬深式木结构。前后三进均为十三架梁。屋面船脊布瓦,绿琉璃贴边。大门及两侧均用青麻石砌制,门楣木匾以正楷刻有“罗氏大宗祠”5字。正门屋檐下墙砌有古代人物故事组画砖雕,两侧廊门书有“出弟”、“入孝”横眉。后座两旁廂廊墙上嵌有碑刻4块,记载始建、重修年代。祠内的青砖花窗、壁画皆保持着岭南文化风格。大宗祠第三进厅挂有木刻长联一副,记述罗贵的功绩与良溪古村渊源:开基蓢底,分居广、肇、惠、韶、潮各郡万千百世,支流别派尽同源。2004年,该宗祠定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良溪坐落在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北面,村里山、水、树木、建筑与古村环境的组合,展现了古村落人与自然的和谐。有专家考证,良溪为珠玑巷移民落籍终点,被誉为“后珠玑巷”,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宋绍兴元年……[详细]
振韬祖祠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11巷与12巷之间振韬公生于清朝初期,当时恩平社会动荡不安,贼寇四起,乡民离乡别井,大批农田荒废,粮食紧缺。官府在各村设立粮长,变本加厉地征收沉重的粮税,强令征粮。振韬公的兄长振谋公轮当粮长时,身患哮喘顽疾,无力胜任。危难时刻显真情,振韬公情同一体,义挚同气,不顾性命,毅然代兄征粮,因无法完成任务,被囚押死牢。后在除夕之夜,乘狱卒饮醉之际,越出牢狱,死里逃生。他的义行对后代影响极深,以致家族几代人相亲相爱,和睦相持,家道昌盛,功名辈出。为纪念祖父懿行,教育后人立品为人,乾隆五十四(1789)年,振韬公的十三个孙梁君树、梁君杖等兴建该祠。乾隆五十六(1791)年建成,该祠堂布局为三进两天井,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11.1米,进深26.8米,占地面积297.5平方米,抬梁穿斗坚固,祠貌保存完好,至今仍保存着写于乾隆五十四年,记载着作者祖伯父兄亲弟恭的懿行碑文,是研究恩平清朝社会状况,反映歇马人生活和思想的珍贵历史文物。该祠用来祭祀、议事、喜庆用,更重要是用来作培养族人读书成才的私塾,一直沿用到清末;1908年,歇马成立了崇本学校,敦睦堂成为崇本小学教室,继……[详细]
缉熙堂祠堂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四巷与五巷之间缉熙堂乃清朝嘉庆年间梁君杖的十一个儿子为他所建的祖祠。嘉庆四年(1799)动工,次年竣工。该祠堂布局为三进两天井,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10.45米,进深26.8米,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巨木为柱,抬梁坚固,构件雕刻精美,彩绘壁画清晰,原汁原味,充分体现出清代中期岭南建筑的艺术特点。建此祠堂时,因梁君杖健在,按俗礼讳死,故不称祠堂,为弘扬祖德,发扬家族“忠信仁义,尊师重道”等优良传统,故起名缉熙堂。缉熙堂建成后,成为梁君杖家族议事,喜庆的活动场所,并以超前的意识,物尽其用,利用它开辟成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书院。梁君杖四世同堂,四代共育男丁107人,其中有功名的81人,监生、贡生、举人及进士70人;二品官员4人;四品以上官员6人;五品以上10人,可谓人才济济,缉熙堂在教育上担当了重要角色。1905年在中国己存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宣告寿终正寝。缉熙堂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因此而退出,1920--1928年,歇马著名爱国人士梁启常利用缉熙堂开办了慈善学校。解放后,村人为保护缉熙堂,用来做过生产队、村委会,现由歇马举人村旅游区布置成“梁元桂家史”展馆……[详细]
卢边卢氏宗祠
  卢边卢氏宗祠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潮连街道卢边村。潮连岛是西江下游的一个河岛,因四面环水,潮汐相连,故称“潮连”,总面积12.68平方公里,江岸线长18.6公里。从宋朝开始,即有居民在此居住。小岛上最多时拥有136座祠堂,目前还存有67座祠堂,仅卢边村一条街上即集中有10座卢氏祠堂,其中卢氏宗祠的楹联上写着“南雄分枝”、“珠玑启典”等内容;区氏祠堂中也有“珠玑启胤”、“宗出珠玑”等字样。卢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成代二十三年(1487年)。清道光七年(1827年),民国二十二年(1933)历有维修。坐面南向东北,广三路,面宽26.31米,进深41.27米,占地面积920米。为砖木石结构,,单檐布瓦硬山顶建筑,砖雕、石雕、木雕、灰雕精美,祠堂慧有明代大儒陈白沙题写的“敬本堂”匾额,另有清末、民国石碑各一通。卢氏大宗祠为潮连卢氏家族祠堂,对于研究江门地区家庭制度、祠堂建筑等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立轩宋公祠
