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海安市旅游

平倭冢记碑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平倭冢记碑
平倭冢记碑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平倭冢记碑系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置海安县西场镇文化站前院半亭内。此碑原立西场东郊串场河边“平倭冢”前,清代移至镇后街惠民寺大殿东壁。民国30年(1941)冬惠民寺毁于火灾,而此碑独存,里人将其埋于土中保存。建国后,先后为中共西场区委、西场文化站等单位保护。1982年3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随后,江苏省文化厅拨专款,由海安县文化局在西场镇文化站前院东壁建半亭,设护栏,置碑罩,将刘公平倭冢记碑安置亭中,妥为保护,以垂久远。

碑高196厘米,宽88厘米,碑基高36厘米、宽92厘米,碑文为正书,26行,每行45字。碑额题“刘公平倭冢记”,两行,篆书,双鹤祥云纹饰,碑体四周为忍冬纹饰。此碑为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如皋县知县童蒙吉立。

其碑文主要记载了明嘉靖三十八年夏,浙江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率兵在西场设伏围困倭寇三昼夜,取得辉煌战绩的过程。

明代中叶后,统治集团日益腐朽,沿海军备荒废,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又侵掠我东南沿海地区,嘉靖三十三年春,倭寇进犯南通、如皋、泰兴一带,大肆劫掠,疯狂屠杀。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倭寇数千人乘海船多只来犯,打败通州副总兵于海上,直逼如皋,西窥淮扬,势如风火。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率部抵抗,先后在丁埝、如皋对倭作战,--连捷。不多时从江南逃下来的倭寇再犯南通,刘景韶挑选战车数百,扼守如皋的岔河(现属如东县),以截阻敌人西向。自己率兵同边将邱升埋伏于西场,不久倭寇果然向西场进犯,刘景韶命骑兵分两路从左右包围,又以大炮从中间猛袭,活捉、杀死倭寇300多人。倭寇奔入仲家园(西场东郊),刘景韶率兵围困3昼夜,斩大酋长以下1500多人,封土基上,以表彰刘景韶的平寇功绩,遂名曰“平倭冢”。第二年春,如皋知县童蒙吉作《刘公平倭冢记》,刻石立碑树于冢前。在西场战役前后,刘景韶驰骋于通、如、扬、淮,衣不解带3个月之久,共歼灭倭寇3000余人。从此,沿海倭患逐渐敉平。

刘景韶,字子戎,号白川。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嘉靖甲辰进士。任浙江海防兵备副使,后升为浙江按察使,仍掌海道事务。刘善诗文,为人沉毅而智虑过人,爱护百姓,注重休养生息;治军严明,从不肯扰民间一草一木。所以他还在世的时候,百姓就供他的肖像,在扬州、泰州、宝应、海安,都建有他的生祠,足见人民对他的爱戴之深。

平倭冢记碑是中国人民不畏--,爱国抗敌,捍卫民族尊严的历史见证。

延伸阅读:

·第三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天文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