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威海市 > 乳山市旅游

南黄庄墓群遗址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南黄庄墓群遗址
南黄庄墓群遗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黄庄墓群(也称南斜山墓群)遗址位于乳山市南黄镇南黄庄村与南斜山村之间,两村相距500米。墓葬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南黄庄村东、西、北三面的坡地上。

1977年春,南斜山村村民在挖平塘溢洪道时出土一批“灰包罐”,是年6月,乳山县图书馆工作人员最先在南斜山村东北发现墓地,因而被称为南斜山墓地。由于墓葬的结构和出土器物比较特殊,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据调查,墓葬多发现于南斜山村东和村东北的水库东侧,并在水库的东北角发现残存墓葬两座。一座仅存约40厘米,未见器物;一座残存大部,墓室内放置陶罐2件,一件复原;另一件因器物火候较差,破碎严重,无法复原。再次调查时,据南斜山村村民反映,他们在修路时发现许多用石头砌成的小方坑,里面有“灰包罐”。在他们指点下,随即清理了路边一处已暴露的小方坑。该坑底部铺较大的石块,四壁用石块砌成,上盖一大石块。坑宽约45厘米,高约35厘米,基本呈正方形。坑内有1个陶罐和4个陶鬲,均为夹砂红褐陶。

1979年至1981年间,烟台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先后来墓地进行过多次调查。1982年全国文物大普查时,乳山县文物普查小组又对墓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基本摸清了南斜山墓地的分布范围:西自斜山村,东到南黄联中,长约2公里;南自乳(山)文(登)公路,北至福山脚下,宽约0.5公里。

1983年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会同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乳山县的文物工作者在南斜山墓群的南黄庄墓地进行了发掘,主要发掘区是在南黄庄村的东北部,用时31天,共发现清理墓葬22座,出土器物80余件,随葬品多为陶器,有鬲、罐、鼎、簋等。器物制作粗糙,火候较低,偶有铜器和石器出现,铜器均为铜镞,石器为石饰。在清理墓葬期间,于墓区的西南部、南黄庄村东部发现了与之同时的居住遗址。该遗址文化堆积层厚约0.15—0.2米不等,发现有墓葬、灰坑、冲沟、柱洞等遗迹,内含与墓葬同时的夹砂、夹云母红褐陶片,器类见有鼎、鬲、罐、簋及器耳等。通过发掘结果表明,以南黄庄墓地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应属西周时期的胶东夷人文化遗存。南黄庄墓群遗址的发掘,在胶东半岛首次理清了相当于西周时期的夷人文化面貌,提出了“南黄庄文化”的命名,为东夷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1981年4月,乳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9月,升格地级市文物保护位;1992年6月,以“南黄庄墓群”命名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南黄庄墓群遗址整体保存完好。

延伸阅读:

·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石山抗日战斗遗址