  立轩宋公祠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雅瑶镇昆东赤龙村。坐西南向东北。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有三路建筑布局,现存中路,依次为头门、中堂、后堂三进,总面阔12.2米,总进深44米。硬山顶,青砖墙,花岗岩勒脚。各个建筑物的梁架、斗栱、驼峰、雀替、封檐板、屏门、柱础、栏板等,分别运用木雕、砖雕、石雕和鎏金等民间工艺手法,以传说神话、历史典故、花卉鸟鱼以及岭南佳果为题材,雕刻细腻精致,构图巧妙严谨,栩栩如生。祠前还立有七对桅杆夹石。头门两间七架,四塾台,前后廊檐的虾公梁,内置屏门。中堂为三间十二架,前施轩廊。后堂为三间十二架。天井两侧施四架卷廊。除后堂中、后槽为瓜柱梁架外,余以柁墩、斗栱隔架抬梁。立轩宋公祠保存较好,总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木雕精美,对研究广府木雕和地方家族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昆东宋氏大宗祠
  鹤山宋氏大宗祠——中共鹤山支部、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广东江门鹤山雅瑶镇昆东村,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25.5平方米。1924年11月,中共鹤山支部在此成立。为配合广州起义,1927年12月上旬,中共五邑地委、新会县委决定在鹤山县建立苏维埃政权。随后组织了一支300多人的农民赤卫队。12月13日,按照地委的部署,吕棠、施展等人组织赤卫队和昆东等地农民,在宋氏大宗祠举行大会,公开宣告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遭国民党镇压,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第三天夭折。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一批苏维埃政权。现为鹤山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和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图/宋庆文……[详细]
德明祖祠
  位于江门市鹤山市雅瑶镇隔朗村,是祭祀开村四世祖德明公的祠堂。为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光绪丙戌(1886)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广三路深二进,总面阔21.1米,总进深22.9米,祠前还有一个古戏台。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七架。后堂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十一架。天井两侧有卷廊。三路之间以青云巷分隔。硬山顶、龙船脊,墙壁采用“金包皮”(内夯土墙,外镶青砖),山墙红砂岩勒脚。梁架简洁古朴,施月梁,斗、升斗下部有弧度,火山角烁岩檐柱,覆盆式柱础,具有明代的建筑特点。外墙用水磨青砖,建筑木雕工艺精美,均采用格木制作。祠前古戏台用三合土夯筑,呈浅黄色,外表砌火山角质岩,红砂岩勒脚。……[详细]
仲羽张公祠
  仲羽张公祠位于张将军家庙北边约200米处,是张姓祖祠,三路三进,于明末清初兴建。祠前竖有石华表两枝,高8.8米,分别刻有“御赐振勇巴图鲁张其光”、“御赐利勇巴图鲁张昆”。满语“巴图鲁”就是“勇士”的意思。据新会博物馆查阅张氏族谱考证,张昆系司前田边人,与张其光同宗,把他们的华表同放于仲羽张公祠,是为了方便族人敬仰。祠前围墙还竖有一块花岗岩石厥,石厥的上部阳刻“圣旨”两字,中部阴刻“奉天诰命 臣张其光立”,周边有四柱缠龙石柱。石华表及石厥已连同张将军家庙一起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外海陈氏五大祠
  外海镇多姓陈,自元至正十年(1350年),陈氏先祖迁到外海定居,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历代人才辈出,外海的别名“龙溪”也是陈姓人为纪念曾避难于福建漳州龙溪深山而命名的。从前外海的祠堂,星罗棋布,最宏伟的是“外海镇陈氏五大祠”,五大祠位于外海东部的赤泥山下,因而乡下人多称其为“东头祠堂”。陈氏五大祠是外海陈氏宗亲的祖祠,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五间祠堂紧密相连,横列成排,气势不凡。始祖朝列大夫莘隐陈公祠坐落在赤泥山下,泉石祖祠和筠轩祖祠在其右侧,桃溪祖祠和定息祖祠在其左侧。祠堂占地约4100平方米,为三进并列而建,采用单檐布瓦硬山顶,蓝琉璃瓦剪边,抬梁与穿斗相结合梁架结构,保有鲜明的清代建筑艺术风格,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壮丽,布局严谨,结构精密考究,以莘隐陈公祠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祠堂内外石牌坊林立,巨型大柱上挂着长联,记录先祖功德。祠堂雕梁画栋,装饰华美,无不体现出清代建筑的精美繁复和艺术风格。文革期间,五大祠曾遭破坏,但令人高兴的是,它的整体建筑风格得以较好保留。2000年,市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区政府将五大祠交由外海镇政府管理、使用。为保……[详细]


全部江门市景点>>>

全部江门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